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再迴到前院, 沈庭已經初初做好了準備工作,襄桐掩藏好臉上的表情, 看向滿地的工具和院牆邊的磨盤與蔗杆, 趕忙將帶來的古本拿出來。
“按著這書上所說, 尋常百斤蔗能製出近二十斤糖, 咱們如今隻是試煉, 便先取個幾十斤練手吧。”“先取粗實的蔗杆削皮, 再斷成錢串薄厚的短節。蔗越老越好,每節也稍薄些易出漿。”
沈慶撓頭,“竟是要先去皮嗎?咱們上迴聽說很多製糖的糖匠都是連皮一起舂搗的就直接切段榨漿了。”
襄桐解釋,“也不是一定要去皮,但帶著皮入碾榨出的糖漿少, 雜質多口感不純, 而且殘留的廢料拿去喂牲畜也不若純蔗渣易克化。”
“對哈,蔗渣還可以給銀子吃,可別傷了它脾胃, 我這就去給蔗剝皮。”
襄桐便從一應工具中選了兩個和書中圖樣相似的出來,“這個應是蔗削和蔗凳,把蔗杆先按節破成大段固定在凳子的空洞裏。你們試試,千萬別傷了手, 我負責用鍘刀給去了皮的蔗肉切段。”
幾個人手腳利索,不到半個時辰,就整治出整整三大木桶蔗肉。
沈庭見數量差不多,趕忙去把銀子套牢在磨盤接上, 又蒙了它的眼。
襄桐上前查看了一番,這磨盤底端帶傾斜的槽口,她又在出汁位置正下方台石處放了木桶。
再看銀子距離磨盤的遠近,應是刮碰不到,這才讓沈庭開始往磨孔裏填蔗,銀子聞到了蔗香,也不用人驅策就闊步往前奔起來,隻一瞬,磨盤槽口便有大量汁水源源不斷湧了出來。
三個人又在一旁緊著填蔗。又小半個時辰過去,原本的三桶蔗成了兩桶多的漿,這便是製糖用的原漿。
“接下來就是要反複熬汁。”
“咦?還要反複熬汁啊?”慶哥再次暴露了上迴沈家製糖方法的不足。
“多次熬製是必要的程序,這樣不止加速糖霜失水析出的速度,更是要通過蒸煮分離糖漿中的雜質。”
因沈家沒有能盛放得下三大桶糖漿的鍋甕,而先頭匪窩子裏的大釜並沒有帶下來,沈庭隻好又駕車走了一趟把盛器取來。
糖水在灶上熬了一炷香的功夫,鍋裏便翻湧起大量的浮沫,襄桐細心一一瓢出,又輕輕攪動釜底,以免濃稠的糖漿“掛壁”。這一晃,又小半個時辰過去,釜內的糖漿隻剩下個三四成左右。
“這就差不離了,接下來就放著它冷卻,讓所剩不多的雜質沉澱分離。”
“那要放多長時間呢?”
“時間長一點最好,最少半日,最多三日,不然糖漿的純度不好,析出來的不是糖霜,而是糖沙和碎塊了。”
“那是不是最多三日後,咱們就可以等糖漿結晶了?”
“哪有那麽快?且還要再煎煮兩迴呢,且中間每次都要間隔些時間靜置放冷卻。什麽時候等糖漿濃稠到筷箸能挑起糖絲,才能放在陰涼處結晶,且結晶後的霜糖還要再經暴曬,才算真正成型。”
“還要那麽多步驟?難道咱要一直在這裏看著它?”
沈庭看慶哥一臉糾結,在一旁安慰,“若能得了好的糖霜,再麻煩也值得。桐娘不妨把接下來的事交給我們,你往後事多脫不開身,也不必折騰。”
襄桐也不作假,忙把帶來的兩本古書遞給沈庭,“若有什麽不懂的,隻照著書上來,咱們頭迴試煉,先別想著如何改進,隻先做個成品出來,也好立些信心。”
至於另一本沉香木的事也略提了一嘴,不過恐怕要等天氣轉涼山裏的蛇蟲冬眠才好探看。
沈慶見短時間內竟吃不上糖霜,不覺失望,他可是冒著被二哥胖揍的風險厚著臉皮來的。
既然接下來要讓糖漿靜置,沈慶也不願意空等,他摸摸扁平的肚子拉扯住襄桐衣袖,“我許久不曾吃樊二姐你燒的菜了,要不趁著今日得空,再為我們辛苦一迴唄?”
“可是這裏什麽菜蔬都沒有啊,也沒有碗筷。”襄桐也不是故意推諉,而是以為沈家搬走幾乎隻留下空屋。
“我二哥經常迴來,東西沒盡搬空,碗筷倒是留了一些,至於菜蔬和米麵也好辦,你們在家等著,我半個時辰後準能把東西張羅全嘍。”
襄桐和沈庭麵麵相覷,又見慶哥把低頭吃蔗渣的銀子重新套了車轅趕出去,不知道這小子在搞什麽鬼。
等了總有近半個時辰,慶哥果然滿載而歸。
車板上除了足夠七八個人食用的葷素食材,竟還坐著個俏生生的小姑娘,手裏還擎著幾朵或是綻放或是含苞的晚荷。
襄桐最先樂出聲,“慶哥你這是帶玉姐兒來串門子啊。”
慶哥頗豪氣地說,“她是我的跟班,待會兒還能給二姐兒你打個下手。”
沈庭也笑了,“你倒好意思,讓人家客人幫忙。”
玉姐從車板上跳了下來,也先給兩人問好,隨即揭了慶哥的短,“他才可是誆我說帶我吃好吃的我才出了門,結果又是讓我跟著看車,又是幫他打掩護,好不容易到地方,竟還不放過攀我做白工,沈二哥,樊二姐可要給我做主呢。”
襄桐知道玉姐不是真的置氣,笑著捶了慶哥一把,“你也好意思欺負人家小姑娘?”
慶哥一臉無辜,和玉姐分說,“我讓你看車,是因為我要去菜市采買;讓你在荷塘邊放風兒,是為了摘蓮蓬、采荷花送你,至於我答應請你吃好吃的,那也是真真的,你是沒見識過樊二姐的手藝,比城裏酒樓裏大師傅的手藝也不差。我可真不是為了讓你做苦力……”
襄桐看兩個活寶在那鬥嘴,並不擔心,反而不由地嘴角含笑。
她不再摻和,隻先一步把車板上的食材一一揀了下去。
不大會兒,慶哥就拿著朵初綻的荷花,滿臉喜意湊過來。
“拿,這是我代二哥送給二姐兒的節禮。”說話的時候故意擠眉弄眼。
襄桐錯愕,這孩子才多大,就知道七夕摘花討小姑娘歡心了?這還不算,竟連他二哥那份也一起帶上了。
“這花不錯,我受了三郎的花,也承你的情。”
“嘿嘿,承誰的情都不要緊,要緊的是二姐待會兒一定要多做些好吃的。我做了半日勞力,這會兒是真的餓慘了。”
“你放心,待會兒短不了你的。”
慶哥一邊跟著搭手一邊又追問,“那二姐兒今兒個都做些什麽菜色?”
襄桐方才搬抬的時候就已經掂量過,這會見了手中荷花和腳邊蓮蓬,心念一動。
“主菜嘛,就做蓮房魚包,酒煮玉蕈、黃金脊,配菜吃東坡豆腐、脆琅玕、蜜漬三絲,主食下個椿根雲吞,你們看如何?”
玉姐不禁聽住了,“光是這些菜名就已經讓人垂涎三尺了。”
慶哥見襄桐肯下功夫也十分開心,但忍不住問,“什麽是蓮房魚包?二姐是要將二哥送你的花給吃了嗎?”
剛安置好銀子的沈庭也在一旁輕輕咳嗽,雖說花是慶哥采的,也是慶哥替他送的,但若真被襄桐做成了盤中餐,他也覺得有些失望。
襄桐的迴答果然印證他們猜測。
“這蓮房魚包啊,從前可是道宮廷名菜,確是要用到荷花和蓮蓬兩樣,我偶然從本誌怪雜談裏看來,從前就想著一試,今日也算正得其時,不過我並不知道做出來的味道如何。”
玉姐看看手裏的荷花,也不嫌事大默默遞了過去,“那這一朵也給樊二姐做菜用吧。”
一旁沈家兄弟頓時陷入了不可言說的低迷情緒中。
襄桐已經開始張羅,“一會兒二郎三郎管著洗菜燒火添柴,我帶著玉姐上灶。”
慶哥一臉鬱卒應了聲好,還是老老實實先去打水洗菜。
沈庭去劈柴燒火,也悶不吭聲。
襄桐和玉姐默契相視一笑,不管那兩兄弟的苦悶,隻搬來了小杌子在院子裏開始拾掇蓮蓬。
……
沈慶這頓飯吃得肚兒溜圓,眼睛卻還盯著桌上的蓮蓬。
蓮蓬被挖空了內瓤,填滿了鱖魚,又上鍋清蒸,淋上了荷花加糖漿熬的湯汁,那味道鮮美極了,甚至讓他暫時忘記了兩個女人‘辣手摧花’的‘惡行’。
“二姐兒你若是在城裏開家館子,準保日日客似雲來。”沈慶邊說邊把最後兩個蓮蓬分別放進玉姐和自己碗裏。
玉姐也在一邊點頭,“確是萬裏挑一的手藝,我隻恨自己肚腹裝不下許多。”
倒是沈庭在一邊老神自在,隻埋頭把碗裏的最後一個雲吞放進嘴裏。
襄桐聽著誇獎不以為意。“若你們想吃,下迴進城尋我就是。”
話雖如此,眾人皆知襄桐馬上要開始忙了,到時哪有功夫做個夥夫。
飯畢,慶哥和沈庭主動包攬了洗碗刷鍋的差事,襄桐則帶著玉姐把剩下的兩朵荷花尋了個破口的水缸養了進去。
慶哥一迴身看見粉嫩的荷花馨香陣陣,這才重新掛了笑容。
歡樂的時光總是短暫,幾個人在沈家舊宅盤桓了大半日,到走時均有些意猶未盡的感覺,不止是因著襄桐出色的廚藝,更是因著周圍湧動著脈脈溫情,柔和的讓人不忍心打破。
最後還是襄桐最先開口,“今日就先到這裏吧。”
快到城門時,陰沉了整日的天空終於落起了小雨,不大會兒便氤濕了他們的衣裳。
途經西湖時,慶哥便從荷塘裏摘了三片大荷葉,隻當做傘頂在頭上。
沈庭雙手駕車騰不開,襄桐便坐了他身邊,將最大的荷葉遮在兩人頭頂,從後頭望去,就有種相互依偎的錯覺。
沈庭望向仍是一臉淡定的襄桐,總感覺身邊的人似和往日多了些不同。
等將人平安送迴家,沈庭才後知後覺,兩個人仿佛又迴到了在霍山村相互支撐陪伴的那段時光。
如果日子可以一直這樣下去,該有多好。
作者有話要說:沈慶:onz,二嫂和玉姐把咱們送的定情信物給吃了!
再迴到前院, 沈庭已經初初做好了準備工作,襄桐掩藏好臉上的表情, 看向滿地的工具和院牆邊的磨盤與蔗杆, 趕忙將帶來的古本拿出來。
“按著這書上所說, 尋常百斤蔗能製出近二十斤糖, 咱們如今隻是試煉, 便先取個幾十斤練手吧。”“先取粗實的蔗杆削皮, 再斷成錢串薄厚的短節。蔗越老越好,每節也稍薄些易出漿。”
沈慶撓頭,“竟是要先去皮嗎?咱們上迴聽說很多製糖的糖匠都是連皮一起舂搗的就直接切段榨漿了。”
襄桐解釋,“也不是一定要去皮,但帶著皮入碾榨出的糖漿少, 雜質多口感不純, 而且殘留的廢料拿去喂牲畜也不若純蔗渣易克化。”
“對哈,蔗渣還可以給銀子吃,可別傷了它脾胃, 我這就去給蔗剝皮。”
襄桐便從一應工具中選了兩個和書中圖樣相似的出來,“這個應是蔗削和蔗凳,把蔗杆先按節破成大段固定在凳子的空洞裏。你們試試,千萬別傷了手, 我負責用鍘刀給去了皮的蔗肉切段。”
幾個人手腳利索,不到半個時辰,就整治出整整三大木桶蔗肉。
沈庭見數量差不多,趕忙去把銀子套牢在磨盤接上, 又蒙了它的眼。
襄桐上前查看了一番,這磨盤底端帶傾斜的槽口,她又在出汁位置正下方台石處放了木桶。
再看銀子距離磨盤的遠近,應是刮碰不到,這才讓沈庭開始往磨孔裏填蔗,銀子聞到了蔗香,也不用人驅策就闊步往前奔起來,隻一瞬,磨盤槽口便有大量汁水源源不斷湧了出來。
三個人又在一旁緊著填蔗。又小半個時辰過去,原本的三桶蔗成了兩桶多的漿,這便是製糖用的原漿。
“接下來就是要反複熬汁。”
“咦?還要反複熬汁啊?”慶哥再次暴露了上迴沈家製糖方法的不足。
“多次熬製是必要的程序,這樣不止加速糖霜失水析出的速度,更是要通過蒸煮分離糖漿中的雜質。”
因沈家沒有能盛放得下三大桶糖漿的鍋甕,而先頭匪窩子裏的大釜並沒有帶下來,沈庭隻好又駕車走了一趟把盛器取來。
糖水在灶上熬了一炷香的功夫,鍋裏便翻湧起大量的浮沫,襄桐細心一一瓢出,又輕輕攪動釜底,以免濃稠的糖漿“掛壁”。這一晃,又小半個時辰過去,釜內的糖漿隻剩下個三四成左右。
“這就差不離了,接下來就放著它冷卻,讓所剩不多的雜質沉澱分離。”
“那要放多長時間呢?”
“時間長一點最好,最少半日,最多三日,不然糖漿的純度不好,析出來的不是糖霜,而是糖沙和碎塊了。”
“那是不是最多三日後,咱們就可以等糖漿結晶了?”
“哪有那麽快?且還要再煎煮兩迴呢,且中間每次都要間隔些時間靜置放冷卻。什麽時候等糖漿濃稠到筷箸能挑起糖絲,才能放在陰涼處結晶,且結晶後的霜糖還要再經暴曬,才算真正成型。”
“還要那麽多步驟?難道咱要一直在這裏看著它?”
沈庭看慶哥一臉糾結,在一旁安慰,“若能得了好的糖霜,再麻煩也值得。桐娘不妨把接下來的事交給我們,你往後事多脫不開身,也不必折騰。”
襄桐也不作假,忙把帶來的兩本古書遞給沈庭,“若有什麽不懂的,隻照著書上來,咱們頭迴試煉,先別想著如何改進,隻先做個成品出來,也好立些信心。”
至於另一本沉香木的事也略提了一嘴,不過恐怕要等天氣轉涼山裏的蛇蟲冬眠才好探看。
沈慶見短時間內竟吃不上糖霜,不覺失望,他可是冒著被二哥胖揍的風險厚著臉皮來的。
既然接下來要讓糖漿靜置,沈慶也不願意空等,他摸摸扁平的肚子拉扯住襄桐衣袖,“我許久不曾吃樊二姐你燒的菜了,要不趁著今日得空,再為我們辛苦一迴唄?”
“可是這裏什麽菜蔬都沒有啊,也沒有碗筷。”襄桐也不是故意推諉,而是以為沈家搬走幾乎隻留下空屋。
“我二哥經常迴來,東西沒盡搬空,碗筷倒是留了一些,至於菜蔬和米麵也好辦,你們在家等著,我半個時辰後準能把東西張羅全嘍。”
襄桐和沈庭麵麵相覷,又見慶哥把低頭吃蔗渣的銀子重新套了車轅趕出去,不知道這小子在搞什麽鬼。
等了總有近半個時辰,慶哥果然滿載而歸。
車板上除了足夠七八個人食用的葷素食材,竟還坐著個俏生生的小姑娘,手裏還擎著幾朵或是綻放或是含苞的晚荷。
襄桐最先樂出聲,“慶哥你這是帶玉姐兒來串門子啊。”
慶哥頗豪氣地說,“她是我的跟班,待會兒還能給二姐兒你打個下手。”
沈庭也笑了,“你倒好意思,讓人家客人幫忙。”
玉姐從車板上跳了下來,也先給兩人問好,隨即揭了慶哥的短,“他才可是誆我說帶我吃好吃的我才出了門,結果又是讓我跟著看車,又是幫他打掩護,好不容易到地方,竟還不放過攀我做白工,沈二哥,樊二姐可要給我做主呢。”
襄桐知道玉姐不是真的置氣,笑著捶了慶哥一把,“你也好意思欺負人家小姑娘?”
慶哥一臉無辜,和玉姐分說,“我讓你看車,是因為我要去菜市采買;讓你在荷塘邊放風兒,是為了摘蓮蓬、采荷花送你,至於我答應請你吃好吃的,那也是真真的,你是沒見識過樊二姐的手藝,比城裏酒樓裏大師傅的手藝也不差。我可真不是為了讓你做苦力……”
襄桐看兩個活寶在那鬥嘴,並不擔心,反而不由地嘴角含笑。
她不再摻和,隻先一步把車板上的食材一一揀了下去。
不大會兒,慶哥就拿著朵初綻的荷花,滿臉喜意湊過來。
“拿,這是我代二哥送給二姐兒的節禮。”說話的時候故意擠眉弄眼。
襄桐錯愕,這孩子才多大,就知道七夕摘花討小姑娘歡心了?這還不算,竟連他二哥那份也一起帶上了。
“這花不錯,我受了三郎的花,也承你的情。”
“嘿嘿,承誰的情都不要緊,要緊的是二姐待會兒一定要多做些好吃的。我做了半日勞力,這會兒是真的餓慘了。”
“你放心,待會兒短不了你的。”
慶哥一邊跟著搭手一邊又追問,“那二姐兒今兒個都做些什麽菜色?”
襄桐方才搬抬的時候就已經掂量過,這會見了手中荷花和腳邊蓮蓬,心念一動。
“主菜嘛,就做蓮房魚包,酒煮玉蕈、黃金脊,配菜吃東坡豆腐、脆琅玕、蜜漬三絲,主食下個椿根雲吞,你們看如何?”
玉姐不禁聽住了,“光是這些菜名就已經讓人垂涎三尺了。”
慶哥見襄桐肯下功夫也十分開心,但忍不住問,“什麽是蓮房魚包?二姐是要將二哥送你的花給吃了嗎?”
剛安置好銀子的沈庭也在一旁輕輕咳嗽,雖說花是慶哥采的,也是慶哥替他送的,但若真被襄桐做成了盤中餐,他也覺得有些失望。
襄桐的迴答果然印證他們猜測。
“這蓮房魚包啊,從前可是道宮廷名菜,確是要用到荷花和蓮蓬兩樣,我偶然從本誌怪雜談裏看來,從前就想著一試,今日也算正得其時,不過我並不知道做出來的味道如何。”
玉姐看看手裏的荷花,也不嫌事大默默遞了過去,“那這一朵也給樊二姐做菜用吧。”
一旁沈家兄弟頓時陷入了不可言說的低迷情緒中。
襄桐已經開始張羅,“一會兒二郎三郎管著洗菜燒火添柴,我帶著玉姐上灶。”
慶哥一臉鬱卒應了聲好,還是老老實實先去打水洗菜。
沈庭去劈柴燒火,也悶不吭聲。
襄桐和玉姐默契相視一笑,不管那兩兄弟的苦悶,隻搬來了小杌子在院子裏開始拾掇蓮蓬。
……
沈慶這頓飯吃得肚兒溜圓,眼睛卻還盯著桌上的蓮蓬。
蓮蓬被挖空了內瓤,填滿了鱖魚,又上鍋清蒸,淋上了荷花加糖漿熬的湯汁,那味道鮮美極了,甚至讓他暫時忘記了兩個女人‘辣手摧花’的‘惡行’。
“二姐兒你若是在城裏開家館子,準保日日客似雲來。”沈慶邊說邊把最後兩個蓮蓬分別放進玉姐和自己碗裏。
玉姐也在一邊點頭,“確是萬裏挑一的手藝,我隻恨自己肚腹裝不下許多。”
倒是沈庭在一邊老神自在,隻埋頭把碗裏的最後一個雲吞放進嘴裏。
襄桐聽著誇獎不以為意。“若你們想吃,下迴進城尋我就是。”
話雖如此,眾人皆知襄桐馬上要開始忙了,到時哪有功夫做個夥夫。
飯畢,慶哥和沈庭主動包攬了洗碗刷鍋的差事,襄桐則帶著玉姐把剩下的兩朵荷花尋了個破口的水缸養了進去。
慶哥一迴身看見粉嫩的荷花馨香陣陣,這才重新掛了笑容。
歡樂的時光總是短暫,幾個人在沈家舊宅盤桓了大半日,到走時均有些意猶未盡的感覺,不止是因著襄桐出色的廚藝,更是因著周圍湧動著脈脈溫情,柔和的讓人不忍心打破。
最後還是襄桐最先開口,“今日就先到這裏吧。”
快到城門時,陰沉了整日的天空終於落起了小雨,不大會兒便氤濕了他們的衣裳。
途經西湖時,慶哥便從荷塘裏摘了三片大荷葉,隻當做傘頂在頭上。
沈庭雙手駕車騰不開,襄桐便坐了他身邊,將最大的荷葉遮在兩人頭頂,從後頭望去,就有種相互依偎的錯覺。
沈庭望向仍是一臉淡定的襄桐,總感覺身邊的人似和往日多了些不同。
等將人平安送迴家,沈庭才後知後覺,兩個人仿佛又迴到了在霍山村相互支撐陪伴的那段時光。
如果日子可以一直這樣下去,該有多好。
作者有話要說:沈慶:onz,二嫂和玉姐把咱們送的定情信物給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