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狀,太平急忙上前,從寧謠手中藥瓶:“我來……”說著,她突然覺得這樣做,袁一肯定又會取笑自己是小心眼。
這樣想著,她隻好將藥瓶還給寧謠,故作大度道:“既然是你的金創藥,那你來給他上藥吧!
寧謠隱隱感到有些不妥,可想著太平在這兒,應該不礙事,因而,她便點了點頭。
寧謠解開包紮在袁一手臂上的繡帕,再將衣袖挽起,然後,輕輕將藥粉灑在他的傷口上,最後,再用幹淨的布將傷口包紮好了。
見寧謠把衣袖放下,袁一道了聲謝,想起待會太平就要跟寧謠迴去,暫住在寧宗長家中。他不免有些擔心太平難以適應,便厚著臉皮托付寧謠,讓她代為照顧太平。
雖然,寧謠不怎麽喜歡太平,可當聽到袁一用近乎懇請的語氣,拜托她照顧太平這個千金小姐時,她幾乎沒有多想,就答應了他的請求。
這時,見寧謠起身告辭,袁一道:“寧姑娘,能不能讓我和令月單獨說幾句話?”
寧謠點點頭,走到房外。
袁一憐愛的目光看了眼太平,囑咐道:“若我在你身邊,你怎麽使喚我,拿我怎麽撒氣都成了,可去了寧宗長家,能自己動手的,千萬不要麻煩別人,還有你的那些小性子,可要收斂點。”
太平嘟著嘴道:“知道了,老婆婆!”說著,她展開雙臂。
見狀,他皺眉道:“你這是幹嘛?”
太平一臉嬌羞道:“討厭!你一晚上都看到不到人家,不抱下人家嗎?”
他一臉正經道:“我們可跟他們約法三章了,再說,剛才上藥的時候,你已經錯過了最後一次跟我親密接觸的機會。所以,你早點去休息,別引誘我破壞規矩了!”
太平冷哼了一聲:“你少給我裝正人君子了,好像我多稀罕你抱我似的!”說罷,轉身走了出去。
這些日子,太平在寧宗長家中,因為她曾是集萬千寵愛於一身的公主,向來都是被人捧在手心裏過日子,難免有些驕縱的小性子,所以,雖然沒犯什麽大錯,可小錯卻層出不窮。
譬如,她答應袁一盡量不麻煩別人,可她似乎難以分辨什麽事情該自己做,什麽事情是麻煩別人,如此,她便習以為常讓寧家人替自己盛飯,倒茶,洗衣服,儼然把他們當下人使喚。
剛開始,寧家人當太平是客人,也沒跟她計較,可日子久了,憋在心裏的不滿,漸漸都表現在臉上。
若是平常人受到冷臉對待,一定會自我檢討,再將自己的言行收斂幾分,可太平壓根不覺得自己做錯了,依舊我行我素。
見此,滿腹牢騷的寧宗長和寧夫人,都不想再伺候滿身大小姐毛病的太平,幸得寧謠和寧重說盡好話,才將僵局扭轉。
袁一很清楚太平的性格,當太平住到寧宗長家的第一晚,他就對太平很不放心。因而,隔三岔五他就會向寧謠詢問太平的情況,剛開始,寧謠出於客氣,都以一切都好結束問話。
後來,隨著她與袁一的交情日漸深厚,加之,見家人對太平的處事越發不滿,她便說了一些事情。
雖然,她說得很委婉,可袁一是聰明人,又明白事理,自然一聽就知道是太平的不對,便代太平賠了不是。
他混跡官場多年,又在江湖上行走,懂得許多為人處世的道理,明白嘴上給人家賠禮道歉,遠遠不如實際行動來得有效。
因此,他便時不時跑到寧宗長家,幫寧夫人挑挑水,種種菜,幫寧宗長修修屋頂,劈劈柴。對於袁一的這般殷勤,寧宗長和寧夫人都是看在眼裏,明白在心裏。
所以,這老倆口看在他的麵子上,對待驕縱的太平,也比以往更加寬容一些。
袁一覺得,雖然老兩口的態度有所緩和,可問題的根源還是在太平,若不將根本問題解決,日子一久恐怕出現更大的麻煩。
有了這樣的心思,他便找了一個適當的時機,用最溫和的方式向太平說了,寧家人對她的一些看法,以及她待人處事方麵的一些問題。
袁一滿心忐忑的將事情說完,以為太平會衝自己大脾氣,可太平卻出奇平靜,沉思片刻後道:“以為他們從一開始就不怎麽喜歡我,原來是嫌我把他們當下人使喚。其實,我真沒覺得那是使喚他們,充其量隻是讓他們幫下忙而已。”
說著,她停頓片刻,繼續道:“可能像你說的那樣,民間與宮中的規矩習慣有很大差別,俗話說入鄉隨俗,看來我是得好好學習一下了。”
聽到這話,袁一滿心歡喜道:“如果你願意,試試也不錯。”
袁一說這番話的初衷,隻是希望太平改善下與人相處的態度,像端茶倒水這樣的事盡量自己來做。
可太平似乎並不滿足於隻做這些,因此,太平見村裏人都誇寧謠賢惠能幹,便暗自觀察寧謠,打算來個依樣畫葫蘆。
太平發現,寧謠白天都會跟寧重去山林打獵,迴到家後,她就會幫寧夫人做飯,當吃完晚飯,她還會搶著洗碗,這還不算,當大家準備去歇息時,她還在洗大家剛換下的衣裳。
看到寧謠這樣不眠不休地幹活,太平一度懷疑寧謠不是親生的,而是寧宗長和寧夫人覺得身邊剛好缺個丫鬟,就順手從山溝裏把她撿了迴來。
雖然有這樣玩味的想法,可經過這番觀察,她了解到賢惠能幹就是不停的幹活,她打算也這麽賢惠能幹一迴,讓袁一和寧家人對自己刮目相看。
不可否認她的出發點是好的,可結果不僅沒有幫到忙,反而成了幫倒忙。
她搶著洗碗,卻笨手笨腳地把碗砸得一個都不剩。她搶著幫寧謠洗衣服,卻失手讓整盆衣物都被湍急的溪水卷走。她搶著幫寧夫人做飯,卻一個沒留神燒了人家的柴房。
至此,寧家人聽到太平要幫忙,都是聞之色變,太平絲毫不在意事情做得怎麽樣,她反而越幫忙,越覺得有趣,因此,便興致高昂地尋找著各種幫忙的機會。
袁一對太平的情況也有所了解,因為,之前寧宗長按照村中習慣,將一處閑置的房子分給了袁一和太平,讓他們婚後居住。
他為了能讓太平住得舒服些,這段時間他都忙著修葺房屋,往裏麵添置些物件,所以,對於太平幫忙的事,並沒有怎麽過問。
可當他聽到太平燒了人家的柴房,意識這迴再也不是送送碗,賠賠衣裳的小事,便想著讓太平消停下來。
可他考慮到,太平努力想要融入民間生活,才會幫寧家人做事,不管她做了些什麽,可她的想法是好的,如果冒然阻止她,那她的自信心肯定會大受打擊。
袁一思來想去,決定轉移太平的注意力,讓她把幫忙的熱情放到另一件她感興趣的事情上。
這日,袁一正在修整房前的圍欄,瞧見太平提著食籃走來,他會心一笑放下手頭的活,道:“我正覺得有些餓,你就把飯送來了,真是太好了!”
太平將食籃遞給他:“瞧你這一臉興奮,我可沒帶雞腿來!”
袁一接過食籃,笑道:“我知道。”
太平皺眉:“我就很納悶。我好像每天這個點都會來給你送飯,可你怎麽每次都表現得異常興奮?”
他用滿是柔情的目光望著太平,笑道:“看到你,吃你送來的飯菜,就有種家的感覺,我很喜歡這樣的感覺。”
太平滿臉不解道:“家的感覺?”
“沒錯。有人記掛你,有人照顧你,心裏感到特別踏實,這就是家的感覺。”
太平微微一笑:“我們在一起的這段日子,我一直都這樣的感覺,今天經你這麽一說,才知道這是家的感覺。”
說著,她環看近前的一切,隻見原本破陋不堪的房屋,在袁一與村中工匠的精心修葺下,變得煥然一新。
原本爬滿藤蔓的水井,已被整理得幹幹淨淨,還換上新的搖手與水桶。原本荒草叢生的院子,已被清除得整潔開闊,袁一還頗心思地在其中放置了一些石凳石桌,還在屋前的大槐樹下綁了一個纏繞著花藤的秋千。
她走上前,坐到千秋上,指了指東麵的一塊空地,道:“我打算,如果我們搬進來了,就在那邊種些蔬菜。”說著,又指了指西麵的空地,道:“在那圍個雞棚,養些小雞。”
袁一用好奇的眼神看著她:“種菜?養雞?你怎麽會知道這些?”
“我看村裏有許多人家都是這樣做的,這大概又是某種風俗習慣,我們也來這樣做吧!”
他點點頭:“好啊!不過,我們隻是在這兒暫住一年半載,等關口的戒嚴撤了,我們還得去突厥。到時,這裏剛有些收成,我們就得離開,那豈不是白忙活了?”
這樣想著,她隻好將藥瓶還給寧謠,故作大度道:“既然是你的金創藥,那你來給他上藥吧!
寧謠隱隱感到有些不妥,可想著太平在這兒,應該不礙事,因而,她便點了點頭。
寧謠解開包紮在袁一手臂上的繡帕,再將衣袖挽起,然後,輕輕將藥粉灑在他的傷口上,最後,再用幹淨的布將傷口包紮好了。
見寧謠把衣袖放下,袁一道了聲謝,想起待會太平就要跟寧謠迴去,暫住在寧宗長家中。他不免有些擔心太平難以適應,便厚著臉皮托付寧謠,讓她代為照顧太平。
雖然,寧謠不怎麽喜歡太平,可當聽到袁一用近乎懇請的語氣,拜托她照顧太平這個千金小姐時,她幾乎沒有多想,就答應了他的請求。
這時,見寧謠起身告辭,袁一道:“寧姑娘,能不能讓我和令月單獨說幾句話?”
寧謠點點頭,走到房外。
袁一憐愛的目光看了眼太平,囑咐道:“若我在你身邊,你怎麽使喚我,拿我怎麽撒氣都成了,可去了寧宗長家,能自己動手的,千萬不要麻煩別人,還有你的那些小性子,可要收斂點。”
太平嘟著嘴道:“知道了,老婆婆!”說著,她展開雙臂。
見狀,他皺眉道:“你這是幹嘛?”
太平一臉嬌羞道:“討厭!你一晚上都看到不到人家,不抱下人家嗎?”
他一臉正經道:“我們可跟他們約法三章了,再說,剛才上藥的時候,你已經錯過了最後一次跟我親密接觸的機會。所以,你早點去休息,別引誘我破壞規矩了!”
太平冷哼了一聲:“你少給我裝正人君子了,好像我多稀罕你抱我似的!”說罷,轉身走了出去。
這些日子,太平在寧宗長家中,因為她曾是集萬千寵愛於一身的公主,向來都是被人捧在手心裏過日子,難免有些驕縱的小性子,所以,雖然沒犯什麽大錯,可小錯卻層出不窮。
譬如,她答應袁一盡量不麻煩別人,可她似乎難以分辨什麽事情該自己做,什麽事情是麻煩別人,如此,她便習以為常讓寧家人替自己盛飯,倒茶,洗衣服,儼然把他們當下人使喚。
剛開始,寧家人當太平是客人,也沒跟她計較,可日子久了,憋在心裏的不滿,漸漸都表現在臉上。
若是平常人受到冷臉對待,一定會自我檢討,再將自己的言行收斂幾分,可太平壓根不覺得自己做錯了,依舊我行我素。
見此,滿腹牢騷的寧宗長和寧夫人,都不想再伺候滿身大小姐毛病的太平,幸得寧謠和寧重說盡好話,才將僵局扭轉。
袁一很清楚太平的性格,當太平住到寧宗長家的第一晚,他就對太平很不放心。因而,隔三岔五他就會向寧謠詢問太平的情況,剛開始,寧謠出於客氣,都以一切都好結束問話。
後來,隨著她與袁一的交情日漸深厚,加之,見家人對太平的處事越發不滿,她便說了一些事情。
雖然,她說得很委婉,可袁一是聰明人,又明白事理,自然一聽就知道是太平的不對,便代太平賠了不是。
他混跡官場多年,又在江湖上行走,懂得許多為人處世的道理,明白嘴上給人家賠禮道歉,遠遠不如實際行動來得有效。
因此,他便時不時跑到寧宗長家,幫寧夫人挑挑水,種種菜,幫寧宗長修修屋頂,劈劈柴。對於袁一的這般殷勤,寧宗長和寧夫人都是看在眼裏,明白在心裏。
所以,這老倆口看在他的麵子上,對待驕縱的太平,也比以往更加寬容一些。
袁一覺得,雖然老兩口的態度有所緩和,可問題的根源還是在太平,若不將根本問題解決,日子一久恐怕出現更大的麻煩。
有了這樣的心思,他便找了一個適當的時機,用最溫和的方式向太平說了,寧家人對她的一些看法,以及她待人處事方麵的一些問題。
袁一滿心忐忑的將事情說完,以為太平會衝自己大脾氣,可太平卻出奇平靜,沉思片刻後道:“以為他們從一開始就不怎麽喜歡我,原來是嫌我把他們當下人使喚。其實,我真沒覺得那是使喚他們,充其量隻是讓他們幫下忙而已。”
說著,她停頓片刻,繼續道:“可能像你說的那樣,民間與宮中的規矩習慣有很大差別,俗話說入鄉隨俗,看來我是得好好學習一下了。”
聽到這話,袁一滿心歡喜道:“如果你願意,試試也不錯。”
袁一說這番話的初衷,隻是希望太平改善下與人相處的態度,像端茶倒水這樣的事盡量自己來做。
可太平似乎並不滿足於隻做這些,因此,太平見村裏人都誇寧謠賢惠能幹,便暗自觀察寧謠,打算來個依樣畫葫蘆。
太平發現,寧謠白天都會跟寧重去山林打獵,迴到家後,她就會幫寧夫人做飯,當吃完晚飯,她還會搶著洗碗,這還不算,當大家準備去歇息時,她還在洗大家剛換下的衣裳。
看到寧謠這樣不眠不休地幹活,太平一度懷疑寧謠不是親生的,而是寧宗長和寧夫人覺得身邊剛好缺個丫鬟,就順手從山溝裏把她撿了迴來。
雖然有這樣玩味的想法,可經過這番觀察,她了解到賢惠能幹就是不停的幹活,她打算也這麽賢惠能幹一迴,讓袁一和寧家人對自己刮目相看。
不可否認她的出發點是好的,可結果不僅沒有幫到忙,反而成了幫倒忙。
她搶著洗碗,卻笨手笨腳地把碗砸得一個都不剩。她搶著幫寧謠洗衣服,卻失手讓整盆衣物都被湍急的溪水卷走。她搶著幫寧夫人做飯,卻一個沒留神燒了人家的柴房。
至此,寧家人聽到太平要幫忙,都是聞之色變,太平絲毫不在意事情做得怎麽樣,她反而越幫忙,越覺得有趣,因此,便興致高昂地尋找著各種幫忙的機會。
袁一對太平的情況也有所了解,因為,之前寧宗長按照村中習慣,將一處閑置的房子分給了袁一和太平,讓他們婚後居住。
他為了能讓太平住得舒服些,這段時間他都忙著修葺房屋,往裏麵添置些物件,所以,對於太平幫忙的事,並沒有怎麽過問。
可當他聽到太平燒了人家的柴房,意識這迴再也不是送送碗,賠賠衣裳的小事,便想著讓太平消停下來。
可他考慮到,太平努力想要融入民間生活,才會幫寧家人做事,不管她做了些什麽,可她的想法是好的,如果冒然阻止她,那她的自信心肯定會大受打擊。
袁一思來想去,決定轉移太平的注意力,讓她把幫忙的熱情放到另一件她感興趣的事情上。
這日,袁一正在修整房前的圍欄,瞧見太平提著食籃走來,他會心一笑放下手頭的活,道:“我正覺得有些餓,你就把飯送來了,真是太好了!”
太平將食籃遞給他:“瞧你這一臉興奮,我可沒帶雞腿來!”
袁一接過食籃,笑道:“我知道。”
太平皺眉:“我就很納悶。我好像每天這個點都會來給你送飯,可你怎麽每次都表現得異常興奮?”
他用滿是柔情的目光望著太平,笑道:“看到你,吃你送來的飯菜,就有種家的感覺,我很喜歡這樣的感覺。”
太平滿臉不解道:“家的感覺?”
“沒錯。有人記掛你,有人照顧你,心裏感到特別踏實,這就是家的感覺。”
太平微微一笑:“我們在一起的這段日子,我一直都這樣的感覺,今天經你這麽一說,才知道這是家的感覺。”
說著,她環看近前的一切,隻見原本破陋不堪的房屋,在袁一與村中工匠的精心修葺下,變得煥然一新。
原本爬滿藤蔓的水井,已被整理得幹幹淨淨,還換上新的搖手與水桶。原本荒草叢生的院子,已被清除得整潔開闊,袁一還頗心思地在其中放置了一些石凳石桌,還在屋前的大槐樹下綁了一個纏繞著花藤的秋千。
她走上前,坐到千秋上,指了指東麵的一塊空地,道:“我打算,如果我們搬進來了,就在那邊種些蔬菜。”說著,又指了指西麵的空地,道:“在那圍個雞棚,養些小雞。”
袁一用好奇的眼神看著她:“種菜?養雞?你怎麽會知道這些?”
“我看村裏有許多人家都是這樣做的,這大概又是某種風俗習慣,我們也來這樣做吧!”
他點點頭:“好啊!不過,我們隻是在這兒暫住一年半載,等關口的戒嚴撤了,我們還得去突厥。到時,這裏剛有些收成,我們就得離開,那豈不是白忙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