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玉書皺眉道:“怎麽符合邏輯?”
“你再想想,地主家的傻兒子,一聽就知道他既有錢,又傻,的確像是能夠幹出這事的主。所以,這就是邏輯所在。”
尹玉書這樣一聽,覺得還頗有幾分道理,便笑道:“不錯嘛!還沒幾日,你這腦子倒是長進不少,說實話,最近,是不是吃了什麽以形補形的東西。”
梅仁笑了笑:“沒錯!我真是特別喜歡吃核桃。不過,並不是我變聰明了,而你變傻了。你也該以形補形了,我猜跟你匹配的東西,應該是能吃,能睡,能叫的那種。”
尹玉書搖搖頭:“我不需要。‘智者千慮必有一失,愚者千慮必有一得’這句話告訴我凡事要多用心,告訴你凡事有多用腦。多用自然要多補。”說罷,尹玉書便帶著勝利者的微笑,邁開步子走到席間向眾人敬酒。
見此,梅仁恨得牙癢癢:“好戲還在後頭。”
說罷,他也湊上前去,等待好戲的發生。
果不其然,賓客見到這位號稱是“地主家傻兒子”的新郎官竟然舉止儒雅,談吐不俗,紛紛向梅仁誇讚道:“他哪兒傻?我看他挺機靈一小夥子!”
沒等尹玉書開口,梅仁就急忙補刀道:“這是娶媳婦給樂的,暫時的,一切都是暫時的!”
尹玉書見反正是些素不相識的人,也懶得多費唇舌解釋,便任由梅仁過過嘴癮。
尹玉書來到擺在樹下的最後一席酒宴,隻見坐在席間男子個個身著綾羅綢緞,打扮富貴,樣貌也都異常俊美。他總覺得這些男子有些麵熟,可又想不起,在哪裏見過。
於是,他便低聲向身邊的梅仁問道:“我看他們不像是對免費喜宴感興趣的人,你從哪裏把他們請來的?”
梅仁笑了笑:“她們是這裏唯一帶著賀禮來的熟人,你好些認認。”
正在尹玉書思索之時,坐在席間的雅書開口道:“雖然,我們同在郡王府,可尹知事常待在賬房,而我們姐們則在深院之中,沒有太多見麵的機會,尹知事認不出我們,也實屬正常。”
此時,尹玉書恍然大悟,原來在座是府中的十一美人,他端起酒杯,躬身道:“我真是眼拙,沒能認出各位姑娘。我自罰一杯,當是賠罪!”
當尹玉書喝過酒,又聽到其中一位美人道:“自從我們別了父母來到長安,就孤苦無依。這段日子,我們這些姐妹時常聚在一起,或許是同病相憐的緣故,我們感情越發深厚,甚至超過自家姐妹。今日,惠瀾的娘家人不能來,那我們就是她的娘家人。所以,醜話說在前頭,十二個姐妹都是一條心,日後,你要是敢欺負惠瀾,就等同於欺負了我們,後果嘛,不用我說,你也應該明白。”
聽到這話,尹玉書抱拳拱了拱手:“各位妹妹明鑒,我疼愛惠瀾還來不及,又怎麽會欺負她呢?既然,你們是惠瀾的娘家人,那麽也是我的家人,萬一有天我被惠瀾欺負了,你們也會這樣護著我吧?”
聽到這番保證,十一美人都被逗得“噗嗤”一笑,她們接下話茬說了幾句打趣話,如此一來,氣氛也就變得輕鬆愉快起來。
見尹玉書討得十一美人的歡心,一臉得意地左右逢源,梅仁很是不痛快,喃喃自語道:“爺的!這死小白臉,對著男人就少言寡語,對著女人就殷勤無限。還真夠男女有別!”
惠瀾的這場喜慶熱鬧的婚事算是給十二美人開了一個好頭,在接下來的半個月內郡王府又舉行了幾場雅集,而十一美人也都陸續選定了值得托付終身的如意郎君。
每迴雅集過後,袁一就會按照之前惠瀾出嫁的套路,讓選好如意郎君的美人暫且住進客棧,然後,再讓新郎帶著花轎和迎親隊伍到客棧接親。
因為,把十二美人嫁出去這件事,務必要低調迅速,所以,在舉辦雅集前,袁一就讓梅仁同時訂了幾個媒婆和幾路迎親隊伍。
然後,選定離雅集最近的吉日,再把挑選好如意郎君的美人在這一天同時嫁出去。
婚事向來都注重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可鑒於他們婚事的特殊性,袁一盡量派人快馬加鞭,將雙方父母接來長安主持婚事。若實在無法辦到,袁一就會派梅仁以十二美人兄長的身份,向男方說明情況,若男方同意,婚事就會照常舉行,若不同意,也不會強人所難。
因為,十二美人都過怕了深宮內苑的孤苦生活,所以,她們挑選的都是尚未娶妻的寒門之士。對於這些人而言,賢良淑德,才貌雙全的十二美人,能夠下嫁於自己,已是三生有幸。
唯一美中不足的是十二美人曾是袁一的女人,可他們能夠越過心裏這道坎,娶十二美人做自己的結發妻子,就不會去在意其他的繁文縟節。
他們相信,生在家鄉的父母,知道自己能夠替他們娶到這樣一個知書達理的兒媳婦,一定會很高興。
到時,他帶著媳婦一起迴家鄉,向二老磕頭賠罪,相信他們能夠體諒的。如此,當梅仁找到他們說明情況,他們幾乎都同意暫不請來父母,盡快完婚的要求。
之後,當他們娶迴十二美人,新婚之夜後,發現自家娘子竟是完璧之身,原本的美中不足,變成了十全十美。驟然間,他們發現自己的犧牲變得微不足道。
這晚,梅仁把最後剩下的幾位美人嫁出去,喝完最後一輪喜酒迴到郡王府。
梅仁走在寂靜的郡王府,看到各處小院中都沒有燈光,沉寂在濃重的黑夜中。原本就冷清的郡王府,在此刻顯得格外冷清。他本是要迴自己院中,驟然間,他感到心裏空落落的,於是,他便轉身來到了正院。
在正院中,袁一正在屋中喝茶,看到梅仁前來,他問道:“這麽晚,怎麽來了?”
梅仁走到一旁坐下,道:“剛喝了些酒,正酒勁上頭,就想找你聊一會兒。”
他倒了杯茶遞給梅仁,道:“今天,你可是趕了三趟喜宴,怎麽樣?”
梅仁點頭道:“雖然是趕了點,可都及時到了場。她們喜宴都辦得很熱鬧,尤其是藏香小館承辦的那場喜宴,菜品的味道真是一流,所有的賓客都是讚不絕口。”
他笑了笑:“那就好。”
“可惜,你不能到場,不然,她們應該會更開心。”
“我去真不合適,相信她們應該會理解。再說,有你這個促成姻緣的媒人到場,絕對是一個頂倆。”
梅仁笑著點點頭:“那是!不過這句話聽著,總覺得哪裏怪怪的。”
“是嗎?”他笑了笑:“總算是順順利利地把她們都嫁出去了,也算了卻我一樁心事。”
梅仁長長吐了口氣,讚同道:“是啊!看得出她們都嫁得很開心。”
他點點頭:“時候也不早了,明日我還要早朝,你也早點迴去休息吧!”
梅仁起身道:“好!那我就先迴去了。”
次日,武後在早朝上宣布了一個重大的決定,遷都洛陽。當袁一聽到這個決定,腦子裏幾乎是一片空白,高宗的病情剛剛好轉,武後就宣布遷都洛陽,
雖然,她的理由是,關中饑荒還在持續,糧食無法供給長安,按照以往的慣例,因為東都洛陽漕運便利,儲備有大量從淮南運來的糧食,所以,每逢災荒,朝廷就會遷到東都,解決吃飯問題。
可是,遷都是一件極為重大且麻煩的事,僅憑這個理由遷都,顯然並不充分,也不夠動人。
好似,武後也意識到了這點,在宣布遷都之後,她又宣布,在遷往洛陽的途中將會經過嵩山,她和高宗還會帶領群臣封禪嵩山,而這次封禪將會仿照上次封禪泰山的規格,隨行參加封禪大典的官員都會官升一級。
如此一來,遷都的理由就足夠動人,當然也足夠充分。
袁一心裏清楚,武後能選在早朝將此事宣布,就證明遷都洛陽已是板上釘釘的事。他清楚,一眾大臣心裏自然也是明白的。因此,沒人敢提出異議,遷都一事便順理成章地得到通過。
接下來,武後針對遷都做出了具體部署,太子李顯和幾位大臣坐鎮長安,處理暫未完成的政務,袁一統領六處折衝府的兵力留守長安,其餘府兵和禁軍一起護送高宗和朝廷大臣前往洛陽。
武後的這番部署看上去是合情合理,可用心體會,不難發現其中的“弦外之音”。留在長安坐鎮的幾位大臣,都是平日裏為李顯出謀劃策的近臣,把他們單拎出來放在長安,明裏是輔佐,暗裏則是隔離。這無異於變相削弱李顯的權利。
“你再想想,地主家的傻兒子,一聽就知道他既有錢,又傻,的確像是能夠幹出這事的主。所以,這就是邏輯所在。”
尹玉書這樣一聽,覺得還頗有幾分道理,便笑道:“不錯嘛!還沒幾日,你這腦子倒是長進不少,說實話,最近,是不是吃了什麽以形補形的東西。”
梅仁笑了笑:“沒錯!我真是特別喜歡吃核桃。不過,並不是我變聰明了,而你變傻了。你也該以形補形了,我猜跟你匹配的東西,應該是能吃,能睡,能叫的那種。”
尹玉書搖搖頭:“我不需要。‘智者千慮必有一失,愚者千慮必有一得’這句話告訴我凡事要多用心,告訴你凡事有多用腦。多用自然要多補。”說罷,尹玉書便帶著勝利者的微笑,邁開步子走到席間向眾人敬酒。
見此,梅仁恨得牙癢癢:“好戲還在後頭。”
說罷,他也湊上前去,等待好戲的發生。
果不其然,賓客見到這位號稱是“地主家傻兒子”的新郎官竟然舉止儒雅,談吐不俗,紛紛向梅仁誇讚道:“他哪兒傻?我看他挺機靈一小夥子!”
沒等尹玉書開口,梅仁就急忙補刀道:“這是娶媳婦給樂的,暫時的,一切都是暫時的!”
尹玉書見反正是些素不相識的人,也懶得多費唇舌解釋,便任由梅仁過過嘴癮。
尹玉書來到擺在樹下的最後一席酒宴,隻見坐在席間男子個個身著綾羅綢緞,打扮富貴,樣貌也都異常俊美。他總覺得這些男子有些麵熟,可又想不起,在哪裏見過。
於是,他便低聲向身邊的梅仁問道:“我看他們不像是對免費喜宴感興趣的人,你從哪裏把他們請來的?”
梅仁笑了笑:“她們是這裏唯一帶著賀禮來的熟人,你好些認認。”
正在尹玉書思索之時,坐在席間的雅書開口道:“雖然,我們同在郡王府,可尹知事常待在賬房,而我們姐們則在深院之中,沒有太多見麵的機會,尹知事認不出我們,也實屬正常。”
此時,尹玉書恍然大悟,原來在座是府中的十一美人,他端起酒杯,躬身道:“我真是眼拙,沒能認出各位姑娘。我自罰一杯,當是賠罪!”
當尹玉書喝過酒,又聽到其中一位美人道:“自從我們別了父母來到長安,就孤苦無依。這段日子,我們這些姐妹時常聚在一起,或許是同病相憐的緣故,我們感情越發深厚,甚至超過自家姐妹。今日,惠瀾的娘家人不能來,那我們就是她的娘家人。所以,醜話說在前頭,十二個姐妹都是一條心,日後,你要是敢欺負惠瀾,就等同於欺負了我們,後果嘛,不用我說,你也應該明白。”
聽到這話,尹玉書抱拳拱了拱手:“各位妹妹明鑒,我疼愛惠瀾還來不及,又怎麽會欺負她呢?既然,你們是惠瀾的娘家人,那麽也是我的家人,萬一有天我被惠瀾欺負了,你們也會這樣護著我吧?”
聽到這番保證,十一美人都被逗得“噗嗤”一笑,她們接下話茬說了幾句打趣話,如此一來,氣氛也就變得輕鬆愉快起來。
見尹玉書討得十一美人的歡心,一臉得意地左右逢源,梅仁很是不痛快,喃喃自語道:“爺的!這死小白臉,對著男人就少言寡語,對著女人就殷勤無限。還真夠男女有別!”
惠瀾的這場喜慶熱鬧的婚事算是給十二美人開了一個好頭,在接下來的半個月內郡王府又舉行了幾場雅集,而十一美人也都陸續選定了值得托付終身的如意郎君。
每迴雅集過後,袁一就會按照之前惠瀾出嫁的套路,讓選好如意郎君的美人暫且住進客棧,然後,再讓新郎帶著花轎和迎親隊伍到客棧接親。
因為,把十二美人嫁出去這件事,務必要低調迅速,所以,在舉辦雅集前,袁一就讓梅仁同時訂了幾個媒婆和幾路迎親隊伍。
然後,選定離雅集最近的吉日,再把挑選好如意郎君的美人在這一天同時嫁出去。
婚事向來都注重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可鑒於他們婚事的特殊性,袁一盡量派人快馬加鞭,將雙方父母接來長安主持婚事。若實在無法辦到,袁一就會派梅仁以十二美人兄長的身份,向男方說明情況,若男方同意,婚事就會照常舉行,若不同意,也不會強人所難。
因為,十二美人都過怕了深宮內苑的孤苦生活,所以,她們挑選的都是尚未娶妻的寒門之士。對於這些人而言,賢良淑德,才貌雙全的十二美人,能夠下嫁於自己,已是三生有幸。
唯一美中不足的是十二美人曾是袁一的女人,可他們能夠越過心裏這道坎,娶十二美人做自己的結發妻子,就不會去在意其他的繁文縟節。
他們相信,生在家鄉的父母,知道自己能夠替他們娶到這樣一個知書達理的兒媳婦,一定會很高興。
到時,他帶著媳婦一起迴家鄉,向二老磕頭賠罪,相信他們能夠體諒的。如此,當梅仁找到他們說明情況,他們幾乎都同意暫不請來父母,盡快完婚的要求。
之後,當他們娶迴十二美人,新婚之夜後,發現自家娘子竟是完璧之身,原本的美中不足,變成了十全十美。驟然間,他們發現自己的犧牲變得微不足道。
這晚,梅仁把最後剩下的幾位美人嫁出去,喝完最後一輪喜酒迴到郡王府。
梅仁走在寂靜的郡王府,看到各處小院中都沒有燈光,沉寂在濃重的黑夜中。原本就冷清的郡王府,在此刻顯得格外冷清。他本是要迴自己院中,驟然間,他感到心裏空落落的,於是,他便轉身來到了正院。
在正院中,袁一正在屋中喝茶,看到梅仁前來,他問道:“這麽晚,怎麽來了?”
梅仁走到一旁坐下,道:“剛喝了些酒,正酒勁上頭,就想找你聊一會兒。”
他倒了杯茶遞給梅仁,道:“今天,你可是趕了三趟喜宴,怎麽樣?”
梅仁點頭道:“雖然是趕了點,可都及時到了場。她們喜宴都辦得很熱鬧,尤其是藏香小館承辦的那場喜宴,菜品的味道真是一流,所有的賓客都是讚不絕口。”
他笑了笑:“那就好。”
“可惜,你不能到場,不然,她們應該會更開心。”
“我去真不合適,相信她們應該會理解。再說,有你這個促成姻緣的媒人到場,絕對是一個頂倆。”
梅仁笑著點點頭:“那是!不過這句話聽著,總覺得哪裏怪怪的。”
“是嗎?”他笑了笑:“總算是順順利利地把她們都嫁出去了,也算了卻我一樁心事。”
梅仁長長吐了口氣,讚同道:“是啊!看得出她們都嫁得很開心。”
他點點頭:“時候也不早了,明日我還要早朝,你也早點迴去休息吧!”
梅仁起身道:“好!那我就先迴去了。”
次日,武後在早朝上宣布了一個重大的決定,遷都洛陽。當袁一聽到這個決定,腦子裏幾乎是一片空白,高宗的病情剛剛好轉,武後就宣布遷都洛陽,
雖然,她的理由是,關中饑荒還在持續,糧食無法供給長安,按照以往的慣例,因為東都洛陽漕運便利,儲備有大量從淮南運來的糧食,所以,每逢災荒,朝廷就會遷到東都,解決吃飯問題。
可是,遷都是一件極為重大且麻煩的事,僅憑這個理由遷都,顯然並不充分,也不夠動人。
好似,武後也意識到了這點,在宣布遷都之後,她又宣布,在遷往洛陽的途中將會經過嵩山,她和高宗還會帶領群臣封禪嵩山,而這次封禪將會仿照上次封禪泰山的規格,隨行參加封禪大典的官員都會官升一級。
如此一來,遷都的理由就足夠動人,當然也足夠充分。
袁一心裏清楚,武後能選在早朝將此事宣布,就證明遷都洛陽已是板上釘釘的事。他清楚,一眾大臣心裏自然也是明白的。因此,沒人敢提出異議,遷都一事便順理成章地得到通過。
接下來,武後針對遷都做出了具體部署,太子李顯和幾位大臣坐鎮長安,處理暫未完成的政務,袁一統領六處折衝府的兵力留守長安,其餘府兵和禁軍一起護送高宗和朝廷大臣前往洛陽。
武後的這番部署看上去是合情合理,可用心體會,不難發現其中的“弦外之音”。留在長安坐鎮的幾位大臣,都是平日裏為李顯出謀劃策的近臣,把他們單拎出來放在長安,明裏是輔佐,暗裏則是隔離。這無異於變相削弱李顯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