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1
樊家這處鋪麵的位置雖不在頂繁華的街市, 但勝在連通著城北的幾家官戶以及城西的一些商戶,距離城東也不算太遠, 實在算是個四通八達、風水極佳的地段。且因從前的主家經營的是家醫館, 便有舊人求醫問藥的來找, 也可順便帶些客源。
樊大吉對這處鋪麵極其滿意, 是日便帶著盧氏和柏哥來看了一迴, 還手舞足蹈規劃著哪一出應該多打上幾個架子、那一處又要起個防雨的棚子。
盧氏和柏哥則更關心未來的住處, 卻不由得有些失望。院子裏的房舍一共隻五間,雖比燈花巷那處更敞亮不少,但還是有些少了。
好在從前主人住的精心,也無須大收拾,樊家隻重新粉了牆, 又尋人重新定做藥鋪的匾額。樊大伯心急, 不等牆粉曬幹,隔日就先住了進去做開業的準備,等到分配房舍的時候, 才有些為難。
賃屋的時候原想著自己家四口人住三間,剩下的一間做學徒們的住處,一間做庫房,但襄桐卻明顯有不同意見。
“一間屋住五六個學徒是不是太擠了些?而且隻一間屋做庫房, 也怕不夠使。地窖地方夠大,卻不通風,要不我還同柏哥暫時住在燈花巷的舊屋吧,這樣就能騰出來兩間空屋。而且住在城東, 我們往後上工上學都近便。
樊大伯覺得不妥,“一家子倒分作兩處,又沒有分家。且你單獨開火也麻煩,你要是覺得上工離得遠了,索性從陸記辭工不做,反正咱家往後也需要賬房,你也就不用再到外頭看人臉色。”
襄桐不禁反駁,“我知道您是擔心我和柏哥的安危,但陸記的差事我不想辭。咱家裏的買賣不瑣碎,您隻簡單記個梗概,我三兩日來錄一迴賬也就是了。”“而且,您和大伯娘在霍山時,我和柏哥也是一樣關門閉戶過日子,不也是平平安安的?還有最重要的一點,我如此建議也是為了柏哥讀書方便,不然往後藥鋪裏忙碌起來,吵吵嚷嚷的,他讀書也難靜下心。”
樊大伯被堵得沒話,知道襄桐主意已定,隻得暗地裏找了沈庭囑咐,“我在裏仁方開了藥鋪,可二丫頭和柏哥還要繼續在城東過活。我想著往後托二郎多替我看顧著些,萬一有了什麽事,也不至於被人欺負。”
沈庭答應的十分痛快,“您老放心,就算您不說,我還照舊要去尋桐娘蹭飯的。”
如何住的事算是暫時解決了,但樊大伯和盧氏還要繼續為了籌備貨源忙碌。
未來霍山的出產會占很一大部分,但既開了鋪子,藥材種類還是要多一些才好在市麵上立足,總不能像前段時間做居間人那樣隻賣那幾種緊俏的。
襄桐便和樊大伯出主意,“要不咱們和燕二伯商量商量,今年先用霍山一些稀缺的藥材和他鋪子裏的藥換上一些?然後等上了秋大量藥材成熟,再抓緊時間去附近的山裏收生藥。”
“也隻能先這麽辦了,或者咱們直接從他手裏買熟藥,隻貨架不空就成,反正咱們剛開張,也不可能一下子就把藥上全,總得等個三五個月才知道這行市深淺。”
“對了,沈二郎說這幾日要忙著他大哥娶妻的事,等六月中旬再幫我把徒弟們都送來。你看我們是不是要預備些表禮給沈家送去?”
襄桐卻早已經安排過了。“我已經以您的名義送了些上好衣料過去,二郎還說想請您去觀禮,我怕您近來不得空,便自作主張替您婉拒了。”
樊大伯點點頭,“咱眼下是不大方便過去。”
主要是怕有鄉鄰提起襄桐,沈家大郎和他娘子尷尬。
可是讓人意想不到的是,襄桐有意避諱著沈家人,沈家人卻主動找上門來。
這一日是六月十七,襄桐午間在家用過了飯食迴陸記上工,才進門,便有人說有位沈大郎來找。
襄桐帶著疑惑上了二樓,卻見肇掌櫃正和個二十出頭的讀書人在屋裏飲茶。
襄桐知道,來找她的人大約就是這位了。
他先和肇掌櫃打了招唿。
“掌櫃的我迴來了,聽說有人來尋我?”
原本談笑風生的兩人聞聲不約而同起身,那讀書人轉過身,先不經意打量了一番,這才抱拳施禮。
“在下霍山沈庚,聽聞舍弟先頭多次得樊娘子照拂,今日是特意來向樊娘子致謝的。”
肇掌櫃見兩個人答上話,主動把空間騰給他們,“樓下離不得我,你們先說話,若有事叫我。”
襄桐點點頭,也不禁打量起眼前的人,麵白無須,溫文爾雅的表相下辨不清他情緒,但總給人一種深藏不露的感覺,她心裏疑惑漸升。
這位沈大郎,是做什麽來了?
02
“此間沒有旁人,沈公子有什麽話可以直言。”
沈庚見襄桐似帶著防備之心,先道了聲惱,“今日來得唐突,且也沒和家裏人商量,還請樊娘子勿要見怪。”“我今日來,就如我方才所言,是來向樊娘子致謝的。”
襄桐見對方態度和氣,心裏存疑也不帶在臉上。“卻不知您這謝意是從何而來?”
“我有三謝,一則為了你年初救我二弟於生死一線,將他從鬼門關救迴;二謝你大度無私,在我沈家期間全心全意幫扶家母和弟弟們撐起門庭;三嗎,是為了我和我娘子致謝,你為了成全我沈家聲名,和我日後的官路仕途,不惜自悔婚姻,成人之美。無論憑借以上任何一點,都當得我沈某人一拜。”
說完,沈庚果然起身,按著平輩之禮,一揖到底。
襄桐忙起身躲了不受。
“您這話太過抬愛了,我竟不知我先時於沈家有什麽大恩,不過是因緣際會入了沈家為仆,盡了主仆恩義,至於您說我為了成全您婚事而委曲求全的事,我也無法厚顏相認。我離開沈家,全是因我天性使然,不願囿於內宅做個相夫教子的尋常人,所以與其說是為了成全沈家,倒不如說是為了成全我自己……”
沈庚聞言一愣,“我來之前不曾想,樊娘子竟是個如此果決剛毅之人,是我將您想得輕了,還恕我眼拙,不計較方才的冒犯。想來以樊娘子胸襟,也無須我再多言致謝抑或致歉的微詞,某隻有將這份敬佩與感念牢記在心了。我眼下還有個不情之請,我今日前來之事,能否請桐娘代我向我二弟保密?”
“這是為何?”
“不瞞樊娘子說,我來之前,隻以為你是因著我娘子的姨母叢竇氏作怪,為了成人之美才主動放棄了自己的大好姻緣,所以我本想替我二弟誠心求你,若得你迴心轉意,也好重結鴛盟,再入我沈家門庭。可是我方才見了樊娘子言談,才發覺我錯得離譜。”
“旁的不論,我同肇掌櫃淺談之際,聽他提到樊娘子的眼界、見識、魄力無一不輸男兒,我還當是他為了自己人刻意鼓吹、名不副實。但是方才聽樊娘子提到拆婚一事,寧可自己承擔悔婚的後果,半點不計較我沈家和沈家姻親的過失,如此胸懷坦蕩厚德,我是真的信服。”
“所以,以樊娘子之德之才,我一邊欽佩敬服,一邊又替我那不成材的二弟惋惜。終歸,是他一介莽漢配不得你,所以我原本想要撮合你們的心思,此刻看來就尤顯得可笑和冒昧。這才說,請樊娘子別和我二弟提起我今日登門的事。”
襄桐被沈庚一席話說得險些掛不住臉,他說的是自己嗎?
“您如此盛讚,我隻覺汗顏。算起來,二郎他少年英偉、且有不菲身家,如今更是有了您這進士老爺做兄長,想嫁他的好姑娘隻怕是摩肩接踵、從村頭排到村尾。我何德何能,讓您親自登門……隻是方才您也聽了我的念頭,雖然不恭,但也是我有感而發。總歸,我同二郎,少了些夫妻緣分,但我想,我們也不是仇人,若您家不計較,我仍會把沈家當做故交,把二郎也看成知己、手足。”
沈大郎原先還覺得弟弟太過老實,連個負氣出走的“娘子”都哄不好,還要靠他親自出馬。
結果見麵才發現,這位樊娘子不是犯別扭端身價,而是真的對庭哥沒有圖謀,原本的那點誌在必得,也瞬間變作驚歎和敬佩。
不過話雖如此,卻不代表他斷了撮合弟弟和眼前人的心思,隻不過這事,要迂迴著些了。
這樣的姑娘,若是真能迴心轉意嫁給本分老實的二弟,那也堪稱是良配。
他心裏盤算,卻假裝釋然。
“既樊娘子不計前嫌,我沈家也自是會敞開大門,隨時恭候樊娘子來家中走動。”
襄桐雖然對沈家沒有什麽愧疚,但是還是怕見了沈趙氏令人觸景生情,隻敷衍他說,“這個好說,也隨時歡迎沈公子來我家中小坐。”
“這個一定,我昨日才得了衙門告書,不日就將赴任咱們杭州府濟安縣縣令,倒比從前在霍山離得更近了,等安頓下來,必帶了內子登門叨擾。”
01
樊家這處鋪麵的位置雖不在頂繁華的街市, 但勝在連通著城北的幾家官戶以及城西的一些商戶,距離城東也不算太遠, 實在算是個四通八達、風水極佳的地段。且因從前的主家經營的是家醫館, 便有舊人求醫問藥的來找, 也可順便帶些客源。
樊大吉對這處鋪麵極其滿意, 是日便帶著盧氏和柏哥來看了一迴, 還手舞足蹈規劃著哪一出應該多打上幾個架子、那一處又要起個防雨的棚子。
盧氏和柏哥則更關心未來的住處, 卻不由得有些失望。院子裏的房舍一共隻五間,雖比燈花巷那處更敞亮不少,但還是有些少了。
好在從前主人住的精心,也無須大收拾,樊家隻重新粉了牆, 又尋人重新定做藥鋪的匾額。樊大伯心急, 不等牆粉曬幹,隔日就先住了進去做開業的準備,等到分配房舍的時候, 才有些為難。
賃屋的時候原想著自己家四口人住三間,剩下的一間做學徒們的住處,一間做庫房,但襄桐卻明顯有不同意見。
“一間屋住五六個學徒是不是太擠了些?而且隻一間屋做庫房, 也怕不夠使。地窖地方夠大,卻不通風,要不我還同柏哥暫時住在燈花巷的舊屋吧,這樣就能騰出來兩間空屋。而且住在城東, 我們往後上工上學都近便。
樊大伯覺得不妥,“一家子倒分作兩處,又沒有分家。且你單獨開火也麻煩,你要是覺得上工離得遠了,索性從陸記辭工不做,反正咱家往後也需要賬房,你也就不用再到外頭看人臉色。”
襄桐不禁反駁,“我知道您是擔心我和柏哥的安危,但陸記的差事我不想辭。咱家裏的買賣不瑣碎,您隻簡單記個梗概,我三兩日來錄一迴賬也就是了。”“而且,您和大伯娘在霍山時,我和柏哥也是一樣關門閉戶過日子,不也是平平安安的?還有最重要的一點,我如此建議也是為了柏哥讀書方便,不然往後藥鋪裏忙碌起來,吵吵嚷嚷的,他讀書也難靜下心。”
樊大伯被堵得沒話,知道襄桐主意已定,隻得暗地裏找了沈庭囑咐,“我在裏仁方開了藥鋪,可二丫頭和柏哥還要繼續在城東過活。我想著往後托二郎多替我看顧著些,萬一有了什麽事,也不至於被人欺負。”
沈庭答應的十分痛快,“您老放心,就算您不說,我還照舊要去尋桐娘蹭飯的。”
如何住的事算是暫時解決了,但樊大伯和盧氏還要繼續為了籌備貨源忙碌。
未來霍山的出產會占很一大部分,但既開了鋪子,藥材種類還是要多一些才好在市麵上立足,總不能像前段時間做居間人那樣隻賣那幾種緊俏的。
襄桐便和樊大伯出主意,“要不咱們和燕二伯商量商量,今年先用霍山一些稀缺的藥材和他鋪子裏的藥換上一些?然後等上了秋大量藥材成熟,再抓緊時間去附近的山裏收生藥。”
“也隻能先這麽辦了,或者咱們直接從他手裏買熟藥,隻貨架不空就成,反正咱們剛開張,也不可能一下子就把藥上全,總得等個三五個月才知道這行市深淺。”
“對了,沈二郎說這幾日要忙著他大哥娶妻的事,等六月中旬再幫我把徒弟們都送來。你看我們是不是要預備些表禮給沈家送去?”
襄桐卻早已經安排過了。“我已經以您的名義送了些上好衣料過去,二郎還說想請您去觀禮,我怕您近來不得空,便自作主張替您婉拒了。”
樊大伯點點頭,“咱眼下是不大方便過去。”
主要是怕有鄉鄰提起襄桐,沈家大郎和他娘子尷尬。
可是讓人意想不到的是,襄桐有意避諱著沈家人,沈家人卻主動找上門來。
這一日是六月十七,襄桐午間在家用過了飯食迴陸記上工,才進門,便有人說有位沈大郎來找。
襄桐帶著疑惑上了二樓,卻見肇掌櫃正和個二十出頭的讀書人在屋裏飲茶。
襄桐知道,來找她的人大約就是這位了。
他先和肇掌櫃打了招唿。
“掌櫃的我迴來了,聽說有人來尋我?”
原本談笑風生的兩人聞聲不約而同起身,那讀書人轉過身,先不經意打量了一番,這才抱拳施禮。
“在下霍山沈庚,聽聞舍弟先頭多次得樊娘子照拂,今日是特意來向樊娘子致謝的。”
肇掌櫃見兩個人答上話,主動把空間騰給他們,“樓下離不得我,你們先說話,若有事叫我。”
襄桐點點頭,也不禁打量起眼前的人,麵白無須,溫文爾雅的表相下辨不清他情緒,但總給人一種深藏不露的感覺,她心裏疑惑漸升。
這位沈大郎,是做什麽來了?
02
“此間沒有旁人,沈公子有什麽話可以直言。”
沈庚見襄桐似帶著防備之心,先道了聲惱,“今日來得唐突,且也沒和家裏人商量,還請樊娘子勿要見怪。”“我今日來,就如我方才所言,是來向樊娘子致謝的。”
襄桐見對方態度和氣,心裏存疑也不帶在臉上。“卻不知您這謝意是從何而來?”
“我有三謝,一則為了你年初救我二弟於生死一線,將他從鬼門關救迴;二謝你大度無私,在我沈家期間全心全意幫扶家母和弟弟們撐起門庭;三嗎,是為了我和我娘子致謝,你為了成全我沈家聲名,和我日後的官路仕途,不惜自悔婚姻,成人之美。無論憑借以上任何一點,都當得我沈某人一拜。”
說完,沈庚果然起身,按著平輩之禮,一揖到底。
襄桐忙起身躲了不受。
“您這話太過抬愛了,我竟不知我先時於沈家有什麽大恩,不過是因緣際會入了沈家為仆,盡了主仆恩義,至於您說我為了成全您婚事而委曲求全的事,我也無法厚顏相認。我離開沈家,全是因我天性使然,不願囿於內宅做個相夫教子的尋常人,所以與其說是為了成全沈家,倒不如說是為了成全我自己……”
沈庚聞言一愣,“我來之前不曾想,樊娘子竟是個如此果決剛毅之人,是我將您想得輕了,還恕我眼拙,不計較方才的冒犯。想來以樊娘子胸襟,也無須我再多言致謝抑或致歉的微詞,某隻有將這份敬佩與感念牢記在心了。我眼下還有個不情之請,我今日前來之事,能否請桐娘代我向我二弟保密?”
“這是為何?”
“不瞞樊娘子說,我來之前,隻以為你是因著我娘子的姨母叢竇氏作怪,為了成人之美才主動放棄了自己的大好姻緣,所以我本想替我二弟誠心求你,若得你迴心轉意,也好重結鴛盟,再入我沈家門庭。可是我方才見了樊娘子言談,才發覺我錯得離譜。”
“旁的不論,我同肇掌櫃淺談之際,聽他提到樊娘子的眼界、見識、魄力無一不輸男兒,我還當是他為了自己人刻意鼓吹、名不副實。但是方才聽樊娘子提到拆婚一事,寧可自己承擔悔婚的後果,半點不計較我沈家和沈家姻親的過失,如此胸懷坦蕩厚德,我是真的信服。”
“所以,以樊娘子之德之才,我一邊欽佩敬服,一邊又替我那不成材的二弟惋惜。終歸,是他一介莽漢配不得你,所以我原本想要撮合你們的心思,此刻看來就尤顯得可笑和冒昧。這才說,請樊娘子別和我二弟提起我今日登門的事。”
襄桐被沈庚一席話說得險些掛不住臉,他說的是自己嗎?
“您如此盛讚,我隻覺汗顏。算起來,二郎他少年英偉、且有不菲身家,如今更是有了您這進士老爺做兄長,想嫁他的好姑娘隻怕是摩肩接踵、從村頭排到村尾。我何德何能,讓您親自登門……隻是方才您也聽了我的念頭,雖然不恭,但也是我有感而發。總歸,我同二郎,少了些夫妻緣分,但我想,我們也不是仇人,若您家不計較,我仍會把沈家當做故交,把二郎也看成知己、手足。”
沈大郎原先還覺得弟弟太過老實,連個負氣出走的“娘子”都哄不好,還要靠他親自出馬。
結果見麵才發現,這位樊娘子不是犯別扭端身價,而是真的對庭哥沒有圖謀,原本的那點誌在必得,也瞬間變作驚歎和敬佩。
不過話雖如此,卻不代表他斷了撮合弟弟和眼前人的心思,隻不過這事,要迂迴著些了。
這樣的姑娘,若是真能迴心轉意嫁給本分老實的二弟,那也堪稱是良配。
他心裏盤算,卻假裝釋然。
“既樊娘子不計前嫌,我沈家也自是會敞開大門,隨時恭候樊娘子來家中走動。”
襄桐雖然對沈家沒有什麽愧疚,但是還是怕見了沈趙氏令人觸景生情,隻敷衍他說,“這個好說,也隨時歡迎沈公子來我家中小坐。”
“這個一定,我昨日才得了衙門告書,不日就將赴任咱們杭州府濟安縣縣令,倒比從前在霍山離得更近了,等安頓下來,必帶了內子登門叨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