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得了東西兩線戰爭的勝利之後,公孫康有精力關注樂浪和沃沮的局勢了。


    今天來的人,有公孫恭、王倫、外加王倫的父親王烈。


    王烈現在雖然已經不再擔任官職,但是有重大事情的時候,公孫康還是經常聽取他的意見。


    “涼茂就要走了,將來誰來接任他還不好說。他走了不要緊,但是搶在我們前麵,給陸豐封官,分明就是想把陸豐拉過去,離間我們跟陸豐之間的關係。”


    公孫康說道。


    “是啊,他是想把陸豐拉到朝廷那一邊,趁機削弱我們。用心良苦啊。”


    王倫其實在就看出了這一點。


    “當初我們沒有對此采取反對行動,是因為東西兩線的戰事還沒有結束,後方需要穩定,所以才對陸豐聽之任之,甚至加以褒獎。”


    公孫恭說道。


    “陸豐那裏,有一千多江東人,孫尚香逃走,即使不是陸豐指使,他也有失職之嫌。隻是他平定了沃沮,再追究他在這件事上的責任,總是有苛求責備之嫌,顯得我不能容人過錯。但是這件事也證明,陸豐跟我們並非那麽真心。”


    “襄平侯的意思是……。”


    “陸豐雖然年輕,但卻是個人才,若是能為我所用,必能開疆拓土,掃清強敵。隻是如何利用控製他,倒是需要斟酌。”


    “襄平侯既然不想除掉陸豐,還想利用他,就給他更大的官兒做。”


    一直不吱聲的王烈,突然說話。


    “長史的意思是……。”


    “襄平侯此前不是一直有意削弱樂浪郡麽。如今就是大好時機。”


    王烈說的胸有成竹。


    “還請長史明言。”


    “襄平侯忘了帶方郡之事麽?何不此時就設立帶方郡呢?”


    還在公孫康的父親公孫度時代,就想削弱樂浪郡的勢力。


    當時的一個方案,就是在樂浪郡的南方,設立帶方郡。


    這樣一來,就有了兩個好處。


    一是帶方郡處於樂浪的南方,在距離上跟三韓,濊人和東濊、倭國、州胡等東北亞勢力更接近。


    這些國家跟藩屬,原來跟漢室打交道,都是通過樂浪,因為帶方郡在樂浪南方,距離更近,所以這些國家再跟朝廷聯係的時候,就首先要跟帶方郡打交道。


    這就等於切斷了這些國家跟樂浪郡的聯係,把他們跟朝廷聯絡交往的渠道,抓到了自己的手裏。


    第二個好處,就是可以把樂浪夾在遼東和帶方之間,必要的時候,可以對樂浪兩麵夾擊。


    這樣一來,樂浪也失去了對於三韓、東濊和州胡的直接聯係和影響力。


    公孫度當時雖然有這個想法,但是當時曹操剛剛統一北方,風頭正勁,公孫度忌憚曹操,所以沒敢實行這個計劃。後來公孫度去世,這個計劃就擱置下來。


    “長史之意,是想叫陸豐到帶方郡去?”


    公孫康似乎摸到了王烈的思路。


    “不僅讓陸風過去,他平定沃沮,立下大功,僅僅當一個遂城縣令,似乎虧待他了。我覺得,叫他當帶方郡太守,似乎才配得上他的功勞。”


    “什麽?叫陸豐做太守?”


    連公孫恭和王倫都楞了。


    還不到十八歲,就當太守?又不是世襲的官職,這也太出格了吧?


    “這個,長史,當個縣令已經不小了,叫他當太守,是不是……。”


    “嗬嗬,我就知道你們會這麽想,但是你們就沒想想別的?遂城縣令,還有一縣之地,外加沃沮。給他個帶方太守,你說他有什麽?”


    “帶方郡雖然名義上有七個縣,但是現在這七個縣,哪個在我們手裏?都是在樂浪和三韓,濊人、東濊之間,連個縣令、官廨都沒有。”


    “那裏也沒有咱們的兵馬,周青和公孫楚的兵馬,原本就在陸豐麾下,這迴可以再調撥給他。一是名義上支持他,二是可以暗中監視牽製他。”


    “當然,必要的補給,還是要多少給他一些的。如今東西兩線戰事已經結束,雖然有些緊張,但是供他三千人的補給,還足可以應付。”


    “除了這些之外,我們還給他什麽了?不過就是一個太守的虛名而已,真想要在那裏立足,一切都得靠他自己去打拚。”


    “陸豐頗有才幹,他的三千人馬又都是精兵強將,到了那裏必將掀起一番驚濤駭浪。”


    “不過,他的周邊也是強敵環視,樂浪、濊人、東濊、馬韓、弁韓、辰韓六家強敵,那個願意容他?必將引起一番大亂。”


    啪,公孫康拍了一下桌案。


    “妙哉。那邊一亂,我們就能坐山觀虎鬥,他們鬥成一團,彼此削弱,我們就有機可乘,時機成熟,就能一舉平定整個半島。”


    “對,就是這個意思。”


    “哈哈哈,長史這一招,一石數鳥,送出去一個太守的虛名,就能收到不世之功,妙哉,妙哉。”


    公孫恭有點後悔,這樣的妙計,自己怎麽就沒想到呢。


    王倫也不禁檢討自己,還是父親高瞻遠矚,足智多謀啊。


    “好,王倫起草表書,即刻上表,表劉封為帶方郡太守。今年三戰皆捷,丞相會同意的。”


    “目前曹植在這裏,是否跟曹植通報一下?”


    王倫還沒有被衝昏頭腦。


    “通報,不僅僅要通報,還要讓他跟我聯名上表。另外,跟他說,等到朝廷的旨意迴來,我要跟他一起去遂城宣旨,安撫陸豐。”


    曹植從中原出來,一路上走走停停,行程緩慢。


    他雖然對政治不太精通,但也不是一無所知。也知道自己這個所謂的宣慰使,不過就是閑差,其實就是個名義。早一天到遼東,晚一天到遼東,其實根本就不重要。即使遼東這裏,也不會拿他當什麽事兒。


    不過,他畢竟是丞相之子,代表了朝廷,在禮節和接待上麵,還沒人敢於怠慢。


    其實,最喜歡這樣了。這比在家裏麵,要輕鬆多了。


    至於政事,他才懶得管更多呢。


    一路走來,遼東的富庶安寧,讓他感到意外。


    到了襄平之後,也接觸了不少有趣人物,比如管寧、王烈等人,就讓他刮目相看。


    當然,還有一個平定沃沮的年輕人陸豐,最近名聲鵲起。


    不過,曹植比這裏人知道的更多一些。


    他還知道,這個陸豐,就是劉備原來的義子劉封。


    所以,當王倫帶著表書,請他聯合署名的時候,曹植略一思考就答應了。


    一個十七歲的年輕人,就當上了太守,這倒是很有趣兒的事情。


    曹植覺得,這件事情會讓父親感到尷尬。


    能讓父親尷尬的事情,曹植覺得挺有意思,他倒是很想看看父親尷尬的表情。


    如果哥哥能氣急敗壞,就更好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三國之卦帝劉封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遍地滄桑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遍地滄桑並收藏三國之卦帝劉封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