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來,都想寫一個故事,或者說不是一個故事,而是一係列故事的集合。


    這個故事的萌芽,是電視劇漢武大帝與大秦帝國,還有那部久聞其名卻總共看了不到十分鍾的美劇,冰與火之歌。


    秦漢,是華夏文明的正源,創製於秦,大成於漢,這毋庸置疑。秦人奮六世之基,終於給華夏奠定了一個大一統的格局;漢人以先後四百年的興衰,將一個主體民族定型。


    而後,雖有數百年亂世,終究沒能將這個文明,這個主體民族給毀滅。


    我並不是大漢族主義者,或者我又是大漢族主義者。


    我認為的民族,不應以血脈地域而論,而應該以文化信仰而論。


    今天有人告訴我,信奉上帝真主的,依然是漢人,明天有人告訴我,不會說漢語不會寫漢字的,依然是漢人。


    但是我相信,總有一天,他們不會是漢人的。


    倒不是說漢民族有多高貴,畢竟祖輩上闊過,如漢唐宋明,祖輩上也落魄過,如東晉元清。和所有的民族一樣,都是興勃亡忽的。


    但是漢民族,或者說華夏民族,有最好的一點,那就是主體沒有徹底消亡。


    這世界上,從古至今,便一直存在著一個禮儀衣冠寫方塊字的民族。


    有服飾之美,謂之華;有禮儀之大,謂之夏。


    當然,到了今天,服飾之美,已經沒了;禮儀之大,也差不多到了危急存亡的關頭;這個主體民族,或許最終隻有漢字,還能證明他們存在。


    那個時候,或許隻有專家,才能看懂浩如煙海的古文,才能理解華夏的真正意義。


    想到這裏,我曾經便突發其想,把華夏的由來,寫進一本書裏,讓人知道華夏是怎麽來的?雖然沒用,但是多少也為這個民族的繼續存在,略盡綿薄之力。


    但是這個命題太大,大到我看了都望而生畏,隻能私下想想罷了,從不敢說出口來。


    華夏文明,在一家之言看來,萌芽於夏商,定基於西周,發展於春秋戰國,成型於秦漢。


    萌芽之事太過撲朔,甚至夏朝的存在,都被飽受質疑;發展與成型的時期筆墨太多,我又不敢見笑於大方之家。


    於是,我想寫一個西周的故事。


    這便是我開篇提到那部美劇的原因了,部族征戰,中國也曾經有過部族征戰的時代的。從夏後氏一直到宗周之時,中國一直都是部族戰爭的年代。


    族語,中國各部族,也有很多存在族語的。“天命玄鳥,降而生商”,這是商族;“周雖舊邦,其命維新”,這是周族;“豈曰無衣,與子同袍”,這是秦族。


    然而部族,終究不是華夏文明的主流,禮樂邦國,封建宗法,大一統之格局,才是華夏的主流。


    武王以平殷亂,天下宗周。


    周以小國少民而掌天下,必然是無法做到大邑商那樣,誰不聽話,就去討伐誰。更不可能像大邑商那樣,國都換了十幾個,國家內亂數百年,卻始終沒倒。


    周人需要一個智慧的製度,以保障他的基業,這便是封建宗法之製,這便是禮樂文明之法。定製之初,四方都有戎狄蠻夷之輩,也就是諸夏之敵。於是,才有以藩屏周之說。


    而被我們熟知的,卻隻有秦國同仇敵愾,從犬戎手中奪迴宗周故地,先後戰死幾代先王的故事。至於薑氏齊國滅亡東夷,燕晉掃除北狄,楚啟南蠻,而後才有齊晉楚先後稱霸春秋的故事,卻鮮有人知。


    大部分國人隻知道豈曰無衣之秦,卻不清楚,還有東方未明之齊,還有啟土北狄之晉,還有篳路藍縷之楚。


    春秋不載,國語不述,加上晉室三分,薑齊被代,楚為秦滅,他們的功行,已經被淹沒在浩瀚的曆史塵埃之中。


    但是有一句話,卻始終沒有被遺忘,那就是: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沒有齊秦晉楚之功,就沒有宗周的這種大氣魄。


    而後來的諸子百家,華夏文明最具有代表性的幾家,儒家起於齊魯,道家生於荊楚,法家成於秦晉,文明之基,就是這樣奠定。


    於是,我才想過寫一個這樣的故事,文明定基之初,先輩披荊斬棘的故事。


    然而,我才疏學淺,筆力有限,這樣的故事寫出去,必然不知撲向何處。


    所以,才有了諸夏紀,以神話為導引,以曆史為線索,以修行為藍圖,竭力刻畫一個文明定基的世界。


    慶幸有前麵一本書的底子,讓我對神話變更,有了一個自己的脈絡;也慶幸曾經寫過的另一本撲街書,讓我對修行設定,有了一絲自己的想法;最終我的難點,都在真實的曆史之中。


    然而我寫的畢竟不是曆史,事實上那段時間的曆史,也無法分出誰真誰假。


    舉個最簡單的例子,我在整理商周時期的年代表之時,參考過太史公的史記,邵庸的皇極經世書,後麵出土的竹書紀年,以及前些年的夏商周斷代工程。


    橫向對比,卻發現不論是哪個記錄,都矛盾重重。


    我不是曆史學家,無法深究,隻能按照我的劇情,對於各種資料,酌情取舍。至於真偽,我怕是永遠無法得知其真偽的。


    那本就是一個如在雲煙之中的神話年代,那本就是一個被後人增刪減述過的傳奇史詩。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諸夏紀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會說忘言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會說忘言並收藏諸夏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