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嫂子,來來來,這邊,這兒有位置。 ≧ ≦”


    “嬸子,來了啊!”


    “王家媳婦,怎麽才來啊,今兒你可晚了哈。”


    ……


    初春的早上,寒意還未褪盡,河水碰多了還是刺骨的寒,可河邊上早擠滿了三三兩兩來洗衣服洗菜的大姑娘小媳婦。


    一群女人嘰嘰喳喳,東家長,西家短,熱鬧的緊,連河水仿佛都溫暖了起來,沒一個想走的。


    沒辦法,農家的女子苦啊,從早到晚的,做飯、洗衣、喂雞喂豬、紡線織布、農忙的時候還要跟著下地幹活。


    也就隻能指著洗衣這會閑一點,又是一大群人在一起,可以交流交流感情,擺擺閑話,了解了解村裏的新鮮事。


    所以比往日遲了許多的王虎家的一來,就受到四方的熱情招唿,無他,最近村裏最大的八卦就在她家隔壁。


    平時家裏約束著,而且畢竟那李家還守著孝,誰也不好上門去,也就這時候聽王虎家的擺道擺道。


    “唉,我這不是忙的嗎,這趕著把菜洗了還得馬上趕迴去呢!”


    “喲,什麽事啊,搞的你這麽忙,要幫忙的不?”七嘴八舌要幫忙的可真不少。


    “哎,不用不用,我就是洗個菜,迴去把飯弄起,我家裏頭的下地要迴來了呢!”


    “王大嫂,你住的近,曉得招弟醒了沒有啊?”看她不主動提起,沒關係,主動問就行了撒。


    “哦,醒了醒了,我就是今天要來的時候,趕巧那時候招弟就醒了,我過去給帶弟幫把手,所以才晚到現在這個時候才來洗菜嘛,哎,我給你們說,招弟醒是醒了,但是還不太好,你們這幾天可不要去打擾她們姐弟幾個哈,想去都等個幾天再去,這幾個娃兒,唉,造孽(可憐的意思)哦……”


    王大嫂嘴上說著,手上不耽誤,快手快腳的把菜洗完,風風火火的端起盆子又急急的迴去了,留下一群人在那裏心欠欠的。


    “唉,招弟也是造孽哦,從小小兒的,就沒看見她身體好過,這迴又是遭這麽大罪,這下醒了,等曉得她爹沒得了,還不曉得會咋個樣子呢!”


    “是啊,這李家也是造孽,現在老漢沒得了,留下這幾個娃娃,男娃兒又還這麽小,以後要咋個辦哦。”


    ……


    一陣歎息聲後,河邊的人漸漸散完了,隻留下冰冷的河水,帶著人們的惋惜感歎,流向遠方。


    河西村便是因位於這條蜿蜒流過的安寧河西邊而得名,與河東村隔河相望,民風淳樸。


    除了本地原有居民,大部分村民全是十多年前統一遷徙而來,天南地北風俗習慣、口音迥異的移民們與原住民一起相處了十餘年,早已經聽不出口音上的差異,彼此相處融洽,平日裏有什麽事情也互幫互助。


    女人們口中的李家,就住在村尾依山而居,離河稍遠,王虎家說是離的最近的鄰居,卻也隔了幾十米遠。


    說起這李家,心軟的女人總要掬一把同情淚。


    十三年前,戰事初定,因周圍幾國流入難民太多,先皇指西南人煙稀少之地,加設行省安置。


    因亂世初平,故以原本地居民為村、裏長,五村一裏,十裏一縣,著新民重登戶籍,每村可領十五至三十戶,劃地而居,開墾荒田為己有,三年免稅。


    於是,原有唐國之民為村長,帶新來的難民往人煙渺無處開荒種田,西南原本多山林,沼澤瘴氣密布,劃地雖大,但宜居處並不多。


    但耐不住隻要有力氣,開墾出來的荒田不論多寡,全屬自有的刺激,土地為民生之根本,人在餓肚子的情況下,是會揮出非一般的爆力的。逐漸蠶食之下,田地越來越多,又十數年之休養生息,人口也大為增長,原本的西南不毛之地,竟也呈現一片欣欣向榮之意。


    因當時分戶之時,同地、有親之人不可同村,故每個村子裏的每戶之間落戶之前並不熟悉,而村長、裏長卻一般是同村之人,這也保證了村長的絕對說話權,確保國之地的穩固。


    當時進河西村的共有二十戶,大都為五六口之家,唯有這李家,隻有夫妻二人帶著老母,而李家娘子身子太弱,平時幾乎都在家裏養著,老母要照顧媳婦,家裏家外便隻得李家大郎一個忙活。


    最初之時,李家積蓄因在亂世中並無遺失,李大郎仗著小有武藝,並未與村民同住,而選村尾無人敢住之地,修屋造房,又因背靠深山,考慮老母弱妻安全,院牆皆為大石所壘,足有兩米多高,將自家房屋與預留的菜地全圈入其中。


    就算是在這十幾年後,李家這院牆仍是河西村裏獨一份,村裏人修院牆,哪舍得將菜地圈入其中,多費的工且不算,多花的錢才是重點,村裏的老人說起,雖對李大郎選址頗不以為然,導致為防野物傷人傷物使得院牆造價無限升高,倒並不妨礙他們對這院牆津津樂道。


    說來這李家大郎也算個人才。這李大郎身強體壯,雖是一個人一雙手,卻足足開了有十幾畝,又有坡地**畝,真是羨煞旁人,又時不時入山打些野物替自己家娘子滋補,算得上十裏八鄉可以伸大拇指的好後生了。


    隻可惜這麽好的後生,於子嗣上卻不如人意,李家娘子連生四個,全是女兒,李大郎思子心切,為幾個女兒取名招弟、帶弟、來弟、盼弟,功夫不負有心人,終於在兩年前得了個兒子,取名小寶。


    雖有得子之喜,這次生產卻大大的損傷了李家娘子的身子,在小寶五個月時,竟然拋下五個幼子,撒手人寰,李母思念兒媳,在一個月後,也追著媳婦去了。


    剩下李大郎一個大老爺們,帶著五個孩子艱難度日,村裏人憐孩子太小,本欲替他再說上一門親,隨著生活漸漸安定,幾個村子之間走動也頻繁了起來,替他再找個人來帶孩子,就憑著李大郎的本事和家底,完全沒有問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李家大妞名招弟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愛到荼靡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愛到荼靡並收藏李家大妞名招弟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