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襄桐把退路安排得當, 又去了趟菜市,買了雞鴨並幾樣菜蔬, 照例在太和樓門口等著, 最後搭著崔家的驢車迴了霍山村。
當晚, 她特特做了沈庭愛吃的鴨血羹和沈慶昨日點名的竹筍炒雞, 因沈趙氏從沒表現過有什麽特殊喜好, 且據說生辰離得不遠了, 襄桐又另給她做了份龍須麵。
沈家人上桌,雖然詫異今日菜色如此豐盛,但每迴襄桐進城,也多半會買些肉葷讓眾人換換口味,也沒特別疑心。
沈趙氏隻照例碎碎念句:“你也太慣著他們, 昨日白說兩句, 就要勞動你一迴。”
襄桐低著頭拿碗掩住臉上表情,“正趕山進城就順手買了,且也不常做, 偶爾一迴不礙的。”
沈慶本想說又想吃百匯煲了,但一想到那菜光是收拾準備就要個把時辰,識相地沒提。
沈庭一碗羹湯下肚,也一臉滿足, “娘子辛苦了,待會兒我和三郎來揀碗洗刷,你和娘也歇歇。”
襄桐待眾人都撂下筷子,忍著心頭澀意笑著和沈家母子報備, “今日進城從我堂姐那得知,我那離家多年的兄長竟有了音信,想迴八裏鋪再問個清楚。”
沈趙氏聽沈庭提起過襄桐家事,聽說原本杳無音信的人突然有了消息,也替她高興,“這可真是天大的喜事,那明日讓二郎親自送你迴娘家,也正好該拜會拜會親家大伯。”
沈庭也連連點頭,“那娘迴頭幫我把存著的那塊上好皮料子找出來吧,我頭迴登門也不好空手。”
襄桐見母子兩個興高采烈,趕忙阻止,“明日,怕是不太方便讓二郎和我同去,我長兄離家時曾和我大伯有些齟齬,我怕到時鬧將起來,有你在我反倒不好調停,你就在家等我,若事情順利,我大概兩三日就歸。”
沈庭雖然急於見樊家親長,也怕趕上她家裏有事鬧出不快,反倒弄巧成拙,“那我就送你到門口,不隨你進門。”
襄桐輕輕點點頭,“那就勞煩二郎刷碗,我迴屋收拾一下,帶身換洗。”
“也多帶些禮吧,總歸是我一點心意。”
襄桐沒有反駁,獨自迴了西屋,把櫃子裏裝錢的瓦罐取將出來。
先頭攢下的銀錢買地用去不少,如今還剩下二十幾兩,襄桐想想,從裏頭拿出兩個三兩的銀錠,雖說她本不想從沈家帶走一文錢,但到底往後要用錢的地方也多,值當是她同沈家借的吧。
沈庭進屋時,襄桐已經把一件衣服、一隻算盤和兩錠銀子用個包袱皮包好放在炕頭。
“我從家裏拿了六兩銀子帶迴去應急,迴頭讓我大伯出了借據給你。”
沈庭也沒多心,反倒關心起樊家的家事來。
“你大伯便是我大伯,若不湊手隻管從家裏拿。不過方才你說,你大兄和家裏鬧了齟齬,又是怎麽一迴事?”
“當初我大伯娘想把她娘家外甥女說給我大兄,我爹也是點了頭的,結果我大兄並不樂意,隨後就偷跑出家,隨人趕海去了。”
這話說的也是實情,而且襄桐在正月裏從梁家迴八裏鋪探親那日,確實也聽人提到在外地碰上個極其像她大兄的人,不過這事既沒確準,也沒有什麽手書捎來。
沈庭真心希望襄桐的兄長能早日歸家,也能做她娘家的依靠,便主動提起,“若是你家裏決定尋人,我也可同去,你千萬別把我當了外人。”
襄桐心裏對沈庭愧疚,轉過身把櫃裏剩下的一尺葛布取出來。
“二郎的襆頭舊了,我再給你重新縫一塊……”
02
襄桐去八裏鋪一晃兒已經三日,到了這一日晌午也沒見迴來,最先忍不住的人是三郎沈慶。
“二哥,二嫂怎麽還不迴來?”
沈庭心裏惦記,卻不肯明說。“怎麽,又饞你二嫂做的竹筍炒雞了?”
沈趙氏這迴破天荒沒有和沈庭站一頭,“你娘子這趟是去的有些久了,要不,你去八裏鋪看看?萬一她家裏出了什麽事,你也能幫把手不是?”
沈庭見她娘也發了話,便不再壓抑心裏擔憂,“那行吧,我這就去駕車。”
八裏鋪在杭州城東北二十裏,霍山村在城西,這一來迴,就得用上大半天時間,沈趙氏擔心兒媳,也顧不上沈庭迴來要貪了黑,隻囑咐他,“要是襄桐她娘家無事,你也別硬催,迴來路上趕慢些,別忙亂。”
沈庭卻已經到院子裏套好了車,出了門就朝著八裏鋪樊家急急奔去。
送襄桐歸家的那日,他並沒有進門,但好歹認得地方,巷子裏從西頭數第三家就是,且門前還長了一棵歪脖棗樹。
沈庭近申時到了地方,連驢都顧不上拴,就要過去叫門。
一把巴掌大的鎖將他擋在外頭,門板上頭還貼了待租待售的字條,讓他有一瞬懷疑,是不是找錯了門。
他退後幾步,看看左右和門前歪脖樹,襄桐那日確是進了這家沒錯。
實在無法,他尋了東邊那戶叫門詢問。
開門的老爹眼神不大好,說話也不太利索,“樊家啊,前日就退租了,說是去外地尋他家裏大郎去了。”
沈庭並不死心,又去西家問了。
西家就是樊家房東,答話也一般無二,“聽說是去南邊尋失散的長男投親去了,走之前也沒跟我提前招唿,真是抬腳就把房子退了,害我都來不及尋續租的人,還要將房子空著白受損失。”
沈庭急的滿頭汗,“那樊家人有沒有說去哪裏尋人?是走旱路還是水路?”
“這我就不知道了,我收屋的時候是她家姐兒出的麵,看意思是往兩廣一帶過去了。”
沈庭忙又追問,“是她家長房的大閨女,還是二房的女兒?”
“是樊大伯他外甥女,好像已經嫁人了,梳了婦人頭。”
沈庭見再問不出什麽有用的,想到樊家在城裏還有門親戚,趕忙又奔了石板巷的鄭家米鋪。
等著他的,卻是襄桐的一紙離斷書。
03
“我爹娘並幼弟確是跟著桐娘南下去尋人了,她早想到你勢必會來城裏尋我問個究竟,已留下交待,這便是她臨行前當著我的麵親筆寫給你的告書,你拿去看了吧。”
沈庭接過薄薄的一張紙,感覺此刻手都是抖的。
上頭娟秀的蠅頭小楷,和家裏賬簿上的字體如出一轍,確是襄桐親筆無疑,可上頭內容,卻讓沈庭如遭雷擊。
沈家二郎見字如晤。
話有千頭,提筆之時卻不知從何述起,隻得先論事再陳情。
日前我樊家長兄傳來音信,言他海上遇險被漁人救起,之後為仆數載以還報大恩。
如今他恩情已還,定家於兩廣之地,欲喚家人相認相從,以期手足相聚、骨肉團圓。
我樊家思量再三終有決斷,即日便要南下尋人,歸期未定。
我深知沈家於我情深義重、救我脫離苦海,恩情使然,奈何我遇事不得兩全,眼見沈家發跡,而我大兄尚不知冷暖,唯有南下相就。
此行道路阻長,歸期渺茫,我一未嫁之身不敢讓沈家房院長空,唯有以此書憑決斷。
你我本無媒妁,也無婚證,過往種種,雖麵上和美,卻始終不容禮數。
沈家大恩,我恐難報,唯有銘刻心頭,日日祝禱。
沈郎許會痛在一時,但世間佳婦千萬,唯我不是良配,便請君萬萬以闔家老小生息為重,勿要動念尋我。
往後山高水闊天各一方,未見得有再會之時,唯期望您家事事順遂,蒸蒸日上。
樊氏桐娘親筆。
……
沈庭一雙赤目把薄薄一張紙箋從頭至尾又從尾至頭足足翻看了數迴,似乎想從字裏行間找到些許破綻,好證明這書信不是襄桐留給他的。
襄桂見他這樣,且天色也不早,隻得狠心打碎他的妄念。
“我堂妹是個什麽脾性,我想也不須我多說,是凡她決定的事情,就是十頭牛也拉不迴。她既已下定決心和你離斷,你便也像個男兒那般硬性一迴,索性丟開手吧,左右,你們不過是段露水姻緣,沒上了祠堂供案……”
“是啊,為什麽我就沒早早地去樊家求娶,非要等著她心甘情願呢?”“是我太蠢、太蠢了……”
襄桂本以為沈庭還要再追問一番樊家人的具體去向,但見他就這麽失魂落魄地拿著手書往外頭去了。
她趕緊又上前幾步把人攔下,“我這裏還有一份借據,是我爹同你沈家借的六兩銀子,日後,便由我代他還你。”
沈庭失焦的眸光稍稍凝聚,“借據?什麽借據。”
“襄桐說離開你沈家時,她隨身帶了六兩銀子的應急錢,如今給我樊家做了路資,暫是還不上了,往後就由我來繼續還債。”
“嗬嗬,六兩銀子的借據?我沈家賺下的大把銀子,哪一筆不是她用心謀劃來的?如今如此撇清,不過是打算自此和我斷個幹淨罷了。”
襄桂見沈庭隨手撕了借據,頭也不迴衝出門外,忙追了出去。
“沈家二郎,你聽我一句,別去尋她,也別再念著她,她同你,不合適。”
沈庭緩緩轉過身來,“我知道你一定清楚襄桐的的去向,我不怨你隱瞞,也不怨她狠心。總歸是我們遇見的時間和契機不對。”“你讓她放心,我不會尋她,也不會打擾她,我就在這裏等她迴來。”
“你這又是何苦?”
“還勞煩您幫我給桐娘她傳個話。我在家裏院牆邊種下了兩顆枇杷果,是我傷後初愈進霍山時,桐娘她親手遞給我的。我那時候沒舍得吃,直到果子爛了還汙了衣兜,隻能種在地下,本想和她一起等著枇杷破土發芽再和她一起在樹下納涼摘果。如今她走了,我就一個人等著枇杷長成,一年不成兩年,兩年不行五年,總有一天能讓她迴來看見,我有的是耐心。”
襄桂聽完倒吸了一口氣,這沈二郎不會是已經猜到,襄桐的離開隻是設下的一個局?而他也並沒打算就這麽輕易放手?
襄桐把退路安排得當, 又去了趟菜市,買了雞鴨並幾樣菜蔬, 照例在太和樓門口等著, 最後搭著崔家的驢車迴了霍山村。
當晚, 她特特做了沈庭愛吃的鴨血羹和沈慶昨日點名的竹筍炒雞, 因沈趙氏從沒表現過有什麽特殊喜好, 且據說生辰離得不遠了, 襄桐又另給她做了份龍須麵。
沈家人上桌,雖然詫異今日菜色如此豐盛,但每迴襄桐進城,也多半會買些肉葷讓眾人換換口味,也沒特別疑心。
沈趙氏隻照例碎碎念句:“你也太慣著他們, 昨日白說兩句, 就要勞動你一迴。”
襄桐低著頭拿碗掩住臉上表情,“正趕山進城就順手買了,且也不常做, 偶爾一迴不礙的。”
沈慶本想說又想吃百匯煲了,但一想到那菜光是收拾準備就要個把時辰,識相地沒提。
沈庭一碗羹湯下肚,也一臉滿足, “娘子辛苦了,待會兒我和三郎來揀碗洗刷,你和娘也歇歇。”
襄桐待眾人都撂下筷子,忍著心頭澀意笑著和沈家母子報備, “今日進城從我堂姐那得知,我那離家多年的兄長竟有了音信,想迴八裏鋪再問個清楚。”
沈趙氏聽沈庭提起過襄桐家事,聽說原本杳無音信的人突然有了消息,也替她高興,“這可真是天大的喜事,那明日讓二郎親自送你迴娘家,也正好該拜會拜會親家大伯。”
沈庭也連連點頭,“那娘迴頭幫我把存著的那塊上好皮料子找出來吧,我頭迴登門也不好空手。”
襄桐見母子兩個興高采烈,趕忙阻止,“明日,怕是不太方便讓二郎和我同去,我長兄離家時曾和我大伯有些齟齬,我怕到時鬧將起來,有你在我反倒不好調停,你就在家等我,若事情順利,我大概兩三日就歸。”
沈庭雖然急於見樊家親長,也怕趕上她家裏有事鬧出不快,反倒弄巧成拙,“那我就送你到門口,不隨你進門。”
襄桐輕輕點點頭,“那就勞煩二郎刷碗,我迴屋收拾一下,帶身換洗。”
“也多帶些禮吧,總歸是我一點心意。”
襄桐沒有反駁,獨自迴了西屋,把櫃子裏裝錢的瓦罐取將出來。
先頭攢下的銀錢買地用去不少,如今還剩下二十幾兩,襄桐想想,從裏頭拿出兩個三兩的銀錠,雖說她本不想從沈家帶走一文錢,但到底往後要用錢的地方也多,值當是她同沈家借的吧。
沈庭進屋時,襄桐已經把一件衣服、一隻算盤和兩錠銀子用個包袱皮包好放在炕頭。
“我從家裏拿了六兩銀子帶迴去應急,迴頭讓我大伯出了借據給你。”
沈庭也沒多心,反倒關心起樊家的家事來。
“你大伯便是我大伯,若不湊手隻管從家裏拿。不過方才你說,你大兄和家裏鬧了齟齬,又是怎麽一迴事?”
“當初我大伯娘想把她娘家外甥女說給我大兄,我爹也是點了頭的,結果我大兄並不樂意,隨後就偷跑出家,隨人趕海去了。”
這話說的也是實情,而且襄桐在正月裏從梁家迴八裏鋪探親那日,確實也聽人提到在外地碰上個極其像她大兄的人,不過這事既沒確準,也沒有什麽手書捎來。
沈庭真心希望襄桐的兄長能早日歸家,也能做她娘家的依靠,便主動提起,“若是你家裏決定尋人,我也可同去,你千萬別把我當了外人。”
襄桐心裏對沈庭愧疚,轉過身把櫃裏剩下的一尺葛布取出來。
“二郎的襆頭舊了,我再給你重新縫一塊……”
02
襄桐去八裏鋪一晃兒已經三日,到了這一日晌午也沒見迴來,最先忍不住的人是三郎沈慶。
“二哥,二嫂怎麽還不迴來?”
沈庭心裏惦記,卻不肯明說。“怎麽,又饞你二嫂做的竹筍炒雞了?”
沈趙氏這迴破天荒沒有和沈庭站一頭,“你娘子這趟是去的有些久了,要不,你去八裏鋪看看?萬一她家裏出了什麽事,你也能幫把手不是?”
沈庭見她娘也發了話,便不再壓抑心裏擔憂,“那行吧,我這就去駕車。”
八裏鋪在杭州城東北二十裏,霍山村在城西,這一來迴,就得用上大半天時間,沈趙氏擔心兒媳,也顧不上沈庭迴來要貪了黑,隻囑咐他,“要是襄桐她娘家無事,你也別硬催,迴來路上趕慢些,別忙亂。”
沈庭卻已經到院子裏套好了車,出了門就朝著八裏鋪樊家急急奔去。
送襄桐歸家的那日,他並沒有進門,但好歹認得地方,巷子裏從西頭數第三家就是,且門前還長了一棵歪脖棗樹。
沈庭近申時到了地方,連驢都顧不上拴,就要過去叫門。
一把巴掌大的鎖將他擋在外頭,門板上頭還貼了待租待售的字條,讓他有一瞬懷疑,是不是找錯了門。
他退後幾步,看看左右和門前歪脖樹,襄桐那日確是進了這家沒錯。
實在無法,他尋了東邊那戶叫門詢問。
開門的老爹眼神不大好,說話也不太利索,“樊家啊,前日就退租了,說是去外地尋他家裏大郎去了。”
沈庭並不死心,又去西家問了。
西家就是樊家房東,答話也一般無二,“聽說是去南邊尋失散的長男投親去了,走之前也沒跟我提前招唿,真是抬腳就把房子退了,害我都來不及尋續租的人,還要將房子空著白受損失。”
沈庭急的滿頭汗,“那樊家人有沒有說去哪裏尋人?是走旱路還是水路?”
“這我就不知道了,我收屋的時候是她家姐兒出的麵,看意思是往兩廣一帶過去了。”
沈庭忙又追問,“是她家長房的大閨女,還是二房的女兒?”
“是樊大伯他外甥女,好像已經嫁人了,梳了婦人頭。”
沈庭見再問不出什麽有用的,想到樊家在城裏還有門親戚,趕忙又奔了石板巷的鄭家米鋪。
等著他的,卻是襄桐的一紙離斷書。
03
“我爹娘並幼弟確是跟著桐娘南下去尋人了,她早想到你勢必會來城裏尋我問個究竟,已留下交待,這便是她臨行前當著我的麵親筆寫給你的告書,你拿去看了吧。”
沈庭接過薄薄的一張紙,感覺此刻手都是抖的。
上頭娟秀的蠅頭小楷,和家裏賬簿上的字體如出一轍,確是襄桐親筆無疑,可上頭內容,卻讓沈庭如遭雷擊。
沈家二郎見字如晤。
話有千頭,提筆之時卻不知從何述起,隻得先論事再陳情。
日前我樊家長兄傳來音信,言他海上遇險被漁人救起,之後為仆數載以還報大恩。
如今他恩情已還,定家於兩廣之地,欲喚家人相認相從,以期手足相聚、骨肉團圓。
我樊家思量再三終有決斷,即日便要南下尋人,歸期未定。
我深知沈家於我情深義重、救我脫離苦海,恩情使然,奈何我遇事不得兩全,眼見沈家發跡,而我大兄尚不知冷暖,唯有南下相就。
此行道路阻長,歸期渺茫,我一未嫁之身不敢讓沈家房院長空,唯有以此書憑決斷。
你我本無媒妁,也無婚證,過往種種,雖麵上和美,卻始終不容禮數。
沈家大恩,我恐難報,唯有銘刻心頭,日日祝禱。
沈郎許會痛在一時,但世間佳婦千萬,唯我不是良配,便請君萬萬以闔家老小生息為重,勿要動念尋我。
往後山高水闊天各一方,未見得有再會之時,唯期望您家事事順遂,蒸蒸日上。
樊氏桐娘親筆。
……
沈庭一雙赤目把薄薄一張紙箋從頭至尾又從尾至頭足足翻看了數迴,似乎想從字裏行間找到些許破綻,好證明這書信不是襄桐留給他的。
襄桂見他這樣,且天色也不早,隻得狠心打碎他的妄念。
“我堂妹是個什麽脾性,我想也不須我多說,是凡她決定的事情,就是十頭牛也拉不迴。她既已下定決心和你離斷,你便也像個男兒那般硬性一迴,索性丟開手吧,左右,你們不過是段露水姻緣,沒上了祠堂供案……”
“是啊,為什麽我就沒早早地去樊家求娶,非要等著她心甘情願呢?”“是我太蠢、太蠢了……”
襄桂本以為沈庭還要再追問一番樊家人的具體去向,但見他就這麽失魂落魄地拿著手書往外頭去了。
她趕緊又上前幾步把人攔下,“我這裏還有一份借據,是我爹同你沈家借的六兩銀子,日後,便由我代他還你。”
沈庭失焦的眸光稍稍凝聚,“借據?什麽借據。”
“襄桐說離開你沈家時,她隨身帶了六兩銀子的應急錢,如今給我樊家做了路資,暫是還不上了,往後就由我來繼續還債。”
“嗬嗬,六兩銀子的借據?我沈家賺下的大把銀子,哪一筆不是她用心謀劃來的?如今如此撇清,不過是打算自此和我斷個幹淨罷了。”
襄桂見沈庭隨手撕了借據,頭也不迴衝出門外,忙追了出去。
“沈家二郎,你聽我一句,別去尋她,也別再念著她,她同你,不合適。”
沈庭緩緩轉過身來,“我知道你一定清楚襄桐的的去向,我不怨你隱瞞,也不怨她狠心。總歸是我們遇見的時間和契機不對。”“你讓她放心,我不會尋她,也不會打擾她,我就在這裏等她迴來。”
“你這又是何苦?”
“還勞煩您幫我給桐娘她傳個話。我在家裏院牆邊種下了兩顆枇杷果,是我傷後初愈進霍山時,桐娘她親手遞給我的。我那時候沒舍得吃,直到果子爛了還汙了衣兜,隻能種在地下,本想和她一起等著枇杷破土發芽再和她一起在樹下納涼摘果。如今她走了,我就一個人等著枇杷長成,一年不成兩年,兩年不行五年,總有一天能讓她迴來看見,我有的是耐心。”
襄桂聽完倒吸了一口氣,這沈二郎不會是已經猜到,襄桐的離開隻是設下的一個局?而他也並沒打算就這麽輕易放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