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尚香和徐夫人立了大功,眾人忙著去拍她們的馬屁,兩人自然沒工夫再搭理劉封。


    周瑜假惺惺地要留劉封一起飲酒,劉封委婉地推辭了。


    周小鬼兒的酒,他自然不敢喝。酒裏隨便下點兒毒,都是分分秒秒的事兒。周小鬼兒這個家夥,完全幹得出這種事情。


    倒是孔明機靈,邀請劉封和魯肅晚上一起飲酒。


    劉封明白,這是孔明找機會跟他說話,自然爽快答應。


    飲酒就定在劉封住的驛館裏麵,


    此前剛到夏口的時候,劉封住在軍營裏麵,後來怕牽連到蘇飛,就搬了出來。


    他打算將來把蘇飛忽悠到遼東去,自然不想他因為自己,受到什麽牽連。


    自己在東吳的身份,早晚有一天會暴露,從現在開始,有些事情就必須未雨綢繆。


    孔明叫人送來了酒菜,隨後就跟魯肅一起來了。


    找魯肅,是給兩人相會找個擋箭牌,免得引起周瑜的懷疑。


    開始的時候,三人一起談話。後來就是孔明和劉封探討易經八卦之類的問題。


    對於這些,魯肅懂得不多,也插不上嘴。


    諸葛神棍見時機成熟,就頻頻給魯肅敬酒,劉封這邊,也頻頻給魯肅敬酒。


    魯肅這個人比較忠厚,也比較豪爽。不疑其中有詐,杯到酒幹,沒多久就醉了。


    於是孔明就叫隨從扶著魯肅,到隔壁去睡覺。以便兩人談話。


    “賢侄今日之事,甚為兇險,周瑜已經動了殺機,今後還要小心”。


    “如此也是無奈之舉,不羞辱他一番,實在難解我心頭之恨”。


    “聽說賢侄前去招降,我就懷疑是周瑜的借刀殺人之計。此前我也曾推算,賢侄有驚無險。沒想到賢侄竟然利用郡主和徐夫人,這一計倒是甚為巧妙”。


    “雖然如此,仍然瞞不過周瑜”。


    孔明放下筷子,舉起酒杯,送到嘴邊,又把酒杯放下。


    “周瑜不僅對賢侄忌憚,對我也甚為忌憚。昨日曾經叫我去劫曹操的糧道,幸好被我推辭過去”。


    “曹操極善用兵,平生慣於劫人糧道。他的糧道,哪裏不會重兵把守?主公那裏本就兵微將寡,若是再有折損,便是破曹之後,也將很快為江東不容,不可不慎重啊”。


    對於孔明,劉封的感覺也比較複雜。


    雖然他出山之時未免多了些算計,但出山之後,也確實盡心盡力。在敵強我弱的情況下,苦苦支撐。


    玄德老爹能有今天聯合東吳抗曹的局麵,可以說基本上都是孔明之功。


    但是,將來他勸說劉備殺了劉封這一點,決定了劉封注定不能跟他在一起長久相處。


    這就是個死結。


    “周瑜此計不成,還會再生陰謀。如今我一人在這裏尚可應付,賢侄還是迴去為好,這裏實在兇險,不宜久留”。


    “我也知道兇險,但怎能忍心讓軍師一人留在此地?若是就此迴去,豈不是未戰先怯,叫人小瞧”?


    “唉,隻因我們兵微將寡,實力不濟,才不得不深入虎穴,忍辱負重,聯合孫權。此戰若不打敗曹操,今後幾無安身之地。唯有破曹之後,才能立足荊州,徐圖巴蜀。我們已無退路,唯有拚死一搏”。


    “賢侄既然不迴去,那就留下。如今寄人籬下,唯有倍加小心。”


    “多謝軍師厚愛,侄兒自當盡力”。


    “賢侄此前曾說去遼東之事,近日我也一直在考慮。此計可行。待破曹之後,我便給你五百兵馬。另外,子龍武藝高強,頗有智謀,就叫子龍跟你一起前去,有了子龍相助,庶幾能在遼東開辟出一片基業”。


    聽說叫趙子龍跟自己一同前去,劉封不禁大喜過望。


    有了趙子龍,將為自己減少極大的壓力。


    孔明派趙子龍這樣一員大將去,證明他確實認可了劉封的計劃。


    孔明認可了,玄德老爹的陣營,也就認可。這就證明,劉封以後就不是自己單打獨鬥,可以源源不斷地得到蜀漢的支持。


    “軍師深謀遠慮,請受小侄一拜”。


    劉封鄭重其事地給孔明施了一禮。


    “賢侄不必如此客氣。亮受主公知遇之恩,一心以匡扶漢室為己任。賢侄在遼東開辟基業,此後主公進軍巴蜀,勵精圖治,幾年後就出兵北伐。屆時賢侄在曹操背後策應牽製,待我大軍一到,徹底打敗曹操,光複漢家江山”。


    策應?原來僅僅是叫我在背後策應?


    從巴蜀北上伐魏,根本就是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從三國演義裏麵來看,便是玄德老爹占據了巴蜀,在魏蜀吳三國中,無論是人口、經濟還是軍事力量,都是最弱的。


    看來孔明還是在按照他原來的想法行事啊。


    既然他把遼東定位為策應,就不可能在遼東投入更多的資源和力量。我將來也不可能得到更多的支持。


    實際上,空間上的距離,也決定了不可能把蜀漢的資源,大規模地投入到遼東去。


    如此一來,便是多了一個趙子龍,其實也不會有太大的用處。


    問題似乎又迴到了原點。


    後來的蜀漢六次北伐,幾乎耗盡了國力,犯的是戰略性的錯誤。


    “軍師,小侄有一事,不知當不當講”?


    盡管知道孔明不會高興,劉封還是打算說出來自己的想法。


    這是個原則性問題,他必須表明自己的態度,不能含糊。


    “賢侄有話就說”。


    “司馬遷雲:夫做事者必於東南,收功實者常於西北。故禹興於西羌,湯起於亳,周之王也以豐、鎬伐殷,秦之帝用雍州興,漢興自蜀漢……”。


    司馬遷的意思是說,曆史上的統一大業,成事者都是從西北伐東南,隻有項羽的反秦複楚是個例外,但是項羽也失敗了。


    劉邦雖然興於蜀漢,但是也是以長安為都城,最後向南討伐,統一天下。


    劉封雖然說的是曆史,但意思已經很很明白,那就是反對孔明的北伐計劃。


    兩人在戰略上產生了根本性的分歧。


    孔明臉色突變,不過隨即恢複正常。


    他沒想到,劉封竟然敢當麵就這樣反駁他的觀點。


    自從他出山以來,除了起初關羽和張飛質疑過他的能力之外,還沒有一個人,敢於質疑他的觀點。


    整個劉備陣營,包括劉備本人在內,都對他言聽計從。


    一個十六歲的小孩子,竟然敢於質疑他的觀點和計劃。


    就在這一刻,劉封的種種異常之處,包括他今天在周瑜麵前表演的那一套,一股腦地充盈在心間。


    對於劉封的態度,也從以前的搖擺不定,轉為忌憚和防備。


    自然就聯想到了將來劉封和阿鬥的繼承問題。


    沉默了一會兒,孔明舉起酒杯。


    “賢侄有遠慮,這是好事。不過,目前還以破曹為主。將來之事,主公自有定奪。賢侄可先去遼東,靜觀待變”。


    “也好,謹遵軍師教誨”。


    劉封徹底絕望了。


    在自己表示反對他的情況下,仍然叫自己去遼東,已經表明,孔明決心將自己排斥在權力中心之外,甚至是叫自己去遼東自生自滅。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三國之卦帝劉封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遍地滄桑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遍地滄桑並收藏三國之卦帝劉封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