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和帝勉強一看,磨了磨牙:“都關一處了,還不老實!一個喊冤,另一個就說這一個包藏禍心。[.想看的書幾乎都有啊,比一般的小說網站要穩定很多更新還快,全文字的沒有廣告。]還學會畫狗了,不應該畫虎的嗎?”說到最後,倒吸了一口氣,這個,龍虎鬥啊……怪不得自己對王庶人母子喜歡不起來!皇帝是龍,老虎的額頭不就是個王字麽?說不定是她母子給自己帶來了黴運,自打寵了她,楚王反了,老婆一直沒懷上,禦史越發聒噪,愛妾還學會構陷了。
說不定,王庶人又做了什麽壞事,令吳氏不得不上書示警。整個畫兒,就是五個字――小心汪才人。
元和帝道:“既這樣,叫穆豐走一趟,去問問她吧。[看本書最新章節請到.]”板子兄真名叫穆豐,別人喊綽號,元和帝倒是叫他的真名。
板子兄的效率很高,也有點擔心吳庶人會再蒙恩寵,對吳庶人既重視又小心。吳庶人與他關起門來,痛快地將事情都說了:“王庶人詛咒娘娘生不出太子來,實在是嚇人。娘娘寬慈,不屑與我等螻蟻計較,我才敢膽大無禮。可王庶人並不是什麽好人,又與我有仇,若彼得勢,我母子死無葬身之地。豈敢不報娘娘知道?”
板子道:“您說得也有道理,可……證據呢?您的事兒,是因為沒證據,才能在這裏躲清閑的,她也是。現在這件事兒,也是一樣的。”
吳庶人道:“證據?她整天神神叨叨的,哦!想起來了,她是不是有個本子?我看她天天地胡寫八寫的,一定有古怪啊!”
板子也對那個本子耿耿於懷,忍不住細問:“您還知道什麽呢?”
吳庶人道:“還記得她當初賭咒發誓的,說楚王會反麽?她是怎麽知道的?勾結藩王還是有什麽邪門歪道?別叫她咒了娘娘呀!”越說越後悔,當初怎麽沒想到這個呢?要想起這麽一出來,就能將事情都推到王庶人頭上了,自己也不至於淪落到這個地步呀!還能說自己行事糊塗一定是因為吃了王庶人的符灰,受了她的控製,自己也是受害者!
板子細細一想,覺得吳庶人說得有理,至少這一條可以用來迴複皇帝。又問:“您有辦法套她出的底細了?”
“現在還沒有套出來,那是我手頭不湊緊。你們要做還不簡單?她哪安份得下來呀?要作死,就得有人手,她那裏隻有一個宮女好使,到了這個境地,總是要調教一二的,看她教不教吧。哎,我說的就算你們不信,也得將娘娘看好了啊!我可就指望這孩子活命了!”
誠哉斯言!
板子心裏有數,迴去稟了元和帝。元和帝對於不在自己掌握之中的事情都有一股執念,那本狗尾巴圈也是元和帝一樁心事。對板子下令:“去,讓那宮女兒套套話。”
板子得令,先通過送菜的小宦官向王庶人透露出她兒子近來生病的消息,在她急得不得了的時候,小宮女登場了,充份地博取了王庶人的信任之後,轉手就把她的“密碼”給賣了。這密碼她還沒學會,王才人給她寫了個簡單的對照本兒。密碼本兒在小宮女懷裏還沒焐熱乎,就交到了元和帝的手上。
說不定,王庶人又做了什麽壞事,令吳氏不得不上書示警。整個畫兒,就是五個字――小心汪才人。
元和帝道:“既這樣,叫穆豐走一趟,去問問她吧。[看本書最新章節請到.]”板子兄真名叫穆豐,別人喊綽號,元和帝倒是叫他的真名。
板子兄的效率很高,也有點擔心吳庶人會再蒙恩寵,對吳庶人既重視又小心。吳庶人與他關起門來,痛快地將事情都說了:“王庶人詛咒娘娘生不出太子來,實在是嚇人。娘娘寬慈,不屑與我等螻蟻計較,我才敢膽大無禮。可王庶人並不是什麽好人,又與我有仇,若彼得勢,我母子死無葬身之地。豈敢不報娘娘知道?”
板子道:“您說得也有道理,可……證據呢?您的事兒,是因為沒證據,才能在這裏躲清閑的,她也是。現在這件事兒,也是一樣的。”
吳庶人道:“證據?她整天神神叨叨的,哦!想起來了,她是不是有個本子?我看她天天地胡寫八寫的,一定有古怪啊!”
板子也對那個本子耿耿於懷,忍不住細問:“您還知道什麽呢?”
吳庶人道:“還記得她當初賭咒發誓的,說楚王會反麽?她是怎麽知道的?勾結藩王還是有什麽邪門歪道?別叫她咒了娘娘呀!”越說越後悔,當初怎麽沒想到這個呢?要想起這麽一出來,就能將事情都推到王庶人頭上了,自己也不至於淪落到這個地步呀!還能說自己行事糊塗一定是因為吃了王庶人的符灰,受了她的控製,自己也是受害者!
板子細細一想,覺得吳庶人說得有理,至少這一條可以用來迴複皇帝。又問:“您有辦法套她出的底細了?”
“現在還沒有套出來,那是我手頭不湊緊。你們要做還不簡單?她哪安份得下來呀?要作死,就得有人手,她那裏隻有一個宮女好使,到了這個境地,總是要調教一二的,看她教不教吧。哎,我說的就算你們不信,也得將娘娘看好了啊!我可就指望這孩子活命了!”
誠哉斯言!
板子心裏有數,迴去稟了元和帝。元和帝對於不在自己掌握之中的事情都有一股執念,那本狗尾巴圈也是元和帝一樁心事。對板子下令:“去,讓那宮女兒套套話。”
板子得令,先通過送菜的小宦官向王庶人透露出她兒子近來生病的消息,在她急得不得了的時候,小宮女登場了,充份地博取了王庶人的信任之後,轉手就把她的“密碼”給賣了。這密碼她還沒學會,王才人給她寫了個簡單的對照本兒。密碼本兒在小宮女懷裏還沒焐熱乎,就交到了元和帝的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