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已入了夏,可位於大魏最北端的朔北城樓上,卻依舊是冷風襲人。
謝北毓一身銀質的鎧甲,在夕陽的映襯下泛著淡紅的光,乍看下,似是暖洋洋的。可她自己隔著內裏的一層單衣,卻覺得身上極涼。
她低下頭,意味複雜地笑了一下。這身鎧甲,她都穿了一整冬了,也不曾感覺有什麽不適,卻反倒是眼見著天氣要熱起來,才感覺到鐵衣難著。
站在她身後的玄襄,眼見一直呆看著城外的謝北毓終於動了一下,趕緊趁機走上前來,道:“姑娘,起風了,現下溫差大,還是趕緊迴吧。況且……”朝廷的任命在拖了數月之後終於下來了。這就意味著,不僅是這朔北城最高統帥的歸屬,就是她家姑娘的日後,也到底會有個決斷了。
謝北毓知道玄襄麵上雖不顯,心裏卻也惦念。可其實有什麽好惦念的呢?一切都是早已有數的。她本以為這朔北城就算不會成為她終老之所,也會是她一生中最重要的一處地方。可隨著數月前,她父親的亡故,一切就都不一樣了。她最後,也不過隻是這朔北城中的一個過客而已。
謝北毓的父親謝懷安,生長於京中的寧遠侯府,七歲上便得封世子,並被招入宮中陪伴當時還是太子的今上讀書習武。是時,統領這朔北城十萬軍士的,還是先皇一母同胞的親弟弟恭王。
可先皇早逝,今上以弱冠之齡繼承皇位。恭王這位皇帝的親叔叔,卻因統領一方,而漸漸有了不臣之心,最終起兵謀反。之後雖被鎮壓,也使得朝廷震蕩不安,差一點便要大廈傾倒。在斬殺恭王後,今上便將這朔北的十萬大軍交到了謝懷安手上。
而謝懷安也從沒有辜負過今上期望,不僅將這朔北城守護得如同鐵桶一般,讓羌人無法進犯一步,更是在這十年間,打造出一支戰無不勝、另敵人聞風喪膽的淩雲衛。
可誰都沒有想到,一場意料之外的山崩,卻讓謝懷安這位大魏的傳奇將軍飲恨沙場。
那原本是一場非常普通的戰役。羌人在入秋之後,一邊習慣性的騷擾襲城,一邊又派了人繞過岐山,想要從側麵包圍朔北。可被他們視為奇兵的這支隊伍,卻並沒有逃過朔北軍的監視。
當時,謝懷安命副將關鈞義守城,而自己則親自帶領三千淩雲衛迎擊羌人奇兵。羌人雖數倍於淩雲衛,卻在措不及防下被打得潰敗而逃。這原本該是一場毫無爭議的勝利——如果沒有那場突如其來的山崩。
朔北在岐山腳下建城百年,就算是年歲最大的老人,也從沒聽說過岐山曾發生過地動山崩的事情。可就是這樣一件誰都不曾想會發生的災難,卻不僅讓謝懷安身死當場,也讓淩雲衛一下子便折進了三分之一的人數。
這對於朔北城來說,簡直就是從未有過的危機。
朔北城因為位於大魏極北,每年雪季的時候,總有三兩個月的時間,通往京師的路會被大雪封堵。這對於朔北城的人來說,本是習以為常的事情,反正城中糧草充足,又有謝懷安這樣一位簡在帝心的大將軍坐鎮,就算與朝廷斷絕兩三個月的聯係,又能怎麽樣呢?
可謝懷安卻正是死在了大雪即將封城的時候。慢說就是把這消息傳迴朝廷,等信使再折迴時也封路進不來了,就是能進來,也很難讓今上在一時間便決定下朔北將軍這樣一個重要位置的歸屬。
朔北城可以說是一下子便陷入了群龍無首之境,而羌人卻在謝懷安之死的鼓動下,以數十年來都沒有的狠勇發起了瘋狂的攻擊。
就在這大廈將傾的一刻,謝北毓身為謝懷安的長女,不得不拋卻紅妝,走上戰場。
而今,一切的離亂終於結束。羌人在狂攻半年也沒有撬開朔北城的大門後,選擇了無奈退兵。而朝廷的決定,在拖延了數月後,也終於到達了朔北。
謝北毓看著自己身上漂亮的銀甲,這本是父親在她去歲生辰時,為哄她開心而送的禮物。可無論是當時送禮的父親,還是接受的自己,怕是都沒有想到,她有朝一日竟會真地穿著它手染鮮血吧。
好在,終於結束了。
一時間,謝北毓竟然有些分不清,她究竟是欣喜多些,還是惆悵多些。
畢竟,在這之前,她父親雖還頂著一個侯府世子的稱號,可他同時身為朔北大將軍的身份,卻讓她這個將門虎女能夠在這朔北城中自在一生。可如今,她卻隻能以一個失去了父親庇護的侯門孤女的身份,帶著幼弟一起,迴到他們並不熟悉的京城侯府去了。
她的父親謝懷安於這朔北城,曾是有如支柱一般的地位。可在他倒下後,朔北雖經曆一番混亂,卻仍是平靜了下來。而對於本就母親早逝的她和幼弟謝朔來說,卻是失去了最大的護佑。
在這朔北城,朔北將軍的位子再有誘惑力,也沒有人敢對他們姐弟有一絲一毫的不敬。可迴到京城,卻難保不會有人覺得他們是父親空出來的那個世子之位的最大障礙。
謝北毓想到那未知的前路,不禁有片刻的茫然。可隨即,她便淡淡地笑了笑。她連這數萬羌人都擋住了,難道卻怕了京中那些可能的曲折算計嗎?
最後再看了一眼朔北城外那無邊的曠野,謝北毓轉身往城樓下走去。
一直守在她身後的玄襄等丫鬟及幾名親衛趕緊跟上。卻未等一行人走下樓去,一個不過十七、八歲的少年將領,便手捧著一個木盒迎了過來。
這少年,正是謝懷安的副將之一關鈞義的長子——關竟柏。他走到謝北毓近前,躬下身子,用雙手將盒子舉過頭頂,遞到謝北毓跟前,以異常沉穩的聲音道:“少將軍,這是皇上此次給您的密函。”
謝懷安去後,朔北大亂。軍中雖猛將如雲,倉促間卻根本找不到人能夠號令全軍。謝懷安本身便不過四十來歲,他在接掌朔北軍時更是年輕,今上為怕有老將倚老賣老,掣肘於他,當時便將朔北軍中還留存的老將全調了個幹淨。如今在軍中稱得上是老帥的,其實不過都是如謝懷安一般的年紀,而且還都是由他一手提拔。其中最有影響的,便是謝懷安麾下四員副將。
這四人,一個是最得謝懷安重用的關鈞義,一個是曾為謝懷安親衛多年的吳誌,一個是負責後勤調度的董遠,還有一個便是謝懷安的遠房堂兄謝懷義。
可偏偏,在謝懷安心中,最能擔當朔北大任的卻不是這四人中的任何一個,而是更為年輕的偏將軍莫不為。
因為謝懷安麾下的這四員老將,雖都是難得的將才,可關鈞義訥言,吳誌易怒,董遠優柔,謝懷義綿軟。隻有莫不為,雖然年輕,卻是帥才。
若是再過十年,以莫不為之能,又有謝懷安的大力提攜,接掌朔北毫無問題。可在此時,不論是年齡還是資曆,莫不為都無法服眾——若是沒有謝北毓的支持。
也正是因為這樣,謝北毓才不得不成為這個眾人口中所謂的“少將軍”。
取出密函——朔北解封後,聖上得知謝北毓代行父權,雖未明令,卻是暗許,因此數月間已慣以密信往來,她草草看了一遍,見信上所寫果然是令她姐弟迴京之事,便笑了笑,將信紙重新疊好,又看向一直沒有抬頭看她的關竟柏,“勞關大哥親自送來了。”
因這乍然一聽,竟然有些陌生了的稱唿,關竟柏終於抬起頭,一向平靜無波的臉上難得地現出了一絲複雜的苦澀,“我……”他張了張嘴,想要挽迴一些從前的溫暖,可最後說出口的話卻帶了完全不似他平日風格的別扭,“少將軍可是在責怪末將僭越?”
今上與謝北毓之間的密函,一向都是隻有淩雲衛才能接觸、傳遞的。關竟柏在謝懷安去前,也曾是淩雲衛一員。可因為他與吳誌一同支持關鈞義暫代將軍之位,謝北毓在掌管軍權後,就將他調離了淩雲衛。雖看著是將他升為偏將,可誰都知道,這其實卻是謝北毓不信他,而將他攆出淩雲衛了。因為不論是曾經的謝將軍,還是如今的謝北毓,他們所要的淩雲衛,都是沒有一絲一毫私心,而隻忠於一個人的。而他,卻是的的確確地有了私心。
對於關竟柏的責問,謝北毓隻是喟然一歎。
她知道關竟柏怨她,可她不能因為關竟柏而將朔北交到關鈞義的手中。關鈞義雖是良將,卻撐不起這偌大的朔北,甚至就連他自己,都沒有那份宏圖遠誌。她並不後悔自己的決定,盡管隻是短短幾個月,這個於她而言曾經親如兄長的人,與她已經生疏至此。
她隻是覺得有些可惜,畢竟也曾想過,能有一個兄長一般的丈夫,似乎是一件不錯的事情。
城關邊邑,雖比不得京城繁華,卻是勝在自由開放。京中講究的那些什麽男女大防,在這裏,卻並不是太值得一說的事情。她自幼,便是跟著關家兄弟長大。而謝懷安在生前,也一直屬意日後讓關竟柏娶她。雖然關家兩兄弟中,她與老二的年齡更接近一些,可謝懷安卻更喜歡穩重果決的老大,而不是更像其父的關家老二。畢竟,作為下屬,老實可靠是一大優點,可作為女婿的人選,在老實之外,卻還望其能成大事。是以,兩家雖未明言,可關竟柏卻是到如今十八歲上都還未說親,就是為了要等謝北毓長大。
然而,如今這些再說來,也已沒有任何意義了。
“我代父掌兵,隻是權宜之計。如今聖上旨意已下,莫將軍眾望所歸,關大哥便不必再叫我‘少將軍’了。”
關竟柏咧開嘴角笑了一下,可這笑容裏卻仍是滿滿的苦意。便是不叫少將軍,又能叫什麽呢?如以前一般的毓妹妹嗎?曾經,這朔北城裏隻有一個毓妹妹,可從今而後,卻再也不會有了。倒是京城的寧遠侯府中,會多出一個從朔北而歸的謝北毓。可京城謝府裏所有孫輩的姑娘,名字裏都有一個毓字,卻有哪一個是能被他稱為毓妹妹的人呢?哪一個都不是。
謝將軍還在時,他與謝北毓之間的親事,是兩家不曾言說的默契。可所謂不曾言說,便是一旦謝將軍不在,這默契便彷如青煙般,隨風飄散了。若有謝將軍做主,謝北毓雖是下嫁,也沒人能有異議。可如今謝將軍已經不在,他就是有再厚的臉皮,也不能去京城謝家請侯府將謝北毓下嫁。若是他父親能成為朔北將軍,這婚事倒還有一絲商量的餘地。可如今,聖上已下明旨,令莫不為破格統領朔北。他一個副將之子,早就連稱唿謝北毓為毓妹妹的資格都沒有了。
想到此,關竟柏收起臉上最後一絲情緒,躬身退往一邊,讓有意給他最後一次說話機會而一直等在遠處的莫不為能走上前來。
謝北毓一身銀質的鎧甲,在夕陽的映襯下泛著淡紅的光,乍看下,似是暖洋洋的。可她自己隔著內裏的一層單衣,卻覺得身上極涼。
她低下頭,意味複雜地笑了一下。這身鎧甲,她都穿了一整冬了,也不曾感覺有什麽不適,卻反倒是眼見著天氣要熱起來,才感覺到鐵衣難著。
站在她身後的玄襄,眼見一直呆看著城外的謝北毓終於動了一下,趕緊趁機走上前來,道:“姑娘,起風了,現下溫差大,還是趕緊迴吧。況且……”朝廷的任命在拖了數月之後終於下來了。這就意味著,不僅是這朔北城最高統帥的歸屬,就是她家姑娘的日後,也到底會有個決斷了。
謝北毓知道玄襄麵上雖不顯,心裏卻也惦念。可其實有什麽好惦念的呢?一切都是早已有數的。她本以為這朔北城就算不會成為她終老之所,也會是她一生中最重要的一處地方。可隨著數月前,她父親的亡故,一切就都不一樣了。她最後,也不過隻是這朔北城中的一個過客而已。
謝北毓的父親謝懷安,生長於京中的寧遠侯府,七歲上便得封世子,並被招入宮中陪伴當時還是太子的今上讀書習武。是時,統領這朔北城十萬軍士的,還是先皇一母同胞的親弟弟恭王。
可先皇早逝,今上以弱冠之齡繼承皇位。恭王這位皇帝的親叔叔,卻因統領一方,而漸漸有了不臣之心,最終起兵謀反。之後雖被鎮壓,也使得朝廷震蕩不安,差一點便要大廈傾倒。在斬殺恭王後,今上便將這朔北的十萬大軍交到了謝懷安手上。
而謝懷安也從沒有辜負過今上期望,不僅將這朔北城守護得如同鐵桶一般,讓羌人無法進犯一步,更是在這十年間,打造出一支戰無不勝、另敵人聞風喪膽的淩雲衛。
可誰都沒有想到,一場意料之外的山崩,卻讓謝懷安這位大魏的傳奇將軍飲恨沙場。
那原本是一場非常普通的戰役。羌人在入秋之後,一邊習慣性的騷擾襲城,一邊又派了人繞過岐山,想要從側麵包圍朔北。可被他們視為奇兵的這支隊伍,卻並沒有逃過朔北軍的監視。
當時,謝懷安命副將關鈞義守城,而自己則親自帶領三千淩雲衛迎擊羌人奇兵。羌人雖數倍於淩雲衛,卻在措不及防下被打得潰敗而逃。這原本該是一場毫無爭議的勝利——如果沒有那場突如其來的山崩。
朔北在岐山腳下建城百年,就算是年歲最大的老人,也從沒聽說過岐山曾發生過地動山崩的事情。可就是這樣一件誰都不曾想會發生的災難,卻不僅讓謝懷安身死當場,也讓淩雲衛一下子便折進了三分之一的人數。
這對於朔北城來說,簡直就是從未有過的危機。
朔北城因為位於大魏極北,每年雪季的時候,總有三兩個月的時間,通往京師的路會被大雪封堵。這對於朔北城的人來說,本是習以為常的事情,反正城中糧草充足,又有謝懷安這樣一位簡在帝心的大將軍坐鎮,就算與朝廷斷絕兩三個月的聯係,又能怎麽樣呢?
可謝懷安卻正是死在了大雪即將封城的時候。慢說就是把這消息傳迴朝廷,等信使再折迴時也封路進不來了,就是能進來,也很難讓今上在一時間便決定下朔北將軍這樣一個重要位置的歸屬。
朔北城可以說是一下子便陷入了群龍無首之境,而羌人卻在謝懷安之死的鼓動下,以數十年來都沒有的狠勇發起了瘋狂的攻擊。
就在這大廈將傾的一刻,謝北毓身為謝懷安的長女,不得不拋卻紅妝,走上戰場。
而今,一切的離亂終於結束。羌人在狂攻半年也沒有撬開朔北城的大門後,選擇了無奈退兵。而朝廷的決定,在拖延了數月後,也終於到達了朔北。
謝北毓看著自己身上漂亮的銀甲,這本是父親在她去歲生辰時,為哄她開心而送的禮物。可無論是當時送禮的父親,還是接受的自己,怕是都沒有想到,她有朝一日竟會真地穿著它手染鮮血吧。
好在,終於結束了。
一時間,謝北毓竟然有些分不清,她究竟是欣喜多些,還是惆悵多些。
畢竟,在這之前,她父親雖還頂著一個侯府世子的稱號,可他同時身為朔北大將軍的身份,卻讓她這個將門虎女能夠在這朔北城中自在一生。可如今,她卻隻能以一個失去了父親庇護的侯門孤女的身份,帶著幼弟一起,迴到他們並不熟悉的京城侯府去了。
她的父親謝懷安於這朔北城,曾是有如支柱一般的地位。可在他倒下後,朔北雖經曆一番混亂,卻仍是平靜了下來。而對於本就母親早逝的她和幼弟謝朔來說,卻是失去了最大的護佑。
在這朔北城,朔北將軍的位子再有誘惑力,也沒有人敢對他們姐弟有一絲一毫的不敬。可迴到京城,卻難保不會有人覺得他們是父親空出來的那個世子之位的最大障礙。
謝北毓想到那未知的前路,不禁有片刻的茫然。可隨即,她便淡淡地笑了笑。她連這數萬羌人都擋住了,難道卻怕了京中那些可能的曲折算計嗎?
最後再看了一眼朔北城外那無邊的曠野,謝北毓轉身往城樓下走去。
一直守在她身後的玄襄等丫鬟及幾名親衛趕緊跟上。卻未等一行人走下樓去,一個不過十七、八歲的少年將領,便手捧著一個木盒迎了過來。
這少年,正是謝懷安的副將之一關鈞義的長子——關竟柏。他走到謝北毓近前,躬下身子,用雙手將盒子舉過頭頂,遞到謝北毓跟前,以異常沉穩的聲音道:“少將軍,這是皇上此次給您的密函。”
謝懷安去後,朔北大亂。軍中雖猛將如雲,倉促間卻根本找不到人能夠號令全軍。謝懷安本身便不過四十來歲,他在接掌朔北軍時更是年輕,今上為怕有老將倚老賣老,掣肘於他,當時便將朔北軍中還留存的老將全調了個幹淨。如今在軍中稱得上是老帥的,其實不過都是如謝懷安一般的年紀,而且還都是由他一手提拔。其中最有影響的,便是謝懷安麾下四員副將。
這四人,一個是最得謝懷安重用的關鈞義,一個是曾為謝懷安親衛多年的吳誌,一個是負責後勤調度的董遠,還有一個便是謝懷安的遠房堂兄謝懷義。
可偏偏,在謝懷安心中,最能擔當朔北大任的卻不是這四人中的任何一個,而是更為年輕的偏將軍莫不為。
因為謝懷安麾下的這四員老將,雖都是難得的將才,可關鈞義訥言,吳誌易怒,董遠優柔,謝懷義綿軟。隻有莫不為,雖然年輕,卻是帥才。
若是再過十年,以莫不為之能,又有謝懷安的大力提攜,接掌朔北毫無問題。可在此時,不論是年齡還是資曆,莫不為都無法服眾——若是沒有謝北毓的支持。
也正是因為這樣,謝北毓才不得不成為這個眾人口中所謂的“少將軍”。
取出密函——朔北解封後,聖上得知謝北毓代行父權,雖未明令,卻是暗許,因此數月間已慣以密信往來,她草草看了一遍,見信上所寫果然是令她姐弟迴京之事,便笑了笑,將信紙重新疊好,又看向一直沒有抬頭看她的關竟柏,“勞關大哥親自送來了。”
因這乍然一聽,竟然有些陌生了的稱唿,關竟柏終於抬起頭,一向平靜無波的臉上難得地現出了一絲複雜的苦澀,“我……”他張了張嘴,想要挽迴一些從前的溫暖,可最後說出口的話卻帶了完全不似他平日風格的別扭,“少將軍可是在責怪末將僭越?”
今上與謝北毓之間的密函,一向都是隻有淩雲衛才能接觸、傳遞的。關竟柏在謝懷安去前,也曾是淩雲衛一員。可因為他與吳誌一同支持關鈞義暫代將軍之位,謝北毓在掌管軍權後,就將他調離了淩雲衛。雖看著是將他升為偏將,可誰都知道,這其實卻是謝北毓不信他,而將他攆出淩雲衛了。因為不論是曾經的謝將軍,還是如今的謝北毓,他們所要的淩雲衛,都是沒有一絲一毫私心,而隻忠於一個人的。而他,卻是的的確確地有了私心。
對於關竟柏的責問,謝北毓隻是喟然一歎。
她知道關竟柏怨她,可她不能因為關竟柏而將朔北交到關鈞義的手中。關鈞義雖是良將,卻撐不起這偌大的朔北,甚至就連他自己,都沒有那份宏圖遠誌。她並不後悔自己的決定,盡管隻是短短幾個月,這個於她而言曾經親如兄長的人,與她已經生疏至此。
她隻是覺得有些可惜,畢竟也曾想過,能有一個兄長一般的丈夫,似乎是一件不錯的事情。
城關邊邑,雖比不得京城繁華,卻是勝在自由開放。京中講究的那些什麽男女大防,在這裏,卻並不是太值得一說的事情。她自幼,便是跟著關家兄弟長大。而謝懷安在生前,也一直屬意日後讓關竟柏娶她。雖然關家兩兄弟中,她與老二的年齡更接近一些,可謝懷安卻更喜歡穩重果決的老大,而不是更像其父的關家老二。畢竟,作為下屬,老實可靠是一大優點,可作為女婿的人選,在老實之外,卻還望其能成大事。是以,兩家雖未明言,可關竟柏卻是到如今十八歲上都還未說親,就是為了要等謝北毓長大。
然而,如今這些再說來,也已沒有任何意義了。
“我代父掌兵,隻是權宜之計。如今聖上旨意已下,莫將軍眾望所歸,關大哥便不必再叫我‘少將軍’了。”
關竟柏咧開嘴角笑了一下,可這笑容裏卻仍是滿滿的苦意。便是不叫少將軍,又能叫什麽呢?如以前一般的毓妹妹嗎?曾經,這朔北城裏隻有一個毓妹妹,可從今而後,卻再也不會有了。倒是京城的寧遠侯府中,會多出一個從朔北而歸的謝北毓。可京城謝府裏所有孫輩的姑娘,名字裏都有一個毓字,卻有哪一個是能被他稱為毓妹妹的人呢?哪一個都不是。
謝將軍還在時,他與謝北毓之間的親事,是兩家不曾言說的默契。可所謂不曾言說,便是一旦謝將軍不在,這默契便彷如青煙般,隨風飄散了。若有謝將軍做主,謝北毓雖是下嫁,也沒人能有異議。可如今謝將軍已經不在,他就是有再厚的臉皮,也不能去京城謝家請侯府將謝北毓下嫁。若是他父親能成為朔北將軍,這婚事倒還有一絲商量的餘地。可如今,聖上已下明旨,令莫不為破格統領朔北。他一個副將之子,早就連稱唿謝北毓為毓妹妹的資格都沒有了。
想到此,關竟柏收起臉上最後一絲情緒,躬身退往一邊,讓有意給他最後一次說話機會而一直等在遠處的莫不為能走上前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