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梅一邊帶著青玉進了密室打坐,抽空暗示賴嬤嬤,讓人去告訴林母情況。


    免得林家老婆子胡思亂想。


    現如今,大家都不出事才是最好。


    青玉坐下之後,石梅再次與他抵手,用靈力引導青玉運行小周天。


    最終收功在泥丸宮。


    然後,石梅就給青玉護法,讓他自己冥想。


    青玉入定時間有點長,足足打坐一個半時辰。


    然後,青玉指著自己小腹“外祖母,孫兒覺得這裏有點點發熱。”


    石梅


    她教導的是收功之後迴歸泥丸宮,上丹田,不是下丹田。


    應該是泥丸宮發熱才對。


    怎麽跑偏到了下丹田


    石梅點點他的泥丸宮“這裏呢”


    青玉頷首“也有點發熱。”


    這是什麽意思,同時開辟了上丹田與下丹田


    石梅問“你是怎麽運氣”


    青玉道“從泥丸宮開始,下鵲橋,至重樓,再到中丹田,然後下丹田,會陰,命門,大椎,玉枕,百匯,迴到泥丸宮。“


    路徑沒有錯。


    石梅忽然一動“青玉是不是在下丹田停留了許多時間潤養”


    青玉頷首“是啊,運行到下丹田時,忽然覺得氣力不足,孫兒就停在下丹田,半晌之後,覺得氣力足了,這才開始繼續運氣。”


    石梅詢問道“沒有哪裏疼痛吧”


    青玉搖頭。


    石梅說道這就好,外婆不是說過了,一旦哪裏不順暢,要告訴外婆,讓外婆幫忙嗎“


    青玉笑道“孫兒是準備退出來告訴外婆,卻又想試試,結果就可以了。


    這才沒告訴外婆。”


    這孩子有氣感了。


    石梅頷首“青玉真聰明。“


    石梅竟然沒有察覺到他曾經停頓過。


    因為青玉還沒有正式引起入體,沒有真正的搬運靈氣。


    一切都是他自己冥想。


    故而,石梅才無法察覺。


    石梅有種預感,青玉隻怕很快就能練習入體了。


    石梅把這個發現告訴賈敏,叮囑她一一定要注意引導。


    賈敏見青玉似乎沒有受到真正的傷害,終於釋懷。


    其實,青玉心靈上的傷害被石梅忽悠,暫時忘卻了。


    然,身體受到的損傷依然存在。


    不算賈敏之前不餘遺力的輸送靈力替他潤養,石梅也足足替他潤養了三日。


    再加上賈敏燕窩肉粥的滋補之下,


    青玉的身體方才恢複,不再感到疲倦。


    石梅為了遮掩在青玉麵前說過的謊言,不得不邀請林母以及賈敏母子,過府做客。


    賈敏這一次借口青玉要去榮府私塾附學,把青玉的所有玩器箱籠都帶上了。


    賈敏已經怕了林母。


    為了防止青玉麵對林母激發不好的記憶,決定暫時把青玉托付給母親石梅,她自己辛苦一點兩邊兼顧。


    青玉母子的箱籠重新在葳蕤軒安家落戶。


    為了糊弄林母。


    石梅讓青玉每日清晨跟著賈璋一起晨練。


    至於去學堂讀書,他願意讀就跟著讀,不願意就自個坐著翻閱石梅編寫的一些神話事書。


    總之,短時內把青玉跟他祖母隔開,免得孩子感覺不舒服。


    林母到了榮府,被安排在蓮園暫住。


    這裏是從前榮府庶女們居住的小跨院,家具擺設都屬於上等。


    然後,林母開始旁觀賈母的一天。


    清晨。


    石梅便帶著孫女元春,外孫女兒雅娟,孫子賈璋,外孫青玉攀登翠微山。


    上山之後,帶著孫子孫女外孫女做一些肢體東鍛煉,壓腿彎腰,蹦蹦跳跳。


    一個時辰後下山。


    然後洗浴,用早點。


    這一天十月初六,正好晌午有一節文體課。


    石梅便去春暉園給孩子們上文體課。


    之前的兒童瑜伽課,已經成為新老學子的傳幫帶,不需要石梅親自教導。


    像是元春還有元春一屆的學子,已經能夠作為訓導師姐。


    石梅不願意炒現飯,又開發了文體課。


    所謂文體課,就是帶著孩子們訓練體態三刻鍾,有瑜伽,也有小天鵝的訓練。總之是讓孩子在鍛煉的同時,訓練身體的協調與優美的姿態。


    休息一刻之後,再詠唱古詩詞。


    這些古詩詞是石梅與賈敏聯手,按照一定的韻律編排的說唱。


    在誦讀詩詞的同時,可以訓練孩子們說話的語氣與膽量。


    女學的學子稱唿石梅不是老祖,而是先生。


    僅此一項,林母就羨慕之極。


    石梅的活力,與優美的姿態,讓林母自慚形穢。


    一個時辰之後,參觀的林母,已經被打擊得手腳無措,佝僂了肩背。


    然後迴房午餐,然後午睡。


    下午,楊氏張氏毓秀,都到榮慶堂來陪客。


    石梅這一群大人坐在這邊陪客人品茶說笑談天。


    元春雅娟下學,再有賈琮賈璋知道青玉來了,故而沒有個跟著賈璉去張家求教。


    而是留下來待客,陪伴青玉玩耍。


    一群孩子給大人請安之後,各自去玩耍。


    賈璋青玉與迎春惜春在一邊蹦格子,猜謎語,講故事。


    賈琮跟元春則在下圍棋。


    雅娟在一旁做裁判。


    四個小的發生爭執,就會嘟嘟嚷嚷找到元春評判。


    元春就會停下來,仔細聽他們申訴。


    然後指出各人的錯誤之處,再替他們調解。


    整個過程,石梅楊氏張氏根本不管,完全由孩子們自己解決。


    林母簡直羨慕極了。


    再看青玉跟一群表姐弟一起玩耍,有時候笑的前合後仰。


    心裏感觸頗深。


    怪得他們母子喜歡在娘家居住。


    然後,楊氏張氏毓秀問起賈敏,聽說賈敏不舒服,在屋裏睡覺。


    大家便一起去葳蕤軒看賈敏。


    賈敏正在劉月娥的陪伴下大吃特吃。


    周圍擺放了一圈圈的食盒,裝著各色的水果幹果,小點心。


    一群人忽然來到,賈敏來不及裝飾,鼓著嘴巴與人打招唿。


    笑得那麽輕鬆愜意。


    隻有當她對上林母,這才收斂笑意,正經跟林母打招唿。


    這麽一圈走迴來。


    王淑華也抱著孩子過來獻寶。


    元春也把寶玉抱來。


    寶玉已經能夠蹦單字兒,粉嫩粉嫩,很可愛。


    然後,張氏楊氏告辭迴去理事。


    之後,賈母這裏就到了擺飯時間。


    張氏告辭就是去安排宴席去了。


    賈敏不參與宴席,她的吃食特殊。


    府裏有客人,賈珠賈璉下學後都到榮慶堂吃飯。


    他們是另外一桌。


    元春帶著雅娟迎春惜春一桌吃飯。


    今日沒有男客,賈政不到這邊吃飯,各自迴去二房用餐。


    吃飯時候跟玩耍的時候大不相同。


    一大屋子人吃飯,幾乎沒有咀嚼聲。


    就連三歲的迎春惜春也是自己吃飯,都不鬧騰也不說話。


    偶爾有湯匙碰到碗筷的聲音。還有奶娘低聲詢問迎春惜春需要什麽飯菜的聲音。


    之前林母到榮府做客,石梅還會時時說上幾句。


    如今,石梅隻有開席的時候說了幾句場麵話,其餘都是各自專心用餐,鴉雀不聞。


    林母一慣講規矩,在這裏隻覺得渾身的拘謹。


    賈敏與林母婆媳在榮府做客三日,便迴府了。


    青玉則留在榮府。


    之前,青玉是迫不及待迴府去。


    不知道這一次是不是心底留著對於祖母的抗拒。


    賈敏吩咐他留下讀書,他乖乖的應了。


    其實青玉隻是跟著表兄們一起晨練,並非真正上私塾。


    其餘時間,除了打坐兩個時辰,閑暇的時間都是跟表兄弟們一起玩耍。


    做遊戲,講故事,看小人書。


    或者跟著表兄去後山放岩鷹,喂鴿子,有時候也拿著彈弓打山雞,打麻雀野兔。


    總之,青玉覺得在外祖母家玩得很高興。


    想到迴家就有些不舒服。


    這事兒他沒跟人說。


    因此,母親讓他留下,他就答應了。


    然後,乖巧的跟祖母母親道別。


    還對他祖母說“孫兒在這裏讀書,祖母想孫兒就給孫兒帶信,孫兒迴家瞧您。”


    林母隻覺得心裏貓抓一樣難受,或者說悲哀。


    孫子對外祖母十分依賴親密,跟她就仿佛隔著一層無形紗。


    林母想不通,明明當初在江南媳婦也好,孫子也好,都跟她十分親密。


    都是那場匪患惹的禍


    當初她的卻嚇著了。


    鬼使神差的,她就貪戀這種時光,想要留住。


    然後,媳婦上京送孫子,說好的一月返迴,卻是一去不返。


    林家整個的生活就變了味兒。


    兒子沉默了。


    不光不跟她說話,平時也很少說話。


    迴家就多在書齋看書寫字。


    之前母子們說不完的話,憶不完的苦,也有思不完的甜。


    那就是老爺沒有仙逝的時候。


    那時候也是一家三口,甜甜蜜蜜。


    所以,兒子兒媳孫子拋開她在一起說笑玩耍。


    她既羨慕又嫉妒。


    因此才會故意放肆一迴,故意霸占兒子月餘時光。


    誰知道,不過幾個月的時間,事情便不受她的控製了。


    如今,媳婦除了請安,已經不願意跟她多說一句話。


    她在想,去年年底,她若不是故意給賈敏下馬威,不許兒子上京過年,借口噩夢,逼迫兒子返鄉,而是隨著兒子上京。


    生活會不會還是之前那般父慈子孝,一家子和樂


    再有這次,她不上京,或者上京之後,不搞那些小動作,會不會還能迴到從前


    林母有心修複,便說讓賈敏不用每次請安了。


    賈敏便真的不再請安。


    而是隔三差五去榮府給孫子送吃的,喝的。


    林母心裏清楚,青玉在榮府根本不需要這些東西。


    賈敏是想兒子了。


    他想說讓賈敏把青玉接迴來,她不會再搶了,卻說不出口。


    孫子是在榮府讀書。


    她想孫子了,卻不敢帶信,她張不開口。


    林母如坐針氈。


    她也不好意思給兒子寫信。


    她知道賈敏也沒寫信。


    但是,林忠寫了。


    林母知道,林忠肯定會如實稟奏。


    史家的老婆子可是不好惹。


    她縱然撒謊,也搞不過史老婆子子。


    故而,林母再不敢歪曲事實。


    她害怕兒子也跟離心。


    林母覺得這一輩子沒有任何時候,如此感謝歲月的流逝。


    林如海派人送了十幾車的禮物進京。


    並寫信告訴老母妻兒,他會在臘月二十返京述職。


    賈敏終於安定。


    開始在家裏準備年節。


    賈敏不親近她,也再沒有那麽排斥她。


    賈敏寫好的年禮單子,會給林母過目。


    林母提議添加的,賈敏會無條件照做。


    林家不缺銀子。


    隻是,賈敏除此之外,再跟她沒有多話。


    像是從前,賈敏就會提議街麵上有些什麽好玩的好喝的,婆婆,咱們也去逛逛,買一點吧。


    過年了,或者林母的壽誕,老侯爺的冥壽。


    賈敏都會提前張羅哪裏哪家廟宇,聽說香火很旺,菩薩很靈驗,咱們去添香油,給公公祈福。


    如今,賈敏都是自己吩咐林忠直接去辦,再不會嘰嘰喳喳跟她商議。


    從前覺得賈敏不穩重,如今賈敏穩重了。


    林母覺得心裏卻不快活了。


    臘月初八。


    石梅這邊也開始忙年了。


    今年榮府需要送禮的地方又增加好幾家。


    像是燕候府,還有燕候府的姻親陳家梅家。


    然後,榮府今年還多了一宗禮常往來,就是元春的小姐妹家,也要準備一份禮物。


    這一份禮物就不是家庭需要的東西。


    而是江南的玩器,根雕,柳條編製的花籃筆筒,小動物這些。


    再有西洋來的玻璃小鏡子。


    象牙小梳子。


    絲綢小折扇小扇子。


    琺琅胭脂盒。


    洋式眉筆粉餅。


    西洋女人的化妝包。


    西式的遮陽傘這些東西。


    賈赦不知道女子喜歡什麽,看見江南女孩子喜歡這些東西,估摸家裏的女眷大約喜歡。


    各色各樣的東西,都是成箱成箱的買迴來,想著總有一樣是得用又喜歡的。


    不喜歡也不要緊,讓媳婦閨女侄女兒送禮用。元春的禮物不值得多少銀子,卻十分受小姐妹的喜歡。


    一進臘月,元春便收到十幾份請柬,讓她帶著妹妹上門做客。


    故而,胖蹬蹬福娃娃一般的迎春惜春姐妹,出門應酬認識小姐妹的時間,整整比元春這個大姐姐足足早了八年。


    看見魯班鎖,石梅忽然想起魔方。


    趕明兒給孩子們開發這個玩具,反正家裏的木匠班子是現成的。


    榮府的跳棋、五子棋都是無償的給了賈政,去工部刷好感去了。


    賺的銀子不多,足夠工部那些肚子裏無油葷的清水和尚吃幾頓酒肉。


    臘月二十,燕候賈赦林如海一起迴京了。


    賈赦帶迴來葉家姐妹的年禮與信函。


    葉筠執筆寫的書信,言稱他們三月出孝之後,就會偕同弟弟葉箏進京。


    希望外祖母在私塾給弟弟葉箏留一個位置。


    葉箏明年八歲了,他的師傅要參加春閨,今年年底已經辭官。


    他們不準備再找新的先生,想讓葉箏到榮府附學。


    葉筠很聰明,並未說什麽費用問題。


    因為石梅說過她是榮府嫡親的外孫,再說錢就顯得生分,會讓人覺得他們姐妹跟榮府不親。


    當然,葉筠不是簡單的人。


    這一次的年禮足足五百兩銀子。


    說實話,這些銀子足夠他們姐弟讀書之餘,吃幾年了。


    且葉筠有兩個教養嬤嬤掌舵,送的東西除了江南土儀,大多是年節用得上的茶葉絲綢,這些日常用品。


    茶葉是上等的茶葉,絲綢是杭州織造出品。


    榮府全部可以用得上。


    元春雅娟得知葉筠要迴京,一個個高興得很。


    葉筠這個丫頭很會做人,哪怕隻在榮府待了半年,哪怕她上門的時候身無分文。


    但是,估計是因為母親久病,她一直照顧弟弟的原因。


    她很會照顧弟弟妹妹,也很能包容弟弟妹妹的些許小毛病。


    故而,雅娟元春都很喜歡她。


    石梅就歎息,若非這個葉筠跟珠兒是表兄妹,這個葉筠就是個個很合適的孫媳人選。


    他兄弟有爵位,自己也是縣主,嫁妝也不愁。


    除了毓慧的嫁妝,賈赦替他們追迴了葉家的財產,也有幾萬兩。


    葉家兩千畝的良田,一年也是幾千銀子。


    她還跟小姑子元春關係好,進了門也有人替她張目。


    二房的女人合起來也沒有她的地位高。


    真是有相貌、有能力、還有家世根基。


    唯一的毛病,就是她跟賈珠的血緣太近了。


    但是,在石梅看來,若非是小兒女自己產生了感情,一般來說,石梅不會把他們往一起湊。


    林如海迴京之後,帶著賈敏親自到了榮府來探望石梅。


    青玉得知父母前來,一陣風的跑到榮慶堂。


    給石梅請安後,一下蹦到父母身份請安,仰頭笑得陽剛燦爛。


    看著如今已經陽光健康的兒子,林如海眼睛有些濕潤。


    來的路上林如海知道,青玉的毛病尚未從徹底根除,還需要繼續療養治療。


    林如海見了青玉就拍拍兒子的腦瓜兒“好小子,這個頭衝的,都快趕上父親了。”


    青玉其實還沒有林如海的肩膀高。


    但是比起一般的六歲的孩子,青玉算是長個兒。


    林如海又問兒子的學問。


    青玉迴答學了三字經百家姓,還背誦了笠翁對韻。


    如今正在學習千字文。


    林如海很高興,一年時間,青玉還生病的情況下,學了這麽多,真是難能可貴。


    林如海言道“讀書不用著急,慢慢來,日子還長呢。”


    青玉卻道“兒子不累,璋兒表兄比兒子學得還多些,他還額外學了唐詩宋詞呢。”


    榮府子弟正在積極轉型的事情,林如海知道。


    這也是嶽父當年搶先定下他的原因,為的就是給榮府子弟樹下一個標杆,激勵榮府子弟。


    當然,未必沒有借重林如海,扶持子孫之意。


    故而,林如海隻要到了榮府,總是會考校一番賈珠賈璉的學問。


    林如海猜測,估計這也是在她母親一再拖後腿的情況下,嶽母至今還能容忍他的原因因之一。


    對於母親,林如海不敢抱怨,隻有滿心的無奈。


    所幸是青玉無礙。


    妻子跟母親雖然極力掩飾。


    母親有生養之恩,敏兒懷著孩子,養育了林家的後代香煙。


    林如海如今不敢偏向任何人。


    林如海想著,是不是借口父親的墳塋多年未曾修葺,讓母親迴鄉主持修葺


    相必母親會很樂意。


    如海這個職位,燕候不動,他是不可能調動職位,必須得燕候共同進退,他才有前途有生路。


    這個時候,林如海想退縮,在燕候眼裏就是背叛。


    臘月二十三這一日開始,如海進宮擔任嘉和帝的隨身承旨。


    其實是為了了解江南的民情民意。


    當然,燕候有奏報。


    但是,嘉和帝也不能隻聽一家之言。


    燕候對於體仁院甄家,江寧織造陳家,蘇州織造海家那是深惡痛絕。


    賈赦也是覺得這喜人死有餘辜。


    嘉和帝卻要護著。


    林如海也隻能如實稟奏,不添加不隱瞞。


    這一年的年宴,嘉和帝點名讓賈珠參加。


    榮府與賈珠瞬間成為眾人矚目的對象。


    然後,就在年宴上,嘉和帝欽點賈珠進入禦書房讀書。


    不是誰的伴讀,就是進宮附學。


    原因很簡單,安東尼奧成為皇子們的楊先生,教導皇子們學數學。


    嘉和帝把賈珠弄進去,是因為皇子們說數學不好學,不願意學習。


    甚至,他們聯手整蠱安東尼奧。


    安東尼奧被潑墨水,衣領裏被塞毛毛蟲,屁股底下忽然出現一個鬆塔。


    然後,這一次,嘉和帝沒有打伴讀,親自監督,讓人抽了六個兒子,八個孫子的手板子。


    據說,皇子皇孫的左手心都被打腫了。


    賈珠進宮附學,就是一麵敦促皇子的旗幟。


    嘉和帝沒讓他做伴讀,直接附學。


    皇子想使壞,也無從下手。


    王府子弟禦書房附學也要恩典。


    公府人家,賈珠是頭一份。


    "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紅樓老太太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香溪河畔草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香溪河畔草並收藏紅樓老太太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