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由檢拿起剛剛案前所寫的聖旨,遞給王承恩輕聲說道:“這封聖旨你去拿給王體乾蓋印頒發。但不要大動幹戈,你派出可靠之人,奔赴洛陽,交予駱養性之手,對他說此案著重調查,無需顧忌,若是福王出麵壓迫,便把這道聖旨頒發出來,可若是福王沒有出麵,這封聖旨的內容絕對不能透露出去,此話你也要對王體乾說,看完聖旨後,絕對不能外傳。”
“皇上放心,老奴知道輕重緩急。”說完王承恩上前一步雙手接過了朱由檢遞給過來的聖旨。
“裁剪宮需之時,進行如何?”
“稟報皇上,第一批六百人,四百太監,兩百宮女,已然出宮,並得到了妥善的安置。”
“這件事情事關重大,你要多上一些心。”
“老奴明白,不敢懈怠。”
朱由檢點了點頭,對王承恩的辦事能力也有些認可,後想到在宮外候著的田淑,笑著說道:“王承恩,這田淑是怎麽迴事啊?”
“皇上,今日老奴見皇上對那田淑好像有些興趣,便把田淑安排進了養心殿侍候,不成想,這田淑竟然如此膽大包天,拒絕皇上的美意。”王承恩趕忙說道,聲音中帶著一些怒意,實際上王承恩也想不到田淑會在朱由檢麵前哭哭啼啼的,在他想來田淑能夠得到皇帝的寵幸,那便是天大的恩寵。
“哼,沒想到朕在你的心中如此不堪,你從小便照顧朕,當知朕不是那種好色之徒,想來,你身份變了,也想著給自己的位置找個保證吧。”朱由檢聲音變得冷了起來。
王承恩聽完朱由檢的話,心中一驚,難不成皇上真的生氣了,想到於此,趕忙下跪恭敬道:“皇上,老奴不敢。”
實然朱由檢根本就沒有生氣,此時這麽說隻是為了敲打一下王承恩,今日自己盯著田淑看,確實會讓手下的人多想,但王承恩今時不同往日,他已經是司禮監秉筆太監,已經進入了大明的統治中心,他這麽做,一方麵確實是讓自己開心,而另一方麵,也可以說是為了鞏固自己的位置,若是這田淑真的得寵,有了名分,又怎麽能忘掉王承恩的幫助。即便王承恩沒有這個打算,可作為帝王的朱由檢卻不能不多想。
“你敢不敢,朕又怎會知道,這件事情朕給你記著,這次便放過你,若是以後還自作主張,朕絕不輕饒。”
“多謝皇上寬恕,老奴以後再也不敢。”聽完朱由檢的話後,王承恩也放下心來,朱由檢根本就沒有治自己罪的打算。
“你起來吧。”
“遵旨。”說完王承恩便站起身來,又開口說道:“皇上,這田淑該如何處置啊。”
“你想如何處置呢?”
“老奴不敢擅自做主,還望皇上言明。”
聽完王承恩的話後,朱由檢哭笑不得,笑罵道:“王承恩啊,王承恩,你現在在跟朕打太極嗎?朕問你想要如何處置,你又來問朕如何處置,看來,你現在的膽子真的是越來越大了,難不成朕就如此清閑,連一個小宮女的事情還要親力親為嗎?。”
“老奴不敢,既然皇上要我處置,那便把田淑留在養心殿辦差吧。”
朱由檢點了點頭,擺擺手,示意王承恩下去。
得到朱由檢的示意,王承恩便就退出了養心殿。
出了殿外,王承恩看了一眼章功,章功立馬到了王承恩的身邊。
“皇上讓田淑留在養心殿,你平日多觀察一些,若是皇上真的對田淑有些興趣,你定要多開導一下田淑,日後田淑若是在敢君前如此無禮,我便治你的罪。”王承恩聲音雖然不大,但卻充滿著怒意,在他的心中認為他沒錯,皇上擺明就是對田淑感興趣,自己迎合他的心意吧田淑安排進了養心殿侍候,朱由檢心中定會歡喜,可此時卻如此生氣,想來想去,也隻有田淑在皇帝麵前哭哭啼啼,讓朱由檢的心情也變得有些煩悶,才會對自己有些意見。
“王公公,小的也沒有什麽辦法啊,要不然,你親自對她說上一說。”章功一臉委屈的說道。
這種事情章功也不敢攔到自己身上,萬一日後田淑還是這麽做,王承恩真的怪罪自己,自己豈不是受了無妄之災。
“大膽,你記著以後這田淑便就你的手下,你要好好照顧她,我沒有料錯,日後你的富貴絕對在田淑身上。”實際上王承恩十分看重章功,不然也不會把他調到養心殿來。
章功無奈的點了點頭。
看到章功點頭,王承恩便抬步往前走去,章功趕忙說道:“王公公慢走。”
從始至終,王承恩都沒有對田淑說過一句話,那是因為他覺得朱由檢最厭惡的便是太監幹涉皇帝的家事,攙和宮鬥,故也提不起興趣跟田淑說話。
王承恩下去後,便把聖旨帶到了王體乾處,讓他蓋印頒發,王體乾得知是朱由檢的意思後,不敢多做耽擱,蓋好玉璽後,便又交付於了王承恩。
王承恩選出可靠的手下,密封聖旨後,連夜送出京師奔赴洛陽。
而此時遠在洛陽的駱養性便在他留宿的驛站中與手下商討對策,這次朱由檢讓他下來調查洛陽府違背購糧大政案,這駱養性可是有著十萬個不願意,隻因為在這洛陽府中有一尊他不想惹也惹不起的大神,福王。
皇帝聖命,特成立軍需司,在全國各地購糧,並且為了保證普通百姓的利益,朝廷又派遣了錦衣衛,禦史,三部官員,可謂是大動幹戈,在這個關口犯下這等大錯,若不嚴糾,日後地方官員誰還能朝廷的法令放在眼中,故朱由檢在駱養性出京的時候,便不止一次的叮囑,嚴格查辦各級涉案官員。
在朱由檢麵前,駱養性當然不敢多說什麽廢話,隻能唯唯諾諾的遵旨領命。
到了洛陽後,駱養性便被河南巡撫田光盛情宴請,席間,田光向駱養性打探朱由檢的真實想法,不過即便千金擺在眼前,駱養性也不敢說出來,在洛陽的這幾日,洛陽各地的官員都派人送來價值不菲的珍寶,字畫,甚至還有人直接過來送銀子,但駱養性卻全部都推辭掉,一副公事公辦的模樣,就連一方大員田光的麵子都沒有賣。
他派錦衣衛到處搜羅證據,又找到了三十多名人證,正當證據確鑿駱養性想要上奏的時候,福王的一紙書信好像把駱養性打入深淵一樣,福王在信中把駱養性罵個狗血淋頭,說駱養性隻會攀附權勢,不知報國,皇帝說什麽便做什麽,不敢有半點異議,與朱由檢的一條狗沒有什麽不同,當然這書信上麵罵的可不止他駱養性一個人,甚至福王還把他的侄子皇帝給大罵了一頓,說朱由檢沒想過祖宗創業不利,任用庸臣,不思友愛宗室,讓從弟朱由崧出京去蒙古當質子之類的話,並且在書信的結尾還逼迫駱養性,讓他趕緊滾迴京師,不然一定會有性命之憂。
在驛站中的駱養性看完書信後,臉色十分不好看,在他的房中有包括李世超在內的六名千戶。
駱養性端坐在上位上,揚了揚手中的書信道:“本官最怕的事情還是來了。”
希望書友們多多支持,多多推薦,多多收藏
“皇上放心,老奴知道輕重緩急。”說完王承恩上前一步雙手接過了朱由檢遞給過來的聖旨。
“裁剪宮需之時,進行如何?”
“稟報皇上,第一批六百人,四百太監,兩百宮女,已然出宮,並得到了妥善的安置。”
“這件事情事關重大,你要多上一些心。”
“老奴明白,不敢懈怠。”
朱由檢點了點頭,對王承恩的辦事能力也有些認可,後想到在宮外候著的田淑,笑著說道:“王承恩,這田淑是怎麽迴事啊?”
“皇上,今日老奴見皇上對那田淑好像有些興趣,便把田淑安排進了養心殿侍候,不成想,這田淑竟然如此膽大包天,拒絕皇上的美意。”王承恩趕忙說道,聲音中帶著一些怒意,實際上王承恩也想不到田淑會在朱由檢麵前哭哭啼啼的,在他想來田淑能夠得到皇帝的寵幸,那便是天大的恩寵。
“哼,沒想到朕在你的心中如此不堪,你從小便照顧朕,當知朕不是那種好色之徒,想來,你身份變了,也想著給自己的位置找個保證吧。”朱由檢聲音變得冷了起來。
王承恩聽完朱由檢的話,心中一驚,難不成皇上真的生氣了,想到於此,趕忙下跪恭敬道:“皇上,老奴不敢。”
實然朱由檢根本就沒有生氣,此時這麽說隻是為了敲打一下王承恩,今日自己盯著田淑看,確實會讓手下的人多想,但王承恩今時不同往日,他已經是司禮監秉筆太監,已經進入了大明的統治中心,他這麽做,一方麵確實是讓自己開心,而另一方麵,也可以說是為了鞏固自己的位置,若是這田淑真的得寵,有了名分,又怎麽能忘掉王承恩的幫助。即便王承恩沒有這個打算,可作為帝王的朱由檢卻不能不多想。
“你敢不敢,朕又怎會知道,這件事情朕給你記著,這次便放過你,若是以後還自作主張,朕絕不輕饒。”
“多謝皇上寬恕,老奴以後再也不敢。”聽完朱由檢的話後,王承恩也放下心來,朱由檢根本就沒有治自己罪的打算。
“你起來吧。”
“遵旨。”說完王承恩便站起身來,又開口說道:“皇上,這田淑該如何處置啊。”
“你想如何處置呢?”
“老奴不敢擅自做主,還望皇上言明。”
聽完王承恩的話後,朱由檢哭笑不得,笑罵道:“王承恩啊,王承恩,你現在在跟朕打太極嗎?朕問你想要如何處置,你又來問朕如何處置,看來,你現在的膽子真的是越來越大了,難不成朕就如此清閑,連一個小宮女的事情還要親力親為嗎?。”
“老奴不敢,既然皇上要我處置,那便把田淑留在養心殿辦差吧。”
朱由檢點了點頭,擺擺手,示意王承恩下去。
得到朱由檢的示意,王承恩便就退出了養心殿。
出了殿外,王承恩看了一眼章功,章功立馬到了王承恩的身邊。
“皇上讓田淑留在養心殿,你平日多觀察一些,若是皇上真的對田淑有些興趣,你定要多開導一下田淑,日後田淑若是在敢君前如此無禮,我便治你的罪。”王承恩聲音雖然不大,但卻充滿著怒意,在他的心中認為他沒錯,皇上擺明就是對田淑感興趣,自己迎合他的心意吧田淑安排進了養心殿侍候,朱由檢心中定會歡喜,可此時卻如此生氣,想來想去,也隻有田淑在皇帝麵前哭哭啼啼,讓朱由檢的心情也變得有些煩悶,才會對自己有些意見。
“王公公,小的也沒有什麽辦法啊,要不然,你親自對她說上一說。”章功一臉委屈的說道。
這種事情章功也不敢攔到自己身上,萬一日後田淑還是這麽做,王承恩真的怪罪自己,自己豈不是受了無妄之災。
“大膽,你記著以後這田淑便就你的手下,你要好好照顧她,我沒有料錯,日後你的富貴絕對在田淑身上。”實際上王承恩十分看重章功,不然也不會把他調到養心殿來。
章功無奈的點了點頭。
看到章功點頭,王承恩便抬步往前走去,章功趕忙說道:“王公公慢走。”
從始至終,王承恩都沒有對田淑說過一句話,那是因為他覺得朱由檢最厭惡的便是太監幹涉皇帝的家事,攙和宮鬥,故也提不起興趣跟田淑說話。
王承恩下去後,便把聖旨帶到了王體乾處,讓他蓋印頒發,王體乾得知是朱由檢的意思後,不敢多做耽擱,蓋好玉璽後,便又交付於了王承恩。
王承恩選出可靠的手下,密封聖旨後,連夜送出京師奔赴洛陽。
而此時遠在洛陽的駱養性便在他留宿的驛站中與手下商討對策,這次朱由檢讓他下來調查洛陽府違背購糧大政案,這駱養性可是有著十萬個不願意,隻因為在這洛陽府中有一尊他不想惹也惹不起的大神,福王。
皇帝聖命,特成立軍需司,在全國各地購糧,並且為了保證普通百姓的利益,朝廷又派遣了錦衣衛,禦史,三部官員,可謂是大動幹戈,在這個關口犯下這等大錯,若不嚴糾,日後地方官員誰還能朝廷的法令放在眼中,故朱由檢在駱養性出京的時候,便不止一次的叮囑,嚴格查辦各級涉案官員。
在朱由檢麵前,駱養性當然不敢多說什麽廢話,隻能唯唯諾諾的遵旨領命。
到了洛陽後,駱養性便被河南巡撫田光盛情宴請,席間,田光向駱養性打探朱由檢的真實想法,不過即便千金擺在眼前,駱養性也不敢說出來,在洛陽的這幾日,洛陽各地的官員都派人送來價值不菲的珍寶,字畫,甚至還有人直接過來送銀子,但駱養性卻全部都推辭掉,一副公事公辦的模樣,就連一方大員田光的麵子都沒有賣。
他派錦衣衛到處搜羅證據,又找到了三十多名人證,正當證據確鑿駱養性想要上奏的時候,福王的一紙書信好像把駱養性打入深淵一樣,福王在信中把駱養性罵個狗血淋頭,說駱養性隻會攀附權勢,不知報國,皇帝說什麽便做什麽,不敢有半點異議,與朱由檢的一條狗沒有什麽不同,當然這書信上麵罵的可不止他駱養性一個人,甚至福王還把他的侄子皇帝給大罵了一頓,說朱由檢沒想過祖宗創業不利,任用庸臣,不思友愛宗室,讓從弟朱由崧出京去蒙古當質子之類的話,並且在書信的結尾還逼迫駱養性,讓他趕緊滾迴京師,不然一定會有性命之憂。
在驛站中的駱養性看完書信後,臉色十分不好看,在他的房中有包括李世超在內的六名千戶。
駱養性端坐在上位上,揚了揚手中的書信道:“本官最怕的事情還是來了。”
希望書友們多多支持,多多推薦,多多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