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寶寶特點
寶寶發育特點
1.爬行時可以腹部離開地麵。
2.能自發地翻到俯臥的位置。
3.能自己以俯臥位轉向坐位。
4.寶寶能用拇指和示指捏起小丸。
5.能夠理解簡單的語言,模仿簡單的發音。
6.語言和動作能聯係起來。
7.能用搖頭或者推開的動作來表示不情願。
8.能自己拿奶瓶喝奶或喝水。
9.手眼已相當協調,喜歡玩拍手遊戲,能做抓、拿、放、捏、拍、打等動作。
身體發育標準
體重:男孩平均9.12千克,女孩平均8.49千克。
身長:男孩平均71.51厘米,女孩平均69.99厘米。
頭圍:男孩平均45.13厘米,女孩平均43.98厘米。
胸圍:男孩平均45.28厘米,女孩平均44.40厘米。
坐高:男孩平均45.74厘米,女孩平均44.65厘米。
生長發育標準
大便
寶寶每天都基本上能夠按時排大便,形成了一定的規律,每天定時給寶寶把大便,成功的機會也多起來。有的寶寶已經可以不用尿布了。但是這時的寶寶還不能自己有意識地控製大小便,隻是反射性地排便。
有的寶寶排大便前臉部會有表情,學會“嗯嗯”地示意。隻要大人留心,都可以準確地捕捉到寶寶的排便之需,及時幫他們解決內急。
排尿
寶寶此時還不會說話,不能表達自己的需求,還是要靠大人多觀察,掌握寶寶的排尿規律。比如有的寶寶在排尿前會輕輕打個哆嗦。
睡眠
這個月的寶寶每天需要睡14~16個小時,白天可以隻睡兩次,每次2小時左右,夜間睡10小時左右。夜間如果尿布濕了,但寶寶睡得很香,可以不馬上更換。
如有尿布疹或屁股已經淹紅了的寶寶要隨時更換尿布。如果寶寶大便了,也要立即換尿布。
能力增長與潛能開發
寶寶“識五官”及認知能力
8~9個月的寶寶認知能力已經很強,寶寶開始有物體永存的概念,能找出在他眼前剛被隱藏的或部分被遮蓋的玩具,並開始認識自己的身體部位,尤其是對自己的“五官”能非常清晰地記住,因此,這時爸爸媽媽應著重培養寶寶的認知能力。
寶寶指認五官訓練
寶寶長到8個月大以後,已經能夠認識自己的身體部位,並且對自己的五官:眼睛、耳朵、鼻子、嘴巴等認識得很清楚,並且能夠指出來,這說明寶寶的認知能力已經攀上了一個新台階,爸爸媽媽應多注意培養。
鏡子裏的小手、小腳
媽媽用手搖擺寶寶的小手、小腳,並用手撓撓寶寶的手心和腳心,以引導寶寶去注意自己的小手和小腳。
手指小兒歌
媽媽先打開寶寶的手掌,一邊依次輕輕按下拇指、示指、中指……一邊要念兒歌:“大拇哥,二拇哥,三中娘,四小弟,五小妞妞愛看戲。”教寶寶認識自己的手、腳,能引導寶寶注意自己的四肢,發展自我意識;通過念兒歌還可以給予寶寶語言刺激,還能增加親子之間的情感交流。
認知訓練小遊戲
寶寶長8個月大以後,認知能力已經發展得很成熟,能為了達到目的而采取間接的方法,比如會繞過椅子去取椅子後麵的玩具,還能了解物體的性質而加以應用,如把紙捏成團或用毛巾擦臉等,因此,應該多多培養與訓練。
看圖認物
適合月齡:8~11個月的寶寶
遊戲過程
媽媽可以給寶寶看各種物品及識圖片卡、識字卡,卡片最好是單一的圖,圖像要清晰,色彩要鮮豔,主要教寶寶指認動物、人物、物品等等。
開始,可用一個水果名配上同樣一張水果圖,使寶寶理解圖代表物。當認識幾張圖之後,就可以用一張圖配上一個識字卡,使寶寶進一步理解字可以代表圖和物。由於漢字是一幅幅圖像,所以多數寶寶能先認漢字,後認數字。
遊戲目的
進一步強化寶寶對圖形的區分能力及對應能力,鍛煉智力,促進大腦發育。
認識三維
適合月齡:8~11個月的寶寶
遊戲過程
爸爸先找一個大玩具,玩具的高度要超過寶寶趴下後的高度,然後放在寶寶麵前,告訴他玩具的名稱,並讓寶寶用手摸摸。接下來,可以引導寶寶繞著玩具爬一圈,再讓他用手摸摸,並告訴他玩具的名稱。最後,再把寶寶抱起來,讓他從高處看到玩具,再把玩具的名稱告訴他,讓他摸摸玩具。
遊戲目的
通過這個訓練,可以引導寶寶認識三維世界,可以增加他的好奇心,培養寶寶的求知欲。
寶寶成長的動作智能訓練
8~9個月的寶寶做各種動作都有意向性,會用一隻手去拿東西;會把玩具拿起來,在手中來迴轉動;還會把玩具從一隻手遞到另一隻手或用玩具在桌子上敲著玩。寶寶成長到8個月,運動能力明顯提高。
在大運動方麵
將寶寶放在地上,他能手膝著地、軀幹抬高、腹部離地爬行;在地上牽著寶寶的兩手,能走3~4步。
在精細動作方麵
寶寶能將大米花或小藥片等放在桌上的物品,用拇指和示指對捏。在這個時期爸爸媽媽應鍛煉寶寶的動作能力,為獨自站立、走路打下基礎。
寶寶大運動智力開發
寶寶長到8~9個月的時候,能抓住欄杆從座位站起,也能從坐立主動地躺下變為臥位,而不再是被動地倒下。
這時的寶寶不需扶持即可自己坐穩,並能較熟練爬行,這時正是獨自站立到行走的主要階段,爸爸媽媽應加強這方麵的培養。
扶站訓練
在寶寶坐穩、會爬後,就開始向直立發展,這時爸爸媽媽可以扶著寶寶腋下讓他練習站立,或讓他扶著小車欄杆、沙發及床欄杆等站立,同時可以用玩具或小食品吸引寶寶的注意力,延長其站立時間。如果在以上練習完成較好的基礎上,也可讓寶寶不扶物獨站片刻。此外,也可在寶寶坐的地方放一張椅子,椅子上放一個玩具,媽媽逗引寶寶去拿玩具,鼓勵寶寶先爬到椅子旁邊,再扶著椅子站起來。
大人是寶寶扶站的最好“拐棍”,必要時可站在寶寶旁邊,讓寶寶抓住你的手站起來。通過扶站練習,可以鍛煉寶寶腿部或腰部的肌肉力量,為以後獨站、行走打下基礎。
讓寶寶初練習邁步
在寶寶初學邁步時,可以讓他先學推坐行車。開始寶寶可能後蹲後退,這時爸爸媽媽可幫助扶車,向前推移,使寶寶雙腳向前移步前進。還可以將寶寶放在活動欄內,爸爸媽媽沿著活動欄,手持鮮豔帶響的玩具逗引寶寶,讓寶寶移動幾步。
精細動作智能訓練
寶寶到8個月時,精細動作能力已相當靈巧。能用拇指、示指夾小球或線頭,能主動地放下或扔掉手中的物體,而不是被動地鬆手。寶寶的手眼協調能力也有很大變化,能聯合行動,無論看到什麽都喜歡伸手去拿,能將小物體放在大盒子裏,再倒出來,並反複地放進、倒出。並且,寶寶在擺弄物體過程中,逐步提高了對事物的感知能力,如大小、長短和輕重。
訓練有意識地拿起和放下
這時爸爸媽媽可訓練寶寶有意識地拿起和放下。在寶寶開始拿玩具時,可能會扔掉或撒手,但並不是有意識地放下,爸爸媽媽可在寶寶拿起玩具如積木時用語言指導他放下,或給某人或放在某處,比如“把積木放到盒子裏”,“把球給爸爸”,訓練寶寶有意識地拿起放下。
每次成功後爸爸媽媽都要及時給予鼓勵,激發寶寶自己動手的興趣和信心。
爸爸媽媽可相繼給寶寶兩塊方木或兩種性質的小型玩具,鼓勵寶寶兩手對敲玩具,或用一隻手中的玩具去擊打另一隻手中的玩具。也可給寶寶一隻撥浪鼓或鈴鼓,鼓勵寶寶主動搖擺,隨之發出悅耳的聲音。
對敲、搖能力的訓練
我要站起來了
適合月齡:8~11個月的寶寶
遊戲過程
讓寶寶先坐好,媽媽抓著寶寶的雙手,幫助寶寶站起來。然後媽媽再輕輕地扶著寶寶坐下去。讓寶寶一站一坐,反複地練習。
遊戲目的
讓寶寶練習伸曲膝蓋,學習控製腳底、腳跟的重心和力量。
這個訓練能培養手的靈活性,開發手的功能。
我會走路啦
適合月齡:8~11個月的寶寶
遊戲過程
媽媽拉著寶寶的手,讓寶寶站在小床上或地板上,並牽引他走幾步,讓寶寶嚐試行走的感覺。
遊戲目的
寶寶不能一直停留在爬行的階段,所以要引導他學會自己走路。
訓練寶寶的語言及視覺能力
8~9個月的寶寶語言能力有所發展,能聽懂大人的話,如問他“媽媽在哪裏?”寶寶會用眼睛看媽媽或用手指媽媽……同時,這個時期的寶寶能區分肯定句與問句的語氣,並且開始用手或聲音對簡單詞做一些適應性動作。如聽到“再見”就擺手等。此外,還能聽懂幾個字,包括自己的名字及家庭成員的稱唿。
在視覺上,這個時期的寶寶能較長時間看3~3.5米內的人物活動。寶寶會對周圍環境中新鮮及明亮的活動物引起注意,寶寶拿到東西後會翻來翻去地看、摸摸、搖搖,表現出積極的感知傾向。
寶寶語言智力開發
8~9個月的寶寶在語言能力上,能發出類似“媽媽”的音;寶寶還能對一個人或物發音,但音不一定很準確。如發“不”同時擺手表示;發“這、那”同時用手指某東西;發“阿阿”音,同時指某東西,讓你拿。
有意識地唿喚人
通常,8~9個月的寶寶會發出不少音節,如“ba、da、ga、ma”等,但所有這些音都是寶寶無意識地發出的。到了9個多月,寶寶的語言能力應該進步,所以在這個階段該教寶寶有意識地稱唿人。
當寶寶發出“mama”的音節時,首先趕快重複寶寶的發音,然後立即與實際人物相聯係,如指著媽媽說:“這是媽媽。”這樣經常不斷地說,將詞與人物反複聯係,使寶寶逐漸形成印象:“mama”就是抱自己、親自己的媽媽。
語言音樂訓練
培養寶寶的語言能力,爸爸媽媽應注意培養寶寶的觀察能力,除引導寶寶觀察大人說話時的不同口型,為以後學話打基礎之外,還要注意讓寶寶觀察成人的麵部表情,懂得喜怒哀樂等情緒。
大人在與寶寶說話時,一定要臉對著寶寶,使他注意到你的麵部表情。此外,還要經常給寶寶聽優美的音樂和兒童歌曲,讓他感受音樂藝術語言,感受音樂的美,用音樂啟發寶寶的智力。
訓練寶寶連續發音
8~9個月的寶寶的發音能力有一個明顯的特點,就是能夠將聲母和韻母音連續發出,出現了連續音節,如“a-ba-ba”“da-da-da”等,所以也稱這年齡階段寶寶的語言發育處在重複連續音節階段。此外,寶寶除了發音之外,在理解大人的語言上也有了明顯的進步。
寶寶發音和理解大人語言的能力,很大程度上取決於環境與教育,若爸爸媽媽平時能多和寶寶交流,多和他說話,鼓勵他發音,寶寶的語言能力一定會發育得快些。相反,認為寶寶還不會說話,聽不懂大人說話也就不和他交流,這樣就會阻礙寶寶的語言發育。
模仿發音,理解語言
訓練寶寶模仿發音,除了如“爸爸”“媽媽”之類的稱唿,也可以訓練寶寶說一些簡單動詞,如“走”“坐”“站”等,在引導模仿發音後要誘導寶寶主動地發出單字的輔音。
讓寶寶認物發音
在寶寶的床上放置各種玩具,爸爸媽媽可以叫寶寶的名字說:“xxx,你把小狗給我!你把小鴨子給我!”等,使詞和物多次結合。通過訓練,培養寶寶理解大人的詞意,練習發音。
在與寶寶的接觸中,還要通過語言和示範的動作,教寶寶怎麽做。如坐、走、看等。以培養寶寶能理解更多的語言,通過這個訓練擴大寶寶與周圍人的接觸和對話的範圍,培養他的語言能力。
寶寶的視覺訓練
8~9個月的寶寶,視線能隨移動的物體上下左右地移動,能追隨落下的物體,尋找掉下的玩具,並能辨別物體大小、形狀及移動的速度;開始出現立體知覺。
爸爸媽媽可以帶寶寶走出家門出去看綠樹藍天、鮮花青草、來往人群、汽車等等,促進他的視聽能力的發展,同時又可以培養他的初步的觀察能力。
聽音樂、念兒歌、講故事
培養寶寶的視聽能力,爸爸媽媽還可以根據實際條件,試著講一些適合寶寶聽的小故事,最好是結合寶寶的環境,自編一些短小動聽的故事,可以念一些兒歌。
寶寶看電視
給寶寶看電視時,爸爸媽媽可選擇一些畫麵穩定、優美的鏡頭給寶寶看,在看電視的同時,可以與寶寶進行語言交流,並告訴他畫麵上事物的名稱與大概的意思。
通過讓寶寶看電視,可以將視覺、聽覺協調統一起來,給寶寶良好的視聽環境。此外,還可以讓寶寶習慣體驗新奇的刺激。
寶寶的語言及視覺能力開發小遊戲
敲敲打打
適合月齡:8~11個月的寶寶
遊戲過程
給寶寶一根小木棒,在寶寶麵前擺放各種材質不同的小物品,讓寶寶用手中的小木棒敲打前麵的物品,並聽各種不同的聲音。
遊戲目的
通過讓寶寶敲打不同的物品分辨聲音,幾次之後寶寶就可以有選擇地挑能發出自己喜歡的聲音的物品敲打了。
大自然看看看
適合月齡:8~11個月的寶寶
遊戲過程
當爸爸媽媽帶著寶寶一起外出時,可以讓寶寶找出與圖形有關的物品,例如公交車是長方形的,輪子是圓形的,磚是方形的……還可以找一些形狀比較美麗獨特的實物指給寶寶看,如美麗的花苞、奇妙的樹葉等。
遊戲目的
這個遊戲讓寶寶學會觀察事物並且認識形狀,在日常生活中注意細節,快樂學習。
培養寶寶的交往能力
8個月大的寶寶在人際交往上,會與大人一起做遊戲,而且會很高興地主動參與遊戲;在情緒與社會行為方麵,如果在寶寶麵前出示兩物,故意將其不要的東西給他,寶寶會用手推掉自己不要的東西,並且在模仿大人動作時,聽到表揚會重複剛才做的動作。
培養寶寶的社交能力
通常,8個月的寶寶對陌生的成人普遍有怯生、不敢接近的現象,但他們較易接受與自己同齡的陌生小夥伴。
爸爸媽媽應陪寶寶多與小朋友交往,讓寶寶積累與同伴交往的經驗,同時也可以教寶寶怎樣懂禮貌。
握握手,交朋友
為了培養寶寶的交往能力,爸爸媽媽可以有意識地讓寶寶和同齡寶寶接觸,通過以下方式,訓練他和同伴相處的能力。
1.歡迎歡迎:當與小朋友們相互見麵的時候,讓寶寶對小夥伴點點頭或拍拍手表示歡迎對方。
2.握握手:剛與小朋友見麵後,爸爸媽媽應鼓勵兩個寶寶相互握握手,以示友好。
3.謝謝:引導小寶寶們相互交換自己的玩具,並讓他們點點頭,以表示謝意。
4.一起玩耍:讓寶寶們一起在地毯上或床上互相追逐,嬉鬧。
5.再見:與小夥伴們分手時,讓寶寶揮揮手,表示再見。
通過寶寶與小夥伴們的玩耍,可以培養他的社會交往能力,減緩寶寶的怯生程度。
拓展寶寶社交範圍
培養寶寶的交往能力,爸爸要拓展寶寶的交往範圍,有空多陪寶寶玩耍,不要隻顧自己看電視,而讓寶寶自己玩。要讓寶寶多與人接觸,如阿姨、叔叔、爺爺、奶奶或公園的小朋友等等,都可以成為寶寶交往的對象。
社交能力開發小遊戲
認識新朋友
適合月齡:8~11個月的寶寶
遊戲過程
當家裏麵有客人來的時候,媽媽可以把寶寶抱到客廳當中去,讓寶寶看到這些來的客人,媽媽可以一邊抱著寶寶,一邊向寶寶介紹這些客人,還可以抓住寶寶的小手向客人們打招唿,客人也要向寶寶打招唿,或者跟寶寶一起玩耍。
遊戲目的
可以鍛煉寶寶最早期的交往能力,可以幫助寶寶在以後的成長過程中不認生。
打電話
適合月齡:8~11個月的寶寶
遊戲過程
媽媽把電話放在自己耳邊,並同寶寶講話:“喂,是你嗎?”然後媽媽把電話放到寶寶的耳邊,重複同樣的句子。這樣重複幾次後,可以用長句同寶寶交談。在說話的時候,要盡量多使用寶寶的名字和寶寶能聽懂的詞語,然後把電話放到寶寶的耳旁,看寶寶是否也會對著電話說話。
遊戲目的
可以鍛煉寶寶的聽力,促進寶寶的語言能力發展,鍛煉寶寶同別人交往的能力和自立的能力。
寶寶發育特點
1.爬行時可以腹部離開地麵。
2.能自發地翻到俯臥的位置。
3.能自己以俯臥位轉向坐位。
4.寶寶能用拇指和示指捏起小丸。
5.能夠理解簡單的語言,模仿簡單的發音。
6.語言和動作能聯係起來。
7.能用搖頭或者推開的動作來表示不情願。
8.能自己拿奶瓶喝奶或喝水。
9.手眼已相當協調,喜歡玩拍手遊戲,能做抓、拿、放、捏、拍、打等動作。
身體發育標準
體重:男孩平均9.12千克,女孩平均8.49千克。
身長:男孩平均71.51厘米,女孩平均69.99厘米。
頭圍:男孩平均45.13厘米,女孩平均43.98厘米。
胸圍:男孩平均45.28厘米,女孩平均44.40厘米。
坐高:男孩平均45.74厘米,女孩平均44.65厘米。
生長發育標準
大便
寶寶每天都基本上能夠按時排大便,形成了一定的規律,每天定時給寶寶把大便,成功的機會也多起來。有的寶寶已經可以不用尿布了。但是這時的寶寶還不能自己有意識地控製大小便,隻是反射性地排便。
有的寶寶排大便前臉部會有表情,學會“嗯嗯”地示意。隻要大人留心,都可以準確地捕捉到寶寶的排便之需,及時幫他們解決內急。
排尿
寶寶此時還不會說話,不能表達自己的需求,還是要靠大人多觀察,掌握寶寶的排尿規律。比如有的寶寶在排尿前會輕輕打個哆嗦。
睡眠
這個月的寶寶每天需要睡14~16個小時,白天可以隻睡兩次,每次2小時左右,夜間睡10小時左右。夜間如果尿布濕了,但寶寶睡得很香,可以不馬上更換。
如有尿布疹或屁股已經淹紅了的寶寶要隨時更換尿布。如果寶寶大便了,也要立即換尿布。
能力增長與潛能開發
寶寶“識五官”及認知能力
8~9個月的寶寶認知能力已經很強,寶寶開始有物體永存的概念,能找出在他眼前剛被隱藏的或部分被遮蓋的玩具,並開始認識自己的身體部位,尤其是對自己的“五官”能非常清晰地記住,因此,這時爸爸媽媽應著重培養寶寶的認知能力。
寶寶指認五官訓練
寶寶長到8個月大以後,已經能夠認識自己的身體部位,並且對自己的五官:眼睛、耳朵、鼻子、嘴巴等認識得很清楚,並且能夠指出來,這說明寶寶的認知能力已經攀上了一個新台階,爸爸媽媽應多注意培養。
鏡子裏的小手、小腳
媽媽用手搖擺寶寶的小手、小腳,並用手撓撓寶寶的手心和腳心,以引導寶寶去注意自己的小手和小腳。
手指小兒歌
媽媽先打開寶寶的手掌,一邊依次輕輕按下拇指、示指、中指……一邊要念兒歌:“大拇哥,二拇哥,三中娘,四小弟,五小妞妞愛看戲。”教寶寶認識自己的手、腳,能引導寶寶注意自己的四肢,發展自我意識;通過念兒歌還可以給予寶寶語言刺激,還能增加親子之間的情感交流。
認知訓練小遊戲
寶寶長8個月大以後,認知能力已經發展得很成熟,能為了達到目的而采取間接的方法,比如會繞過椅子去取椅子後麵的玩具,還能了解物體的性質而加以應用,如把紙捏成團或用毛巾擦臉等,因此,應該多多培養與訓練。
看圖認物
適合月齡:8~11個月的寶寶
遊戲過程
媽媽可以給寶寶看各種物品及識圖片卡、識字卡,卡片最好是單一的圖,圖像要清晰,色彩要鮮豔,主要教寶寶指認動物、人物、物品等等。
開始,可用一個水果名配上同樣一張水果圖,使寶寶理解圖代表物。當認識幾張圖之後,就可以用一張圖配上一個識字卡,使寶寶進一步理解字可以代表圖和物。由於漢字是一幅幅圖像,所以多數寶寶能先認漢字,後認數字。
遊戲目的
進一步強化寶寶對圖形的區分能力及對應能力,鍛煉智力,促進大腦發育。
認識三維
適合月齡:8~11個月的寶寶
遊戲過程
爸爸先找一個大玩具,玩具的高度要超過寶寶趴下後的高度,然後放在寶寶麵前,告訴他玩具的名稱,並讓寶寶用手摸摸。接下來,可以引導寶寶繞著玩具爬一圈,再讓他用手摸摸,並告訴他玩具的名稱。最後,再把寶寶抱起來,讓他從高處看到玩具,再把玩具的名稱告訴他,讓他摸摸玩具。
遊戲目的
通過這個訓練,可以引導寶寶認識三維世界,可以增加他的好奇心,培養寶寶的求知欲。
寶寶成長的動作智能訓練
8~9個月的寶寶做各種動作都有意向性,會用一隻手去拿東西;會把玩具拿起來,在手中來迴轉動;還會把玩具從一隻手遞到另一隻手或用玩具在桌子上敲著玩。寶寶成長到8個月,運動能力明顯提高。
在大運動方麵
將寶寶放在地上,他能手膝著地、軀幹抬高、腹部離地爬行;在地上牽著寶寶的兩手,能走3~4步。
在精細動作方麵
寶寶能將大米花或小藥片等放在桌上的物品,用拇指和示指對捏。在這個時期爸爸媽媽應鍛煉寶寶的動作能力,為獨自站立、走路打下基礎。
寶寶大運動智力開發
寶寶長到8~9個月的時候,能抓住欄杆從座位站起,也能從坐立主動地躺下變為臥位,而不再是被動地倒下。
這時的寶寶不需扶持即可自己坐穩,並能較熟練爬行,這時正是獨自站立到行走的主要階段,爸爸媽媽應加強這方麵的培養。
扶站訓練
在寶寶坐穩、會爬後,就開始向直立發展,這時爸爸媽媽可以扶著寶寶腋下讓他練習站立,或讓他扶著小車欄杆、沙發及床欄杆等站立,同時可以用玩具或小食品吸引寶寶的注意力,延長其站立時間。如果在以上練習完成較好的基礎上,也可讓寶寶不扶物獨站片刻。此外,也可在寶寶坐的地方放一張椅子,椅子上放一個玩具,媽媽逗引寶寶去拿玩具,鼓勵寶寶先爬到椅子旁邊,再扶著椅子站起來。
大人是寶寶扶站的最好“拐棍”,必要時可站在寶寶旁邊,讓寶寶抓住你的手站起來。通過扶站練習,可以鍛煉寶寶腿部或腰部的肌肉力量,為以後獨站、行走打下基礎。
讓寶寶初練習邁步
在寶寶初學邁步時,可以讓他先學推坐行車。開始寶寶可能後蹲後退,這時爸爸媽媽可幫助扶車,向前推移,使寶寶雙腳向前移步前進。還可以將寶寶放在活動欄內,爸爸媽媽沿著活動欄,手持鮮豔帶響的玩具逗引寶寶,讓寶寶移動幾步。
精細動作智能訓練
寶寶到8個月時,精細動作能力已相當靈巧。能用拇指、示指夾小球或線頭,能主動地放下或扔掉手中的物體,而不是被動地鬆手。寶寶的手眼協調能力也有很大變化,能聯合行動,無論看到什麽都喜歡伸手去拿,能將小物體放在大盒子裏,再倒出來,並反複地放進、倒出。並且,寶寶在擺弄物體過程中,逐步提高了對事物的感知能力,如大小、長短和輕重。
訓練有意識地拿起和放下
這時爸爸媽媽可訓練寶寶有意識地拿起和放下。在寶寶開始拿玩具時,可能會扔掉或撒手,但並不是有意識地放下,爸爸媽媽可在寶寶拿起玩具如積木時用語言指導他放下,或給某人或放在某處,比如“把積木放到盒子裏”,“把球給爸爸”,訓練寶寶有意識地拿起放下。
每次成功後爸爸媽媽都要及時給予鼓勵,激發寶寶自己動手的興趣和信心。
爸爸媽媽可相繼給寶寶兩塊方木或兩種性質的小型玩具,鼓勵寶寶兩手對敲玩具,或用一隻手中的玩具去擊打另一隻手中的玩具。也可給寶寶一隻撥浪鼓或鈴鼓,鼓勵寶寶主動搖擺,隨之發出悅耳的聲音。
對敲、搖能力的訓練
我要站起來了
適合月齡:8~11個月的寶寶
遊戲過程
讓寶寶先坐好,媽媽抓著寶寶的雙手,幫助寶寶站起來。然後媽媽再輕輕地扶著寶寶坐下去。讓寶寶一站一坐,反複地練習。
遊戲目的
讓寶寶練習伸曲膝蓋,學習控製腳底、腳跟的重心和力量。
這個訓練能培養手的靈活性,開發手的功能。
我會走路啦
適合月齡:8~11個月的寶寶
遊戲過程
媽媽拉著寶寶的手,讓寶寶站在小床上或地板上,並牽引他走幾步,讓寶寶嚐試行走的感覺。
遊戲目的
寶寶不能一直停留在爬行的階段,所以要引導他學會自己走路。
訓練寶寶的語言及視覺能力
8~9個月的寶寶語言能力有所發展,能聽懂大人的話,如問他“媽媽在哪裏?”寶寶會用眼睛看媽媽或用手指媽媽……同時,這個時期的寶寶能區分肯定句與問句的語氣,並且開始用手或聲音對簡單詞做一些適應性動作。如聽到“再見”就擺手等。此外,還能聽懂幾個字,包括自己的名字及家庭成員的稱唿。
在視覺上,這個時期的寶寶能較長時間看3~3.5米內的人物活動。寶寶會對周圍環境中新鮮及明亮的活動物引起注意,寶寶拿到東西後會翻來翻去地看、摸摸、搖搖,表現出積極的感知傾向。
寶寶語言智力開發
8~9個月的寶寶在語言能力上,能發出類似“媽媽”的音;寶寶還能對一個人或物發音,但音不一定很準確。如發“不”同時擺手表示;發“這、那”同時用手指某東西;發“阿阿”音,同時指某東西,讓你拿。
有意識地唿喚人
通常,8~9個月的寶寶會發出不少音節,如“ba、da、ga、ma”等,但所有這些音都是寶寶無意識地發出的。到了9個多月,寶寶的語言能力應該進步,所以在這個階段該教寶寶有意識地稱唿人。
當寶寶發出“mama”的音節時,首先趕快重複寶寶的發音,然後立即與實際人物相聯係,如指著媽媽說:“這是媽媽。”這樣經常不斷地說,將詞與人物反複聯係,使寶寶逐漸形成印象:“mama”就是抱自己、親自己的媽媽。
語言音樂訓練
培養寶寶的語言能力,爸爸媽媽應注意培養寶寶的觀察能力,除引導寶寶觀察大人說話時的不同口型,為以後學話打基礎之外,還要注意讓寶寶觀察成人的麵部表情,懂得喜怒哀樂等情緒。
大人在與寶寶說話時,一定要臉對著寶寶,使他注意到你的麵部表情。此外,還要經常給寶寶聽優美的音樂和兒童歌曲,讓他感受音樂藝術語言,感受音樂的美,用音樂啟發寶寶的智力。
訓練寶寶連續發音
8~9個月的寶寶的發音能力有一個明顯的特點,就是能夠將聲母和韻母音連續發出,出現了連續音節,如“a-ba-ba”“da-da-da”等,所以也稱這年齡階段寶寶的語言發育處在重複連續音節階段。此外,寶寶除了發音之外,在理解大人的語言上也有了明顯的進步。
寶寶發音和理解大人語言的能力,很大程度上取決於環境與教育,若爸爸媽媽平時能多和寶寶交流,多和他說話,鼓勵他發音,寶寶的語言能力一定會發育得快些。相反,認為寶寶還不會說話,聽不懂大人說話也就不和他交流,這樣就會阻礙寶寶的語言發育。
模仿發音,理解語言
訓練寶寶模仿發音,除了如“爸爸”“媽媽”之類的稱唿,也可以訓練寶寶說一些簡單動詞,如“走”“坐”“站”等,在引導模仿發音後要誘導寶寶主動地發出單字的輔音。
讓寶寶認物發音
在寶寶的床上放置各種玩具,爸爸媽媽可以叫寶寶的名字說:“xxx,你把小狗給我!你把小鴨子給我!”等,使詞和物多次結合。通過訓練,培養寶寶理解大人的詞意,練習發音。
在與寶寶的接觸中,還要通過語言和示範的動作,教寶寶怎麽做。如坐、走、看等。以培養寶寶能理解更多的語言,通過這個訓練擴大寶寶與周圍人的接觸和對話的範圍,培養他的語言能力。
寶寶的視覺訓練
8~9個月的寶寶,視線能隨移動的物體上下左右地移動,能追隨落下的物體,尋找掉下的玩具,並能辨別物體大小、形狀及移動的速度;開始出現立體知覺。
爸爸媽媽可以帶寶寶走出家門出去看綠樹藍天、鮮花青草、來往人群、汽車等等,促進他的視聽能力的發展,同時又可以培養他的初步的觀察能力。
聽音樂、念兒歌、講故事
培養寶寶的視聽能力,爸爸媽媽還可以根據實際條件,試著講一些適合寶寶聽的小故事,最好是結合寶寶的環境,自編一些短小動聽的故事,可以念一些兒歌。
寶寶看電視
給寶寶看電視時,爸爸媽媽可選擇一些畫麵穩定、優美的鏡頭給寶寶看,在看電視的同時,可以與寶寶進行語言交流,並告訴他畫麵上事物的名稱與大概的意思。
通過讓寶寶看電視,可以將視覺、聽覺協調統一起來,給寶寶良好的視聽環境。此外,還可以讓寶寶習慣體驗新奇的刺激。
寶寶的語言及視覺能力開發小遊戲
敲敲打打
適合月齡:8~11個月的寶寶
遊戲過程
給寶寶一根小木棒,在寶寶麵前擺放各種材質不同的小物品,讓寶寶用手中的小木棒敲打前麵的物品,並聽各種不同的聲音。
遊戲目的
通過讓寶寶敲打不同的物品分辨聲音,幾次之後寶寶就可以有選擇地挑能發出自己喜歡的聲音的物品敲打了。
大自然看看看
適合月齡:8~11個月的寶寶
遊戲過程
當爸爸媽媽帶著寶寶一起外出時,可以讓寶寶找出與圖形有關的物品,例如公交車是長方形的,輪子是圓形的,磚是方形的……還可以找一些形狀比較美麗獨特的實物指給寶寶看,如美麗的花苞、奇妙的樹葉等。
遊戲目的
這個遊戲讓寶寶學會觀察事物並且認識形狀,在日常生活中注意細節,快樂學習。
培養寶寶的交往能力
8個月大的寶寶在人際交往上,會與大人一起做遊戲,而且會很高興地主動參與遊戲;在情緒與社會行為方麵,如果在寶寶麵前出示兩物,故意將其不要的東西給他,寶寶會用手推掉自己不要的東西,並且在模仿大人動作時,聽到表揚會重複剛才做的動作。
培養寶寶的社交能力
通常,8個月的寶寶對陌生的成人普遍有怯生、不敢接近的現象,但他們較易接受與自己同齡的陌生小夥伴。
爸爸媽媽應陪寶寶多與小朋友交往,讓寶寶積累與同伴交往的經驗,同時也可以教寶寶怎樣懂禮貌。
握握手,交朋友
為了培養寶寶的交往能力,爸爸媽媽可以有意識地讓寶寶和同齡寶寶接觸,通過以下方式,訓練他和同伴相處的能力。
1.歡迎歡迎:當與小朋友們相互見麵的時候,讓寶寶對小夥伴點點頭或拍拍手表示歡迎對方。
2.握握手:剛與小朋友見麵後,爸爸媽媽應鼓勵兩個寶寶相互握握手,以示友好。
3.謝謝:引導小寶寶們相互交換自己的玩具,並讓他們點點頭,以表示謝意。
4.一起玩耍:讓寶寶們一起在地毯上或床上互相追逐,嬉鬧。
5.再見:與小夥伴們分手時,讓寶寶揮揮手,表示再見。
通過寶寶與小夥伴們的玩耍,可以培養他的社會交往能力,減緩寶寶的怯生程度。
拓展寶寶社交範圍
培養寶寶的交往能力,爸爸要拓展寶寶的交往範圍,有空多陪寶寶玩耍,不要隻顧自己看電視,而讓寶寶自己玩。要讓寶寶多與人接觸,如阿姨、叔叔、爺爺、奶奶或公園的小朋友等等,都可以成為寶寶交往的對象。
社交能力開發小遊戲
認識新朋友
適合月齡:8~11個月的寶寶
遊戲過程
當家裏麵有客人來的時候,媽媽可以把寶寶抱到客廳當中去,讓寶寶看到這些來的客人,媽媽可以一邊抱著寶寶,一邊向寶寶介紹這些客人,還可以抓住寶寶的小手向客人們打招唿,客人也要向寶寶打招唿,或者跟寶寶一起玩耍。
遊戲目的
可以鍛煉寶寶最早期的交往能力,可以幫助寶寶在以後的成長過程中不認生。
打電話
適合月齡:8~11個月的寶寶
遊戲過程
媽媽把電話放在自己耳邊,並同寶寶講話:“喂,是你嗎?”然後媽媽把電話放到寶寶的耳邊,重複同樣的句子。這樣重複幾次後,可以用長句同寶寶交談。在說話的時候,要盡量多使用寶寶的名字和寶寶能聽懂的詞語,然後把電話放到寶寶的耳旁,看寶寶是否也會對著電話說話。
遊戲目的
可以鍛煉寶寶的聽力,促進寶寶的語言能力發展,鍛煉寶寶同別人交往的能力和自立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