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了, 謝栩道“我去廷尉一趟。”


    事關緊要,理當立刻稟報廷尉卿。


    顧莘莘等人點頭支持。


    謝栩很快抵達廷尉司。


    王大人剛好在,謝栩什麽都沒說,跪坐一邊,將匣子呈上去。


    王大人先是一驚,“你真打開了。”


    “是。”謝栩道“學生結合九宮格跟星宿規律打開的。”


    王大人側過頭看謝栩,驚訝於謝栩的能力。


    他接過匣子,見裏麵是封信,打開後尚未及看個中內容,便是一怔, 他認出了裏麵的字。


    謝栩觀察著王大人的神情, 問“大人是否也覺得此字跡眼熟”


    王大人頷首, “的確像盧大人。”


    他低頭仔細看信的內容,待看完後,他拿起玉佩端詳, 那環形玉佩上刻著隸書的“雨”字, 王大人道“盧大人表字是聞雨,這玉佩我認識, 確實是盧大人的。”


    此刻王大人的內心波濤洶湧, 他與盧大人相交多年,要他相信這是盧大人做的, 一般人難以接受。


    謝栩道“要不先找盧大人問問”


    王大人擺首, 他終究是大義無私的, “這玉佩是盧大人的無疑, 這字跡很像,但隻是粗看,我們再仔細辨認,若真的是,任他是我好友知交,本官也不會包庇。”


    王大人這話有兩個意思,第一,他向來鐵麵無私,不會姑息任何人。但目前的證據隻是看起來相似,且王大人有眼疾,放現代講是個近視眼,看物有些模糊,這信上字體較小,他一時不能完全看清。


    謝栩自是知道大人隱疾的,便道“不如,大人給我一張盧大人的手跡,學生拿迴去再細究一下。”


    王大人道“可以。”


    便抽了一張過去盧大人送的帖子給他。


    入夜,謝宅。


    謝栩將兩張紙頁擺在桌上,進行比對。


    小書童在旁伺候,看看左邊的,再瞧瞧右邊的,見兩張字帖相似度幾乎一模一樣,道“這明明就是一樣的筆跡嘛。”


    高虎也在屋裏,他比小書童更為心細,卻是搖頭,也沒找出哪裏不對。


    書桌最邊上,顧莘莘托著腮,目光也在兩者間遊移,此時的氛圍,仿佛一屋子的人在玩古代字跡連連看。


    近來為了查案,她沒事就往謝栩這跑,白日裏就去店子裏打個轉,收收當日營業款,忙完就來謝栩這。


    有時候她甚至戲想,日後若謝栩做了大人物,就封她做個功臣,畢竟她幫他查了不少案子不是。


    屆時,那什麽“安樂侯”、“昌樂君”、“德毅公”,或者他幹脆收她做義妹,封個“盛世長公主”顧莘莘又開啟了令人陶醉的白日夢。


    直到小書童的臉晃到她麵前,“你笑什麽你看出了這兩封信的真相”


    顧莘莘從夢裏迴神,斂住了花一般的笑,“沒有沒有”


    說著裝模作樣湊上去端詳幾眼,這兩張紙上的字跡,相似度幾乎百分之百,她不死心,非將兩張紙拿起來,塞到眼麵前看,這會更是絕望了,一筆一劃,不止筆鋒、落筆、轉折,幾乎是複製而出,要是模仿,也模仿的忒像了。


    顧莘莘內心憂傷的想,莫非那個在她心裏公正嚴明,京城禍亂中不顧安危,為了人民大義置身險情的京兆尹隻是一本正經,飽藏私欲的貪官


    有種信仰崩塌感。


    這時,謝栩沉沉出聲“不是京兆尹的。”


    “啊”


    圍觀三人同時一愣。


    明明仔細看都一模一樣啊。


    謝栩道“字是相似,但是”


    顧莘莘想,難道是標點符號不一樣


    可古代的書寫格式,是沒有標點符號的,謝栩這意思是


    謝栩的指尖,指向信裏的某個空白處。


    小書童,高虎“”


    三人瞅瞅左邊一張,對比右邊一張,硬是沒瞧出什麽,顧莘莘將紙拎起來,恨不得貼在眼珠子上,這一細究,總算看出了點貓膩,她說“呀難道是字與字的間距”


    謝栩頷首“是,京兆尹大人性格嚴苛律己,某些細節到了吹毛求疵從的地步,譬如他對文墨的書寫。”


    左邊京兆尹親寫的一張,不僅字體工整,排行亦十分工整,大小均勻的字,一個接一個,每一行字體如尺子測量一般,間距也是規規矩矩,保持著字與字之間半厘米的距離,淋漓盡致地詮釋了一個嚴重的完美主義強迫症。而要達到這種苛刻的條件,唯有長期書寫,養成一個固定習慣,方能如此規律。


    而右邊那封,字體極為工整漂亮,間距乍看十分工整,仔細再瞧,卻並非規規矩矩隔著半厘米,而是有些微的落差,這落差十分之小,甚至小到一兩毫米,倘若不盯著間距去,根本無法察覺。


    可這細微之處才透露了破綻,一個人的字跡即便刻意模仿得再像,畢竟始終不是同一個人,每個人的偏好就像指紋一樣,永遠不能百分百被複製。


    而一般人瞧不出來兩封信的區別,不怪他們,原本差距就太過細微,加之,本身人看書信,注意力多是在字句內容上麵,極少有人注意間距,是以更難發現。


    謝栩能對比出來,遠超常人的眼尖心細。


    驚覺這一真相,眾人又是片刻靜默,氣氛再度陷入凝重。


    有人冒充京兆尹的字跡,極有可能是幕後黑手怕被發現,推鍋嫁禍給京兆尹,若不是謝栩機敏,恐怕京兆尹將陷入這場無妄之災。


    謝栩再次去了廷尉。


    王大人正為此事煩憂,當謝栩將真相稟報以後,王大人這個重症眼疾者,將信箋對著燈火看了又看,總算鬆了一口氣,“的確如此,不是他就好。”


    然後轉身對謝栩說“事不宜遲,先去跟盧大人知會一聲。”


    “是。”


    兩人去了京兆尹府。


    夜已深,京兆尹盧大人還在批公文,兩人到訪後沒有開門見山,而且王大人發問“老友啊,你最近是不是掉了塊玉佩”


    京兆尹道“咦,你怎地知道前陣子陪夫人去集市,不小心掉了。”


    王大人道“你這哪裏是掉,多半是被扒手刻意扒了罷。”


    說完將那封信給了盧大人,再將來龍去脈大概講了下。


    盧大人有一瞬的怔愣,“你的意思是,有人要嫁禍於我”


    王大人點頭。


    一群人沉默了會,道“在沒查出真相之前,還是多留意身邊。”


    從京兆尹府裏出來,王大人對天長歎。


    “這事難啊。”


    何止是難,越來越難了。


    光京兆尹這邊,就夠讓人頭痛。


    往常,一個人若是被嫁禍,多半是他的仇家,或者被擋了路,要除掉他的人,隻需按著這條線索往這兩個方向順藤摸瓜即可。


    可京兆尹不同常人,他一聲嫉惡如仇,公正不阿,不知得罪了京裏多少權臣富貴,與他有仇有怨,或者想除掉他的人,怕是得排到城門口去,查,從哪下手啊。


    王大人想到這,不由對天長歎。


    謝栩在旁勸慰“學生相信,世間之事,但凡有心做,必定會留下痕跡,哪怕隱藏再深,也無法無縫。我們隻需跟著線索前行,必能查出真相。”


    王大人看著謝栩,心潮起伏。


    這孩子說的沒錯,這案子的確越發複雜,但也有了進展,而這些進展,不乏是這年輕人跟著蛛絲馬跡往前推進的。


    的確是個好苗子,他沒有看錯。


    他拍了拍謝栩的肩,“但願吧。”


    夜風漸起,小道上光線深幽,前路茫茫。但縱使夜再黑,亦終有盡頭。王大人看著前方,聲音如金石落地,鏗鏘有聲,“老夫在廷尉多年,掌國家司法刑獄,領君意,執律法,察民聲,隻求這世上無冤假錯案,無人間不公,無漏網之犯,國泰民安,海晏河清。”


    長燈漫漫,師徒兩的身影,在青板磚上緩緩遠去。


    而半城之隔的高樓之上,有人坐在高樓之上,將一壺烈酒,灌入喉中。


    一側下屬恭敬道“主子,方才有人看到廷尉卿跟謝栩從京兆尹府裏出來。”


    喝酒的人丟開手中壇子,道“這麽說,那匣子破解出來了這謝栩真有點本事啊,本座倒刮目相看了”


    下屬道“您不也破了麽”


    喝酒的人倒是直白,“我哪裏破了,本座是拿刀架在在老鬼脖子上,那老鬼才將解法說出來的光那解法我都記了半晌”


    下屬道“那現在匣子破了該如何那密信”


    喝酒的人笑,“破了就破了,本就是個障眼法,密信也是假的,無非是把真的調換走隻是便宜了盧文林,沒坑到他算他運氣好”


    “來來,再拿兩壇來,這京裏又有好戲看了,有意思啊”


    “對了。”他又吩咐,“把那東西送去,那老頭兒要是不識趣,哼”


    後麵的話沒再說,夜色,漸漸迴歸寧靜。


    半柱香後,那物什送到了某座府邸。


    有人拆開物什看了看,道“剛來的密報。那人死了,死了幾天。”


    另一人則露出意料之中的表情“本來就在各個力量中折磨,又被喂了毒,能不死麽不過,早在他出逃時,他就該料到有那麽一天了。”


    而另一片月色下的廷尉司。


    夜深人靜,廷尉裏的人早已散了,廷尉卿王大人仍是迴了官署,他心裏掛念著其他公務,打算迴來繼續處理。


    一個人影走出來,高大的身姿遮住了屋內的火燭,迎著王大人的方向,他叫了聲“叔父。”


    王大人看向燈火下的小年輕,“從勵有何事”


    深更半夜的,官署人都空了,王從勵突然出現在王大人麵前,王大人能不驚嗎


    “沒。”王從勵道“我忙公事呢”


    王大人擰眉,自家親侄他還不清楚,雖說入了廷尉,依舊改不了紈絝的本性,平日裏不是遲到早退便是渾水摸魚,哪有心思公務,還工作到夜裏


    他便說“什麽事,說吧。”


    王從勵幹笑兩聲“沒什麽,侄兒就是想問問叔父,您看,我都來廷尉三個月了,什麽職位也沒有,您是不是該”


    得,是來要官職了。


    王大人眉頭更緊,王從勵這狀態,沒將他趕出廷尉已是他寬容。


    終究是自己侄子,他說“你尚需磨練,再等等吧。若真有心仕途,就先收收你的心”


    王從勵見叔父不應,頓時變了臉“叔父我可是你親侄兒你不幫著我,幫誰啊那謝栩麽你待他比待我還好”


    王大人怒斥,“個中區別你不知道麽你若有他一半,倒也好了,省得我天天為你操心”


    王大人說完,不想理王從勵,啪一聲將門關了。


    “哼”王從勵對著門恨恨良久,拂袖而去


    暖春四月,春風越發和煦,花草樹木進入一年中最繁盛的時節,整個京城一片春光燦爛,生機勃勃。


    與此相對的是,販鹽案進入了更緊張的追查之中,因著牽扯到了京兆尹,廷尉決定從京兆尹處著手,看能否找些線索。


    而另一方麵,廷尉也從“畏罪自盡”的孟雲義處繼續追蹤,畢竟他是表麵上的“罪魁禍首”。


    這日,謝栩又搬了案卷迴家看,顧莘莘剛巧來找他,見他埋在高如小山般的案卷裏,提了個建議“謝栩,你們可以試試從孟雲義的親友家人入手,或許會有線索。”


    話雖如此,可問題是,孟雲義的家庭情況與常人不同。


    郡守在古代屬於高級別官員,相當於現代的市長或者省長,照說這樣的職位,必然是三妻四妾,子女滿堂,遠親近親家族龐大。可孟雲義的家,統共隻有一妻一女,再加母親與兄嫂。


    原來,孟雲義出身貧寒,父親早死,母親癆病,為了生存溫飽,去了營地當小兵,他為人吃苦耐勞,又機敏能幹,得了貴人的賞識,一步步高升,最後官至郡守。而姻親狀態,則是到了三十多歲,發達後才娶的妻,據說跟妻子感情十分要好,兩人生了一女,然後將鄉裏的老母親及兄嫂接來一起生活。


    不料,不久後妻子因病去世,而孟雲義惦念愛妻,竟是再不續弦,與女兒、老母、兄嫂生活在一起,直到販鹽案事發,他“畏罪自殺”時,他的小女兒才六歲不到。而他生活作風節儉,碩大的郡守府,隻有幾個仆人,所有的主子加仆人,不到二十人。


    顧莘莘聽完感歎,這樣的人,很難跟為一己私欲,貪保中囊的聯係在一起。她說“我總覺得,事情並非縱火自盡那麽簡單。”


    謝栩從書裏抬起頭,他當然也如此認為。


    顧莘莘道“這孟雲義也是怪,我就算他是真自殺,有的人自殺,不願連累親朋好友,會將家裏無辜的親人都送走,可他為什麽要把全家老小都拉著一起陪葬


    旁邊小書童道“許是孟雲義怕自己死後,家人跟著一起遭罪,像這種走私重罪,朝廷會嚴懲,孟雲義的家人若留在世上,輕則關牢房、重則流放或賣作奴仆,尤其是女眷,想那奴隸市集上,多少幾歲、十幾歲的官宦女,被賣去做丫鬟還好說,若是做軍妓、雛妓,那便是入了地獄”


    小書童的話有一定道理,曆來畏罪自盡的人,攜家帶口一起赴死的不在少數。


    一群人沉默片刻,顧莘莘道“我更傾向於另一個說法,孟雲義不是故意縱火,而是被人殺的我們現在能希望的是,那滿屋子中,總有一個逃出來,可以作為人證,給我們一個說法。”


    謝栩一直默然思考,半晌後接了話,“我注意到案卷上一件小事,在事發之前,孟雲義想給小女兒做幾身衣服,他極愛女兒,這點小事,竟還親自去裁縫鋪,帶女兒量尺寸,並且約定好五日後取貨。”


    顧莘莘道“那這麽說,他的生活一切正常,既然如此,活得好好的,斷不會突然自殺”


    其實顧莘莘能想到的,謝栩早就想到了,他翻案卷不住琢磨,就是想追蹤孟雲義家人的下落。


    “突然自殺就更詭異了”顧莘莘問“他們家有多少人”


    人越多,會不會線索越多。


    謝栩道“不確定,那場大火將整個官署跟後院內宅都燒了,連屍骨都燒成了灰燼,事後朝廷的人去清點,竟不知究竟死了多少人。”


    “如果有一兩個逃出來的就好了,這些就是最好的人證”


    “可你就是不知道,到底有沒有這種可能。”


    房間裏再次陷入緘默。


    謝栩凝眉不展,那案卷上的資料並未說服他,可惜他沒能去現場,不然按他的性格,必定會探個仔仔細細。


    接著,他繼續翻案卷去了,要麽,找出說服自己的證據,要麽,找出案情的紕漏。


    顧莘莘便沒再打擾謝栩,獨自迴了家。


    這案子疑點太多,顧莘莘總覺得可以從孟家人處著手。


    萬一有漏網之魚呢


    萬一那場大火裏,總有一兩個沒死,能夠成為證人呢比如因為某些事躲過一劫的,萬幸中的萬幸呢隻是她不知道具體是誰罷了


    夜裏,她招來卜鏡,幹脆死馬當活馬醫,一個個問。


    先問的是“孟雲義在哪”


    萬一他這個人沒死呢,隻是假死


    很快,卜鏡黑乎乎,沒有畫麵,好吧這個人是真死了。


    顧莘莘再問“孟雲義的老母”


    畫麵黑乎乎。


    老母也死了。


    “孟雲義的大哥”


    畫麵黑乎乎。


    慘,大哥也死了


    “孟雲義的大嫂”


    依舊黑乎乎。


    顧莘莘“”真是慘,本來孟家就沒幾個人,幾乎死完了。


    卜到這,顧莘莘望天,無奈加同情。


    連續卜了幾次,精神力透支嚴重,她頭痛。


    那隻剩孟雲義的孩子了


    據說他中年才得女,雖已年過四旬,但孩子隻有六歲這麽小的孩子,逃得出去嗎


    顧莘莘不願放棄最後的希望,強撐起來,最後一次問卜鏡,“孟雲義的女兒在哪”


    卜鏡烏黑一片,顧莘莘捂著腦殼,也死了


    正絕望,卜鏡卻慢慢亮了起來,在一個幽幽暗暗的角落,一身髒兮兮的孩子,貼著牆根而坐


    顧莘莘眼一亮小姑娘竟沒死


    畫麵繼續,似乎是座破廟,地上塵埃遍布,不遠處有摔倒在地、蛛網絲纏繞的落魄佛像,而小姑娘身邊,躺著個衣衫襤褸的老人。那是誰


    畫麵拉遠,寺廟大門露出來,上麵牌匾寫著“娘娘廟。”


    顧莘莘細想了下,咦,娘娘廟不是京城城西的某個寺廟嗎,原本香火還挺旺盛的,後來隨著外鄉發大水的流民越來越多的湧入京城,無處可去的流民們棲身在廟裏,那廟漸漸就沒有香客再去,漸漸淪為荒廟。


    小姑娘不僅沒死,還竟來了京城


    為什麽千裏迢迢來京城


    那旁邊的老人家又是誰


    有沒有關係重要的線索


    顧莘莘再等不及,起身往外跑。已改網址,已改網址,已改網址,大家重新收藏新網址,新新電腦版 ,大家收藏後就在新網址打開,以後老網址會打不開的,,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奸臣改造計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爾仙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爾仙並收藏奸臣改造計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