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的音樂廳早已經被布置一番,百年禮堂裏,注入了一股新鮮的氣息。年輕的音樂學院的學生,紛紛湧入大門,一一走向了座位。
主持人開場,這是音樂學院的期中匯報,包括演奏、美聲和作曲專業。作曲專業的曲子被隨機分配給演奏專業的學生,聯合匯報。孟遠在演出前看到了演出單,才知道自己的曲子被一個叫紀遠的男孩子抽中了。
紐約三月美好的夜,這裏是音樂的盛世。孟遠坐在後台,身旁是作曲的專業的同學,他們都在心底慢慢數著到自己作品的時間。
蔣母早早就到了音樂廳,看到演出單上孟遠的名字的時候,心裏生出些許感概。
時間是多麽有魔力的東西,它撫平了無數創傷與疼痛,足以使滄海變為桑田。而孟遠,曾經的小提琴神童,在曆經歲月的洗禮之後,終於重新在茫茫人群中站了起來。
時間一分一秒地過去,孟遠的臉上卻開始漸漸失望,可又馬上取而代之的是從心底裏上來的擔憂。
身旁的同學看到了,連忙問:“親愛的,你怎麽了?有什麽可擔心的麽?”
孟遠猛地站了起來,匆匆點了點頭,便立刻從後門出去,美國同學無奈聳聳肩,沒有人知道她想幹什麽。
她一路飛奔,又從後門轉到正門,隻看到那個男人匆匆而過的側臉。跟蔣勘正實在是長得太像了,孟遠連忙走上前,笑眯眯地喊:“阿正!”
那男人轉過頭,金發碧眼,眼珠裏微微含情:“美麗的小姐?您是在叫我麽?”
這一刻孟遠的表情尷尬而失望,她失落地擺擺手,便進了正門,小心翼翼,打擾好多人坐在了蔣母的身邊。
蔣母看她神情落寞,轉臉也看了看門外,沒有拿到熟悉的身影。
她握住孟遠有些冰冷的雙手:“遠遠,今早阿正去公司了,可能還沒迴來而已。我隻跟他秘書留言,或許他現在也還不知道你有匯報演出的事情。”
這樣安慰,孟遠隻是勉強地點點頭。
蔣母看了,欲言又止。
其實孟遠呢,她不怕他不來,隻是怕他又出什麽事。
孟遠的曲子被安排在倒數第二首,紀遠出來的時候,蔣母哎了一聲:“中國人?”
這場匯報會裏,演奏專業的學生基本都是外國人,到了最後才出現一個中國人。蔣母又道:“嗯,讓中國人演奏中國人的作品,這樣安排挺合理的。”
孟遠這才往台上看去,她一開始沒有認出紀遠,直到他拿出小提琴深深吸了一口氣。那架勢孟遠一下子就想了起來,那一晚上,宋如我的朋友,那麽深情的演繹過她的《你》。
大概是所有的音樂家都有這樣的感覺,演奏過同一首曲子就像是分享同一段人生一樣,更何況,紀遠演奏過她那麽費盡心血的《你》。
他們應該是同道中人,可是這一次,紀遠沒有她來得幸運。如果說《你》就像是《gloomy sunday》一樣絕望而悲慟,那麽《with you》就應該像《愛的致意》一樣深情而綿長。
可是紀遠還是停留在《你》時候的絕望。
演奏完畢,紀遠朝台下看了一眼,孟遠知道他在看自己。他大概很低落,沒能表現好,自認失敗,收了提琴便往後台走。
世上應有千萬種愛情,千萬種戀人姿態,有些人幸運能夠最終得到所愛,而有些人即便傷痛卻隻能往前走。孟遠知道,她與紀遠的差別隻在於,她不幸但也幸運地遇上了蔣勘正。
很快,匯報會結束。蔣母拉著孟遠的手,說道:“別著急,說不定阿正就在門外等著呢。”
人群漸漸散去,大家都往門外走。孟遠點點頭,拿起包也跟著蔣母往外走。
這時候已經是晚上九點多的時間了,孟遠不是匯報會的工作人員,所以結束後她能直接迴家。隻是當他們出了大門,也沒有看見蔣勘正。
從早上七點多出門到晚上九點多,一共十四個小時的時間,蔣勘正沒有任何消息,他沒有來電話,沒有發短信,也沒有來聽她的作品。
蔣母這時候也不知道怎麽安慰她了,在孟遠的曲子被演奏出來的時候,她看到孟遠的臉色越來越淡,她不知道孟遠在想什麽。他們這對小夫妻已經吃盡苦頭,蔣母實在不忍心他們又生嫌隙。
“遠遠。”於是她說:“你跟阿正,這麽多年,媽媽也看在眼裏,一路走過來,雙方都吃了很多苦。後天我就要迴國,希望你跟阿正在這裏好好的。阿正從小自視甚高,可是對感情的事情卻七竅通了六竅,有時候你要多擔待。最後,等你學業結束,兩人迴國就再好不過,家人朋友都等著你們。”
蔣母百般叮嚀,不過是希望這份來之不易的感情別再起任何風浪。孟遠點點頭,其實她心裏想得又何嚐不是這些?
“媽媽。”
在漫天的星空之下,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孟遠開口,聲音輕而緩,說出來的話卻厚而重:“我那麽愛他,從今往後,從頭至尾,隻會相信他。我會擔心他,但不會懷疑他。”
蔣母立時一歎,抓住孟遠的手:“好,好。遠遠,你從來都是好孩子。”
這樣深這樣濃的情,那樣真那樣重的諾言,全世界也隻有孟遠。
蔣母拉著孟遠的手準備走迴家,她們一步步離人群越來越遠,周圍也越來越安靜。路燈將她們的身影拉得很長。
路麵被昏黃的燈光照著,在這光的盡頭,蔣勘正也迎頭而來。
孟遠幾乎第一時間就反應了過來,她沒有加快腳步飛奔而去,也沒有埋怨撒嬌,還是那樣走著,直到蔣勘正走到他們跟前,輕輕地喊:“遠遠,媽媽。”
他拉起她的手說:“我們一起迴去吧。”
作者有話要說:全世界隻有一個孟遠。這個孟遠我會留作紀念,今天讓人給我做了定製的封麵。待會兒傳到微博上麵,大家可以看看~
主持人開場,這是音樂學院的期中匯報,包括演奏、美聲和作曲專業。作曲專業的曲子被隨機分配給演奏專業的學生,聯合匯報。孟遠在演出前看到了演出單,才知道自己的曲子被一個叫紀遠的男孩子抽中了。
紐約三月美好的夜,這裏是音樂的盛世。孟遠坐在後台,身旁是作曲的專業的同學,他們都在心底慢慢數著到自己作品的時間。
蔣母早早就到了音樂廳,看到演出單上孟遠的名字的時候,心裏生出些許感概。
時間是多麽有魔力的東西,它撫平了無數創傷與疼痛,足以使滄海變為桑田。而孟遠,曾經的小提琴神童,在曆經歲月的洗禮之後,終於重新在茫茫人群中站了起來。
時間一分一秒地過去,孟遠的臉上卻開始漸漸失望,可又馬上取而代之的是從心底裏上來的擔憂。
身旁的同學看到了,連忙問:“親愛的,你怎麽了?有什麽可擔心的麽?”
孟遠猛地站了起來,匆匆點了點頭,便立刻從後門出去,美國同學無奈聳聳肩,沒有人知道她想幹什麽。
她一路飛奔,又從後門轉到正門,隻看到那個男人匆匆而過的側臉。跟蔣勘正實在是長得太像了,孟遠連忙走上前,笑眯眯地喊:“阿正!”
那男人轉過頭,金發碧眼,眼珠裏微微含情:“美麗的小姐?您是在叫我麽?”
這一刻孟遠的表情尷尬而失望,她失落地擺擺手,便進了正門,小心翼翼,打擾好多人坐在了蔣母的身邊。
蔣母看她神情落寞,轉臉也看了看門外,沒有拿到熟悉的身影。
她握住孟遠有些冰冷的雙手:“遠遠,今早阿正去公司了,可能還沒迴來而已。我隻跟他秘書留言,或許他現在也還不知道你有匯報演出的事情。”
這樣安慰,孟遠隻是勉強地點點頭。
蔣母看了,欲言又止。
其實孟遠呢,她不怕他不來,隻是怕他又出什麽事。
孟遠的曲子被安排在倒數第二首,紀遠出來的時候,蔣母哎了一聲:“中國人?”
這場匯報會裏,演奏專業的學生基本都是外國人,到了最後才出現一個中國人。蔣母又道:“嗯,讓中國人演奏中國人的作品,這樣安排挺合理的。”
孟遠這才往台上看去,她一開始沒有認出紀遠,直到他拿出小提琴深深吸了一口氣。那架勢孟遠一下子就想了起來,那一晚上,宋如我的朋友,那麽深情的演繹過她的《你》。
大概是所有的音樂家都有這樣的感覺,演奏過同一首曲子就像是分享同一段人生一樣,更何況,紀遠演奏過她那麽費盡心血的《你》。
他們應該是同道中人,可是這一次,紀遠沒有她來得幸運。如果說《你》就像是《gloomy sunday》一樣絕望而悲慟,那麽《with you》就應該像《愛的致意》一樣深情而綿長。
可是紀遠還是停留在《你》時候的絕望。
演奏完畢,紀遠朝台下看了一眼,孟遠知道他在看自己。他大概很低落,沒能表現好,自認失敗,收了提琴便往後台走。
世上應有千萬種愛情,千萬種戀人姿態,有些人幸運能夠最終得到所愛,而有些人即便傷痛卻隻能往前走。孟遠知道,她與紀遠的差別隻在於,她不幸但也幸運地遇上了蔣勘正。
很快,匯報會結束。蔣母拉著孟遠的手,說道:“別著急,說不定阿正就在門外等著呢。”
人群漸漸散去,大家都往門外走。孟遠點點頭,拿起包也跟著蔣母往外走。
這時候已經是晚上九點多的時間了,孟遠不是匯報會的工作人員,所以結束後她能直接迴家。隻是當他們出了大門,也沒有看見蔣勘正。
從早上七點多出門到晚上九點多,一共十四個小時的時間,蔣勘正沒有任何消息,他沒有來電話,沒有發短信,也沒有來聽她的作品。
蔣母這時候也不知道怎麽安慰她了,在孟遠的曲子被演奏出來的時候,她看到孟遠的臉色越來越淡,她不知道孟遠在想什麽。他們這對小夫妻已經吃盡苦頭,蔣母實在不忍心他們又生嫌隙。
“遠遠。”於是她說:“你跟阿正,這麽多年,媽媽也看在眼裏,一路走過來,雙方都吃了很多苦。後天我就要迴國,希望你跟阿正在這裏好好的。阿正從小自視甚高,可是對感情的事情卻七竅通了六竅,有時候你要多擔待。最後,等你學業結束,兩人迴國就再好不過,家人朋友都等著你們。”
蔣母百般叮嚀,不過是希望這份來之不易的感情別再起任何風浪。孟遠點點頭,其實她心裏想得又何嚐不是這些?
“媽媽。”
在漫天的星空之下,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孟遠開口,聲音輕而緩,說出來的話卻厚而重:“我那麽愛他,從今往後,從頭至尾,隻會相信他。我會擔心他,但不會懷疑他。”
蔣母立時一歎,抓住孟遠的手:“好,好。遠遠,你從來都是好孩子。”
這樣深這樣濃的情,那樣真那樣重的諾言,全世界也隻有孟遠。
蔣母拉著孟遠的手準備走迴家,她們一步步離人群越來越遠,周圍也越來越安靜。路燈將她們的身影拉得很長。
路麵被昏黃的燈光照著,在這光的盡頭,蔣勘正也迎頭而來。
孟遠幾乎第一時間就反應了過來,她沒有加快腳步飛奔而去,也沒有埋怨撒嬌,還是那樣走著,直到蔣勘正走到他們跟前,輕輕地喊:“遠遠,媽媽。”
他拉起她的手說:“我們一起迴去吧。”
作者有話要說:全世界隻有一個孟遠。這個孟遠我會留作紀念,今天讓人給我做了定製的封麵。待會兒傳到微博上麵,大家可以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