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伯彥正在院子裏和他夫人珍娘練劍,見李顯來了,忙上前叩迎。
李顯沒吱聲,而是徑直往許伯彥的內堂走去。
許伯彥吩咐珍娘看茶,屏退了下人,帶李顯走進自己的書房。
“你幫我去殺一個人!”許伯彥剛關上書房的門,李顯就怒氣衝衝地說道。
“誰?請殿下吩咐。”許伯彥恭敬地作了個揖。
“張易之。”
“這……”許伯彥不解,這好好的,李顯要殺一個男寵做什麽。
“張易之這個小人,一直穢亂宮闈,興風作浪!我是看在母親的麵子上,一直容忍他!可自從我迴京之後,就發現他一直和武家的人暗中有往來,隻怕留著是個禍害。還是早點清除掉的好。”
李顯在許伯彥的書桌前坐下,珍娘端進來一杯茶,便立刻退了出去。
“王爺,您要殺張易之,臣必當效力。隻是他雖然是男寵,畢竟現在頭上也頂著一頂官帽。而且殺他,武皇一定會追查。臣萬死不辭,隻怕……”許伯彥謹慎地替李顯分析。
“隻怕什麽,你但說無妨。”
“臣鬥膽,王爺沒必要為了一個男寵,而影響了您和武皇的母子感情。”許伯彥道。
“你說的這些,我不是沒想過。可……”李顯欲言又止,“可我就是想殺了張易之這個小人。”
許伯彥見李顯烏青的眼角帶著一絲不易覺察的憤怒,今日又毫無征兆地殺到自己府上,必定是最近張易之做了什麽得罪李顯的事。
許伯彥想了想,自己忠於朝廷,忠於廬陵王本沒有錯。
可是,現在的廬陵王已經不是房州的廬陵王,京城的政治爭鬥從來經不起衝動,走錯一小步,可能就會導致滿盤皆輸。
張易之是該死!
可是,隻有匡扶了李唐江山,像張易之這樣的人才永無翻身之日。
所以,廬陵王現在是一時衝動。
張易之要殺,但不能隨便殺。
“其實王爺要殺張易之也不難……”許伯彥進諫道,“臣動手無妨。但要師出有名。”
“殺個男寵還要什麽名?”李顯並不是魯莽,而是他從骨子裏看不起這種順著裙帶關係朝上爬的政治小人。
“張易之是男寵,可他現在是武皇最寵愛的男寵。臣鬥膽再說一句,隻怕武皇現在和他在一起的時間比和王爺在一起的時間多多了。”
“你說的有道理。”
冷靜下來的李顯,端起手邊的香茶,低頭押了一口。他是被李裹兒氣糊塗了,他剛才的表現完全是一個憤怒而又喪失理智的父親。
“王爺,我聽說——張易之與太平公主之間有些嫌隙。您不妨讓太平公主出麵,想辦法殺了張易之。這樣就算日後武皇追究起來,王爺也能獨善其身。”
許伯彥可以去殺張易之,但不能是廬陵王指使的。
“太平?”李顯合上茶碗蓋,皺著眉頭站起身,習慣性地又開始踱步,邊踱步邊思考。
“那我就去趟太平公主府。”李顯想了想,清君側,誅小人,張氏兄弟必須除掉,尤其是野心勃勃的張易之。
太平公主府。
太平公主正坐在涼亭裏陪李旦的兒子隆基玩耍。
“姑姑,我想讓春媽媽帶我去放風箏。”李隆基稚嫩的聲音,嬌嗔可愛。
李顯默默走上前去,笑著和太平公主打招唿道:“太平。”
太平公主見是李顯,臉上露出一絲笑容,隨即戳了一下李隆基的小鼻子笑道:“伯伯來了,快去和他要個大風箏。”
李隆基年歲尚小,聽了太平公主的話,立刻撲到李顯的身上撒嬌:“伯伯伯伯,給我帶個大風箏!”
“好好!”李顯寵溺地拍著李隆基的背,笑道,“下次伯伯給你帶個大風箏,上麵畫著九條龍。”
“別胡說。”太平公主聽見這話,立刻警惕地看了看四周。
還好涼亭四周,除了太平公主的貼身侍婢,並沒有別人。
李顯也是隻身前來。
“春媽媽,把隆基帶下去。”太平公主吩咐身邊的侍女道。
等侍女帶著李隆基走遠了,太平公主才拉著李顯坐下來,嗔怪道:“隆基還小,你別和他說這些。”
李顯不以為意,“我們李家的子孫早晚會奪迴李唐江山,隆基也有隆基的責任。”
“哎。”太平公主歎了口氣,“旦哥哥還在被幽禁,他把隆基托付給我,我就得照顧好他。母親的心,也太狠了。”
“母親也有她的難處。”
“誰說不是呢?”太平公主點了點頭,“對了,你今天來找我是有什麽事嗎?”
李顯對太平公主說明來意,誰知太平公主並不讚同李顯的做法。
“張易之不能殺。”
太平公主站起來,靜靜地對著涼亭下的一汪池水。
她的心,和這汪池水一樣涼。
“為什麽?不殺了他,早晚是個心腹大患。”李顯不解。
“這些年你在房州不知道。”太平公主的口氣很平靜,“母親對張氏兄弟的寵愛程度,早已超出了你我的預期。母親曾經讓張昌宗穿上羽衣吹簫,讓文武百官作詩;母親還曾經擺出一排的官帽,讓張昌宗挑;張昌宗買賣官爵東窗事發,母親也沒有苛責他。”
“這……”李顯語塞。
“現在母親越來越老了,近來眼睛也不那麽好了,奏折都倚賴張氏兄弟誦讀。你現在居然要殺張易之?還讓母親的人去殺?”太平公主的眼神中透露出無奈。
“許伯彥不是母親的人。”李顯很肯定地說。
雖然許伯彥是武皇派去房州接李顯的,可是這一路上的同甘共苦生死與共,李顯看出許伯彥是個正直的人,而且政治立場也是偏向於李家的。
“我不管許伯彥是誰的人。張易之現在不能殺!”太平公主一時半會兒和李顯解釋不清楚。
無奈之下,她隻得說道:“你要是真的不放心安樂公主,我便把張易之再調迴來,說我要專寵他。橫豎不讓他和裹兒再接觸就是了。”
李顯很為難,他殺張易之一半是為了匡扶李唐江山掃清障礙,另一半也是存了一個做父親的私心,張易之接近李裹兒肯定是帶著目的要求政治迴報的,不能讓他利用裹兒的單純,必須斬草除根。
李顯沒吱聲,而是徑直往許伯彥的內堂走去。
許伯彥吩咐珍娘看茶,屏退了下人,帶李顯走進自己的書房。
“你幫我去殺一個人!”許伯彥剛關上書房的門,李顯就怒氣衝衝地說道。
“誰?請殿下吩咐。”許伯彥恭敬地作了個揖。
“張易之。”
“這……”許伯彥不解,這好好的,李顯要殺一個男寵做什麽。
“張易之這個小人,一直穢亂宮闈,興風作浪!我是看在母親的麵子上,一直容忍他!可自從我迴京之後,就發現他一直和武家的人暗中有往來,隻怕留著是個禍害。還是早點清除掉的好。”
李顯在許伯彥的書桌前坐下,珍娘端進來一杯茶,便立刻退了出去。
“王爺,您要殺張易之,臣必當效力。隻是他雖然是男寵,畢竟現在頭上也頂著一頂官帽。而且殺他,武皇一定會追查。臣萬死不辭,隻怕……”許伯彥謹慎地替李顯分析。
“隻怕什麽,你但說無妨。”
“臣鬥膽,王爺沒必要為了一個男寵,而影響了您和武皇的母子感情。”許伯彥道。
“你說的這些,我不是沒想過。可……”李顯欲言又止,“可我就是想殺了張易之這個小人。”
許伯彥見李顯烏青的眼角帶著一絲不易覺察的憤怒,今日又毫無征兆地殺到自己府上,必定是最近張易之做了什麽得罪李顯的事。
許伯彥想了想,自己忠於朝廷,忠於廬陵王本沒有錯。
可是,現在的廬陵王已經不是房州的廬陵王,京城的政治爭鬥從來經不起衝動,走錯一小步,可能就會導致滿盤皆輸。
張易之是該死!
可是,隻有匡扶了李唐江山,像張易之這樣的人才永無翻身之日。
所以,廬陵王現在是一時衝動。
張易之要殺,但不能隨便殺。
“其實王爺要殺張易之也不難……”許伯彥進諫道,“臣動手無妨。但要師出有名。”
“殺個男寵還要什麽名?”李顯並不是魯莽,而是他從骨子裏看不起這種順著裙帶關係朝上爬的政治小人。
“張易之是男寵,可他現在是武皇最寵愛的男寵。臣鬥膽再說一句,隻怕武皇現在和他在一起的時間比和王爺在一起的時間多多了。”
“你說的有道理。”
冷靜下來的李顯,端起手邊的香茶,低頭押了一口。他是被李裹兒氣糊塗了,他剛才的表現完全是一個憤怒而又喪失理智的父親。
“王爺,我聽說——張易之與太平公主之間有些嫌隙。您不妨讓太平公主出麵,想辦法殺了張易之。這樣就算日後武皇追究起來,王爺也能獨善其身。”
許伯彥可以去殺張易之,但不能是廬陵王指使的。
“太平?”李顯合上茶碗蓋,皺著眉頭站起身,習慣性地又開始踱步,邊踱步邊思考。
“那我就去趟太平公主府。”李顯想了想,清君側,誅小人,張氏兄弟必須除掉,尤其是野心勃勃的張易之。
太平公主府。
太平公主正坐在涼亭裏陪李旦的兒子隆基玩耍。
“姑姑,我想讓春媽媽帶我去放風箏。”李隆基稚嫩的聲音,嬌嗔可愛。
李顯默默走上前去,笑著和太平公主打招唿道:“太平。”
太平公主見是李顯,臉上露出一絲笑容,隨即戳了一下李隆基的小鼻子笑道:“伯伯來了,快去和他要個大風箏。”
李隆基年歲尚小,聽了太平公主的話,立刻撲到李顯的身上撒嬌:“伯伯伯伯,給我帶個大風箏!”
“好好!”李顯寵溺地拍著李隆基的背,笑道,“下次伯伯給你帶個大風箏,上麵畫著九條龍。”
“別胡說。”太平公主聽見這話,立刻警惕地看了看四周。
還好涼亭四周,除了太平公主的貼身侍婢,並沒有別人。
李顯也是隻身前來。
“春媽媽,把隆基帶下去。”太平公主吩咐身邊的侍女道。
等侍女帶著李隆基走遠了,太平公主才拉著李顯坐下來,嗔怪道:“隆基還小,你別和他說這些。”
李顯不以為意,“我們李家的子孫早晚會奪迴李唐江山,隆基也有隆基的責任。”
“哎。”太平公主歎了口氣,“旦哥哥還在被幽禁,他把隆基托付給我,我就得照顧好他。母親的心,也太狠了。”
“母親也有她的難處。”
“誰說不是呢?”太平公主點了點頭,“對了,你今天來找我是有什麽事嗎?”
李顯對太平公主說明來意,誰知太平公主並不讚同李顯的做法。
“張易之不能殺。”
太平公主站起來,靜靜地對著涼亭下的一汪池水。
她的心,和這汪池水一樣涼。
“為什麽?不殺了他,早晚是個心腹大患。”李顯不解。
“這些年你在房州不知道。”太平公主的口氣很平靜,“母親對張氏兄弟的寵愛程度,早已超出了你我的預期。母親曾經讓張昌宗穿上羽衣吹簫,讓文武百官作詩;母親還曾經擺出一排的官帽,讓張昌宗挑;張昌宗買賣官爵東窗事發,母親也沒有苛責他。”
“這……”李顯語塞。
“現在母親越來越老了,近來眼睛也不那麽好了,奏折都倚賴張氏兄弟誦讀。你現在居然要殺張易之?還讓母親的人去殺?”太平公主的眼神中透露出無奈。
“許伯彥不是母親的人。”李顯很肯定地說。
雖然許伯彥是武皇派去房州接李顯的,可是這一路上的同甘共苦生死與共,李顯看出許伯彥是個正直的人,而且政治立場也是偏向於李家的。
“我不管許伯彥是誰的人。張易之現在不能殺!”太平公主一時半會兒和李顯解釋不清楚。
無奈之下,她隻得說道:“你要是真的不放心安樂公主,我便把張易之再調迴來,說我要專寵他。橫豎不讓他和裹兒再接觸就是了。”
李顯很為難,他殺張易之一半是為了匡扶李唐江山掃清障礙,另一半也是存了一個做父親的私心,張易之接近李裹兒肯定是帶著目的要求政治迴報的,不能讓他利用裹兒的單純,必須斬草除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