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桐見沈家婆媳殷切迎了自己, 先問了好又代大伯娘引薦,“這位是我大伯娘盧氏, 這兩位分別是沈庚沈大人的母親和娘子。”
兩邊客客氣氣入座, 沈趙氏直拉了襄桐坐她身側, 還紅著眼拉住她的手, “襄桐, 我自你走後心裏就似油烹一樣, 隻怕你在外過得不好。如今聽二郎講明了你離開的緣由,我就更加忐忑難安了。我一早就想進城尋你,奈何大郎二郎不許,怕我攪亂,你可別怪我從前做下的錯事。”指的大概是和叢竇氏那番商量。
襄桐所在的一桌挨著牆, 此刻桌上也隻她們四人, 且背牆而坐,旁邊一桌的人也沒有留意這頭動靜,襄桐便安撫地拍了拍沈趙氏的手, “您這一說真讓我心下難安,原應是我迴霍山村看望您的,隻是我自進城後忙亂至今,且也近鄉情怯, 很怕您為我的事掛心。過去的事對錯無論,您都不該再思慮傷身的。”
白氏也在一旁勸,“是啊,娘, 您若著急上火,咱們也均要跟著過意不去呢。都怪當初我姨母行事不當,才讓桐娘她無奈離家。如今好了,咱們兩家重新又遇上了,且二郎在城裏也多得桐娘照顧,我官人說這正是個破鏡重圓的大好兆頭。”
襄桐見白氏說破,趕忙中斷這個話題,“沈老夫人不怪我當初無狀就好,隻是今日是王妃壽誕的大好日子,咱們也休要再提過去那些糊塗案,全都揭過了吧。”
“襄桐你說的對,過去的事,咱們不提,不提了。隻要日後你同二郎能過得好,我就是吃齋念佛也願意。”
“咳咳”。襄桐知道沈家人必是沒有放棄她和沈庭的親事。
不,何止沈家人,現在就連一向和自己站一條線的弟弟都已經倒戈了,大伯和大伯娘也更是樂見其成。
這不,一錯眼的功夫,盧氏已經和沈趙氏攀談起來。
“我瞧著你家二郎真是個百裏挑一的,不僅能幹體貼還有擔當。”
“那也不及你侄女孝順懂事有才幹。”
“唉,就是這兩個孩子呦,老大不小對自己的親事半點不急,倒讓我們這些做長輩的在一旁幹瞪眼,很怕哪日不小心被旁個拐帶了去。”
白氏聽兩個人一唱一和,到底天真,“娘和盧娘子也不過白操心,我瞧著桐娘和二郎的好事早晚會成,說不定近在眼前。”
襄桐聽著不像,又不想繼續這個話題,隻借口洗手避了出去。
往茅房去的路上襄桐途徑一間半掩著門的屋子,從窗子隱約見四五個人在裏頭品茶,其中便有沈家兄弟和郎大人。
襄桐默默打門口經過,不想生事,哪想到屋裏人竟也在拿她和沈庭說口。
“二郎,我一向覺得你是個人物,怎麽偏在桐娘跟前就腿軟?眼看著人家如今家業漸起,你就不知道早點提了聘禮上門下定?”
說話的是郎琛,一副看戲不怕台高的語氣,襄桐無意間聽了,頓覺著惱,但她又不能推門而入。
另有一個聲音也傳了出來,頗惋惜的語氣,“我聽琛哥兒提起過沈二郎和樊氏的舊事,一個有情、一個有義,卻陰差陽錯沒有配做佳偶。若這樣的一雙璧人都要因些誤解和世俗偏見而失之交臂,實在讓人抱憾。我看不如這樣,我作為二郎舊日恩主,且是樊氏幼弟的義父,索性就替你兩家做個大媒,擇日代你向樊家親長保了這門親,你看如何?”
襄桐停在門口愣住,這說話的人應是南昱王本尊無疑了。若他今日真替沈家開口向大伯提親,別說大伯他本就願意,便是不願意當場也不能駁了人家的麵子。
那她到時該怎麽辦?說願意,好像違背了她的初心;若說不願意,好像也不全然。
襄桐進不得、退不得,也不能闖將進去當眾鬧個沒臉。
幸而沈庭沒有就坡下驢,“這做媒的恩情我想先在王爺您那寄著,桐娘如今尚年輕,且有大的才華和抱負等著施展,我想娶她的初心不會改,也就不怕多等些時日。”
02
南昱王妃的壽宴沒持續太久,直到席畢,也沒鬧出王府代沈家求娶樊家女的消息。
待客人們逐一離去,柏哥兒還被留在郎氏太夫人院子裏沒有出來。
南昱王和王妃便把樊家人讓到待客的堂屋飲茶,王妃汴氏又起身準備親自去後宅看看。
“你們稍待片刻,我去我婆母那裏問安,再順便瞧瞧是不是柏哥已經睡下了,實在不行便留在王府宿一宿吧。”
襄桐知道柏哥在王府不會受什麽委屈,樊大吉夫婦也不如何擔心,隻是麵對身份超然的南昱王難免還有些不自在,便隻好由襄桐在一旁敘話。
南昱王其實沒什麽架子,如果不是今日穿了見客的大吉服,和個尋常儒生沒有多大區別,隻是眉目間頗隱忍沉穩,想來寧王的性子就是隨了他,也就不難解釋,柏哥為何能投了這家的眼緣兒。
兩頭邊等便寒暄,閑話間,就說起了襄桐和沈庭的事。
“我平日不是個好管閑事的,隻是略耳聞桐娘和沈二郎的的那段舊事,頗遺憾你們如今沒能修成正果。”
樊大吉夫婦聞言也很有共鳴,但當著南昱王的麵總不能說自家侄女一心想立女戶無意嫁娶吧?隻齊齊把目光看向襄桐,讓她自己作答。
襄桐見南昱王果然提到這事,不想深談。“謝王爺掛心。我同沈二郎原也沒生過什麽仇怨,隻是眼下不當時,我隻想憑著自己本事,看看在這杭州府的商市裏能走到何種地步,也不枉我來這繁華盛世走上一遭。”
南昱王見她避而不談,自持身份,也不繼續追問。
“我聽說,桐娘如今在陸記牙行做事?且已經做到了分店掌櫃之職?”
襄桐猜他是聽柏哥或沈家人說起過,知道這一行多少有些令人誤解,也不難堪。
“是,我在陸記應工不足半年,就被如今的東家蔡老委以重任,心裏感念,同時也躊躇滿誌。”
“哦?聽桐娘之意,是樂在其中?”南昱王原本以為襄桐身為女子,能被接納的行業有限,為求生計才不得已做了這一行的。
“我沒入陸記的時候,也曾對牙紀的營生心存偏見,甚至認定老話裏所說的‘車船店腳牙、無罪也該殺’,但等自己真的腳踏實地潛心做下去,才發現內裏和所想截然不同。”
“哦?聽桐娘之意,是覺得這一行還大有可為?”
襄桐也不否認,“確是如此。”而後又補充一句,“其實很多人對於牙人的偏見,是源於此行中個別人言語不實,兩頭漁利的惡行引起了不適,再加上牙人隻憑一張口,不花一文本錢糊口,有‘坐享其成’之嫌,故而易遭人冷眼。”
“桐娘認為這看法不妥?”
“其實在我看來,牙人和旁的為商者,並沒有本質的不同,而所謂欺瞞的惡行,也不止在牙行中才有,哪一行裏都有欺行霸市或是魚肉買家的惡人,獨說牙行有些偏頗;至於詬病牙人‘空手套白狼’坐享其成的人,也大都沒有想過,尋常商人賣的是實打實的商品,而牙人賣的是‘信息’、賣的是‘經驗’,是些摸不見見不著的。這一點,其實和百工匠戶也有異曲同工之妙。”
“這賣經驗的我能懂,怎地信息也要買賣?”聽到這裏,南昱王才真的提起談興,他雖為了家人安危不過問仕途經濟,但又豈是碌碌無為無知無覺之輩。“桐娘再仔細說說。”
襄桐想到接下來的話其實有些僭越,但又不吐不快,終於還是秉持了本心。
“信息也同有形的商品一樣,有大把人需要,所以自然有市也有價,而這世間靠著信息牟利的人也不獨牙行,且自古有之,而其中獲利最大的贏家,其實便是朝廷、是官家。”
兩邊客客氣氣入座, 沈趙氏直拉了襄桐坐她身側, 還紅著眼拉住她的手, “襄桐, 我自你走後心裏就似油烹一樣, 隻怕你在外過得不好。如今聽二郎講明了你離開的緣由,我就更加忐忑難安了。我一早就想進城尋你,奈何大郎二郎不許,怕我攪亂,你可別怪我從前做下的錯事。”指的大概是和叢竇氏那番商量。
襄桐所在的一桌挨著牆, 此刻桌上也隻她們四人, 且背牆而坐,旁邊一桌的人也沒有留意這頭動靜,襄桐便安撫地拍了拍沈趙氏的手, “您這一說真讓我心下難安,原應是我迴霍山村看望您的,隻是我自進城後忙亂至今,且也近鄉情怯, 很怕您為我的事掛心。過去的事對錯無論,您都不該再思慮傷身的。”
白氏也在一旁勸,“是啊,娘, 您若著急上火,咱們也均要跟著過意不去呢。都怪當初我姨母行事不當,才讓桐娘她無奈離家。如今好了,咱們兩家重新又遇上了,且二郎在城裏也多得桐娘照顧,我官人說這正是個破鏡重圓的大好兆頭。”
襄桐見白氏說破,趕忙中斷這個話題,“沈老夫人不怪我當初無狀就好,隻是今日是王妃壽誕的大好日子,咱們也休要再提過去那些糊塗案,全都揭過了吧。”
“襄桐你說的對,過去的事,咱們不提,不提了。隻要日後你同二郎能過得好,我就是吃齋念佛也願意。”
“咳咳”。襄桐知道沈家人必是沒有放棄她和沈庭的親事。
不,何止沈家人,現在就連一向和自己站一條線的弟弟都已經倒戈了,大伯和大伯娘也更是樂見其成。
這不,一錯眼的功夫,盧氏已經和沈趙氏攀談起來。
“我瞧著你家二郎真是個百裏挑一的,不僅能幹體貼還有擔當。”
“那也不及你侄女孝順懂事有才幹。”
“唉,就是這兩個孩子呦,老大不小對自己的親事半點不急,倒讓我們這些做長輩的在一旁幹瞪眼,很怕哪日不小心被旁個拐帶了去。”
白氏聽兩個人一唱一和,到底天真,“娘和盧娘子也不過白操心,我瞧著桐娘和二郎的好事早晚會成,說不定近在眼前。”
襄桐聽著不像,又不想繼續這個話題,隻借口洗手避了出去。
往茅房去的路上襄桐途徑一間半掩著門的屋子,從窗子隱約見四五個人在裏頭品茶,其中便有沈家兄弟和郎大人。
襄桐默默打門口經過,不想生事,哪想到屋裏人竟也在拿她和沈庭說口。
“二郎,我一向覺得你是個人物,怎麽偏在桐娘跟前就腿軟?眼看著人家如今家業漸起,你就不知道早點提了聘禮上門下定?”
說話的是郎琛,一副看戲不怕台高的語氣,襄桐無意間聽了,頓覺著惱,但她又不能推門而入。
另有一個聲音也傳了出來,頗惋惜的語氣,“我聽琛哥兒提起過沈二郎和樊氏的舊事,一個有情、一個有義,卻陰差陽錯沒有配做佳偶。若這樣的一雙璧人都要因些誤解和世俗偏見而失之交臂,實在讓人抱憾。我看不如這樣,我作為二郎舊日恩主,且是樊氏幼弟的義父,索性就替你兩家做個大媒,擇日代你向樊家親長保了這門親,你看如何?”
襄桐停在門口愣住,這說話的人應是南昱王本尊無疑了。若他今日真替沈家開口向大伯提親,別說大伯他本就願意,便是不願意當場也不能駁了人家的麵子。
那她到時該怎麽辦?說願意,好像違背了她的初心;若說不願意,好像也不全然。
襄桐進不得、退不得,也不能闖將進去當眾鬧個沒臉。
幸而沈庭沒有就坡下驢,“這做媒的恩情我想先在王爺您那寄著,桐娘如今尚年輕,且有大的才華和抱負等著施展,我想娶她的初心不會改,也就不怕多等些時日。”
02
南昱王妃的壽宴沒持續太久,直到席畢,也沒鬧出王府代沈家求娶樊家女的消息。
待客人們逐一離去,柏哥兒還被留在郎氏太夫人院子裏沒有出來。
南昱王和王妃便把樊家人讓到待客的堂屋飲茶,王妃汴氏又起身準備親自去後宅看看。
“你們稍待片刻,我去我婆母那裏問安,再順便瞧瞧是不是柏哥已經睡下了,實在不行便留在王府宿一宿吧。”
襄桐知道柏哥在王府不會受什麽委屈,樊大吉夫婦也不如何擔心,隻是麵對身份超然的南昱王難免還有些不自在,便隻好由襄桐在一旁敘話。
南昱王其實沒什麽架子,如果不是今日穿了見客的大吉服,和個尋常儒生沒有多大區別,隻是眉目間頗隱忍沉穩,想來寧王的性子就是隨了他,也就不難解釋,柏哥為何能投了這家的眼緣兒。
兩頭邊等便寒暄,閑話間,就說起了襄桐和沈庭的事。
“我平日不是個好管閑事的,隻是略耳聞桐娘和沈二郎的的那段舊事,頗遺憾你們如今沒能修成正果。”
樊大吉夫婦聞言也很有共鳴,但當著南昱王的麵總不能說自家侄女一心想立女戶無意嫁娶吧?隻齊齊把目光看向襄桐,讓她自己作答。
襄桐見南昱王果然提到這事,不想深談。“謝王爺掛心。我同沈二郎原也沒生過什麽仇怨,隻是眼下不當時,我隻想憑著自己本事,看看在這杭州府的商市裏能走到何種地步,也不枉我來這繁華盛世走上一遭。”
南昱王見她避而不談,自持身份,也不繼續追問。
“我聽說,桐娘如今在陸記牙行做事?且已經做到了分店掌櫃之職?”
襄桐猜他是聽柏哥或沈家人說起過,知道這一行多少有些令人誤解,也不難堪。
“是,我在陸記應工不足半年,就被如今的東家蔡老委以重任,心裏感念,同時也躊躇滿誌。”
“哦?聽桐娘之意,是樂在其中?”南昱王原本以為襄桐身為女子,能被接納的行業有限,為求生計才不得已做了這一行的。
“我沒入陸記的時候,也曾對牙紀的營生心存偏見,甚至認定老話裏所說的‘車船店腳牙、無罪也該殺’,但等自己真的腳踏實地潛心做下去,才發現內裏和所想截然不同。”
“哦?聽桐娘之意,是覺得這一行還大有可為?”
襄桐也不否認,“確是如此。”而後又補充一句,“其實很多人對於牙人的偏見,是源於此行中個別人言語不實,兩頭漁利的惡行引起了不適,再加上牙人隻憑一張口,不花一文本錢糊口,有‘坐享其成’之嫌,故而易遭人冷眼。”
“桐娘認為這看法不妥?”
“其實在我看來,牙人和旁的為商者,並沒有本質的不同,而所謂欺瞞的惡行,也不止在牙行中才有,哪一行裏都有欺行霸市或是魚肉買家的惡人,獨說牙行有些偏頗;至於詬病牙人‘空手套白狼’坐享其成的人,也大都沒有想過,尋常商人賣的是實打實的商品,而牙人賣的是‘信息’、賣的是‘經驗’,是些摸不見見不著的。這一點,其實和百工匠戶也有異曲同工之妙。”
“這賣經驗的我能懂,怎地信息也要買賣?”聽到這裏,南昱王才真的提起談興,他雖為了家人安危不過問仕途經濟,但又豈是碌碌無為無知無覺之輩。“桐娘再仔細說說。”
襄桐想到接下來的話其實有些僭越,但又不吐不快,終於還是秉持了本心。
“信息也同有形的商品一樣,有大把人需要,所以自然有市也有價,而這世間靠著信息牟利的人也不獨牙行,且自古有之,而其中獲利最大的贏家,其實便是朝廷、是官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