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囹圄】
01
雖然官府沒有進一步的動作, 但蔡老擔心陸記樹大招風, 會給襄桐和底下人招來不必要的麻煩, 當日決定主動辭去替官府攬稅的營生。
“如今攬稅就像是燙手的山芋, 我們一無人靠, 二沒自保的本事,既然遲早要被旁家搶去。我想, 索性趁著眼下沒傷了陸記根本, 就先放手了吧。”
襄桐欲言又止, 她隻怕舍了攬稅的買賣, 知府仍然不會輕易放過陸記。但陸記是蔡老的,她也沒有餘地反駁。
知府得了蔡老的請辭,不等隔日就派人來盤查舊賬,這迴倒是沒再提有人投狀子的話。
交割的時候,襄桐沒有出麵, 而是委給了陸記總店的人代理, 隻因南昱王府的太夫人這幾日病情有些反複,王妃侍疾時也染了風寒。襄桐雖是個外人,但到底比外頭的人可信,且也有些手腕, 一時間倒在王府裏做起了臨時的“管家婆”。
南昱王也日益表現得不安起來, 除了憂心母親和發妻病情, 擔心長子安危,還有一層不能向外人道的原因。
聽秘密造訪的杭州總兵魏將軍透話兒,雖然外間一片歲月靜好, 但北邊境外似仍不太平。
遼軍被擊退後沒能卷土重來,竟不是玉家的首功,而是因著金兵偷襲了遼國王都屠滅了近十萬壯丁,才迫使遼軍放棄了在外的戰局迴去自救,但還是遲了一步,金兵已經占領了遼國的大片國土,而且如今遼軍殘部已經向金人投書稱臣,眼看北境外幾乎全都成了金人的天下。
金人曆來陰狠狡詐,此前對大頌也是虎視眈眈。從前大頌靠著金、遼互相製衡才得以保北方微安,如今金人一家做大,恐不是什麽好征兆。
安省了不過兩三日,南昱王妃的風寒終於有了起色,知府那頭卻再次派衙役登門。
彼時,襄桐正在王妃跟前匯報前一日府中的瑣事,隻見二門上的婆子進屋吞吞吐吐來報。
“樊掌櫃,有官差上門,說要見你。”
其實說的是要提審,那婆子不好當著主人麵造次。
襄桐怕王妃跟著著急,也沒細問,“王妃您先歇息片刻,我去外頭看一眼就迴。”
到了大門口,果然有穿了皂衣的衙役在門房裏吃茶,見人過來,把手裏茶碗一放,不由分說就上手來拘人。
守門的家丁壯了膽子上前拉扯。
“這裏是南昱王府,爾等怎敢胡來?”
為首的官差從懷裏摸出幾張薄紙出來。“我們是奉了知府大人之命來抓梁家逃奴的,官文憑契俱在,若哪個敢攔,定要治他個擾亂官差辦案的大罪。”
家丁雖不識字,但上頭猩紅的大印可認識,頓時不敢亂妄動
襄桐冷眼看見那兩份文書,一份是官府拿人的府令,而另一份,赫然是她當初賣身到梁家時簽的契文。
襄桐知道知府定是想法尋到了梁家人,這才串通一氣做了好大這一個局,她也知道家丁是不敢公然和官差作對的,隻趁著在門裏還能言語,和家丁囑咐,“煩勞彭三哥去尋王爺和沈二郎,就說讓他們不要為我的事輕舉妄動。”
官差卻沒給襄桐更多時間。
“囉嗦什麽?還不速去府衙投案,省得耽擱大爺們晚上喝花酒。”
02
襄桐被衙人推搡至府衙內堂,沒見著“原告”的梁家人,倒是知府和一個從沒見著過的白麵文士正在熱切攀談。
確切說,是知府正在巴結討好甚至還親自捧茶。
見衙人帶著襄桐進來,知府這才移開視線,隨即皺眉。
“不是說了讓你們請樊掌櫃的過來?怎麽這般沒有禮數?”
竟隻字不提緝拿逃奴那一碼事。
襄桐沒顧得上深究那狗官究竟憋得什麽壞水,先往他上首的那人投去一瞥。
雖然沒穿了官靴,但周身氣度不凡,腰間的玉佩一看就是價值連城,頂頂要緊的,是他身上的華服上,流雲呈祥的暗繡應是產自汴京的京繡。
那文士也在打量襄桐,見她毫無愜意,微不可見皺了皺眉頭。
隨即咳了一聲,知府便識趣地遣了旁人,“你們都下去候著,我有要事要談,不許閑雜人等近前。”
襄桐越發狐疑,覺得知府這態度,不像是是要治她的罪,難道是和來的這位有關?
但是那人沒表現出半點善意,應該也不是友人。
知府大人就在這時開了腔,“今日請樊掌櫃的過來,是有樁天大的好事臨頭。”
“哦?我倒不知,知府大人尋我還有什麽好事?”
“這是什麽話?”知府剛想發作,那文士又咳了一聲。
知府便又不得不裝做懇切的樣子。
“樊掌櫃是個爽利人,我呢,也便不同你兜圈子。”“我身邊這一位,是從上京來的貴使,即將擔任太子府的詹士,你且尊稱一句唐大人吧。”
太子府詹士?
果然是從汴京來的,還和皇後有關。看知府如此逢迎的態度,應是來頭不小。
不過他找上自己,會是什麽事呢?
襄桐怕開口露了怯,並不應承,先打算靜觀其變。
那文士見襄桐既不示好也不翻臉,立時覺得有點意思。
“樊掌櫃,想來是方才沒太聽清知府大人的引薦,不過不打緊,唐某曆來是個有耐心的,不妨再仔細和您透個底細。在下雖是七品芝麻小官,但家父正是當今國丈玉老將軍麾下的首座謀臣。”
襄桐心裏一嗤,還當是什麽了不得的人物。“所以唐大人不遠萬裏而來,隻為了在我這個名不見經傳的市井小民跟前炫耀身份嗎?”
“這個,自然不是。”唐律嘴角一挑,鷹隼般的眼睛放出一片寒芒,“我聽聞,樊掌櫃是這杭州城行商人裏不可得的人才,所以我今日來,是想和樊掌櫃的談一樁買賣。”
“隻怕唐先生手裏,沒有我想買的東西。無論唐大人要賣什麽,都是找錯了人,縱使您手裏的貨物再好,我卻一定出不起您要的價,索性別說出來損了自己臉麵。”
“誒,你先別急著拒絕。”“我方才還聽知府大人誇讚樊掌櫃是如何膽識過人且蕙質蘭心,怎麽竟連我要什麽價都不敢聽聽?
襄桐本想再啐他幾句讓他沒臉,但轉念一想,看看他到底打得什麽主意也無妨。
“唐大人若想說,我也攔不住不是。”
唐律還當襄桐肯服軟,又恢複了頤指氣使的態度。
“我要賣予樊掌櫃的,是你的自由身,以及你全家老小未來的富貴榮華。”
“唐大人這話說的可實在不招我愛聽,我的自由身,當初沈家人早用銀兩替我贖迴,至於什麽富貴榮華,我們樊家都是窮地裏刨食的命,恐怕無福消受。”
“那可就可惜了。”“據我說知,當初沈家從梁家買你的時候,梁家主母出過一紙放奴文書,不知這文書可還在?若你拿不出,原有的賣身契可就還是做數的。”
襄桐立時反駁,“放奴文書在我家中,我立即就可取來。”“再者說,即便放奴文書不在,知府衙門裏有我當初歸籍的底檔,應是能證明我當初已經恢複了良籍。”
知府在一旁冷笑,“這個不巧了,前幾日府衙的卷房漏雨,損了些簿冊,我方才著人去尋底檔,你所謂歸籍落戶的那些底檔無從查證。”
襄桐陷入了沉思,看來,這些人已經做好了局。
唐律看襄桐不再反唇相譏,自覺到了時機,隨後起身走到襄桐跟前。
“說起方才的提議,其實樊掌櫃不妨再考慮考慮,總歸事情簡單的很,我隻要樊掌櫃幫我做一個證人,事成後不僅當麵將你的賣身文契銷毀,還會接你全家去汴京享福。”
襄桐嗅到了一絲陰謀的氣息,不急著撕破臉,“證人?證明什麽?”
“證明南昱王辱罵官家、詆毀中宮,大逆不道、心懷不軌。”
襄桐這迴終於確定所想,果然這人所圖甚大,這是要借著自己讓風雨飄搖的南昱王府徹底從世上絕跡。
雖然他猜的不錯,如今郎太夫人依舊還會對宮裏那兩位奪人血脈的貴人言辭微微,但這話襄桐卻不可能認。
“唐大人說笑了,莫說南昱王府蒙官家深恩得封王爵一直心懷感念,便真是有什麽不實言論,我一個小小的無知村婦,又如何能證明您方才所言。而且我說了,也無人信。”
“那也要看這話是從誰口裏說出來的。其實我也想過從其他人身上入手,但都不如樊掌櫃你的身份合適。一來你受過南昱王的恩惠,二來你家裏弟弟和那家還認了幹親,你說的話總比旁人可信。而且,就算有些人未必相信,但是咱們那位多疑的官家,可不好說嘍。”
襄桐瞪圓看他,“你竟是要讓我進京麵聖詆毀南昱王?”
“嗬嗬,誰讓當兒子的玩了招金蟬脫殼憑空消失,我要是不下點猛料,將南昱王府連根拔起,又如何能安中宮的心。”
襄桐這迴徹底明白過來。
原來中宮早就想趁著寧王離京在路上動手,隻是不巧被郎琛帶去的人給截胡了。
所以中宮怕寧王歸鄉後再生後患,這才想了個如此陰險的計策。
知道了對方目的,襄桐把心一橫,“唐大人不必在我身上浪費心思了,縱使你今日屈打成招,我待麵聖之時,也定會反口不認,索性你給我個痛快,我在黃泉路上也走個踏實。”
01
雖然官府沒有進一步的動作, 但蔡老擔心陸記樹大招風, 會給襄桐和底下人招來不必要的麻煩, 當日決定主動辭去替官府攬稅的營生。
“如今攬稅就像是燙手的山芋, 我們一無人靠, 二沒自保的本事,既然遲早要被旁家搶去。我想, 索性趁著眼下沒傷了陸記根本, 就先放手了吧。”
襄桐欲言又止, 她隻怕舍了攬稅的買賣, 知府仍然不會輕易放過陸記。但陸記是蔡老的,她也沒有餘地反駁。
知府得了蔡老的請辭,不等隔日就派人來盤查舊賬,這迴倒是沒再提有人投狀子的話。
交割的時候,襄桐沒有出麵, 而是委給了陸記總店的人代理, 隻因南昱王府的太夫人這幾日病情有些反複,王妃侍疾時也染了風寒。襄桐雖是個外人,但到底比外頭的人可信,且也有些手腕, 一時間倒在王府裏做起了臨時的“管家婆”。
南昱王也日益表現得不安起來, 除了憂心母親和發妻病情, 擔心長子安危,還有一層不能向外人道的原因。
聽秘密造訪的杭州總兵魏將軍透話兒,雖然外間一片歲月靜好, 但北邊境外似仍不太平。
遼軍被擊退後沒能卷土重來,竟不是玉家的首功,而是因著金兵偷襲了遼國王都屠滅了近十萬壯丁,才迫使遼軍放棄了在外的戰局迴去自救,但還是遲了一步,金兵已經占領了遼國的大片國土,而且如今遼軍殘部已經向金人投書稱臣,眼看北境外幾乎全都成了金人的天下。
金人曆來陰狠狡詐,此前對大頌也是虎視眈眈。從前大頌靠著金、遼互相製衡才得以保北方微安,如今金人一家做大,恐不是什麽好征兆。
安省了不過兩三日,南昱王妃的風寒終於有了起色,知府那頭卻再次派衙役登門。
彼時,襄桐正在王妃跟前匯報前一日府中的瑣事,隻見二門上的婆子進屋吞吞吐吐來報。
“樊掌櫃,有官差上門,說要見你。”
其實說的是要提審,那婆子不好當著主人麵造次。
襄桐怕王妃跟著著急,也沒細問,“王妃您先歇息片刻,我去外頭看一眼就迴。”
到了大門口,果然有穿了皂衣的衙役在門房裏吃茶,見人過來,把手裏茶碗一放,不由分說就上手來拘人。
守門的家丁壯了膽子上前拉扯。
“這裏是南昱王府,爾等怎敢胡來?”
為首的官差從懷裏摸出幾張薄紙出來。“我們是奉了知府大人之命來抓梁家逃奴的,官文憑契俱在,若哪個敢攔,定要治他個擾亂官差辦案的大罪。”
家丁雖不識字,但上頭猩紅的大印可認識,頓時不敢亂妄動
襄桐冷眼看見那兩份文書,一份是官府拿人的府令,而另一份,赫然是她當初賣身到梁家時簽的契文。
襄桐知道知府定是想法尋到了梁家人,這才串通一氣做了好大這一個局,她也知道家丁是不敢公然和官差作對的,隻趁著在門裏還能言語,和家丁囑咐,“煩勞彭三哥去尋王爺和沈二郎,就說讓他們不要為我的事輕舉妄動。”
官差卻沒給襄桐更多時間。
“囉嗦什麽?還不速去府衙投案,省得耽擱大爺們晚上喝花酒。”
02
襄桐被衙人推搡至府衙內堂,沒見著“原告”的梁家人,倒是知府和一個從沒見著過的白麵文士正在熱切攀談。
確切說,是知府正在巴結討好甚至還親自捧茶。
見衙人帶著襄桐進來,知府這才移開視線,隨即皺眉。
“不是說了讓你們請樊掌櫃的過來?怎麽這般沒有禮數?”
竟隻字不提緝拿逃奴那一碼事。
襄桐沒顧得上深究那狗官究竟憋得什麽壞水,先往他上首的那人投去一瞥。
雖然沒穿了官靴,但周身氣度不凡,腰間的玉佩一看就是價值連城,頂頂要緊的,是他身上的華服上,流雲呈祥的暗繡應是產自汴京的京繡。
那文士也在打量襄桐,見她毫無愜意,微不可見皺了皺眉頭。
隨即咳了一聲,知府便識趣地遣了旁人,“你們都下去候著,我有要事要談,不許閑雜人等近前。”
襄桐越發狐疑,覺得知府這態度,不像是是要治她的罪,難道是和來的這位有關?
但是那人沒表現出半點善意,應該也不是友人。
知府大人就在這時開了腔,“今日請樊掌櫃的過來,是有樁天大的好事臨頭。”
“哦?我倒不知,知府大人尋我還有什麽好事?”
“這是什麽話?”知府剛想發作,那文士又咳了一聲。
知府便又不得不裝做懇切的樣子。
“樊掌櫃是個爽利人,我呢,也便不同你兜圈子。”“我身邊這一位,是從上京來的貴使,即將擔任太子府的詹士,你且尊稱一句唐大人吧。”
太子府詹士?
果然是從汴京來的,還和皇後有關。看知府如此逢迎的態度,應是來頭不小。
不過他找上自己,會是什麽事呢?
襄桐怕開口露了怯,並不應承,先打算靜觀其變。
那文士見襄桐既不示好也不翻臉,立時覺得有點意思。
“樊掌櫃,想來是方才沒太聽清知府大人的引薦,不過不打緊,唐某曆來是個有耐心的,不妨再仔細和您透個底細。在下雖是七品芝麻小官,但家父正是當今國丈玉老將軍麾下的首座謀臣。”
襄桐心裏一嗤,還當是什麽了不得的人物。“所以唐大人不遠萬裏而來,隻為了在我這個名不見經傳的市井小民跟前炫耀身份嗎?”
“這個,自然不是。”唐律嘴角一挑,鷹隼般的眼睛放出一片寒芒,“我聽聞,樊掌櫃是這杭州城行商人裏不可得的人才,所以我今日來,是想和樊掌櫃的談一樁買賣。”
“隻怕唐先生手裏,沒有我想買的東西。無論唐大人要賣什麽,都是找錯了人,縱使您手裏的貨物再好,我卻一定出不起您要的價,索性別說出來損了自己臉麵。”
“誒,你先別急著拒絕。”“我方才還聽知府大人誇讚樊掌櫃是如何膽識過人且蕙質蘭心,怎麽竟連我要什麽價都不敢聽聽?
襄桐本想再啐他幾句讓他沒臉,但轉念一想,看看他到底打得什麽主意也無妨。
“唐大人若想說,我也攔不住不是。”
唐律還當襄桐肯服軟,又恢複了頤指氣使的態度。
“我要賣予樊掌櫃的,是你的自由身,以及你全家老小未來的富貴榮華。”
“唐大人這話說的可實在不招我愛聽,我的自由身,當初沈家人早用銀兩替我贖迴,至於什麽富貴榮華,我們樊家都是窮地裏刨食的命,恐怕無福消受。”
“那可就可惜了。”“據我說知,當初沈家從梁家買你的時候,梁家主母出過一紙放奴文書,不知這文書可還在?若你拿不出,原有的賣身契可就還是做數的。”
襄桐立時反駁,“放奴文書在我家中,我立即就可取來。”“再者說,即便放奴文書不在,知府衙門裏有我當初歸籍的底檔,應是能證明我當初已經恢複了良籍。”
知府在一旁冷笑,“這個不巧了,前幾日府衙的卷房漏雨,損了些簿冊,我方才著人去尋底檔,你所謂歸籍落戶的那些底檔無從查證。”
襄桐陷入了沉思,看來,這些人已經做好了局。
唐律看襄桐不再反唇相譏,自覺到了時機,隨後起身走到襄桐跟前。
“說起方才的提議,其實樊掌櫃不妨再考慮考慮,總歸事情簡單的很,我隻要樊掌櫃幫我做一個證人,事成後不僅當麵將你的賣身文契銷毀,還會接你全家去汴京享福。”
襄桐嗅到了一絲陰謀的氣息,不急著撕破臉,“證人?證明什麽?”
“證明南昱王辱罵官家、詆毀中宮,大逆不道、心懷不軌。”
襄桐這迴終於確定所想,果然這人所圖甚大,這是要借著自己讓風雨飄搖的南昱王府徹底從世上絕跡。
雖然他猜的不錯,如今郎太夫人依舊還會對宮裏那兩位奪人血脈的貴人言辭微微,但這話襄桐卻不可能認。
“唐大人說笑了,莫說南昱王府蒙官家深恩得封王爵一直心懷感念,便真是有什麽不實言論,我一個小小的無知村婦,又如何能證明您方才所言。而且我說了,也無人信。”
“那也要看這話是從誰口裏說出來的。其實我也想過從其他人身上入手,但都不如樊掌櫃你的身份合適。一來你受過南昱王的恩惠,二來你家裏弟弟和那家還認了幹親,你說的話總比旁人可信。而且,就算有些人未必相信,但是咱們那位多疑的官家,可不好說嘍。”
襄桐瞪圓看他,“你竟是要讓我進京麵聖詆毀南昱王?”
“嗬嗬,誰讓當兒子的玩了招金蟬脫殼憑空消失,我要是不下點猛料,將南昱王府連根拔起,又如何能安中宮的心。”
襄桐這迴徹底明白過來。
原來中宮早就想趁著寧王離京在路上動手,隻是不巧被郎琛帶去的人給截胡了。
所以中宮怕寧王歸鄉後再生後患,這才想了個如此陰險的計策。
知道了對方目的,襄桐把心一橫,“唐大人不必在我身上浪費心思了,縱使你今日屈打成招,我待麵聖之時,也定會反口不認,索性你給我個痛快,我在黃泉路上也走個踏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