崖頂民居占地不小,沒有修建磚木圍牆,而是以搭著架子種植藤本月季做花籬,十分美觀,也能防人翻越或堵一些小動物。民居的防衛依靠的是監控,四麵八方樹立有一丈來高的木杆,不僅掛著漂亮的燈籠狀照明,還裝有高清的監控攝像頭。
民居是個“工”字型,前後都是二層樓,中間是個小庭院,靠著花籬擺放有木製長椅,左側花籬開著一道口,外麵是一片規劃好的大大小小的菜地。這既體現出民居食材的天然,也能讓遊客們體驗生活。另外,在民居後麵是一片果林,據說種的是桃子。再往果林後麵,就是山林了。
民居會一開始就提醒,不提倡遊客獨自進林子。
鳳頭村考慮到安全,在山林外圍還拉了網,隻一麵留了入口,有守山人看著。不過,山那麽大,不可能全都圍住,網子隻是普通的鐵絲網,真有人想闖,也攔不住。
前麵這座二樓的客房,多是單人房或標準間,僅有的幾位客人都住在這裏。
房間並成一排,門前是公共走廊,並不密封,正好可以眺望懸崖和遠山。一共十個房間,池疏的房間在01,在走廊東頭第一間。
房間內部空間很寬敞,基本設施齊全,床上的被褥枕頭一如酒店中那樣布置。窗邊擺著一張圓木小桌,印花桌布、粗瓷小花瓶內的仿真繡球花、一組青瓷茶具,再加一張木頭靠背椅。
若是陽光好,坐在這裏看本書或喝杯茶,是不錯的享受。
簡而言之,房中並沒有太多花哨擺設,簡潔舒適是宗旨。
池疏放下行禮,簡單擦把臉,去樓下吃飯。
他提前來鳳頭村自然不能浪費時間,很多信息需要搜集,畢竟單憑網絡,並非是萬能的。
剛到飯廳,沈芳就送來一碗手工臊子麵,知道他能吃辣,特意加了些紅辣椒。臊子是豬肉丁、蘿卜丁、青菜碎做的,聞著特別香,尤其這樣陰冷的天氣,正適合吃碗熱乎乎的湯麵。
吃完飯,沈芳來收碗。
“怎麽就你一個人?”偌大的民居不可能就一個經理。
“淡季,隻留了兩個服務員。吃過飯沒事做,她們跑村裏玩去了。”沈芳說道。
“趙總怎麽想起經營民宿?”
沈芳端了兩杯茶,與他閑聊:“聽說是喜歡這裏的環境。”
顯然,對此沈芳也是不清楚的。
趙弘文哪怕很有錢,但畢竟是個商人,就算不在乎這點建民宿的費用,可經營卻費心力。如果沒有什麽特別的原因,很難想象因為喜歡這邊的環境而做此決定。因為真想在這邊住,完全可以建個私宅。
“你來這邊多久了?”池疏問。
“沒多久,國慶後才來的。這邊是九月份建好的,收拾整理用了點時間,趙總又特別忙,錯過了國慶,幹脆決定先試營業,等年後再正式宣傳。”沈芳說著,露出個無奈的笑。
趙弘文這般漫不經心,完全是將崖頂山居作為隨手的玩樂。
池疏打消了從沈芳這裏打聽消息的想法,對方同樣初來乍到,又是初初接手山居經營,肯定沒有精力去八卦村子的閑事。
整個鳳頭村,他也就認識一個金冬生。
不過……
“你覺得這村子怎麽樣?”
“嗯?你指哪方麵?”沈芳沒懂他的意思。
“我聽說這裏不久前出過事,有一家丟了孩子,孩子的爸爸受不住打擊,跳河自殺了。”這是池疏在網上看到的新聞,搜索鳳頭村這個關鍵詞,翻了兩三頁才找到這個半年前的新聞。
那件慘劇,遠比他說出口的更複雜,也是他唯一找到的可疑事件。
遊戲名字叫做《捉迷藏》,這令人很容易聯想到孩子。
因此在搜尋信息的時候,他也將注意力更多的放在孩子身上。
“我並沒有聽說。”沈芳茫然:“我隻忙著山居的事情,村子裏的事聽的少,不過……真有這樣的大事,小柳她們應該會提才對。”
“我也是聽說的。”池疏看看外麵的天氣,雖然陰沉,但似乎不會變得更壞,於是站起身:“我去村子裏轉轉。”
“村裏的路況不太好,晚上照明不足,最好是天黑前迴來。”沈芳囑咐道。
池疏沿著石板路往山下走,偶爾遇到一兩個村民,都是十分悠閑的樣子。待進了村子,他先是隨便逛一逛,很少看到人,村裏顯得很安靜,直到遇見一個背著包、拿著相機的年輕人。
大概就是同住崖頂山居的客人,沈芳所說的攝影愛好者。
年輕人瞧著二十五六,看到池疏,點頭笑笑。
池疏迴個笑,並沒跟對方攀談。
在將村子大致走了一遍後,池疏明白村中並不是沒有人,而是人們大多在村頭的小超市門前,或是村中的茶館打麻將消遣,亦或者聚在哪家的院子裏閑話。如今是冬閑,對於依靠農家樂的村民,自然也非常閑。
小超市就在村子入口處,這邊開闊,也形成獨屬於村子的小集市。在旺季遊客多的時候,村民們會擺攤兒,買點兒山貨野味,幹菜粗糧、各樣小吃食等。
剛到超市門口,就聽到孩子的嬉笑聲,還有動畫片的聲音。
“池疏!”坐在超市門口的人抬手招唿道,是金冬生。
“好巧。”池疏的確有點兒意外。
金冬生笑道:“難得迴來一趟,村裏變化挺大的。”說著指著超市老板說道:“我發小。別看他現在開家小超市,之前讀書可厲害,名校畢業生,畢業就進了世界五百強企業,是我們村的名人。”
超市老板叫曹駿,戴著眼鏡兒,斯文內斂,對於金冬生的誇讚,隻是笑笑。不管過往是好是壞,似乎都不想提。
在超市裏麵還有個房間,房門開著,三個小孩子坐在那兒看電視。
池疏隨便在超市買了瓶水,隨口問道:“村裏沒有學校吧,孩子們上學是不是不太方便?”
金冬生道:“可不是。我們小時候四五點就要起床,去大路村的小學上學,天黑了才能迴家,中午直接帶飯。村裏孩子少,又有大河隔著,往來不方便。現在雖說條件好了,有些事兒也沒辦法。”
池疏看了眼房裏的孩子,問曹駿道:“那是你兒子?沒上學?”
曹駿道:“病了,發燒。”
曹駿話很少,言語吝嗇的很,但他臉上帶著笑,不會讓人覺得受到慢怠。
金冬生順口接道:“他家小龍也是八歲,跟我家孩子一年的。”
曹駿這次主動說了句:“小龍是7月的,你家兩個是5月的。”
“對。”金冬生點頭,又說:“聽說江茂林明天迴來,他家小昊9歲。他這幾年也著實賺了不少錢,買房又買車,就是吧……我妹也不長個心眼,整天隻知道買買買。”
“江茂林這人,你又不是不清楚。”曹駿說的隱晦。
金冬生似乎是想到了什麽,扯了扯嘴角,不太高興。
池疏驀地問道:“聽說村裏丟過孩子,9歲的男孩兒,還沒找到嗎?”
金冬生和曹駿的臉色同時一變。
沉默了半晌,還是金冬生開了口:“唉,你說得是李家的兒子,半年前丟的,全村都找遍了,也報了警,就是找不到。那時候正是遊客多的時候,人來人往的……不過現在好多了,村裏按了監控,各家把孩子看的更緊,沒再出事。”
“聽說孩子爸爸也出事了?”池疏又問。
金冬生又歎了口氣,很是低沉:“是啊,小澤是青鬆的命根子。小澤媽媽難產死的,青鬆為了孩子,沒再婚,家裏就他爺倆兒,小澤一丟,青鬆都要瘋了。”
“……但是,當時孩子隻丟了三天。”
通常而言,家中孩子丟了,父母別說找三天,就是三個月、三年都很難放棄。李青鬆呢?孩子剛丟了三天,他丟跳河自殺了。當然,人們都說他是找孩子找的瘋了,精神恍惚,失腳掉在水裏淹死的。
金冬生的臉色發白。
曹駿驀地出聲:“看樣子要變天,又冷的很,趕緊帶孩子迴去吧。”
“啊,哦,是。”金冬生恍惚迴過神,朝屋內喊了兩聲,兩個孩子跑出來,金冬生朝池疏又打個招唿,就走了。
池疏很不識眼色的追問曹駿:“你們跟李青鬆很熟?”
曹駿抬眼看他,聲音變得很冷淡:“那並不是什麽好事,沒什麽好講的。”
“抱歉。”池疏早就想到消息不會好打聽。所謂家醜不可外揚,再者,悲慘的事一再提起,也是戳人傷疤。
沒辦法,再討人厭,有些事還得做。
先換個方法吧。
從超市離開,他給周航打電話。
“嗯?你想查鳳頭村失蹤小孩兒的事?”周航挺奇怪,又有點兒無奈:“什麽時候發生的事?池疏啊,你是去休假的,怎麽又查起案子來了?”
“意外碰上的,半年前丟的孩子。”想著,又補充一句:“以前未必沒有。周哥你人熟,幫個忙。”
“行吧,隻要報過案,肯定能找出來,晚點給你電話。”
民居是個“工”字型,前後都是二層樓,中間是個小庭院,靠著花籬擺放有木製長椅,左側花籬開著一道口,外麵是一片規劃好的大大小小的菜地。這既體現出民居食材的天然,也能讓遊客們體驗生活。另外,在民居後麵是一片果林,據說種的是桃子。再往果林後麵,就是山林了。
民居會一開始就提醒,不提倡遊客獨自進林子。
鳳頭村考慮到安全,在山林外圍還拉了網,隻一麵留了入口,有守山人看著。不過,山那麽大,不可能全都圍住,網子隻是普通的鐵絲網,真有人想闖,也攔不住。
前麵這座二樓的客房,多是單人房或標準間,僅有的幾位客人都住在這裏。
房間並成一排,門前是公共走廊,並不密封,正好可以眺望懸崖和遠山。一共十個房間,池疏的房間在01,在走廊東頭第一間。
房間內部空間很寬敞,基本設施齊全,床上的被褥枕頭一如酒店中那樣布置。窗邊擺著一張圓木小桌,印花桌布、粗瓷小花瓶內的仿真繡球花、一組青瓷茶具,再加一張木頭靠背椅。
若是陽光好,坐在這裏看本書或喝杯茶,是不錯的享受。
簡而言之,房中並沒有太多花哨擺設,簡潔舒適是宗旨。
池疏放下行禮,簡單擦把臉,去樓下吃飯。
他提前來鳳頭村自然不能浪費時間,很多信息需要搜集,畢竟單憑網絡,並非是萬能的。
剛到飯廳,沈芳就送來一碗手工臊子麵,知道他能吃辣,特意加了些紅辣椒。臊子是豬肉丁、蘿卜丁、青菜碎做的,聞著特別香,尤其這樣陰冷的天氣,正適合吃碗熱乎乎的湯麵。
吃完飯,沈芳來收碗。
“怎麽就你一個人?”偌大的民居不可能就一個經理。
“淡季,隻留了兩個服務員。吃過飯沒事做,她們跑村裏玩去了。”沈芳說道。
“趙總怎麽想起經營民宿?”
沈芳端了兩杯茶,與他閑聊:“聽說是喜歡這裏的環境。”
顯然,對此沈芳也是不清楚的。
趙弘文哪怕很有錢,但畢竟是個商人,就算不在乎這點建民宿的費用,可經營卻費心力。如果沒有什麽特別的原因,很難想象因為喜歡這邊的環境而做此決定。因為真想在這邊住,完全可以建個私宅。
“你來這邊多久了?”池疏問。
“沒多久,國慶後才來的。這邊是九月份建好的,收拾整理用了點時間,趙總又特別忙,錯過了國慶,幹脆決定先試營業,等年後再正式宣傳。”沈芳說著,露出個無奈的笑。
趙弘文這般漫不經心,完全是將崖頂山居作為隨手的玩樂。
池疏打消了從沈芳這裏打聽消息的想法,對方同樣初來乍到,又是初初接手山居經營,肯定沒有精力去八卦村子的閑事。
整個鳳頭村,他也就認識一個金冬生。
不過……
“你覺得這村子怎麽樣?”
“嗯?你指哪方麵?”沈芳沒懂他的意思。
“我聽說這裏不久前出過事,有一家丟了孩子,孩子的爸爸受不住打擊,跳河自殺了。”這是池疏在網上看到的新聞,搜索鳳頭村這個關鍵詞,翻了兩三頁才找到這個半年前的新聞。
那件慘劇,遠比他說出口的更複雜,也是他唯一找到的可疑事件。
遊戲名字叫做《捉迷藏》,這令人很容易聯想到孩子。
因此在搜尋信息的時候,他也將注意力更多的放在孩子身上。
“我並沒有聽說。”沈芳茫然:“我隻忙著山居的事情,村子裏的事聽的少,不過……真有這樣的大事,小柳她們應該會提才對。”
“我也是聽說的。”池疏看看外麵的天氣,雖然陰沉,但似乎不會變得更壞,於是站起身:“我去村子裏轉轉。”
“村裏的路況不太好,晚上照明不足,最好是天黑前迴來。”沈芳囑咐道。
池疏沿著石板路往山下走,偶爾遇到一兩個村民,都是十分悠閑的樣子。待進了村子,他先是隨便逛一逛,很少看到人,村裏顯得很安靜,直到遇見一個背著包、拿著相機的年輕人。
大概就是同住崖頂山居的客人,沈芳所說的攝影愛好者。
年輕人瞧著二十五六,看到池疏,點頭笑笑。
池疏迴個笑,並沒跟對方攀談。
在將村子大致走了一遍後,池疏明白村中並不是沒有人,而是人們大多在村頭的小超市門前,或是村中的茶館打麻將消遣,亦或者聚在哪家的院子裏閑話。如今是冬閑,對於依靠農家樂的村民,自然也非常閑。
小超市就在村子入口處,這邊開闊,也形成獨屬於村子的小集市。在旺季遊客多的時候,村民們會擺攤兒,買點兒山貨野味,幹菜粗糧、各樣小吃食等。
剛到超市門口,就聽到孩子的嬉笑聲,還有動畫片的聲音。
“池疏!”坐在超市門口的人抬手招唿道,是金冬生。
“好巧。”池疏的確有點兒意外。
金冬生笑道:“難得迴來一趟,村裏變化挺大的。”說著指著超市老板說道:“我發小。別看他現在開家小超市,之前讀書可厲害,名校畢業生,畢業就進了世界五百強企業,是我們村的名人。”
超市老板叫曹駿,戴著眼鏡兒,斯文內斂,對於金冬生的誇讚,隻是笑笑。不管過往是好是壞,似乎都不想提。
在超市裏麵還有個房間,房門開著,三個小孩子坐在那兒看電視。
池疏隨便在超市買了瓶水,隨口問道:“村裏沒有學校吧,孩子們上學是不是不太方便?”
金冬生道:“可不是。我們小時候四五點就要起床,去大路村的小學上學,天黑了才能迴家,中午直接帶飯。村裏孩子少,又有大河隔著,往來不方便。現在雖說條件好了,有些事兒也沒辦法。”
池疏看了眼房裏的孩子,問曹駿道:“那是你兒子?沒上學?”
曹駿道:“病了,發燒。”
曹駿話很少,言語吝嗇的很,但他臉上帶著笑,不會讓人覺得受到慢怠。
金冬生順口接道:“他家小龍也是八歲,跟我家孩子一年的。”
曹駿這次主動說了句:“小龍是7月的,你家兩個是5月的。”
“對。”金冬生點頭,又說:“聽說江茂林明天迴來,他家小昊9歲。他這幾年也著實賺了不少錢,買房又買車,就是吧……我妹也不長個心眼,整天隻知道買買買。”
“江茂林這人,你又不是不清楚。”曹駿說的隱晦。
金冬生似乎是想到了什麽,扯了扯嘴角,不太高興。
池疏驀地問道:“聽說村裏丟過孩子,9歲的男孩兒,還沒找到嗎?”
金冬生和曹駿的臉色同時一變。
沉默了半晌,還是金冬生開了口:“唉,你說得是李家的兒子,半年前丟的,全村都找遍了,也報了警,就是找不到。那時候正是遊客多的時候,人來人往的……不過現在好多了,村裏按了監控,各家把孩子看的更緊,沒再出事。”
“聽說孩子爸爸也出事了?”池疏又問。
金冬生又歎了口氣,很是低沉:“是啊,小澤是青鬆的命根子。小澤媽媽難產死的,青鬆為了孩子,沒再婚,家裏就他爺倆兒,小澤一丟,青鬆都要瘋了。”
“……但是,當時孩子隻丟了三天。”
通常而言,家中孩子丟了,父母別說找三天,就是三個月、三年都很難放棄。李青鬆呢?孩子剛丟了三天,他丟跳河自殺了。當然,人們都說他是找孩子找的瘋了,精神恍惚,失腳掉在水裏淹死的。
金冬生的臉色發白。
曹駿驀地出聲:“看樣子要變天,又冷的很,趕緊帶孩子迴去吧。”
“啊,哦,是。”金冬生恍惚迴過神,朝屋內喊了兩聲,兩個孩子跑出來,金冬生朝池疏又打個招唿,就走了。
池疏很不識眼色的追問曹駿:“你們跟李青鬆很熟?”
曹駿抬眼看他,聲音變得很冷淡:“那並不是什麽好事,沒什麽好講的。”
“抱歉。”池疏早就想到消息不會好打聽。所謂家醜不可外揚,再者,悲慘的事一再提起,也是戳人傷疤。
沒辦法,再討人厭,有些事還得做。
先換個方法吧。
從超市離開,他給周航打電話。
“嗯?你想查鳳頭村失蹤小孩兒的事?”周航挺奇怪,又有點兒無奈:“什麽時候發生的事?池疏啊,你是去休假的,怎麽又查起案子來了?”
“意外碰上的,半年前丟的孩子。”想著,又補充一句:“以前未必沒有。周哥你人熟,幫個忙。”
“行吧,隻要報過案,肯定能找出來,晚點給你電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