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珍隨母親曹氏跨進正廳,果見廳裏坐了著個滿頭銀,精神矍鑠的老夫人,正是六月十五那日她去西林禪寺還願時在寺中遇見的丁婆婆。
這時賓主相見,丁娘子起身,與曹氏互相見禮。
曹氏微微避過身,不敢受丁娘子的禮。丁娘子微笑,並不介意。
待賓主落座,亦珍陪坐下,丁娘子朝亦珍爽朗一笑,“餘家小娘子,老身與你又見麵了。”
亦珍忙起身還禮,“見過丁婆婆。”
曹氏疑惑,不知女兒何時結識了丁娘子?
丁娘子見曹氏仿佛並不知曉其中內情的樣子,遂開口為曹氏解惑:“餘夫人有個好女兒啊。”
隨後將自己暈倒在路旁,隨侍的丫鬟婆子高聲唿救,路過的人遠遠冷眼旁觀的不少,真正上前施以援手的,卻隻得亦珍一人的事說了一遍。
“老身迴家以後,家中晚輩知曉此事,非得請大夫來替老身診治才放心。大夫來後,問明當時情形,又替老身把過脈,說老身乃是中暑虛脫,若是再在涼冷的地麵是多呆一刻,隻怕於身體大是有害。多虧令嬡處理及時得當,老身才不致落下病根。”
至於等她自覺徹底好了,仍能健步如飛,便差了家裏下人,得車馬行打聽了餘家地址的事,丁娘子自動隱去不說,隻示意身後立著的丫鬟送上謝禮,“今日冒昧登門拜訪,先要多謝令嬡救了老身一命。”
曹氏聞言,微微擺手推拒,“不過是舉手之勞,何足掛齒,丁娘子太客氣了。”
丁娘子卻堅持教曹氏收下,“否則老身如何也不好意思說這第二樁事。”
曹氏再三推拒不過,這才命湯媽媽收下丁娘子的謝禮。
丁娘子這才微笑,繼續說她今日冒昧前來的第二個目的。
“老身觀令嬡為人淳厚靈醒,是個可造之材,不知餘夫人可放心將令嬡交予老身教導。老身托大,也算有門手藝……”
“這……如何使得?”曹氏大感意外,想不到丁娘子除了登門道謝,竟還有意收女兒亦珍為徒。
“不知夫人意下如何?”丁娘子笑眯眯地問曹氏。
曹氏有些猶豫。以丁娘子的名聲,亦珍若能習得她的一半手藝,今後也必定能生活無憂。隻是……
丁娘子如何看不出她的猶豫,也不催促,“這拜師學藝,乃是兩廂情願之事,餘夫人若是有所顧忌,老身也不強求。隻不過,令嬡實是個心思縝密又純善的姑娘,老身很是喜歡,不想埋沒了她,所以才貿然提出收她為徒。”
曹氏見丁娘子為人如此爽快,遂也直言道:“多謝丁娘子您看得起我的珍兒,隻是此事關係重大,能否容我們母女商量一二?”
“自然沒有不可的。”丁娘子朗聲一笑,“無論此事成與不成,餘家小娘子始終都是老身的救命恩人。餘夫人心中不必有所負擔。”
丁娘子又與曹氏寒暄片刻,伊身後的婆子見辰光不早,便微微傾身,低聲道:“老夫人。”
丁娘子擺擺手,“這會兒天色不早,老身不便繼續打擾,過兩日再登門聽取夫人答複。”
曹氏起身相送,丁娘子道:“夫人不必客氣。”
亦珍便自告奮勇,替母親送丁娘子出來。
“丁婆婆如今躺著坐著起身,萬不可起的太猛了,免得一下氣血運行不暢,又頭暈了。”
“餘家小娘子……”丁娘子細細看了亦珍兩眼,忽然有些明了地微笑,“不知道老身是做什麽手藝的罷?”
亦珍不好意思地點點頭。
丁娘子身後的婆子詫異地瞪大了眼睛,一副目瞪口呆的樣子。
反是丁娘子,見亦珍老實承認,不由得“哈哈”朗笑。
“真是個實誠孩子!”
亦珍微微漲紅了臉頰。貌似她孤陋寡聞了啊……
丁娘子拉起亦珍等候,用滿是老人斑的手輕輕拍了拍她年輕的手,“無妨,老身除了一點手藝,原也沒什麽本事,你不知道也很是尋常。你既叫老身一聲婆婆,我很開心。婆婆等你的答複。”
說罷也不自揭身世,隻朝亦珍和藹一笑。
“婆婆路上走好。”亦珍將丁娘子送得二門上,目送湯婆婆引丁娘子主仆出了垂花門,到得門外,上了丁家的馬車,慢慢駕離,這才返身迴到正廳。
曹氏正在喝茶,見女兒返迴來,輕輕將茶盞放在茶幾上,瞪了她一眼,“還不將那日生的事,向我再細細說一遍?”
亦珍自是不敢隱瞞,又將十五那日的事,從頭到尾講了一遍。
曹氏見她說得與丁娘子所說並無二致,這才伸手一捅女兒額角,“你這孩子,恁地膽大,也不怕救人不成,反害了丁娘子。到時可如何是好?”
亦珍皮著臉靠在曹氏肩上,“女兒也是見丁婆婆的樣子,像幾年有一次湯媽媽中暑時的情形,又想起娘也是給湯媽媽喝的紅糖水,正好出門時娘親給女兒在包袱裏準備了一小罐紅糖,這才鬥膽照葫蘆畫瓢,相助丁婆婆的。”
“你啊……”曹氏生不起氣來,“娘竟不知道自己生了個悶大膽。”
“娘別生女兒的氣,女兒以後見人有難,視而不見就是了。”亦珍嘿嘿笑。
曹氏被惹得忍不住又瞪了女兒一眼,“如今竟愈的皮了。”
兩母女返迴曹氏屋中,曹氏收起說笑麵孔,認真問亦珍:“珍兒可想同丁娘子學手藝?”
“娘親……”亦珍汗顏,“女兒慚愧,竟不知丁婆婆是做什麽的。”
曹氏拄額。
她確實是將女兒拘得太緊了,弄得女兒如今對外頭許多事都懵懂無知。
不過總算珍兒是個聰明靈醒的,現在教起來也猶未晚也。
曹氏拉女兒坐在自己身邊,“珍兒可曉得元時的黃道婆其人?”
亦珍點點頭,這她是知道的。據說黃道婆乃是鬆江府烏泥涇認識,自小被爹娘送給人家做童養媳。夫家不善,對她百般虐待。她實在受不了婆家的折磨,終於尋機逃出家門,輾轉流落到海南島崖州(今海口)。伊在崖州生活三十餘年,向當地黎人學習紡織技藝,待她歸鄉時,更是將崖州黎人用的紡織工具千裏迢迢帶迴烏泥涇,在日後逐步加以改進。後來她又將自己所學的錯紗配色,綜線挈花織法,廣為傳授給鬆江當地的婦人織娘們,使得鬆江府很快成為元時江南乃至全國的棉織之鄉。
“那你可知如今有‘衣被天下’之美譽的鬆江,誰又是棉織一行的行?”曹氏輕聲問女兒。
亦珍的眼睛慢慢睜圓。母親不會無故問她元時的黃道婆,莫非——
“不錯。”曹氏證實女兒的猜測。“須知粗闊棉布可抵米三十石,而梭布極細者猶值銀二兩,正三品吏部侍郎的月俸,也不過是二兩銀子罷了。”
“好強……”。亦珍在心中說。
“這還隻是尋常鬆江織女們所織的棉布,而丁娘子所織的布光潔細膩,亮滑如銀,布質輕柔精軟,向有‘細布光如銀,摻如飛瀑懸’的美稱,幾乎盡數進貢至宮中……”曹氏說到此處,頓了頓,聲音低下來,“她的這一手絕技,向來是傳子傳女不傳媳的,至今也隻得她至親的幾個人會罷了。因此布歲貢宮中,乃至民間丁娘子布一布難求,叫價至白金百兩。如今她肯收你做徒弟,教你飛花布的絕技……”
便是娘有一日去了,也可以放心了……曹氏在心中默默說。
“娘親能否容女兒仔細思量?”亦珍不想教母親失望,隻是她一時間也理不出頭緒,做下決定來。
“好。娘不逼你,總要你喜歡才行。”又一拍亦珍的手,“走,娘與你一道到廚房去,看看湯燉得如何了。”
作者有話要說:三更送上~
下去做竹筍燒肉去~</p></div>
<tr>
這時賓主相見,丁娘子起身,與曹氏互相見禮。
曹氏微微避過身,不敢受丁娘子的禮。丁娘子微笑,並不介意。
待賓主落座,亦珍陪坐下,丁娘子朝亦珍爽朗一笑,“餘家小娘子,老身與你又見麵了。”
亦珍忙起身還禮,“見過丁婆婆。”
曹氏疑惑,不知女兒何時結識了丁娘子?
丁娘子見曹氏仿佛並不知曉其中內情的樣子,遂開口為曹氏解惑:“餘夫人有個好女兒啊。”
隨後將自己暈倒在路旁,隨侍的丫鬟婆子高聲唿救,路過的人遠遠冷眼旁觀的不少,真正上前施以援手的,卻隻得亦珍一人的事說了一遍。
“老身迴家以後,家中晚輩知曉此事,非得請大夫來替老身診治才放心。大夫來後,問明當時情形,又替老身把過脈,說老身乃是中暑虛脫,若是再在涼冷的地麵是多呆一刻,隻怕於身體大是有害。多虧令嬡處理及時得當,老身才不致落下病根。”
至於等她自覺徹底好了,仍能健步如飛,便差了家裏下人,得車馬行打聽了餘家地址的事,丁娘子自動隱去不說,隻示意身後立著的丫鬟送上謝禮,“今日冒昧登門拜訪,先要多謝令嬡救了老身一命。”
曹氏聞言,微微擺手推拒,“不過是舉手之勞,何足掛齒,丁娘子太客氣了。”
丁娘子卻堅持教曹氏收下,“否則老身如何也不好意思說這第二樁事。”
曹氏再三推拒不過,這才命湯媽媽收下丁娘子的謝禮。
丁娘子這才微笑,繼續說她今日冒昧前來的第二個目的。
“老身觀令嬡為人淳厚靈醒,是個可造之材,不知餘夫人可放心將令嬡交予老身教導。老身托大,也算有門手藝……”
“這……如何使得?”曹氏大感意外,想不到丁娘子除了登門道謝,竟還有意收女兒亦珍為徒。
“不知夫人意下如何?”丁娘子笑眯眯地問曹氏。
曹氏有些猶豫。以丁娘子的名聲,亦珍若能習得她的一半手藝,今後也必定能生活無憂。隻是……
丁娘子如何看不出她的猶豫,也不催促,“這拜師學藝,乃是兩廂情願之事,餘夫人若是有所顧忌,老身也不強求。隻不過,令嬡實是個心思縝密又純善的姑娘,老身很是喜歡,不想埋沒了她,所以才貿然提出收她為徒。”
曹氏見丁娘子為人如此爽快,遂也直言道:“多謝丁娘子您看得起我的珍兒,隻是此事關係重大,能否容我們母女商量一二?”
“自然沒有不可的。”丁娘子朗聲一笑,“無論此事成與不成,餘家小娘子始終都是老身的救命恩人。餘夫人心中不必有所負擔。”
丁娘子又與曹氏寒暄片刻,伊身後的婆子見辰光不早,便微微傾身,低聲道:“老夫人。”
丁娘子擺擺手,“這會兒天色不早,老身不便繼續打擾,過兩日再登門聽取夫人答複。”
曹氏起身相送,丁娘子道:“夫人不必客氣。”
亦珍便自告奮勇,替母親送丁娘子出來。
“丁婆婆如今躺著坐著起身,萬不可起的太猛了,免得一下氣血運行不暢,又頭暈了。”
“餘家小娘子……”丁娘子細細看了亦珍兩眼,忽然有些明了地微笑,“不知道老身是做什麽手藝的罷?”
亦珍不好意思地點點頭。
丁娘子身後的婆子詫異地瞪大了眼睛,一副目瞪口呆的樣子。
反是丁娘子,見亦珍老實承認,不由得“哈哈”朗笑。
“真是個實誠孩子!”
亦珍微微漲紅了臉頰。貌似她孤陋寡聞了啊……
丁娘子拉起亦珍等候,用滿是老人斑的手輕輕拍了拍她年輕的手,“無妨,老身除了一點手藝,原也沒什麽本事,你不知道也很是尋常。你既叫老身一聲婆婆,我很開心。婆婆等你的答複。”
說罷也不自揭身世,隻朝亦珍和藹一笑。
“婆婆路上走好。”亦珍將丁娘子送得二門上,目送湯婆婆引丁娘子主仆出了垂花門,到得門外,上了丁家的馬車,慢慢駕離,這才返身迴到正廳。
曹氏正在喝茶,見女兒返迴來,輕輕將茶盞放在茶幾上,瞪了她一眼,“還不將那日生的事,向我再細細說一遍?”
亦珍自是不敢隱瞞,又將十五那日的事,從頭到尾講了一遍。
曹氏見她說得與丁娘子所說並無二致,這才伸手一捅女兒額角,“你這孩子,恁地膽大,也不怕救人不成,反害了丁娘子。到時可如何是好?”
亦珍皮著臉靠在曹氏肩上,“女兒也是見丁婆婆的樣子,像幾年有一次湯媽媽中暑時的情形,又想起娘也是給湯媽媽喝的紅糖水,正好出門時娘親給女兒在包袱裏準備了一小罐紅糖,這才鬥膽照葫蘆畫瓢,相助丁婆婆的。”
“你啊……”曹氏生不起氣來,“娘竟不知道自己生了個悶大膽。”
“娘別生女兒的氣,女兒以後見人有難,視而不見就是了。”亦珍嘿嘿笑。
曹氏被惹得忍不住又瞪了女兒一眼,“如今竟愈的皮了。”
兩母女返迴曹氏屋中,曹氏收起說笑麵孔,認真問亦珍:“珍兒可想同丁娘子學手藝?”
“娘親……”亦珍汗顏,“女兒慚愧,竟不知丁婆婆是做什麽的。”
曹氏拄額。
她確實是將女兒拘得太緊了,弄得女兒如今對外頭許多事都懵懂無知。
不過總算珍兒是個聰明靈醒的,現在教起來也猶未晚也。
曹氏拉女兒坐在自己身邊,“珍兒可曉得元時的黃道婆其人?”
亦珍點點頭,這她是知道的。據說黃道婆乃是鬆江府烏泥涇認識,自小被爹娘送給人家做童養媳。夫家不善,對她百般虐待。她實在受不了婆家的折磨,終於尋機逃出家門,輾轉流落到海南島崖州(今海口)。伊在崖州生活三十餘年,向當地黎人學習紡織技藝,待她歸鄉時,更是將崖州黎人用的紡織工具千裏迢迢帶迴烏泥涇,在日後逐步加以改進。後來她又將自己所學的錯紗配色,綜線挈花織法,廣為傳授給鬆江當地的婦人織娘們,使得鬆江府很快成為元時江南乃至全國的棉織之鄉。
“那你可知如今有‘衣被天下’之美譽的鬆江,誰又是棉織一行的行?”曹氏輕聲問女兒。
亦珍的眼睛慢慢睜圓。母親不會無故問她元時的黃道婆,莫非——
“不錯。”曹氏證實女兒的猜測。“須知粗闊棉布可抵米三十石,而梭布極細者猶值銀二兩,正三品吏部侍郎的月俸,也不過是二兩銀子罷了。”
“好強……”。亦珍在心中說。
“這還隻是尋常鬆江織女們所織的棉布,而丁娘子所織的布光潔細膩,亮滑如銀,布質輕柔精軟,向有‘細布光如銀,摻如飛瀑懸’的美稱,幾乎盡數進貢至宮中……”曹氏說到此處,頓了頓,聲音低下來,“她的這一手絕技,向來是傳子傳女不傳媳的,至今也隻得她至親的幾個人會罷了。因此布歲貢宮中,乃至民間丁娘子布一布難求,叫價至白金百兩。如今她肯收你做徒弟,教你飛花布的絕技……”
便是娘有一日去了,也可以放心了……曹氏在心中默默說。
“娘親能否容女兒仔細思量?”亦珍不想教母親失望,隻是她一時間也理不出頭緒,做下決定來。
“好。娘不逼你,總要你喜歡才行。”又一拍亦珍的手,“走,娘與你一道到廚房去,看看湯燉得如何了。”
作者有話要說:三更送上~
下去做竹筍燒肉去~</p></div>
<t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