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靈第一日,除了太子親至,其餘來的就都是些關係極近的親友和京城王府、侯府及世家大族之人。從人數上算來,其實也不算很多,不過因都是貴胄,就是再簡單車馬,寧遠侯府外的巷子中,也還是擠滿了各式車輛、馬匹和隨從。
隻是前麵雖人流如織,卻並不是每家都會有女眷隨行。來的,還是些往日裏就與寧遠侯府女眷交好的人家。不過小半天下來,謝北毓卻也差不多還是將京城有爵人家的貴婦們認了個遍。
隻第一次見麵,長輩們按習俗都是要送見麵禮的,這事情平日裏再正常不過。隻是換到祭奠的日子來送,卻多少有些不倫不類。畢竟初次見麵,長輩們送些禮物表示喜歡,是有喜慶的意思。然而此時謝北毓麻衣加身,見了她,悲還來不及呢,又怎麽好歡歡喜喜送東西!因此倒很讓貴婦們傷了一番腦筋。
見了謝北毓,便有還是送了的,也有要下迴見麵再補的。這些卻都不過是些細枝末節。
除此之外的時候,謝北毓大多還是要在老太太身邊當個布景,適時滴上幾滴眼淚,聽幾句不痛不癢的寬慰之詞,連話也不必多說一句。
畢竟這樣的場合下,老太太才是真正的主角,貴婦們也都是來安慰老人的,謝北毓作為孝女,不過隻是負責答謝而已。
這一整套見麵慰問的程序,京城女眷都是做熟了的,前腳來的和後腳走的,說的話都大差不差,沒人會出格子。
因此謝北毓雖然見了很多人,卻不過都如走馬觀花一般,看個影兒而已,各人究竟如何,卻沒法輕下結論。
倒是下半晌的時候,前頭早早就來報,說是林家的少爺遠從山東而來,剛剛才到了,正在前頭祭拜,待一會兒還要來後頭拜見老太太和諸位太太。
饒是謝北毓淡定,也早想到林家會派人過來,可真聽了這話,也還是心裏一緊。
謝北毓的母親林氏,娘家祖父林白清稱得上是實實在在的兩代帝師、三朝首輔。從當年林氏以一清貴之女的身份卻能嫁得謝懷安這位寧遠侯世子,便能見得林白清的烜赫一時。
當年先皇突然駕崩,今上倉促登基,也是賴林白清以七十多歲的高齡拖著病弱之身,護著今上平穩接過政權。直到天啟五年,林白清才以八十歲高齡乞骸骨,告老還鄉。
林氏的父親林宗瑞作為林白清獨子,本就厭棄官場,不過是因有一個既為帝師又為首輔的父親,才不得獨善其身。既老父還鄉,林宗瑞於情於理於心都要隨侍父親身旁。然今上雖允了林白清離京,卻扣著林宗瑞又當了幾年的太子太傅。直到天啟九年,林白清病逝山東,林宗瑞才迴鄉服喪。
本來三年之後,今上是要重啟林宗瑞的。
然而林白清在山東的最後幾年,卻建立了一間名為德馨的書院。皇上的起複詔書到山東後,林宗瑞非但沒有奉召,反而修書一封,以父喪而子繼其誌為由,申告了欲留山東的願望。
今上見信,非但沒有怪罪林宗瑞,反而親自題了一副匾額,賜予書院。當年,這也是山東仕林的一樁佳話。
如今,德馨書院聲名遠播。不獨山東子弟,天下士子但有機會,也都想進德馨書院學習深造。
德馨書院的第三代院首林海淵,雖一生都未踏進過科場半步,卻已隱隱成為儒林之首。
而林海淵膝下,也仍舊隻得一個獨子,便是報信人口中的林家少爺林愚。
五年前,林氏病喪,也是林愚一路風塵仆仆,到朔北祭奠。
謝北毓雖與林愚見得不多,卻是極喜歡這個瀟灑恣意的表兄。隻是想到每每見麵,卻都是這般離殤時刻,也不由讓人心生黯淡。
老太太聽到林愚到了,卻是極高興的,連因坐了一早上而感覺僵硬的身體和麻木的表情都變得活泛了。
她轉過頭來,極感興趣地拉過北毓的一隻胳膊,笑問:“林家的哥兒,便是那個叫做……”老太太覺得這名字就在嘴邊了,是很不好的一個字,當年聽說的時候,還道過這名字跟林白清的儒雅之風實在不符,可卻偏偏又是林老爺子親起的。
她們這輩人,年幼時都是吟誦著林白清的辭賦長大的,及後嫁了人,各有兒孫,也是但凡有與林白清相關的消息,便要彼此傳頌念叨一迴。現下想來,那時候女孩子們的自由還要更大一些,生活也更有趣、多彩一些。可惜如今,女孩們是再不能打聽些外麵的風雅時趣了,而她也老得連一個名字都想不起了。
謝北毓眼見著老太太的情緒一瞬間便由歡喜變到惆悵,便趕緊接口:“表哥是單名一個愚字的。”
老太太也跟著想起來,笑了,“對,對,就叫林愚。”她看向女兒和兩個兒媳,介紹道:“我們那時還都說呢,怎麽能起這樣一個名字。這叫起來:愚哥兒,愚哥兒!多古怪啊。”
三個做晚輩的立刻賠笑迎合:“是呢,是呢。”
大太太還道:“大約是取大智若愚的意思呢。可雖如此,聽起來總是有些別扭。”
三太太瞥了大太太一眼,老太太那個所謂“我們”指的,其實恰是老太太自己和三太太的母親。而當時,不隻兩人,三太太、謝鳳華及大老爺前頭的原配夫人也都是在的。當時,前頭大太太說的,與廖氏也所差無幾。
可老太太既是把此事當做一件趣事來與她們說,三太太雖還記得當日情景,卻自然不會多嘴。
謝北毓也跟著淡淡地微笑。
眾人都不知道,這名字其實跟什麽大智若愚毫無關係。
林家曾祖雖看著雲淡風輕,內裏卻是熱衷入仕,一生都抱著若不能青史留名,便一世徒然的信念。然而他一子一孫,卻是一個比一個更淡泊名利。當年人人都說,林家子孫俱有林白清之風。可隻有林白清自己清楚,他的儒雅風流是虛的,淡泊恣意也是虛的,隻有一顆汲汲營營的心是真的,其餘不過都是給人看的罷了。然而他膝下的這對子孫,卻實打實真是不問名利,隻問學問。讓林白清人前笑收旁人羨慕,暗地卻恨得牙根癢癢。
本來兒子不肖己願,林白清還能安慰自己還有孫子。可等到孫子生出來,讀書長大,最後比乃父還要迂腐清高的時候,林白清除了自嘲祖宗八代連子孫萬世的青煙都被他一個人受了外,也就不再有什麽期待了。
而林愚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出生。當時看著因喜得麟兒而蠢萌蠢萌的孫子,林白清一個氣不忿,就給起了林愚這樣一個名字。
你不是清高嘛!你不是覺得會讀書就了不起了!所有拿著學問當入仕敲門磚的,都是儒林蠹蟲?那就讓你兒子連書都讀不好,想入仕都入不了,一輩子死讀去吧!氣死你!氣死你!氣死你!
他大概就忘了,所謂他孫子的兒子,那就是他曾孫,真連書都讀不好,先氣死的也是他老人家。
隻是前麵雖人流如織,卻並不是每家都會有女眷隨行。來的,還是些往日裏就與寧遠侯府女眷交好的人家。不過小半天下來,謝北毓卻也差不多還是將京城有爵人家的貴婦們認了個遍。
隻第一次見麵,長輩們按習俗都是要送見麵禮的,這事情平日裏再正常不過。隻是換到祭奠的日子來送,卻多少有些不倫不類。畢竟初次見麵,長輩們送些禮物表示喜歡,是有喜慶的意思。然而此時謝北毓麻衣加身,見了她,悲還來不及呢,又怎麽好歡歡喜喜送東西!因此倒很讓貴婦們傷了一番腦筋。
見了謝北毓,便有還是送了的,也有要下迴見麵再補的。這些卻都不過是些細枝末節。
除此之外的時候,謝北毓大多還是要在老太太身邊當個布景,適時滴上幾滴眼淚,聽幾句不痛不癢的寬慰之詞,連話也不必多說一句。
畢竟這樣的場合下,老太太才是真正的主角,貴婦們也都是來安慰老人的,謝北毓作為孝女,不過隻是負責答謝而已。
這一整套見麵慰問的程序,京城女眷都是做熟了的,前腳來的和後腳走的,說的話都大差不差,沒人會出格子。
因此謝北毓雖然見了很多人,卻不過都如走馬觀花一般,看個影兒而已,各人究竟如何,卻沒法輕下結論。
倒是下半晌的時候,前頭早早就來報,說是林家的少爺遠從山東而來,剛剛才到了,正在前頭祭拜,待一會兒還要來後頭拜見老太太和諸位太太。
饒是謝北毓淡定,也早想到林家會派人過來,可真聽了這話,也還是心裏一緊。
謝北毓的母親林氏,娘家祖父林白清稱得上是實實在在的兩代帝師、三朝首輔。從當年林氏以一清貴之女的身份卻能嫁得謝懷安這位寧遠侯世子,便能見得林白清的烜赫一時。
當年先皇突然駕崩,今上倉促登基,也是賴林白清以七十多歲的高齡拖著病弱之身,護著今上平穩接過政權。直到天啟五年,林白清才以八十歲高齡乞骸骨,告老還鄉。
林氏的父親林宗瑞作為林白清獨子,本就厭棄官場,不過是因有一個既為帝師又為首輔的父親,才不得獨善其身。既老父還鄉,林宗瑞於情於理於心都要隨侍父親身旁。然今上雖允了林白清離京,卻扣著林宗瑞又當了幾年的太子太傅。直到天啟九年,林白清病逝山東,林宗瑞才迴鄉服喪。
本來三年之後,今上是要重啟林宗瑞的。
然而林白清在山東的最後幾年,卻建立了一間名為德馨的書院。皇上的起複詔書到山東後,林宗瑞非但沒有奉召,反而修書一封,以父喪而子繼其誌為由,申告了欲留山東的願望。
今上見信,非但沒有怪罪林宗瑞,反而親自題了一副匾額,賜予書院。當年,這也是山東仕林的一樁佳話。
如今,德馨書院聲名遠播。不獨山東子弟,天下士子但有機會,也都想進德馨書院學習深造。
德馨書院的第三代院首林海淵,雖一生都未踏進過科場半步,卻已隱隱成為儒林之首。
而林海淵膝下,也仍舊隻得一個獨子,便是報信人口中的林家少爺林愚。
五年前,林氏病喪,也是林愚一路風塵仆仆,到朔北祭奠。
謝北毓雖與林愚見得不多,卻是極喜歡這個瀟灑恣意的表兄。隻是想到每每見麵,卻都是這般離殤時刻,也不由讓人心生黯淡。
老太太聽到林愚到了,卻是極高興的,連因坐了一早上而感覺僵硬的身體和麻木的表情都變得活泛了。
她轉過頭來,極感興趣地拉過北毓的一隻胳膊,笑問:“林家的哥兒,便是那個叫做……”老太太覺得這名字就在嘴邊了,是很不好的一個字,當年聽說的時候,還道過這名字跟林白清的儒雅之風實在不符,可卻偏偏又是林老爺子親起的。
她們這輩人,年幼時都是吟誦著林白清的辭賦長大的,及後嫁了人,各有兒孫,也是但凡有與林白清相關的消息,便要彼此傳頌念叨一迴。現下想來,那時候女孩子們的自由還要更大一些,生活也更有趣、多彩一些。可惜如今,女孩們是再不能打聽些外麵的風雅時趣了,而她也老得連一個名字都想不起了。
謝北毓眼見著老太太的情緒一瞬間便由歡喜變到惆悵,便趕緊接口:“表哥是單名一個愚字的。”
老太太也跟著想起來,笑了,“對,對,就叫林愚。”她看向女兒和兩個兒媳,介紹道:“我們那時還都說呢,怎麽能起這樣一個名字。這叫起來:愚哥兒,愚哥兒!多古怪啊。”
三個做晚輩的立刻賠笑迎合:“是呢,是呢。”
大太太還道:“大約是取大智若愚的意思呢。可雖如此,聽起來總是有些別扭。”
三太太瞥了大太太一眼,老太太那個所謂“我們”指的,其實恰是老太太自己和三太太的母親。而當時,不隻兩人,三太太、謝鳳華及大老爺前頭的原配夫人也都是在的。當時,前頭大太太說的,與廖氏也所差無幾。
可老太太既是把此事當做一件趣事來與她們說,三太太雖還記得當日情景,卻自然不會多嘴。
謝北毓也跟著淡淡地微笑。
眾人都不知道,這名字其實跟什麽大智若愚毫無關係。
林家曾祖雖看著雲淡風輕,內裏卻是熱衷入仕,一生都抱著若不能青史留名,便一世徒然的信念。然而他一子一孫,卻是一個比一個更淡泊名利。當年人人都說,林家子孫俱有林白清之風。可隻有林白清自己清楚,他的儒雅風流是虛的,淡泊恣意也是虛的,隻有一顆汲汲營營的心是真的,其餘不過都是給人看的罷了。然而他膝下的這對子孫,卻實打實真是不問名利,隻問學問。讓林白清人前笑收旁人羨慕,暗地卻恨得牙根癢癢。
本來兒子不肖己願,林白清還能安慰自己還有孫子。可等到孫子生出來,讀書長大,最後比乃父還要迂腐清高的時候,林白清除了自嘲祖宗八代連子孫萬世的青煙都被他一個人受了外,也就不再有什麽期待了。
而林愚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出生。當時看著因喜得麟兒而蠢萌蠢萌的孫子,林白清一個氣不忿,就給起了林愚這樣一個名字。
你不是清高嘛!你不是覺得會讀書就了不起了!所有拿著學問當入仕敲門磚的,都是儒林蠹蟲?那就讓你兒子連書都讀不好,想入仕都入不了,一輩子死讀去吧!氣死你!氣死你!氣死你!
他大概就忘了,所謂他孫子的兒子,那就是他曾孫,真連書都讀不好,先氣死的也是他老人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