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十三年十一月十八,壬戌日。


    劉封已經從曹營迴來兩天,左右無事,就帶著陳氏三兄弟在驛館裏學習。


    目前,隻有這三兄弟才是自己最為心腹之人。


    自從諸葛神棍出山之後,劉封幾乎就一直在江東,自己原來手下的兵馬,也分給了關二和張三。


    這讓劉封有時候不得不懷疑,這是諸葛神棍故意削弱自己兵權之舉。


    雖然還有玄德老爹義子的標簽和玄德老爹的信任,但是,自己目前在那裏的影響力,其實已經不多。


    對於玄德老爹來說,自己的價值也不是必不可少,似乎在向著可有可無的方向發展。


    劉封不得不承認,諸葛神棍這一手很高明。


    不過,他現在也懶得跟他計較。既然已經決定走自己的路,就要按照自己的計劃行事。


    現在,劉封就帶著陳氏三兄弟,在趕往樊城的路上。


    昨天,劉封自己主動去見了周瑜。


    這段時間,周瑜似乎把他給忘了,也沒分派他什麽差事,原來監視他的人,也都撤了迴去。至少表麵上如此。


    劉封跟周瑜說,自己要去樊城看舅舅。


    本來以為周瑜會阻攔,至少也要盤問一番,沒想到他竟然爽快地答應,還叫人給開了關防文書,連細節都沒問一下。


    至於他跟龐統到曹操那裏去的事情,周瑜也隻字未提。


    不過,劉封相信,以周瑜的本事和在曹操那裏的探子的本事,他一定會知道。


    劉封也懶得理會這些,既然周瑜讓他去,也就沒有必要客氣。


    樊城如今已經被曹操控製,不過這裏暫時還比較平靜,沒有明顯的大戰在即的跡象。


    路上遇到關卡,聽說是去見樊城縣令,也就痛快地放行。


    現在路上雖然有些關卡,但是要想有效地控製人員流動,甄別人員的身份,並不容易。


    主要原因,就是如今軍閥混戰,一些地方很容易易主。


    僅僅以樊城而言,此前屬於劉表,後來被劉備占據,隨後是劉琮轄下,現在又歸附於曹操。


    屢屢變遷之下,人員流動大,本地基層政權,也很難控製境內的人口。


    更多的時候,路上的關卡隻是象征性的。


    很順利就見到了舅舅劉泌,劉泌見到劉封,自然很高興。


    劉泌在十歲的時候,就失去了父母。後來幾乎就是姐姐把他撫養成人,所以對姐姐有很深的感情。


    對於姐姐留下的的這個獨子,自然非常照顧。當即就令人準備酒菜,兩人飲酒。


    自己的舅舅不是外人,劉封也就不隱瞞,把自己目前在玄德老爹那裏的處境說了一遍,包括自己跟孔明的關係,都沒落下。


    “原來這個陸豐就是你啊,我還以為從哪裏出來這麽個年輕才俊,一夜之間名聲大燥”。


    “原來舅舅也聽說了我在江東之事”?


    這個時代,信息傳播效率也不低啊。


    “人的名,樹的影,這些事情,自然令人津津樂道。依你所說,你目前的處境確實比較尷尬。劉備正值壯年,阿鬥目前還小,暫時或許還不到生死相搏的地步,隨著阿鬥年長,劉備有一天老去,立廢之爭,就將浮出水麵。”


    “便是你無意相爭,也會被迫卷入其中。不可不早作謀劃”。


    “甥打算自己去遼東,已經跟義父和孔明提過此事。”


    “他們怎麽說”?


    “都說等破曹之後再說。孔明還曾答應給一員大將和五百兵馬”。


    “這個你就不要指望了。”


    劉泌不假思索地說道。


    “舅舅何以如此確定”?


    “他此時既然已經與你勢同水火,哪裏還會如此慷慨相助?給你點兒兵卒,或許還有可能。給一員大將,斷無可能。”


    “別說他們目前沒有幾個大將,便是有,也不會如此大方。如今你已經嶄露頭角,若是再有大將相助,他們今後如何控製你?便是你想去遼東,他們也不會讓你去”。


    劉封本來就對這個沒有多少信心,如今經舅舅一說,才算是徹底醒悟,放棄了幻想。


    是啊,在目前的情況下,怎麽還可能把趙子龍和五百兵馬給他呢?


    “孔明如今在劉備那裏的地位,已經不可動搖。於私,他跟你勢同水火,已經不能容你。”


    “於公,正如你所說,在大戰略上也有根本分歧。你怎麽還能指望他幫你呢?亂世之中,圖謀的大多都是自己利益,如今還有幾個人會為天下蒼生著想?真心匡扶漢室”?


    “你不要想得那麽簡單,更不要太天真”。


    “舅舅一席話,讓我如夢方醒,否則幾乎誤了大事”。


    “你是我的至親,我自然要跟你說實話。這些年來,爭名奪利,相互傾軋,同室操戈的事情,我見的太多,萬萬不可輕信於人”。


    “舅舅以為我去遼東如何”?


    “雖非上策,但也是你目前唯一出路。你也隻有賭上一迴。若是運氣好,未嚐沒有出路。”


    “不過,爭天下之事,還是不要妄想。你沒有那個實力,若是說出這個意圖,人們就會群起而攻之”。


    “孔明雖然不給你人,倒也並非全無辦法。此戰之後,定會有一陣混亂,潰敗散落的兵卒民夫,一定不少。想招攬幾百人,倒是不難”。


    “不過,要想養活這麽多人,倒是不易。尤其是到了遼東,那裏人生地不熟,想要立足,也非易事”。


    “你說叫我幫助你推薦些人才過去,此事倒也可做。隻是目前還不行。”


    “趨利避害,乃人之天性。如今到遼東能否立足,尚無定案,人家憑什麽到你那裏?總得你證明了自己的能力,才會有人追隨你”。


    劉封不得不承認,舅舅的話雖然不好聽,卻是肺腑之言。舅舅閱曆豐富,見慣了風風雨雨,他的話確實有道理。


    “舅舅良藥苦口,甥謹記在心,謝謝舅舅教誨”。


    “不用跟我客氣。雖然我說的未免嚴重些,但你去遼東,確實是一條活路。能跟孔明和周瑜鬥個平手,又能在曹操那裏來去自如,你還可以造就”。


    “不過,那些事情都是小事,以後盡量不要跟他們正麵對峙。畢竟你隻是一個人,他們身後可是有著千軍萬馬,文武眾人。跟他們正麵作對,無異於以卵擊石,切記,切記”。


    “甥記住了”。


    當晚就在舅舅這裏住下,第二天劉封告別舅舅,帶著陳氏三兄弟到自己老家,拜祭父母。


    獻上貢品,燒了紙,又給墳上填了土,然後跟三兄弟一起磕頭。


    “父親,母親,兒子走了。這迴一走,怕是要許多年不會來看望你們。”


    “不過,等兒子在遼東打下了一片天地,就會迴來看望你們。到時候給你們修個大墳,衣錦還鄉,光宗耀祖”。


    劉封在墳前佇立一會兒,轉身離去。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三國之卦帝劉封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遍地滄桑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遍地滄桑並收藏三國之卦帝劉封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