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浪郡太守涼茂已經接到了公孫康的文書,向他通報了今天對高句麗、鮮卑和烏桓用兵的消息。


    劉封對沃沮用兵的消息,自然也在通知之列。


    在擔任泰山太守之前,涼茂也是一個名士。很喜歡跟名士交往。後來被征召當官,這種交往才少了一些。


    不過,隻要有時間,他還是盡可能地跟這些名士們交往一下。即使到了樂浪,也是如此。


    跟管寧和王烈的交往,就是其中的一部分。


    漢室在遼東設立四郡,曆史悠久,在教育和文化的熏陶下,當地也產生了不少文人,自然也就會出一些名士。


    區別隻在於,這些名士學問的高低,名氣的大小和活動空間的大小而已。


    方伯居,表字如水,就是樂浪本土的名士之一,更確切地說,他是屯有縣的第一名士。


    這樣的人,跟太守涼茂有些來往,就不奇怪了。


    今天,方伯居從屯有縣來到朝鮮縣的土城,跟涼茂相見。


    兩人以前就是好友,見麵自然歡喜,說話也很隨便。談論間,自然就涉及到了對沃沮人用兵的話題。


    “明公對此次用兵的勝負,有何見解”?


    方伯居問道。


    “如水何必有此一問?此前數次用兵,都是掃興而歸。那還是數萬人馬。此次隻有三千人馬,如何能夠獲勝”?


    “襄平侯如此用兵,看來也不指望獲勝啊”。


    “以我之見,也是如此。襄平侯那邊征討高句麗,不過是要陸豐這邊牽製沃沮人,不讓他們前去增援高句麗而已”。


    “如此看來,陸豐的勝負,豈不是無關緊要?這個陸豐究竟是何許人也,倒是沒聽說過”。


    “此人我曾有一麵之緣,去年年底,曾經跟江東人一起,到我這裏來了一趟。其他的事情所知不多,隻知道他對於易理頗有些心得,這點倒是跟如水有些相似”。


    “不知造詣如何?倒是想接觸一下,共同探討切磋”。


    “造詣似乎還不錯,當時我曾經走失一匹馬,後來那位徐夫人給起卦推算,十分準確。據說那位徐夫人,就是陸豐所教。”


    “不知這位徐夫人用的是何種方法”?


    “似乎叫什麽梅花易數,我對此不明了了,也不好細問”。


    “梅花易數?這倒是頭一迴聽說過”。


    方伯居立刻就來了興趣。


    “莫非如水有意結交此人麽?如水若有此心,我倒是可以給你提供個方便”。


    “明公意欲何為”?


    “大軍來了,無論將來勝負如何,我這裏也該略盡地主之誼。雖然陸豐未曾到我這裏來,但他軍務繁忙,亦可理解。我作為一方太守,也不能無動於衷,正準備派人前去勞軍,苦無合適人選,不如就請如水代我走一趟、如水是我樂浪名士,到了那裏,也不至於辱沒了他”。


    方伯居一聽涼茂的話,就知道涼茂挑理了。


    按照慣例,軍馬來到地方,一般都要跟當地的地方官相見,既是禮貌,也是為了今後求得地方支持。


    陸豐到了樂浪境內,卻沒前來拜見涼茂,引起涼茂的不滿,就很正常。


    “明公有此美意,我又豈能推脫。正好閑來無事,便去走上一趟。公私兼顧,既是勞軍,也去見識一下這位陸豐的學問”。


    類似方伯居這樣的名士,一般都不差錢兒。除了在家鑽研學問,到處遊走,遊曆四方,結交同道,也是他們生活中的一個重要內容。


    許多時候,說是結交同道,但也不乏私心,借此機會炫耀自己的學問,顯擺本事,從而獲得心理滿足和更大的名氣。


    “如此就辛苦如水了。另外,見了劉封,可以轉告他一下,沃沮人內部,也並非鐵板一塊。金水部和銀水部,跟高句麗就頗有嫌隙,倒是跟我們漢家,更為親近些。這兩部跟沃沮人的其他五部,也頗多衝突”。


    “明公深明大義,令人敬佩”。


    “如水謬讚了。若是真能掃平沃沮人,我樂浪也去了一個心頭禍患,對於陸豐此次用兵,其實我也樂見其成”。


    “沃沮人那裏的情形,我也知道一些。我家的侄子,就經常跟沃沮人貿易往來,此次也跟我來了,屆時就帶著他一起去”。


    “也好,我即刻安排物品,就請如水明日啟程可好”?


    “好,便如此定了”。


    第二天,方伯居便帶著二十車糧食、二十頭豬,從浿水順流而下,進入黃海,然後沿海北上,進入清川水。用了兩天時間,抵達馮屯裏大營。


    聽說方伯居來了,劉封不禁高興。


    本來想著何時有時間去見見這個人,沒想到竟然自己來了,也算是天意如此。


    “本來想去拜見如水先生,隻因初來乍到,軍務繁忙,未能脫身。今日先生來了,何其幸運”。


    劉封說著,就拿出了當初管寧給他的信,遞給方伯居。


    方伯居看完信,不僅哈哈大笑。


    “原來幼安先生有書信在此,有了幼安先生的囑托,哪裏敢不竭盡全力相助?太白若是有何事情,盡管開口,隻要我能做到的,絕不推辭”。


    “如水先生如此美意,豐感激不盡。屆時自然少不得要求先生幫忙”。


    有了管寧的麵子,兩人關係立刻就拉近了許多。於是方伯居就委婉地提起了涼茂挑理的事情。


    關於去拜見涼茂的事情,劉封也並非沒有想到。隻是他覺得剛到這裏,一仗還沒打,一點兒戰果也沒有,空著手去見涼茂,沒有多大意義。


    等到將來打了兩個勝仗,有了一定戰果,再去見涼茂,說話也硬氣。跟他要一些糧草輜重什麽的,自己也有底氣。


    不過,涼茂仍然派人來勞軍,又提醒劉封沃沮人內部不合的事情,說明此人還能以大局為重,總體上還算是個比較正派的太守,起碼是個恪盡職守的太守。


    “待得將來有所斬獲之時,定要去拜見伯萬。如水先生迴去之時,還請向伯萬解釋一下,表達我的歉意”。


    “我自會跟他說。太白也不必在意。伯萬心胸開闊,不會因此怪罪於你。此次帶來了我的侄子,他對沃沮人的情形頗為了解,或許對太白有所助益”。


    “好啊,就請前來相見,我這裏正需要沃沮人內部的詳細情形呢”。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三國之卦帝劉封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遍地滄桑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遍地滄桑並收藏三國之卦帝劉封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