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名禦史一開口便是死罪,讓朱由檢更加不滿,這李爍乃是皇帝親自任命的陝西巡撫,若是如此治罪,那帝王威儀何在,更何況在朱由檢的心中陝西之事,李爍根本就沒有錯誤,反而是布政使宋明義百般阻攔,耽誤正事,在朱由檢心中更有個猜測,那便是李爍被逼到用此手段,這其中定於宋明義的支持放縱脫不開關係。
劉權聽完這名禦史的話後,臉色有些黑了下來,他厲聲道:“哼,你冒犯皇上,可知這是什麽樣的罪狀嗎?”
“皇上,微臣在皇上麵前失禮,皇上治微臣的罪,微臣無話可說,但懇求皇上能夠治逆臣李爍之罪。”
“朕用什麽罪名去革職李爍?”臉色鐵青的朱由檢不帶一絲感情的問道。
“私調西北大營,抓捕鄉紳,讓陝西民生鼎沸,有****之險,這還不是罪狀嗎?”
“哼,你要清楚這其中的因果關係,李爍為何私調西北大營,又為何抓捕鄉紳,這全部都是鄉紳富戶侵占軍田在先,不願歸還在後,皇上聖旨詔令,成立軍田私占調查司,這些鄉紳竟敢不服法紀,抓捕他們,未定罪狀,對他們已是法外開恩,若是李巡撫在這個時候還不動用些手段,那他們定會更加猖狂,日後也不會把官府與朝廷放在眼中。”劉權反駁道。
劉權話語落後,朝堂之上就再也安靜不下來了,有的官員說軍田私占調查,純屬禍國殃民,以前便不同意,現在看看,是不是鬧出事端了,也有人說軍田調查,必須實施,不然國有的土地被私人耕種,還不交稅,平白無故的讓朝廷背上負擔。
諾大的太和殿成了一個菜市口一般,爭吵之聲不絕於耳,朱由檢聽著實在心煩,一拍龍案道:“住嘴。”
朱由檢的聲音讓滿朝文武都嚇了一跳,全部都閉上了嘴巴。
“皆是朝廷官員,如此吵吵嚷嚷,成為體統,可把朕放在眼中。”朱由檢咬著牙說道。
實際上朱由檢是真的非常生氣,大明朝不就是在這些官員的爭吵中失了天下嗎?看著這一幕,他便能想到自己日後的下場。
太和殿安靜了下來。
朱由檢看向黃立極,輕聲說道:“黃立極,你對陝西之事有何想法。”
實然,此時的朱由檢清楚若想保住李爍,必須找一個可以與他共同分擔壓力的人存在,而作為內閣首輔的黃立極便是最合適不過的人選,而黃立極昨日的表現,更讓朱由檢對他抱有很大的希望。
一直沒有說話的黃立極聽到朱由檢點他的名字,一點都沒有感覺到意外,因為就算他不說話,可他的位置在這裏擺著,總會有人逼他說話,不是官員,便是皇帝。
“皇上,微臣以為,陝西之事,李爍確實莽撞,調用西北大營,也確實不該,不過正如都禦使所說一般,萬事皆有進過,李巡撫莽撞,調用西北大營,均是被陝西鄉紳富戶所逼,這成立軍田私占調查司,乃是皇上欽命,內閣票擬,這些鄉紳如此大膽,證據確鑿之下,也敢拒不承認,當是可恨,故微臣以為李巡撫無罪。”黃立極輕聲說道。
黃立極這話一說,果不其然,他又成為了官員攻伐的另一個對象,有人說黃立極與李爍結黨謀私,應與李爍同罪。
不過這些說話的官員都被朱由檢訓斥了一番,並在在太和殿中大發雷霆,免了六個官員的職位,可那些官員還是沒有退步,依然在聲討李爍,當然依附劉權的官員也都盡力的為李爍說好話,因為剛剛朱由檢發怒,也不像剛剛那般無禮爭吵,但言語之間的火星,依然存在。
正當朱由檢頭痛之時,洪承疇出列道:“皇上,微臣有一想法。”
朱由檢沒有說話,隻是點了點頭,實際上,朱由檢心中十分清楚,這洪承疇在陝西當官,清楚當地的民情,比其他的官員更有發言權,但洪承疇乃是兵部侍郎,提督三大營,若是自己去詢問他有何看法,頗為不妥,隻能讓他自己開口說話,而洪承疇在眾多官員的心中都被打上了帝黨一列,他乃是新帝登基之初,最大的人事任命,並經常來往於養心殿,乾清宮,深受皇帝的信賴,這樣的人物又怎能不幫著皇帝說話呢?
洪承疇得到應允後,便開口說道:“皇上,西北大營乃是朝廷新設,直屬兵部,這李巡撫調用西北大營,確實犯了罪責,皇上應當下旨訓斥,而抓捕鄉紳,雖說有些莽撞,但也是被逼無奈,微臣曾在陝西任職,十分清楚,陝西鄉紳富戶諸多惡習,若隻知曉之以情,動之以理,軍田私占調查隻能成為一句笑談,微臣以為,罪在兩方,懲處李爍,有人不滿,懲處鄉紳,也有人不滿,不如兩不懲處,靜觀事變,若是陝西局勢惡化,朝廷在做決斷。”
洪承疇說完後,黃立極便出列道:“微臣以為洪提督所說可行。”
“微臣複議。”李國普也出列道。
“臣複議。”
“複議。”
“複議。”
…………
跟隨黃立極李國普,與劉權的官員都出列複議。
而反對的一方心中都在想著,這皇帝擺明就是要包庇李爍,而內閣首輔黃立極的支持更讓他們處境堪憂,這些官員心中都想著,到底該堅持到底,還是退後一步呢,首先這些反對的官員中幾乎都是些言官,他們沒有把持著權力部門,洪承疇代表的京師軍方,黃立極代表的內閣,都力保李爍,他們在這樣鬧下去,隻會讓自己損失更大,得不償失,就是因為有著種種顧忌,這些言官都沒有人說話反對洪承疇的提議,實然,這些要治李爍罪行的官員,有很多都是東林黨的人,不過曾一度把持著大明朝政數十年的東林黨,因為閹黨之前的輝煌,元氣大傷,在這場大朝會上麵根本就起不到決定性的作用。
當然這不是說東林黨已經沒有了再度崛起的可能,現在的東林黨需要的就是一個領袖罷了,他們有著廣大的言官,在地方也有政治基礎,隻要有一元老級別的人進入權力中心,內閣之中,這東林黨便能在很短的時間中擁有雄厚的政治資本。
不過朱由檢一直在排斥,故在魏忠賢死後,拒絕了為東林黨楊漣,左光鬥等人平反,當然這兩人是君子,他們的罪責確屬冤枉,可若是為他們平反,隻能讓東林黨來勢更加兇猛罷了,為了朝政的穩固,為了帝黨能夠發展壯大,朱由檢便不能為兩人平反,這也是一種無奈。
朱由檢很滿意官員的這種反應。
“朕準奏,擬旨,陝西巡撫李爍,膽大包天,私調西北大營,本是重罪,但朕念及一心為國,法外開恩,免了他的罪行,若敢再犯,兩罪並罰。”朱由檢輕聲說道。
自有太監在一旁記錄。
希望書友們多多支持,多多推薦,不勝感激
劉權聽完這名禦史的話後,臉色有些黑了下來,他厲聲道:“哼,你冒犯皇上,可知這是什麽樣的罪狀嗎?”
“皇上,微臣在皇上麵前失禮,皇上治微臣的罪,微臣無話可說,但懇求皇上能夠治逆臣李爍之罪。”
“朕用什麽罪名去革職李爍?”臉色鐵青的朱由檢不帶一絲感情的問道。
“私調西北大營,抓捕鄉紳,讓陝西民生鼎沸,有****之險,這還不是罪狀嗎?”
“哼,你要清楚這其中的因果關係,李爍為何私調西北大營,又為何抓捕鄉紳,這全部都是鄉紳富戶侵占軍田在先,不願歸還在後,皇上聖旨詔令,成立軍田私占調查司,這些鄉紳竟敢不服法紀,抓捕他們,未定罪狀,對他們已是法外開恩,若是李巡撫在這個時候還不動用些手段,那他們定會更加猖狂,日後也不會把官府與朝廷放在眼中。”劉權反駁道。
劉權話語落後,朝堂之上就再也安靜不下來了,有的官員說軍田私占調查,純屬禍國殃民,以前便不同意,現在看看,是不是鬧出事端了,也有人說軍田調查,必須實施,不然國有的土地被私人耕種,還不交稅,平白無故的讓朝廷背上負擔。
諾大的太和殿成了一個菜市口一般,爭吵之聲不絕於耳,朱由檢聽著實在心煩,一拍龍案道:“住嘴。”
朱由檢的聲音讓滿朝文武都嚇了一跳,全部都閉上了嘴巴。
“皆是朝廷官員,如此吵吵嚷嚷,成為體統,可把朕放在眼中。”朱由檢咬著牙說道。
實際上朱由檢是真的非常生氣,大明朝不就是在這些官員的爭吵中失了天下嗎?看著這一幕,他便能想到自己日後的下場。
太和殿安靜了下來。
朱由檢看向黃立極,輕聲說道:“黃立極,你對陝西之事有何想法。”
實然,此時的朱由檢清楚若想保住李爍,必須找一個可以與他共同分擔壓力的人存在,而作為內閣首輔的黃立極便是最合適不過的人選,而黃立極昨日的表現,更讓朱由檢對他抱有很大的希望。
一直沒有說話的黃立極聽到朱由檢點他的名字,一點都沒有感覺到意外,因為就算他不說話,可他的位置在這裏擺著,總會有人逼他說話,不是官員,便是皇帝。
“皇上,微臣以為,陝西之事,李爍確實莽撞,調用西北大營,也確實不該,不過正如都禦使所說一般,萬事皆有進過,李巡撫莽撞,調用西北大營,均是被陝西鄉紳富戶所逼,這成立軍田私占調查司,乃是皇上欽命,內閣票擬,這些鄉紳如此大膽,證據確鑿之下,也敢拒不承認,當是可恨,故微臣以為李巡撫無罪。”黃立極輕聲說道。
黃立極這話一說,果不其然,他又成為了官員攻伐的另一個對象,有人說黃立極與李爍結黨謀私,應與李爍同罪。
不過這些說話的官員都被朱由檢訓斥了一番,並在在太和殿中大發雷霆,免了六個官員的職位,可那些官員還是沒有退步,依然在聲討李爍,當然依附劉權的官員也都盡力的為李爍說好話,因為剛剛朱由檢發怒,也不像剛剛那般無禮爭吵,但言語之間的火星,依然存在。
正當朱由檢頭痛之時,洪承疇出列道:“皇上,微臣有一想法。”
朱由檢沒有說話,隻是點了點頭,實際上,朱由檢心中十分清楚,這洪承疇在陝西當官,清楚當地的民情,比其他的官員更有發言權,但洪承疇乃是兵部侍郎,提督三大營,若是自己去詢問他有何看法,頗為不妥,隻能讓他自己開口說話,而洪承疇在眾多官員的心中都被打上了帝黨一列,他乃是新帝登基之初,最大的人事任命,並經常來往於養心殿,乾清宮,深受皇帝的信賴,這樣的人物又怎能不幫著皇帝說話呢?
洪承疇得到應允後,便開口說道:“皇上,西北大營乃是朝廷新設,直屬兵部,這李巡撫調用西北大營,確實犯了罪責,皇上應當下旨訓斥,而抓捕鄉紳,雖說有些莽撞,但也是被逼無奈,微臣曾在陝西任職,十分清楚,陝西鄉紳富戶諸多惡習,若隻知曉之以情,動之以理,軍田私占調查隻能成為一句笑談,微臣以為,罪在兩方,懲處李爍,有人不滿,懲處鄉紳,也有人不滿,不如兩不懲處,靜觀事變,若是陝西局勢惡化,朝廷在做決斷。”
洪承疇說完後,黃立極便出列道:“微臣以為洪提督所說可行。”
“微臣複議。”李國普也出列道。
“臣複議。”
“複議。”
“複議。”
…………
跟隨黃立極李國普,與劉權的官員都出列複議。
而反對的一方心中都在想著,這皇帝擺明就是要包庇李爍,而內閣首輔黃立極的支持更讓他們處境堪憂,這些官員心中都想著,到底該堅持到底,還是退後一步呢,首先這些反對的官員中幾乎都是些言官,他們沒有把持著權力部門,洪承疇代表的京師軍方,黃立極代表的內閣,都力保李爍,他們在這樣鬧下去,隻會讓自己損失更大,得不償失,就是因為有著種種顧忌,這些言官都沒有人說話反對洪承疇的提議,實然,這些要治李爍罪行的官員,有很多都是東林黨的人,不過曾一度把持著大明朝政數十年的東林黨,因為閹黨之前的輝煌,元氣大傷,在這場大朝會上麵根本就起不到決定性的作用。
當然這不是說東林黨已經沒有了再度崛起的可能,現在的東林黨需要的就是一個領袖罷了,他們有著廣大的言官,在地方也有政治基礎,隻要有一元老級別的人進入權力中心,內閣之中,這東林黨便能在很短的時間中擁有雄厚的政治資本。
不過朱由檢一直在排斥,故在魏忠賢死後,拒絕了為東林黨楊漣,左光鬥等人平反,當然這兩人是君子,他們的罪責確屬冤枉,可若是為他們平反,隻能讓東林黨來勢更加兇猛罷了,為了朝政的穩固,為了帝黨能夠發展壯大,朱由檢便不能為兩人平反,這也是一種無奈。
朱由檢很滿意官員的這種反應。
“朕準奏,擬旨,陝西巡撫李爍,膽大包天,私調西北大營,本是重罪,但朕念及一心為國,法外開恩,免了他的罪行,若敢再犯,兩罪並罰。”朱由檢輕聲說道。
自有太監在一旁記錄。
希望書友們多多支持,多多推薦,不勝感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