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沈家人身上沒帶什麽趁手的工具, 想起昨日在道觀第二層庫房裏發現的農具,應是有幾把鋤頭, 便趕緊去取了來。
沈慶滿臉興奮, 在揮動鋤頭鑿開石壁前滿懷希望, “二哥, 我猜著石壁後頭定是藏了數不盡的金銀珠寶。”
沈庭卻兜頭潑他一下子冷水, “嗯, 也不是沒可能,畢竟從前在這處盤踞的都是西北悍匪,如果真有贓物藏匿在此,我們到時隻需全部交給郎大人處置便是。”
沈慶立時一懵,“啊?要充公啊?”
沈庭不似和他玩笑, “不然呢?要是真有金銀財寶, 那定是賊贓,你還敢貪占不成?”
沈慶聽完頓時泄了氣,連鋤頭都丟了地上, “那咱也甭挖了,到時費力不討好的,還要多吃幾碗糧補身,不劃算, 實在不劃算。”
襄桐倒有不同看法,“看這處石壁布滿了硝石結晶,並不像人後砌上的機關暗門,我覺得, 多半是山體局部遭了腐蝕變脆,才會如此容易破裂。”
沈慶這才重新提起精神,他二嫂的話聽起來靠譜多了,便是說明石壁那頭還是有希望藏了什麽寶貝的。
一家人齊心協力揮動著鋤頭,先從破裂那處入手,隨後往四周擴散,足足用了近半個時辰功夫,總算透了亮。
沈慶迫不及待蹲下身去,半趴在地上往石壁那一頭觀望。
沈庭也不覺緊張,“看見什麽了?”
沈慶沒有立刻迴答,隻湊近了又看了半晌,然後歎了口氣,“外頭除了樹,什麽也沒有。”
這個結果本在意料之中,襄桐也隻當是白費些力氣。
“既知道山壁後是什麽,咱也不算白白辛苦。”
幾個人剛要拿著鋤頭起身,沈慶又疑惑了一句,“這些樹長得可真高,都快頂上三個太和樓了。”
襄桐本沒有多想,但出於好奇,還是和沈慶商量,“要不讓我看看?”
沈慶忙把位置讓開,襄桐剛想跪下去觀看,沈庭忙把自己身上皮襖脫下給她墊在地上,“別涼著了。”
沈慶立時向沈趙氏告狀,“娘你看看二哥,方才我在地上半晌他都沒說心疼心疼我。”
沈趙氏自然不會折襄桐的麵子,“你二嫂身子不趕你結實,要是涼著了會做病的。”
沈慶舉一反三,“就是像上迴那樣?又得吃雞子兒又要喝薑糖水好幾天才能養好?”
襄桐聽了臊得臉上通紅,沈庭也被嗆得咳咳幾聲。
“好了,有那功夫胡說八道,不如再去別處看看,還有沒有其他可疑之處。”
“哦,行吧,那二哥照顧好二嫂。”可不能讓二嫂再生病了,她臥床那幾日,家裏的夥食明顯又從豐年變成了災年。
襄桐見人走開,這才能專心致誌往外瞧。
一觀之下,果然如沈慶所說,入目皆是異常高大挺拔的落葉喬木,且看樣子,是長在了被山石環繞的穀地當中。
因視野有限,她也辨不清眼前的穀地有多大,甚至也不認得這些樹是何品種。
“我瞧著眼熟,似是從我爹的哪本遊記拓本裏見著過,一時也想不起來。”
沈庭見襄桐都認不出樹種,便拉她起身,換做自己跪蹲著朝外張望。
結果還是一樣認不出。“算了,就當是尋常喬木吧。”
襄桐知道他多少有些失望,便繼續寬慰,“當是尋常樹木也好,迴頭家裏柴禾不夠燒,隻刨開石壁進去伐木,再不用同旁人哄搶。”
沈庭知道這是寬他的心,也不仔細分說,哪個砍柴要如此翻山越嶺曆盡辛苦的,山腳林子裏樹盡夠他家用個幾輩子了。
“這洞裏濕寒,咱不能久待,不如先下山去給崔家和薛家幫手。”
沈家一行便不多盤桓,仍沿著原路下山。
等到了山脊夾道處,崔家和薛家正把頭午的出息過秤裝車,見沈家人下山,不免關切幾句。
“你家都上山兩迴了,每次都是空手而歸,難道上麵是個荒山不成?”
沈庭怕樹大招風,也不深說,“我們本就是想先上去采采風,畢竟從前是山匪占過的地方,這兩日其實也隻走了一半,再往上沒有大路,倒還沒去過。就眼下來看,能采摘的野物確實不抵這兩片林子裏多。”
崔薛兩家見沒有更多山鮮可采,也就不大上心,又關心起楊家突然退出的原因。
沈庭想想才道,“可能是她家老的老、幼的幼,實在力有不逮吧。”
這話聽著就不似真的,但崔家精明,猜是楊家哪裏得罪了沈庭,也不當麵揭破,總歸他自家跟著沈家沒吃過半點虧。“他家沒這個福氣罷了,二郎也別和他們費神。”
襄桐也麽閑著,這會兒正和薛老四的媳婦兒往賬本上記數,每每湊近,總聞著一種似有似無的淡香,不免好奇,“您身上這是熏得什麽香?怪好聞的。”
薛老四家的先時不明所以,“香?我沒熏香啊,連濯發都是普通皂莢,連頭油都不曾用過。”
襄桐忙說,“許是我弄岔了。”“您家頭午摘的菌蕈統共是一百零四斤、野蔬二百四十五斤,要是沒有差錯就在這兒畫個名兒,等車迴來好按了數目結錢。”
薛老四家的也不在意,因不識字,隻挽起袖子露了一截胳膊用手畫押。
襄桐一眼瞧見她手腕上一隻木質的古樸鐲子。
“您這鐲子倒是別致,看著像是個舊物件。”
薛老四家的這才想起來,“啊,你方才說的香,大約就是這鐲子散出來的,我久戴了手上,倒聞不見了。”“這本是我娘家不知傳了幾代的舊物,我娘給我當做陪嫁壓箱的,倒讓二郎媳婦笑話了。”
襄桐十分認真告訴她,“您怕是不知道,您手上這鐲子,不是旁的,怕是那遇水不浮的沉香木。”
“沉香木?”“那是什麽來頭?”
襄桐知道解釋多了反倒讓人頭暈,索性隻給個估價,“這樣一隻木鐲,若是雕工再好些,五十兩銀子總值的。”
薛老四家的一陣錯愕,“五、五十兩銀子?天爺啊,我竟不知,我還有這麽值錢的寶貝,得虧你識貨,不然我準當它是個破木頭做的,指不定哪天就燒了火。不行,往後我可不敢戴出門了,遇見和你一樣眼尖的,還不得給我招禍。”
說著,念念叨叨去尋他當家的去了,也不知是去顯擺陪嫁值錢,還是讓他保管那稀罕物。
襄桐見薛老四家的掩不住一臉喜意,也笑著搖搖頭,每個人總會被不經意的喜事解救。
她剛合上賬冊,腦海裏突然靈光乍現,方才在山洞裏窺見的那些高大樹木,不就是曾在父親的古籍中看到過的沉香木嗎?
沈家人身上沒帶什麽趁手的工具, 想起昨日在道觀第二層庫房裏發現的農具,應是有幾把鋤頭, 便趕緊去取了來。
沈慶滿臉興奮, 在揮動鋤頭鑿開石壁前滿懷希望, “二哥, 我猜著石壁後頭定是藏了數不盡的金銀珠寶。”
沈庭卻兜頭潑他一下子冷水, “嗯, 也不是沒可能,畢竟從前在這處盤踞的都是西北悍匪,如果真有贓物藏匿在此,我們到時隻需全部交給郎大人處置便是。”
沈慶立時一懵,“啊?要充公啊?”
沈庭不似和他玩笑, “不然呢?要是真有金銀財寶, 那定是賊贓,你還敢貪占不成?”
沈慶聽完頓時泄了氣,連鋤頭都丟了地上, “那咱也甭挖了,到時費力不討好的,還要多吃幾碗糧補身,不劃算, 實在不劃算。”
襄桐倒有不同看法,“看這處石壁布滿了硝石結晶,並不像人後砌上的機關暗門,我覺得, 多半是山體局部遭了腐蝕變脆,才會如此容易破裂。”
沈慶這才重新提起精神,他二嫂的話聽起來靠譜多了,便是說明石壁那頭還是有希望藏了什麽寶貝的。
一家人齊心協力揮動著鋤頭,先從破裂那處入手,隨後往四周擴散,足足用了近半個時辰功夫,總算透了亮。
沈慶迫不及待蹲下身去,半趴在地上往石壁那一頭觀望。
沈庭也不覺緊張,“看見什麽了?”
沈慶沒有立刻迴答,隻湊近了又看了半晌,然後歎了口氣,“外頭除了樹,什麽也沒有。”
這個結果本在意料之中,襄桐也隻當是白費些力氣。
“既知道山壁後是什麽,咱也不算白白辛苦。”
幾個人剛要拿著鋤頭起身,沈慶又疑惑了一句,“這些樹長得可真高,都快頂上三個太和樓了。”
襄桐本沒有多想,但出於好奇,還是和沈慶商量,“要不讓我看看?”
沈慶忙把位置讓開,襄桐剛想跪下去觀看,沈庭忙把自己身上皮襖脫下給她墊在地上,“別涼著了。”
沈慶立時向沈趙氏告狀,“娘你看看二哥,方才我在地上半晌他都沒說心疼心疼我。”
沈趙氏自然不會折襄桐的麵子,“你二嫂身子不趕你結實,要是涼著了會做病的。”
沈慶舉一反三,“就是像上迴那樣?又得吃雞子兒又要喝薑糖水好幾天才能養好?”
襄桐聽了臊得臉上通紅,沈庭也被嗆得咳咳幾聲。
“好了,有那功夫胡說八道,不如再去別處看看,還有沒有其他可疑之處。”
“哦,行吧,那二哥照顧好二嫂。”可不能讓二嫂再生病了,她臥床那幾日,家裏的夥食明顯又從豐年變成了災年。
襄桐見人走開,這才能專心致誌往外瞧。
一觀之下,果然如沈慶所說,入目皆是異常高大挺拔的落葉喬木,且看樣子,是長在了被山石環繞的穀地當中。
因視野有限,她也辨不清眼前的穀地有多大,甚至也不認得這些樹是何品種。
“我瞧著眼熟,似是從我爹的哪本遊記拓本裏見著過,一時也想不起來。”
沈庭見襄桐都認不出樹種,便拉她起身,換做自己跪蹲著朝外張望。
結果還是一樣認不出。“算了,就當是尋常喬木吧。”
襄桐知道他多少有些失望,便繼續寬慰,“當是尋常樹木也好,迴頭家裏柴禾不夠燒,隻刨開石壁進去伐木,再不用同旁人哄搶。”
沈庭知道這是寬他的心,也不仔細分說,哪個砍柴要如此翻山越嶺曆盡辛苦的,山腳林子裏樹盡夠他家用個幾輩子了。
“這洞裏濕寒,咱不能久待,不如先下山去給崔家和薛家幫手。”
沈家一行便不多盤桓,仍沿著原路下山。
等到了山脊夾道處,崔家和薛家正把頭午的出息過秤裝車,見沈家人下山,不免關切幾句。
“你家都上山兩迴了,每次都是空手而歸,難道上麵是個荒山不成?”
沈庭怕樹大招風,也不深說,“我們本就是想先上去采采風,畢竟從前是山匪占過的地方,這兩日其實也隻走了一半,再往上沒有大路,倒還沒去過。就眼下來看,能采摘的野物確實不抵這兩片林子裏多。”
崔薛兩家見沒有更多山鮮可采,也就不大上心,又關心起楊家突然退出的原因。
沈庭想想才道,“可能是她家老的老、幼的幼,實在力有不逮吧。”
這話聽著就不似真的,但崔家精明,猜是楊家哪裏得罪了沈庭,也不當麵揭破,總歸他自家跟著沈家沒吃過半點虧。“他家沒這個福氣罷了,二郎也別和他們費神。”
襄桐也麽閑著,這會兒正和薛老四的媳婦兒往賬本上記數,每每湊近,總聞著一種似有似無的淡香,不免好奇,“您身上這是熏得什麽香?怪好聞的。”
薛老四家的先時不明所以,“香?我沒熏香啊,連濯發都是普通皂莢,連頭油都不曾用過。”
襄桐忙說,“許是我弄岔了。”“您家頭午摘的菌蕈統共是一百零四斤、野蔬二百四十五斤,要是沒有差錯就在這兒畫個名兒,等車迴來好按了數目結錢。”
薛老四家的也不在意,因不識字,隻挽起袖子露了一截胳膊用手畫押。
襄桐一眼瞧見她手腕上一隻木質的古樸鐲子。
“您這鐲子倒是別致,看著像是個舊物件。”
薛老四家的這才想起來,“啊,你方才說的香,大約就是這鐲子散出來的,我久戴了手上,倒聞不見了。”“這本是我娘家不知傳了幾代的舊物,我娘給我當做陪嫁壓箱的,倒讓二郎媳婦笑話了。”
襄桐十分認真告訴她,“您怕是不知道,您手上這鐲子,不是旁的,怕是那遇水不浮的沉香木。”
“沉香木?”“那是什麽來頭?”
襄桐知道解釋多了反倒讓人頭暈,索性隻給個估價,“這樣一隻木鐲,若是雕工再好些,五十兩銀子總值的。”
薛老四家的一陣錯愕,“五、五十兩銀子?天爺啊,我竟不知,我還有這麽值錢的寶貝,得虧你識貨,不然我準當它是個破木頭做的,指不定哪天就燒了火。不行,往後我可不敢戴出門了,遇見和你一樣眼尖的,還不得給我招禍。”
說著,念念叨叨去尋他當家的去了,也不知是去顯擺陪嫁值錢,還是讓他保管那稀罕物。
襄桐見薛老四家的掩不住一臉喜意,也笑著搖搖頭,每個人總會被不經意的喜事解救。
她剛合上賬冊,腦海裏突然靈光乍現,方才在山洞裏窺見的那些高大樹木,不就是曾在父親的古籍中看到過的沉香木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