秦朝啟都死了,謝鳳華自然不能再安穩地繼續留在娘家,不得不趕緊收拾了東西,帶著一雙兒女,趕迴秦家當喪主去。
這消息來得太突然,一時間不光是謝家,就是秦府都沒有反應過來。畢竟與皇子衝突,然後被打死這種事情,也實在是不可預料。秦家的老爺子在聽到消息的當晚,便發了急症,好不容易才請了禦醫穩住。那邊卻又背著老爺子開始商討秦朝啟的身後事宜。
這若是打死秦朝啟的,是個普通人,喪主第一件事情自然是要報官,然後才輪到整備後事。可當對象成為二皇子時,性質就完全不同了。
秦家家裏能夠主事的,除了秦老爺子外,就是秦老太太,可秦朝啟是老太太幼子,自幼疼愛長大,秦朝啟一去,老太太的傷心隻在老爺子之上,哪裏還能清明理智地處理事情。再往下能做主的,就是秦家的大老爺和三老爺、四老爺了,隻後麵兩個都是庶子,哪裏敢隨意決定嫡子哥哥的事情,因此整個秦家,真正能拿主意的,也就隻有大老爺一個。可大老爺也推說自己不敢擅斷此事。就是謝鳳華這個出身侯府的二太太,在遽失相公的情況下,也是心裏一片茫然,做不了任何決斷。
一時間,秦府亂成了一團,一個主意也沒拿出來,自然也就沒有人去禦前告狀。可就算事主不告,也自有言官來告。畢竟不論如何,總有天子犯法與庶民同罪一說在那擺著。不論結果如何,也不論這些禦史是為名的、為義的,還是身後有人指使的,一時間整個朝廷也跟著都亂成了一團。
就是不管這些,秦家的喪事也還是要辦,雖因事情未了,下葬的日子就不好定了,可該擺的靈棚,該吊的唁,總還是要進行的。
謝家雖也被打了個措手不及,可好在按禮法,他們倒不用為秦朝啟服喪。最多是需要大太太出麵,祭奠一番罷了。對於家中其餘的小姑娘們來說,不過是議論一場,感歎幾句的事情,於她們根本沒有絲毫影響。
眾姑娘們當中,唯一稍有掛心的,也不過是三姑娘西毓而已。自手帕事件也已經過去大半個月了,她麵上自然是裝作什麽都不知道,雖看出來東毓在她麵前稍有尷尬,甚至明裏暗裏地想要補償她,卻也隻是心中冷笑,臉上卻不漏絲毫情緒。
然而秦簡那邊一直沒有什麽動靜,也讓西毓覺得不安。
這一次秦家辦白事,大太太是必要過去的,秦簡那邊若有什麽風聲,大約這時候也就會傳出來了。
西毓心裏一直記掛這件事情,一整天便都有些心不在焉。
待到晚上大太太迴來,果然第一件事就是把她叫去。
大太太原是在秦家後宅陪著謝鳳華的,自己倒沒聽到什麽風聲,還是大公子謝淵在前麵,聽幾個紈絝一邊來吊唁,一邊卻又聚在一起說笑。議題中心便是秦簡手中有一方題了“西”字的袖帕,看著那料子,覺得像是哪個大戶人家女兒的。他們便聚在一起討論這東西可能是誰的。不過閨中女兒的名字,外男自然是不會知道的,紈絝們雖討論,也不過就是湊個熱鬧。倒是謝淵一聽,腦子裏便一轟,找個時間便向大太太秉了此事。
大太太自然也是迴來就馬上審了西毓。三姑娘還是裝作什麽也不知道,可大太太問得仔細,前前後後的事情隻要那麽一說,前因後果自然也就了然於心了。
大太太麵上不好顯出什麽,暗裏卻是要咬碎一口銀牙。這真是一個兩個都不省心,非得要找點事情給她不可。
她審視地盯著三姑娘看了半晌,後者雖力圖鎮定,可到底是沒經曆過什麽事情的小姑娘,被大太太這樣一看,哪有一點痕跡都不顯的。大太太當即便冷笑一下,也不對西毓說外麵的閑話究竟傳成什麽樣了,也不說要如何處理,隻淡淡地讓西毓下去。然後就任由西毓懷著忐忑不安的心情告辭了。
這一件事情還隻是開了個頭,那一廂皇帝的命令終於下來。也不說要包庇兒子掩了此事,也不說要給秦家一個公道,皇帝直接將案子交給了大理寺,令其限期查明秦朝啟的死因。
這下秦家是連辦了一半的白事都直接停了,秦朝啟的屍首被抬進大理寺,由仵作開棺驗屍,沒幾日,秦家大老爺又被大理寺帶走,懷疑與秦朝啟一案有關。
一時之間,秦家就更是如熱鍋上的螞蟻,連著謝家也都跟著人心慌慌。
老太太是再坐不住了,自打覺得謝朔是喪門星的念頭一起,她就再也靜不下心來。如今不光是家裏麵三太太還小心地保著胎,前景未知,女兒又毫無預兆地就成了寡婦,老太太哪裏還能當做什麽事情也沒有發生一樣?
可要就這麽認定自己的親孫子命硬克親,老太太一時也接受不了。最後思來想去,就想起了京郊慈恩寺的主持方濟大師。這一位不僅是得道高僧,更是出了名的會看相批命,隻是近年來卻已很少再肯開口給人批命,可謝家侯府的麵子,想來他也不會不給。
老太太主意一定,便再也等不得了,都顧不得親家那邊還辦著喪事,愣是借著要給三太太和她肚裏的孩子祈福的名義,帶上了謝家全府女眷連著謝朔一起,往慈恩寺而去。
甚至北毓身上戴孝,原都不該出府的,可老太太的真意就是要領謝朔去見方濟大師,北毓若不去,謝朔又怎好去的,最後的結果自然是北毓也要一著跟著。
就這樣,除了三太太要保胎不得移動,謝府的女眷全員行動,連謝淵和謝沛也被叫來隨行,一家人便浩浩蕩蕩地往慈恩寺而去。
隻是老太太從決定去慈恩寺,到最後定下行程,中間的時間極緊,不過一天時間,整個出行就顯得略有忙亂。
女眷這邊倒是還好,不過是拿上上香要拿的東西,到時候上車就好。倒是謝家的幾位少爺,為了是騎馬去還是坐車去,很是爭執了一番。
若是天暖的時候,小爺們自然是要騎馬出行的,可如今畢竟天冷,從京裏到慈恩寺雖算不得很遠,可好歹也要走上個把時辰,若是小爺們凍壞了,那也不是說著玩的。
然而謝淵自覺已經成人,不好再像孩子似的坐車裏;謝朔小孩子心性,他的馬可是北毓從前的坐騎,送了給他的,到京城就沒騎過,哪裏會不想趁機騎騎。
隻有謝沛一個人想要坐車。自打與謝朔打過一架,又被罰跪之後,謝沛都能明顯地感覺到自己在謝府裏的地位已經每況愈下。他一方麵把這記在謝朔身上,可另一方麵又記著三老爺的訓誡,不敢輕易找謝朔的麻煩,隻能當他不存在而已。可凡是謝朔想的,他都要反對。懇切這天氣如此寒冷,在外麵騎馬豈不是遭罪,他自然也是不願意的。
三兄弟僵持不下。謝淵的意思,謝沛想坐車,就坐車好了,他可以帶著謝朔,兩個人騎馬。可謝沛不好明著說出來,然而心裏卻覺得若他們兩個都騎馬,隻有自己坐車,豈不顯得窩囊,自然是主張大家一起坐車。
就這樣起了分歧。
這件事情,最後當然還是要老太太決斷。若是在此之前,老太太哪舍得讓兩個親孫子這麽大冷天在外麵挨凍,可此時看著兩個孫子,一個讓她感歎如何不是嫡孫,一個又讓她看了別扭,覺得有掃把星的嫌疑,自然也就懶得管了。隻讓他們自己愛怎樣怎樣。
最後三個人還是一起騎了馬出來。
謝朔都騎馬,莫語自然也不例外。他們兩個就騎馬跟在北毓和西毓的車子外麵,美其名曰是要給北毓保駕護航。而謝淵是要看著這位幼弟的,自然也跟在一邊。
一邊走,謝淵一邊還很驚奇地看著謝朔和莫語,“真沒想到,三弟你小小年紀,馬竟然騎得這樣好。”莫語騎術雖也不錯,可他座下好歹還隻是一隻馬駒。謝朔卻不同,他騎的根本是一匹高頭駿馬,甚至是比謝淵自己座下的這匹都更俊逸一些。雖然因要跟著車子一起走,他們騎得不快,可就謝朔的這個穩勁兒,也很讓人驚訝了。
謝朔得意地一笑,“那當然啦,我的騎術可是姐姐教的。”
謝淵更吃驚了,“姐姐?莫不是指四妹妹?四妹妹難道會騎馬?”
“呃……”謝朔剛剛太得意忘形,這時候卻覺得自己說漏嘴了,一時也不知該如何彌補。
倒是北毓在車廂裏,聽到兩人的對話,並不太以為意。她隔著車窗的簾子,接口道:“朔北女兒跟京裏的不同,家裏隻要養得起馬的,就是女孩兒,也會教著騎馬。並不是什麽了不得的事情。”
謝淵聞言才不那麽驚訝了,他原也是聽說過因靠近異族,朔北民風便要彪悍些的。此時聽北毓所言,倒也合理。他也不覺得女兒家會騎馬有什麽不好的,倒是此時的北毓有些可惜了,他就歎息了一聲,“可惜你入京後,卻是騎不得馬了。否則待到草長鶯飛時,到京郊騎著馬奔馳一圈,可不是一大樂事!”
北毓無聲地笑笑,沒有說話。
正這時,幾十輕騎從謝家隊伍的側後方極快地趕了上來。
謝淵皺著眉迴頭一望。他們此時已經出了城門,在京外官道上了,怎麽會遇上這麽一大股人的。
不過就是遠遠看著,也能看出來來者應是非富即貴,而且他們中沒有女眷,都是策馬而行,自然不必放緩速度,很快就從後麵追了上來。
謝淵覺得這些人大約也是路過,看他們似要策馬直奔的意思,他也就沒有在意。
卻未想,就在這群人騎到謝朔身邊時,其中為首的一人竟極突兀地勒馬停了下來,衝著謝朔j□j的馬匹讚道:“真是好馬。從前隻聽過汗血寶馬一說,未想今日竟會真個見到!”
騎在這人身後的,見他停下來,自然也是趕緊勒馬緩行。而在他前麵的兩人,在竄出一段距離後,也撤了迴來。
其中一個長得憨厚老實的,控著馬轉了半圈,到那人身側,問:“我說趙晏你怎麽停下來了?”
趙晏笑嘻嘻一指謝朔的馬,“我說見到了一匹好馬。二哥你不來看看?”
這個長相看著憨厚的,其實就是二皇子李毅。他聞言,立時露出了一臉與長相不符的垂涎來,“哪裏有好馬,哪裏有?我正缺一匹曠世良駒來配我,快讓我來看看!”
這消息來得太突然,一時間不光是謝家,就是秦府都沒有反應過來。畢竟與皇子衝突,然後被打死這種事情,也實在是不可預料。秦家的老爺子在聽到消息的當晚,便發了急症,好不容易才請了禦醫穩住。那邊卻又背著老爺子開始商討秦朝啟的身後事宜。
這若是打死秦朝啟的,是個普通人,喪主第一件事情自然是要報官,然後才輪到整備後事。可當對象成為二皇子時,性質就完全不同了。
秦家家裏能夠主事的,除了秦老爺子外,就是秦老太太,可秦朝啟是老太太幼子,自幼疼愛長大,秦朝啟一去,老太太的傷心隻在老爺子之上,哪裏還能清明理智地處理事情。再往下能做主的,就是秦家的大老爺和三老爺、四老爺了,隻後麵兩個都是庶子,哪裏敢隨意決定嫡子哥哥的事情,因此整個秦家,真正能拿主意的,也就隻有大老爺一個。可大老爺也推說自己不敢擅斷此事。就是謝鳳華這個出身侯府的二太太,在遽失相公的情況下,也是心裏一片茫然,做不了任何決斷。
一時間,秦府亂成了一團,一個主意也沒拿出來,自然也就沒有人去禦前告狀。可就算事主不告,也自有言官來告。畢竟不論如何,總有天子犯法與庶民同罪一說在那擺著。不論結果如何,也不論這些禦史是為名的、為義的,還是身後有人指使的,一時間整個朝廷也跟著都亂成了一團。
就是不管這些,秦家的喪事也還是要辦,雖因事情未了,下葬的日子就不好定了,可該擺的靈棚,該吊的唁,總還是要進行的。
謝家雖也被打了個措手不及,可好在按禮法,他們倒不用為秦朝啟服喪。最多是需要大太太出麵,祭奠一番罷了。對於家中其餘的小姑娘們來說,不過是議論一場,感歎幾句的事情,於她們根本沒有絲毫影響。
眾姑娘們當中,唯一稍有掛心的,也不過是三姑娘西毓而已。自手帕事件也已經過去大半個月了,她麵上自然是裝作什麽都不知道,雖看出來東毓在她麵前稍有尷尬,甚至明裏暗裏地想要補償她,卻也隻是心中冷笑,臉上卻不漏絲毫情緒。
然而秦簡那邊一直沒有什麽動靜,也讓西毓覺得不安。
這一次秦家辦白事,大太太是必要過去的,秦簡那邊若有什麽風聲,大約這時候也就會傳出來了。
西毓心裏一直記掛這件事情,一整天便都有些心不在焉。
待到晚上大太太迴來,果然第一件事就是把她叫去。
大太太原是在秦家後宅陪著謝鳳華的,自己倒沒聽到什麽風聲,還是大公子謝淵在前麵,聽幾個紈絝一邊來吊唁,一邊卻又聚在一起說笑。議題中心便是秦簡手中有一方題了“西”字的袖帕,看著那料子,覺得像是哪個大戶人家女兒的。他們便聚在一起討論這東西可能是誰的。不過閨中女兒的名字,外男自然是不會知道的,紈絝們雖討論,也不過就是湊個熱鬧。倒是謝淵一聽,腦子裏便一轟,找個時間便向大太太秉了此事。
大太太自然也是迴來就馬上審了西毓。三姑娘還是裝作什麽也不知道,可大太太問得仔細,前前後後的事情隻要那麽一說,前因後果自然也就了然於心了。
大太太麵上不好顯出什麽,暗裏卻是要咬碎一口銀牙。這真是一個兩個都不省心,非得要找點事情給她不可。
她審視地盯著三姑娘看了半晌,後者雖力圖鎮定,可到底是沒經曆過什麽事情的小姑娘,被大太太這樣一看,哪有一點痕跡都不顯的。大太太當即便冷笑一下,也不對西毓說外麵的閑話究竟傳成什麽樣了,也不說要如何處理,隻淡淡地讓西毓下去。然後就任由西毓懷著忐忑不安的心情告辭了。
這一件事情還隻是開了個頭,那一廂皇帝的命令終於下來。也不說要包庇兒子掩了此事,也不說要給秦家一個公道,皇帝直接將案子交給了大理寺,令其限期查明秦朝啟的死因。
這下秦家是連辦了一半的白事都直接停了,秦朝啟的屍首被抬進大理寺,由仵作開棺驗屍,沒幾日,秦家大老爺又被大理寺帶走,懷疑與秦朝啟一案有關。
一時之間,秦家就更是如熱鍋上的螞蟻,連著謝家也都跟著人心慌慌。
老太太是再坐不住了,自打覺得謝朔是喪門星的念頭一起,她就再也靜不下心來。如今不光是家裏麵三太太還小心地保著胎,前景未知,女兒又毫無預兆地就成了寡婦,老太太哪裏還能當做什麽事情也沒有發生一樣?
可要就這麽認定自己的親孫子命硬克親,老太太一時也接受不了。最後思來想去,就想起了京郊慈恩寺的主持方濟大師。這一位不僅是得道高僧,更是出了名的會看相批命,隻是近年來卻已很少再肯開口給人批命,可謝家侯府的麵子,想來他也不會不給。
老太太主意一定,便再也等不得了,都顧不得親家那邊還辦著喪事,愣是借著要給三太太和她肚裏的孩子祈福的名義,帶上了謝家全府女眷連著謝朔一起,往慈恩寺而去。
甚至北毓身上戴孝,原都不該出府的,可老太太的真意就是要領謝朔去見方濟大師,北毓若不去,謝朔又怎好去的,最後的結果自然是北毓也要一著跟著。
就這樣,除了三太太要保胎不得移動,謝府的女眷全員行動,連謝淵和謝沛也被叫來隨行,一家人便浩浩蕩蕩地往慈恩寺而去。
隻是老太太從決定去慈恩寺,到最後定下行程,中間的時間極緊,不過一天時間,整個出行就顯得略有忙亂。
女眷這邊倒是還好,不過是拿上上香要拿的東西,到時候上車就好。倒是謝家的幾位少爺,為了是騎馬去還是坐車去,很是爭執了一番。
若是天暖的時候,小爺們自然是要騎馬出行的,可如今畢竟天冷,從京裏到慈恩寺雖算不得很遠,可好歹也要走上個把時辰,若是小爺們凍壞了,那也不是說著玩的。
然而謝淵自覺已經成人,不好再像孩子似的坐車裏;謝朔小孩子心性,他的馬可是北毓從前的坐騎,送了給他的,到京城就沒騎過,哪裏會不想趁機騎騎。
隻有謝沛一個人想要坐車。自打與謝朔打過一架,又被罰跪之後,謝沛都能明顯地感覺到自己在謝府裏的地位已經每況愈下。他一方麵把這記在謝朔身上,可另一方麵又記著三老爺的訓誡,不敢輕易找謝朔的麻煩,隻能當他不存在而已。可凡是謝朔想的,他都要反對。懇切這天氣如此寒冷,在外麵騎馬豈不是遭罪,他自然也是不願意的。
三兄弟僵持不下。謝淵的意思,謝沛想坐車,就坐車好了,他可以帶著謝朔,兩個人騎馬。可謝沛不好明著說出來,然而心裏卻覺得若他們兩個都騎馬,隻有自己坐車,豈不顯得窩囊,自然是主張大家一起坐車。
就這樣起了分歧。
這件事情,最後當然還是要老太太決斷。若是在此之前,老太太哪舍得讓兩個親孫子這麽大冷天在外麵挨凍,可此時看著兩個孫子,一個讓她感歎如何不是嫡孫,一個又讓她看了別扭,覺得有掃把星的嫌疑,自然也就懶得管了。隻讓他們自己愛怎樣怎樣。
最後三個人還是一起騎了馬出來。
謝朔都騎馬,莫語自然也不例外。他們兩個就騎馬跟在北毓和西毓的車子外麵,美其名曰是要給北毓保駕護航。而謝淵是要看著這位幼弟的,自然也跟在一邊。
一邊走,謝淵一邊還很驚奇地看著謝朔和莫語,“真沒想到,三弟你小小年紀,馬竟然騎得這樣好。”莫語騎術雖也不錯,可他座下好歹還隻是一隻馬駒。謝朔卻不同,他騎的根本是一匹高頭駿馬,甚至是比謝淵自己座下的這匹都更俊逸一些。雖然因要跟著車子一起走,他們騎得不快,可就謝朔的這個穩勁兒,也很讓人驚訝了。
謝朔得意地一笑,“那當然啦,我的騎術可是姐姐教的。”
謝淵更吃驚了,“姐姐?莫不是指四妹妹?四妹妹難道會騎馬?”
“呃……”謝朔剛剛太得意忘形,這時候卻覺得自己說漏嘴了,一時也不知該如何彌補。
倒是北毓在車廂裏,聽到兩人的對話,並不太以為意。她隔著車窗的簾子,接口道:“朔北女兒跟京裏的不同,家裏隻要養得起馬的,就是女孩兒,也會教著騎馬。並不是什麽了不得的事情。”
謝淵聞言才不那麽驚訝了,他原也是聽說過因靠近異族,朔北民風便要彪悍些的。此時聽北毓所言,倒也合理。他也不覺得女兒家會騎馬有什麽不好的,倒是此時的北毓有些可惜了,他就歎息了一聲,“可惜你入京後,卻是騎不得馬了。否則待到草長鶯飛時,到京郊騎著馬奔馳一圈,可不是一大樂事!”
北毓無聲地笑笑,沒有說話。
正這時,幾十輕騎從謝家隊伍的側後方極快地趕了上來。
謝淵皺著眉迴頭一望。他們此時已經出了城門,在京外官道上了,怎麽會遇上這麽一大股人的。
不過就是遠遠看著,也能看出來來者應是非富即貴,而且他們中沒有女眷,都是策馬而行,自然不必放緩速度,很快就從後麵追了上來。
謝淵覺得這些人大約也是路過,看他們似要策馬直奔的意思,他也就沒有在意。
卻未想,就在這群人騎到謝朔身邊時,其中為首的一人竟極突兀地勒馬停了下來,衝著謝朔j□j的馬匹讚道:“真是好馬。從前隻聽過汗血寶馬一說,未想今日竟會真個見到!”
騎在這人身後的,見他停下來,自然也是趕緊勒馬緩行。而在他前麵的兩人,在竄出一段距離後,也撤了迴來。
其中一個長得憨厚老實的,控著馬轉了半圈,到那人身側,問:“我說趙晏你怎麽停下來了?”
趙晏笑嘻嘻一指謝朔的馬,“我說見到了一匹好馬。二哥你不來看看?”
這個長相看著憨厚的,其實就是二皇子李毅。他聞言,立時露出了一臉與長相不符的垂涎來,“哪裏有好馬,哪裏有?我正缺一匹曠世良駒來配我,快讓我來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