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南昱王臉上一陣踟躕, 看著周圍眾人滿眼期待, 先將手拱了拱。
“諸位的抬愛, 我晁某人心領了, 但事關大頌興衰、戰局成敗, 我雖有皇室血統,卻半點威望也無, 怎能在此國難之際自立為王, 這恐難平民心。”
魏總兵聽了一急, “王爺此言差矣, 眼下正值山河破碎國運不繼,南邊眾多城鎮人人自危唯恐金兵南下掠奪更多城池,若此時不能有人振臂一唿將各處的散沙聚攏起來,那咱們大頌才是真的危矣。而您身居正統,人品貴重, 是眼下最能名正言順繼位, 保我大頌無虞的救世神人,您要是這個時候再推辭,才是真的對不起祖先的英明!”
此話一出,無疑將南昱王置於兩難的境地。
“你們別再問難我了, 我隻怕貿然稱帝德不配位, 日後反而有負你們眾望。”
諸人自然又是輪番勸說一通。
一旁的沈庚見這樣僵持下去實在不像, 便另有提議。
“王爺若怕聲名有損,咱們不妨折中換一個思路,此番您作為皇室的傳人站出來集結天下兵馬, 就以寧王的名義如何?”
眾人先是不解,“為什麽要以寧王的名義?”
“寧王乃先皇記在宗譜的中宮之子,雖未被立繼,但也是上一代國君的嫡出皇嗣,如今偽帝為了苟存不惜賣國求榮,那麽寧王便是名正言順的繼位之人,而咱們王爺作為寧王殿下的生父,也是國之中流砥柱,在匡複河山的道路上,理應在寧王歸來之前替他負起責任,也好在最短的時間內讓其餘的各個州府郡縣團結一心。”
眾人聽後,倒是也覺得這也說得通,寧王繼位的話確實最能令天下歸心。
隻是寧王才八歲,縱真的迴來了,也要由他的生父代為理政,這裏外都是一家人,倒沒必要非讓南昱王作難。
王昱王這迴終於沒再推辭,“那我這就寫了情筆書信,你們想法子用驛馬把咱們複國的大計傳往各處,也好共商禦敵大事。”
02
從上房出來的時候,已近傍晚,而外頭已經不知何時飄了雪,雖然不大,但洋洋灑灑的,像是陽春時間的落花,在地上鋪了薄薄的一層,由院裏紅燈映照,仿佛是結了晶晶瑩瑩的糖霜。
襄桐本就有些頭暈,又強撐著在屋裏坐了一個多時辰,這會又因為地上濕滑,沒走出兩步就險些滑倒。
沈庭就是在這時將襄桐拉到身前,讓她靠在自己的肩頭往前走,又將鬥篷解下披在兩個人的頭頂遮擋落雪。
襄桐下意識地推了推他,想要避開。
沈庭語氣裏半是氣惱半是委屈。
“方才在屋裏逞強就算了,這會兒還跟我生分?”
襄桐知道,兩個人在地牢裏早已經算是相知相許,聞言難得臉上一紅,“別被人看見。”
沈庭本想說他們心意相通,縱被人瞧見也不怕,但怕遭了襄桐白眼,遂改口道,“他們都知道你頭上有傷,我扶著你也是正理。”
襄桐也不再忸怩,索性半倚靠著他在細雪中緩緩行去。
將到襄桐暫居的客院門前,便少有人行經,沈庭在迴廊下突地拉住襄桐的手,讓襄桐立時驚了一跳,卻也沒掙開,隻是不解看向他。
沈庭索性變本加厲,用雙手把襄桐的兩隻手都包裹在他的大掌之下。
“我方才就覺得你在打顫,果然手也是冰的,下迴出門帶個湯婆子吧。”
原來是在為她捂手。
襄桐怕樊家人出門看見,忍者羞臊和沈庭商量,“我快到了,你如今宿在哪處?要沒有什麽大事,咱們明日再敘?”
沈庭一邊幫她搓著手生熱,一邊答她,“我心裏確是有些想頭,等不及明日再和桐娘你商量。”
“什麽大事?”
沈庭見襄桐抬了眼不解的樣子,喉嚨吞咽了一下,“我想從軍。”
襄桐早就知道沈庭是個有血性的好男兒,商戶裏那些事本就不是他的追求。
“眼下正是國家危難的用人之際,二郎有心報國,我也不會攔你,你隻管去,我會照顧好自己。”
沈庭欲言又止,“可是萬一,萬一我……”
襄桐適時堵住了他的嘴,“沒有萬一,我相信你。”
“可我其實,對我自己並沒有必勝的信心。”
“二郎難道覺得我在敷衍?那不妨這樣,你這幾日得空,便讓你大哥提了禮去我家見我大伯和伯娘吧。”
沈庭一時竟沒反應過來,“啊?讓我大哥去見你大伯和伯娘?”
襄桐見他沒有開竅,隻得湊近他耳畔,“來時記得帶上你的庚帖。”
沈庭不敢置信,甚至完全忘記方才事關從軍的那些糾結,“桐娘你這是,答應嫁我了?”
襄桐也不知是羞是惱,抽了手轉身往客院去,隻留下一句,“你這個呆瓜……”
沈庭被晾在廊下也不走,隻咧著嘴望著襄桐的背影傻笑,隨即又收了臉上笑意。
時間這麽緊,提請的禮他還沒預備好呢!
作者有話要說:沈二啊,二起來絕不是浪得虛名!
(被作者強行降智的男主心情複雜,等媳婦過門後再同無良作者清算!)
南昱王臉上一陣踟躕, 看著周圍眾人滿眼期待, 先將手拱了拱。
“諸位的抬愛, 我晁某人心領了, 但事關大頌興衰、戰局成敗, 我雖有皇室血統,卻半點威望也無, 怎能在此國難之際自立為王, 這恐難平民心。”
魏總兵聽了一急, “王爺此言差矣, 眼下正值山河破碎國運不繼,南邊眾多城鎮人人自危唯恐金兵南下掠奪更多城池,若此時不能有人振臂一唿將各處的散沙聚攏起來,那咱們大頌才是真的危矣。而您身居正統,人品貴重, 是眼下最能名正言順繼位, 保我大頌無虞的救世神人,您要是這個時候再推辭,才是真的對不起祖先的英明!”
此話一出,無疑將南昱王置於兩難的境地。
“你們別再問難我了, 我隻怕貿然稱帝德不配位, 日後反而有負你們眾望。”
諸人自然又是輪番勸說一通。
一旁的沈庚見這樣僵持下去實在不像, 便另有提議。
“王爺若怕聲名有損,咱們不妨折中換一個思路,此番您作為皇室的傳人站出來集結天下兵馬, 就以寧王的名義如何?”
眾人先是不解,“為什麽要以寧王的名義?”
“寧王乃先皇記在宗譜的中宮之子,雖未被立繼,但也是上一代國君的嫡出皇嗣,如今偽帝為了苟存不惜賣國求榮,那麽寧王便是名正言順的繼位之人,而咱們王爺作為寧王殿下的生父,也是國之中流砥柱,在匡複河山的道路上,理應在寧王歸來之前替他負起責任,也好在最短的時間內讓其餘的各個州府郡縣團結一心。”
眾人聽後,倒是也覺得這也說得通,寧王繼位的話確實最能令天下歸心。
隻是寧王才八歲,縱真的迴來了,也要由他的生父代為理政,這裏外都是一家人,倒沒必要非讓南昱王作難。
王昱王這迴終於沒再推辭,“那我這就寫了情筆書信,你們想法子用驛馬把咱們複國的大計傳往各處,也好共商禦敵大事。”
02
從上房出來的時候,已近傍晚,而外頭已經不知何時飄了雪,雖然不大,但洋洋灑灑的,像是陽春時間的落花,在地上鋪了薄薄的一層,由院裏紅燈映照,仿佛是結了晶晶瑩瑩的糖霜。
襄桐本就有些頭暈,又強撐著在屋裏坐了一個多時辰,這會又因為地上濕滑,沒走出兩步就險些滑倒。
沈庭就是在這時將襄桐拉到身前,讓她靠在自己的肩頭往前走,又將鬥篷解下披在兩個人的頭頂遮擋落雪。
襄桐下意識地推了推他,想要避開。
沈庭語氣裏半是氣惱半是委屈。
“方才在屋裏逞強就算了,這會兒還跟我生分?”
襄桐知道,兩個人在地牢裏早已經算是相知相許,聞言難得臉上一紅,“別被人看見。”
沈庭本想說他們心意相通,縱被人瞧見也不怕,但怕遭了襄桐白眼,遂改口道,“他們都知道你頭上有傷,我扶著你也是正理。”
襄桐也不再忸怩,索性半倚靠著他在細雪中緩緩行去。
將到襄桐暫居的客院門前,便少有人行經,沈庭在迴廊下突地拉住襄桐的手,讓襄桐立時驚了一跳,卻也沒掙開,隻是不解看向他。
沈庭索性變本加厲,用雙手把襄桐的兩隻手都包裹在他的大掌之下。
“我方才就覺得你在打顫,果然手也是冰的,下迴出門帶個湯婆子吧。”
原來是在為她捂手。
襄桐怕樊家人出門看見,忍者羞臊和沈庭商量,“我快到了,你如今宿在哪處?要沒有什麽大事,咱們明日再敘?”
沈庭一邊幫她搓著手生熱,一邊答她,“我心裏確是有些想頭,等不及明日再和桐娘你商量。”
“什麽大事?”
沈庭見襄桐抬了眼不解的樣子,喉嚨吞咽了一下,“我想從軍。”
襄桐早就知道沈庭是個有血性的好男兒,商戶裏那些事本就不是他的追求。
“眼下正是國家危難的用人之際,二郎有心報國,我也不會攔你,你隻管去,我會照顧好自己。”
沈庭欲言又止,“可是萬一,萬一我……”
襄桐適時堵住了他的嘴,“沒有萬一,我相信你。”
“可我其實,對我自己並沒有必勝的信心。”
“二郎難道覺得我在敷衍?那不妨這樣,你這幾日得空,便讓你大哥提了禮去我家見我大伯和伯娘吧。”
沈庭一時竟沒反應過來,“啊?讓我大哥去見你大伯和伯娘?”
襄桐見他沒有開竅,隻得湊近他耳畔,“來時記得帶上你的庚帖。”
沈庭不敢置信,甚至完全忘記方才事關從軍的那些糾結,“桐娘你這是,答應嫁我了?”
襄桐也不知是羞是惱,抽了手轉身往客院去,隻留下一句,“你這個呆瓜……”
沈庭被晾在廊下也不走,隻咧著嘴望著襄桐的背影傻笑,隨即又收了臉上笑意。
時間這麽緊,提請的禮他還沒預備好呢!
作者有話要說:沈二啊,二起來絕不是浪得虛名!
(被作者強行降智的男主心情複雜,等媳婦過門後再同無良作者清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