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珂的話有些強人所難,這個緊要關頭從哪裏弄來聖旨或者袁崇煥親筆簽署的文書呢,這讓付偉臉上有些不好看,沒想到這王珂這麽不合群,雖說西北大營乃是兵部管轄與陝西一地扯不上半點關係,可現在增設西北大營全是陝西李爍與曹德章二人用心用力,不然他們怎麽可能在這麽短的時間內征募五千士兵呢?實際上,一直在京為官的付偉比之王珂這個武夫來說,更有政治眼光,他深深知道西北大營與陝西一地是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厲害關係,若陝西都揭不開鍋,那麽對待增設西北大營,怎能出這麽大的力氣與精力。
付偉這時候也站起身開口說道:“王總兵,朝廷讓我們來到陝西增設西北大營,你我二人對陝西民情政務毫不了解,若不是李巡撫與曹布政使鼎力相助,你我二人怎會在這麽短的時間內招募五千壯年,此時李巡撫要我們幫助,又豈能拒人於千裏之外。”
“提督大人,西北大營乃是朝廷新軍,朝中不知有多少人正盯著我們呢,若我們現在做出逼迫百姓的事情,豈不是授人以柄,。更何況士卒剛剛入伍,操練不精,便讓他們去做出上門催糧之事,若是有了損害,日後我們在行招募兵士,豈不為難。”王珂說出了自己的擔憂。
實際上王珂對付偉也頗為佩服,自己認識的讀書人大多數迂腐不堪,隻知道仁義禮智信,做事不願變通,可付偉卻跟別的讀書人不同,與他搭夥在陝西增設西北大營,讓他感到十分的暢快,比如,當五千名士兵入伍後,他便下令,無需馬夫,由士兵每日喂馬,實為增進馬匹與士卒的感情,若換做其他的文官,定會說出些軍士訓練乏累,若還要擔上喂馬的職責,豈不會誤了操練正事,可付偉卻沒有提出什麽不同的意見,反而鼓勵士卒,把自己認為的道理說與士卒聽,前天,一千士兵入了兵籍,付偉為了安撫新入士兵的心,與他們坐於操練場之上,對他們說了很多大道理,又喝了一大碗酒水,可事後卻嘔吐不止,王珂看在眼中,對其作為,由衷敬佩。
付偉擺擺手說道:“王總兵,若是畏首畏尾,豈能做大事,皇上對李巡撫恩寵有加,而軍田私占調查司也是皇上力排眾議成立的,即便李巡撫讓我們帶兵去催要糧食,也隻是為皇上效命,皇上也絕不會怪罪我等,而士卒若每天都在操練場操練,十分勞累,心中也多少有些不快,把他們拉出來,催要糧食,一來放鬆一下,二來也算是另外一種操練。”
付偉與王珂所想不同,他深知若是自己此時讓李爍有些不快,對待西北大營沒有什麽好處,更何況結交李爍,在朝廷之上也會多一個盟友,對於自己的仕途也會有些幫助,而王珂的擔憂付偉卻從未有過,這也是付偉在朝中為官的時間久了所致,催要糧食是由巡撫衙門李爍與布政使曹德章共同決議的,他們西北大營隻是協同,即便皇帝覺得陝西的事情做的過頭,降罪的也隻能是李爍與曹德章,因為他與王珂兩人的身份有些特殊,即便朝中大臣彈劾西北大營作為朝廷新軍,脅從地方做出不法之事,朱由檢與袁崇煥也會把事情給壓下來。
王珂聽著付偉的話,心中有些動搖,開口說道:“我們西北大營隻有五千士兵,不知撫台大人如何安排與統籌,若是要頻繁出動,恕我西北大營不能聽命。”
實然這次是王珂賣給付偉一個麵子,不然的話,定是不會答應,可即便答應了,也要看李爍與曹德章的安排是否合理。
李爍與曹德章都鬆了一口氣,若是這王珂死活不同意,他們的謀劃便不可能實施出來。
李爍笑出聲來道:“王總兵放心,我與曹大人心中已有章程,決計不會讓王總兵為難。曹大人,你說一下部署吧。”
曹德章點了點頭道:“我派人去各地富戶鄉紳家催要糧食白銀無果後,便於巡撫大人共同商議,決定要對這些為富不仁又把朝廷法度棄之不顧的鄉紳動用武力,但是有些府衙縣衙對軍田私占調查十分不滿,本官與撫台大人心中都有些擔憂,若是讓他們出動衙役,緝拿鄉紳的話,他們定會拖延,甚至把撫台大人的命令當作一紙空文。延安府,漢中府與慶陽府,這三處府衙的知府,都是冥頑不靈之人,他們定會包庇本地的鄉紳,對抗朝廷法度,故我與撫台大人決定,對其三地用兵,其餘之地由各府衙縣衙出動捕快衙役進行抓捕。盧指揮,戴同知,雖然你們此時在裁剪軍戶,但本官希望,你們能放緩一下,抽調出五千名兵士,進駐延安府與漢中府,而西北大營,抽調三千名騎兵進駐慶陽府,再從長安府內調集衙役五百,共同行事。”
曹德章所說的這三個地方說白了都是宋明義的勢力範圍,三地的知府,各級的官員都親近與宋明義,曹德章對這三個地方也最拿不準,故才想要調出兵馬去對付這三個地方的鄉紳。
實然這也是本土勢力與外來勢力的對抗。
曹德章說完後,盧象升站起身來,走了兩步道:“下官剛出京的時候,皇上便就對囑咐下官,多聽撫台大人的話,協助撫台大人治理好陝西,下官定會鼎力相助,隻要撫台大人一聲令下,下官便於戴同知親自帶兵,分駐延安府與漢中府兩地。”
雖然盧象升對李爍與曹德章的安排有些不滿,但他沒有拒絕,不是因為沒有膽氣,而是為大局著想,他清楚朱由檢對陝西的事情有多關心,若想把增設西北大營,裁剪軍戶這兩件大事做好,最基本的條件便是軍田調查司能夠索迴侵占的田地,不然衛所如何拿出田地去補償被裁減的軍戶等人,西北大營的糧餉又從何來?因為大局,盧象升放下了自己的私人看法,決定與大明朝堂之上的風雲人物李爍鬧上一鬧。
付偉也表態道:“即是為國分憂,本官雖是一介書生,也願奔赴懷慶府,就是不知,王總兵可願與本官一同前行。”
“提督大人若去,末將也去。”王珂中氣十足的說道。
看到眾人用力,李爍有些豪氣叢生,大聲道:“來人,上酒。”
門外侍奉的侍衛立馬端上早就準備好的酒水,六人每人拿上一杯,李爍高舉酒杯,肅聲道:“為大明國泰民安,長治久安,吾皇萬歲,幹杯。”
說完後,一口便把杯中酒水全部喝完。
五個人齊聲道:“吾皇萬歲。”
說完後,便都喝下了酒水。
陝西軍政大員在巡撫衙門達成了共識,準備共同用力,完成皇帝的囑托。
遠在京師的朱由檢對陝西的事情也了解不多,這幾日忙著一件大事,也顧不得陝西之事。
今日是天啟皇帝朱由校的下葬之日,天啟皇帝去世之後,屍體一直停留在奉天殿,因為陵寢的工作進度,遲遲沒有下葬,耽誤了近兩個月的時間,因為每日由太監為其做妝容,再加上奉天殿中堆滿冰塊,每兩日一換,故朱由校的儀表除了臉色有些死氣之外,沒有什麽較大的變化。
在五日前,朱由檢便就把全部的精力放到了為朱由校送行的事情上,親發聖旨,北京城全城縞素,不得有禮樂之聲。
在發喪的那日,朱由檢看到了許久沒有見過的張皇後,她臉上還掛著淚痕,想來還深深陷在喪夫之痛中。
這次下葬明旨詔令各地藩王,閉門三日,不得外出,由各地官府監督。
求各種支持,各種推薦,各種各種……
付偉這時候也站起身開口說道:“王總兵,朝廷讓我們來到陝西增設西北大營,你我二人對陝西民情政務毫不了解,若不是李巡撫與曹布政使鼎力相助,你我二人怎會在這麽短的時間內招募五千壯年,此時李巡撫要我們幫助,又豈能拒人於千裏之外。”
“提督大人,西北大營乃是朝廷新軍,朝中不知有多少人正盯著我們呢,若我們現在做出逼迫百姓的事情,豈不是授人以柄,。更何況士卒剛剛入伍,操練不精,便讓他們去做出上門催糧之事,若是有了損害,日後我們在行招募兵士,豈不為難。”王珂說出了自己的擔憂。
實際上王珂對付偉也頗為佩服,自己認識的讀書人大多數迂腐不堪,隻知道仁義禮智信,做事不願變通,可付偉卻跟別的讀書人不同,與他搭夥在陝西增設西北大營,讓他感到十分的暢快,比如,當五千名士兵入伍後,他便下令,無需馬夫,由士兵每日喂馬,實為增進馬匹與士卒的感情,若換做其他的文官,定會說出些軍士訓練乏累,若還要擔上喂馬的職責,豈不會誤了操練正事,可付偉卻沒有提出什麽不同的意見,反而鼓勵士卒,把自己認為的道理說與士卒聽,前天,一千士兵入了兵籍,付偉為了安撫新入士兵的心,與他們坐於操練場之上,對他們說了很多大道理,又喝了一大碗酒水,可事後卻嘔吐不止,王珂看在眼中,對其作為,由衷敬佩。
付偉擺擺手說道:“王總兵,若是畏首畏尾,豈能做大事,皇上對李巡撫恩寵有加,而軍田私占調查司也是皇上力排眾議成立的,即便李巡撫讓我們帶兵去催要糧食,也隻是為皇上效命,皇上也絕不會怪罪我等,而士卒若每天都在操練場操練,十分勞累,心中也多少有些不快,把他們拉出來,催要糧食,一來放鬆一下,二來也算是另外一種操練。”
付偉與王珂所想不同,他深知若是自己此時讓李爍有些不快,對待西北大營沒有什麽好處,更何況結交李爍,在朝廷之上也會多一個盟友,對於自己的仕途也會有些幫助,而王珂的擔憂付偉卻從未有過,這也是付偉在朝中為官的時間久了所致,催要糧食是由巡撫衙門李爍與布政使曹德章共同決議的,他們西北大營隻是協同,即便皇帝覺得陝西的事情做的過頭,降罪的也隻能是李爍與曹德章,因為他與王珂兩人的身份有些特殊,即便朝中大臣彈劾西北大營作為朝廷新軍,脅從地方做出不法之事,朱由檢與袁崇煥也會把事情給壓下來。
王珂聽著付偉的話,心中有些動搖,開口說道:“我們西北大營隻有五千士兵,不知撫台大人如何安排與統籌,若是要頻繁出動,恕我西北大營不能聽命。”
實然這次是王珂賣給付偉一個麵子,不然的話,定是不會答應,可即便答應了,也要看李爍與曹德章的安排是否合理。
李爍與曹德章都鬆了一口氣,若是這王珂死活不同意,他們的謀劃便不可能實施出來。
李爍笑出聲來道:“王總兵放心,我與曹大人心中已有章程,決計不會讓王總兵為難。曹大人,你說一下部署吧。”
曹德章點了點頭道:“我派人去各地富戶鄉紳家催要糧食白銀無果後,便於巡撫大人共同商議,決定要對這些為富不仁又把朝廷法度棄之不顧的鄉紳動用武力,但是有些府衙縣衙對軍田私占調查十分不滿,本官與撫台大人心中都有些擔憂,若是讓他們出動衙役,緝拿鄉紳的話,他們定會拖延,甚至把撫台大人的命令當作一紙空文。延安府,漢中府與慶陽府,這三處府衙的知府,都是冥頑不靈之人,他們定會包庇本地的鄉紳,對抗朝廷法度,故我與撫台大人決定,對其三地用兵,其餘之地由各府衙縣衙出動捕快衙役進行抓捕。盧指揮,戴同知,雖然你們此時在裁剪軍戶,但本官希望,你們能放緩一下,抽調出五千名兵士,進駐延安府與漢中府,而西北大營,抽調三千名騎兵進駐慶陽府,再從長安府內調集衙役五百,共同行事。”
曹德章所說的這三個地方說白了都是宋明義的勢力範圍,三地的知府,各級的官員都親近與宋明義,曹德章對這三個地方也最拿不準,故才想要調出兵馬去對付這三個地方的鄉紳。
實然這也是本土勢力與外來勢力的對抗。
曹德章說完後,盧象升站起身來,走了兩步道:“下官剛出京的時候,皇上便就對囑咐下官,多聽撫台大人的話,協助撫台大人治理好陝西,下官定會鼎力相助,隻要撫台大人一聲令下,下官便於戴同知親自帶兵,分駐延安府與漢中府兩地。”
雖然盧象升對李爍與曹德章的安排有些不滿,但他沒有拒絕,不是因為沒有膽氣,而是為大局著想,他清楚朱由檢對陝西的事情有多關心,若想把增設西北大營,裁剪軍戶這兩件大事做好,最基本的條件便是軍田調查司能夠索迴侵占的田地,不然衛所如何拿出田地去補償被裁減的軍戶等人,西北大營的糧餉又從何來?因為大局,盧象升放下了自己的私人看法,決定與大明朝堂之上的風雲人物李爍鬧上一鬧。
付偉也表態道:“即是為國分憂,本官雖是一介書生,也願奔赴懷慶府,就是不知,王總兵可願與本官一同前行。”
“提督大人若去,末將也去。”王珂中氣十足的說道。
看到眾人用力,李爍有些豪氣叢生,大聲道:“來人,上酒。”
門外侍奉的侍衛立馬端上早就準備好的酒水,六人每人拿上一杯,李爍高舉酒杯,肅聲道:“為大明國泰民安,長治久安,吾皇萬歲,幹杯。”
說完後,一口便把杯中酒水全部喝完。
五個人齊聲道:“吾皇萬歲。”
說完後,便都喝下了酒水。
陝西軍政大員在巡撫衙門達成了共識,準備共同用力,完成皇帝的囑托。
遠在京師的朱由檢對陝西的事情也了解不多,這幾日忙著一件大事,也顧不得陝西之事。
今日是天啟皇帝朱由校的下葬之日,天啟皇帝去世之後,屍體一直停留在奉天殿,因為陵寢的工作進度,遲遲沒有下葬,耽誤了近兩個月的時間,因為每日由太監為其做妝容,再加上奉天殿中堆滿冰塊,每兩日一換,故朱由校的儀表除了臉色有些死氣之外,沒有什麽較大的變化。
在五日前,朱由檢便就把全部的精力放到了為朱由校送行的事情上,親發聖旨,北京城全城縞素,不得有禮樂之聲。
在發喪的那日,朱由檢看到了許久沒有見過的張皇後,她臉上還掛著淚痕,想來還深深陷在喪夫之痛中。
這次下葬明旨詔令各地藩王,閉門三日,不得外出,由各地官府監督。
求各種支持,各種推薦,各種各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