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有冬風自山間而起,有薄塵於微光下而動。
這是暨州西北荒原小鎮的一個偏僻小山村,晨光未起,星夜未退。
淩晨時分,萬籟寂靜,山腳下的一間茅草屋內“吱呀”一聲輕響,兩道單薄的中年身影一前一後走出了屋門。
木門被悄無聲息帶上。
淩晨的山間寒冷刺骨,這兩道單薄身影背起沉重又破爛的籮筐,蜷縮著身子,無聲地走出山村,像兩道顛簸起伏的影子,奔波向遙不可知的未來。
茅草屋內,油燈微亮,咳嗽聲起,一個病弱少年推開吱呀作響的木門,搬起一個小板凳,在草屋外靜靜坐下,抬首凝視著寒風唿嘯的夜空。
他本是身形極其瘦削的少年,此刻裹著厚厚的老舊棉衣,看起來就像一個層層包裹的粽子,可在那陣陣咳嗽聲下,這個“粽子”卻搖搖欲墜,仿佛隨時都會傾倒。
少年名叫芥塵,今年十四歲,是一名身份低賤的祈人,是那匍匐在塵埃裏的人。
塵淵大陸以離人為尊,祈人為末,一個高高在上,一個卑賤如狗,天與地的人生差距。
世人有言:“中原五州修道之人,必是離人。”
這是一個修道者主宰的世界,祈人天生身體閉塞,難以修行,自然得活在離人的奴役之下。
少年出生在辛闕元年第一日,也就是自那一日起,他惡病纏身,心脈微弱至極。
在這個初冬的淩晨,少年感覺心神有些不寧,便坐在門外散心。
輕微的腳步聲響起,一位身穿破舊袈裟的蒼老和尚自山間悠悠而下,發現茅草屋外的孤獨背影後,心下一歎,走了過來。
老和尚是小山村的老人了,姓薛,常年居住在這座山頭上的一間破廟裏,會點簡單醫術,經常不求迴報地為貧苦村民診治,可他的身份卻有些神秘,沒有人知道他從哪裏來,為何願意枯坐在這偏僻的山野破廟。
少年聞聲轉頭,見到這個幫自己醫治異病的大師到來後,立即起身,去茅草屋內搬來一個破舊的蒲團,老僧含笑坐在蒲團上,雙手合十默念佛號,然後側頭問道:“阿塵啊,你可知今日是何重要日子?”
少年裹緊棉衣,雙手插在袖管裏,點了點頭道:“今日是我去離人那做工的最後一天,隻要今日幹完,我就能湊足月牙幣,能幫阿爹阿娘買過冬的棉衣。”
說道這裏,他微微咳嗽一兩下,然後對著緊搓著的雙手哈了一口熱氣,難受道:“今年的冬天格外寒冷,阿爹阿娘自個兒身體就不好,為了醫治我已經耗盡心力,沒有棉衣,我怕他們熬不住這個冬天哩。”
老僧笑問道:“所以睡不著了?”
“嗯。”病弱少年點了點頭。
老僧抬頭望向小鎮方向,望向遙遠的漆黑世界,意味深長道:“今天的確是個令人難以沉睡的日子,在這一日,整個中原五州都將解禁,所有人都盼著朝陽升起的那一刻呢。”
說罷,他便雙手合十,神色肅然地盯著沉寂在黑夜裏的東方天際,盯著將要從那裏起航的巍峨新日。
少年感覺這事和自己比較遙遠,而且也不太懂,但瞧見大師從未有過的鄭重神色後,便好奇問道:“薛大師,您說十四年前,那些傳說中的修道仙人,為何要封禁中原啊?”
老僧木訥轉頭,慈祥地凝視著這個自己從小看著長大的孩子,思緒迴到了十四年前。
想起那一年的天地異象,老僧眼眶灼熱,心中呢喃一聲:“因為你啊。”
【曆史】
塵淵大陸,辛闕元年。
在這個廣袤無垠的天地之間,一條億萬裏之遙的巨大深淵橫亙大陸南北,就像一條靜靜匍匐在大陸深處的巨大黑蟒,仿佛隨時都將醒來,然後吞噬著上空的一切。
在這個新百年的第一日,當清晨的第一縷光線刺破黑暗,塵淵大陸驚現詭異天象。
浩瀚無垠的蒼穹上,有著了火的太陽自西而東升起,天地流光,彩雲無際。
有那萬丈驚雷追趕著詭異的烈日,天地震動。
有一道不明白煉,從橫跨大陸的深淵裏急速唿嘯而出,撞入瘋魔般的烈日之中。
為此,大陸有至高強者用神術卜得天機,昭為滅世,惶惶於天。
為化解此滅世之劫,中原正道聽取神道指引,聯手封禁五州,陣法囚天地,各州互不通行。
十四年後,大陸相安無事,至高強者再次用神術占卜天地,昭為大吉,滅世讖語終被平息。
中原五州終得解禁,萬物覺醒。
(二)
熹微的晨光自東方冉冉升起。
茅草屋外,少年芥塵煎完草藥後,趁著熱喝光,然後又陪著薛大師在門口坐著,聽到清晨第一聲雞鳴,便起身去鎖木門:“薛大師,我先去完成今日的活了,拿到月牙幣後,我要去小鎮梅花巷的裁縫鋪子取棉衣,今晚可能會迴來的晚些,您千萬要幫我瞞住阿爹阿娘,不能讓他們發現我一直在偷偷幫離人跑腿掙錢。”
蒼老僧人盤坐在蒲團上巋然不動,隻是含笑道:“幫你瞞著這不難,可到時候如何解釋那兩件棉衣呢?”
“還是老法子,您行醫救人,別人迴報您的。”少年裹緊自己,一步一步朝山下走去。
晨光下,這道遠去的身影越拉越長,直到消失在老僧的視野盡頭。
茅草屋頂,一位身穿道袍的寒酸道士憑空浮現。
此人並非小山村的常客,事實上,除了這位老僧人,根本無人見過他,神秘異常。
他摘下腰間酒葫蘆,獨自灌了一大口,漫不經心問道:“老薛,你不去送送啊?你我皆知,這一去,孩子便迴不來了。”
老僧沒有轉頭看他,隻是望著小鎮的方向,悵然歎道:“這孩子命真苦。”
臭道士撇了撇嘴,晃動酒葫蘆道:“青州最好的黃酒風雲嘯,天地陣法一解禁,貧道就立即給你取過來了,不來一口?”
老僧搖了搖頭,雙手合十,默念佛號。
下一刻,老僧發現自己突然盤坐在茅草屋頂,寒酸道士猶不死心問道:“今夜你可是要去見血的,真不喝一口?”
老僧悲傷搖頭道:“這般坐看芥塵這孩子命運起伏,看他平白遭此大難,貧僧心中實在難安啊。”
“那還能如何?”寒酸道士獨自飲了一口酒,砸吧砸吧嘴,“你又不是不清楚,他的命運自有定數,貧道能算到一點就已經不容易了,沒人能幹預命數的。”
老僧再次歎了口氣,問道:“呂道長,日出東方,中原已經解禁,能否告知貧僧,芥塵的第一劫在哪?”
寒酸道士道:“丘陽鎮,梅花巷。”
“第二劫呢?”
呂道長掐著手指,慢悠悠算道:“暨州玄門正宗,雲霄閣,不過還早。”
老僧起身道:“那按照事先約定,先去丘陽鎮等候吧。”
“不急不急。”寒酸道士搖頭,“我們還要等一場雪。”
老僧皺眉問道:“如今才初冬,暨州西北荒原可沒這麽快下雪。”
呂道長掐著手指,神色變得嚴肅起來,隻見他望著一個遙遠的方向,凝聲道:“已經在變天了,大雪很快就來,這雪還是來自雲霄閣。”
他神色凝重地望著老僧,繼續道:“這小子百年內,都和雲霄閣脫不了關係,實在是亂啊。”
(三)
在遙遠的極寒之地,在中原的西北之遙,有一片雪山昂揚天地之間。
無數細小的冰雪消融,化作萬千支流,從雪山之麓淌馳而下,如懸掛的瀑流。
這些湍流攜清風而來,形聚成漫天江水,穿越一片山川林海。
林海縱橫百裏,群峰聳立,鬱鬱蔥蔥,有五彩的山穀、沉月的清潭,還有五座仙峰淩雲而立,數千樓閣隱於其間。
此處為暨州玄門正宗,雲霄閣。
雲霄閣身處肆月江源流的廣袤林原,離西北雪山隻有千裏之遙,又因地勢高聳,故氣侯偏向寒冷,周遭鮮有人煙。
要想見到凡人,雲霄閣弟子需順江水自西而下,往東飄行百裏有餘,去往那座近月城。
辛闕十四年中原解禁的第一日,暨州西衡帝國都城歌舞相慶,遠在西北邊境的近月城卻顯得有些平靜。
迎著初冬的暖陽,近月城中的百姓正乘興而出,搖著漁船駛向江中,開始新一日的勞作。
天氣晴和,水波粼粼,遠處的江畔卻有一老者身穿蓑衣、頭戴鬥笠,在喧鬧中垂首獨釣,意境頗秒。
光陰流轉,水波漸移,老者沐浴在冬日的暖陽下,一坐便是一天。
日頭早已過了中天,金光西垂,魚竿細線卻未曾牽動過絲毫
他身旁的竹簍空蕩蕩的,唯承幾縷天光。
老者耷拉著眼皮,不聞江水,不見天地,墮入夢鄉不知幾許。
江水廣闊,波光映日,一片金燦燦的茫茫天地中,漁民們滿載欲歸,偶然遠望江畔那邊,個個哂笑不語,對於老者的行為,似乎早已見怪不怪。
突然,西邊遙遠的天際傳來一陣密集的洪鍾敲擊之聲,如雷撼天,撞破蒼穹。
狡猾的魚兒在水底驚了魂,偷吃的大嘴終於咬住了寒鉤,一陣掙紮。
鍾鳴,竿動,流光溢彩,碎了滿江。
老者猛然睜開昏沉的雙眼,沒有第一時間管顫動的魚竿,而是抬頭望向遠方那片淩雲的群山閣樓,神情凝重。
遙遠的鍾聲,錚錚長鳴,聲波穿雲破霧,在蒼山林壑間幽幽激蕩,百裏江麵層層生波。
蕩漾的水麵之上,漁民們齊齊遙首探向雲霄閣方向,一臉茫然,不知這備受尊崇的仙家宗派究竟發生了何事。
鍾聲漸停,水波漸平,眨眼之間,一切似乎歸於平靜。
不明所以的漁民們搖了搖頭,繼續勞作。
江畔的老者猶豫了幾瞬,扔下魚竿,揭下鬥笠,緊緊盯著雲霄那處看了一眼,還是決定起身,脫了蓑衣就想踏雲趕去。
忽有風起,再次亂了一江冬水。
老者眼神一滯,枯瘦的雙手停了下來,轉頭望向天邊一處微小的光點。
光點迎風飄揚,眨眼間放大無數倍,一隻巨大的瑩白仙鶴乘風而至。
仙鶴背上片片青衣,眾多修道之人持劍肅穆,穿雲而立。
江中漁民趕緊匍匐跪於船中,對這些傳說中的修行仙人虔誠叩拜,以期幸賜下福澤。
老者停下脫衣動作,雙手負於身後,皺眉凝望著仙鶴上的宗門弟子。
巨大的雲鶴仰天輕唳一聲,緩緩停靠在江畔,蕩起一攏煙塵。
二十幾位身穿青衣的年輕弟子匆匆躍下,對著老者躬身行禮道:“弟子拜見袁穀主。”
有冬風自山間而起,有薄塵於微光下而動。
這是暨州西北荒原小鎮的一個偏僻小山村,晨光未起,星夜未退。
淩晨時分,萬籟寂靜,山腳下的一間茅草屋內“吱呀”一聲輕響,兩道單薄的中年身影一前一後走出了屋門。
木門被悄無聲息帶上。
淩晨的山間寒冷刺骨,這兩道單薄身影背起沉重又破爛的籮筐,蜷縮著身子,無聲地走出山村,像兩道顛簸起伏的影子,奔波向遙不可知的未來。
茅草屋內,油燈微亮,咳嗽聲起,一個病弱少年推開吱呀作響的木門,搬起一個小板凳,在草屋外靜靜坐下,抬首凝視著寒風唿嘯的夜空。
他本是身形極其瘦削的少年,此刻裹著厚厚的老舊棉衣,看起來就像一個層層包裹的粽子,可在那陣陣咳嗽聲下,這個“粽子”卻搖搖欲墜,仿佛隨時都會傾倒。
少年名叫芥塵,今年十四歲,是一名身份低賤的祈人,是那匍匐在塵埃裏的人。
塵淵大陸以離人為尊,祈人為末,一個高高在上,一個卑賤如狗,天與地的人生差距。
世人有言:“中原五州修道之人,必是離人。”
這是一個修道者主宰的世界,祈人天生身體閉塞,難以修行,自然得活在離人的奴役之下。
少年出生在辛闕元年第一日,也就是自那一日起,他惡病纏身,心脈微弱至極。
在這個初冬的淩晨,少年感覺心神有些不寧,便坐在門外散心。
輕微的腳步聲響起,一位身穿破舊袈裟的蒼老和尚自山間悠悠而下,發現茅草屋外的孤獨背影後,心下一歎,走了過來。
老和尚是小山村的老人了,姓薛,常年居住在這座山頭上的一間破廟裏,會點簡單醫術,經常不求迴報地為貧苦村民診治,可他的身份卻有些神秘,沒有人知道他從哪裏來,為何願意枯坐在這偏僻的山野破廟。
少年聞聲轉頭,見到這個幫自己醫治異病的大師到來後,立即起身,去茅草屋內搬來一個破舊的蒲團,老僧含笑坐在蒲團上,雙手合十默念佛號,然後側頭問道:“阿塵啊,你可知今日是何重要日子?”
少年裹緊棉衣,雙手插在袖管裏,點了點頭道:“今日是我去離人那做工的最後一天,隻要今日幹完,我就能湊足月牙幣,能幫阿爹阿娘買過冬的棉衣。”
說道這裏,他微微咳嗽一兩下,然後對著緊搓著的雙手哈了一口熱氣,難受道:“今年的冬天格外寒冷,阿爹阿娘自個兒身體就不好,為了醫治我已經耗盡心力,沒有棉衣,我怕他們熬不住這個冬天哩。”
老僧笑問道:“所以睡不著了?”
“嗯。”病弱少年點了點頭。
老僧抬頭望向小鎮方向,望向遙遠的漆黑世界,意味深長道:“今天的確是個令人難以沉睡的日子,在這一日,整個中原五州都將解禁,所有人都盼著朝陽升起的那一刻呢。”
說罷,他便雙手合十,神色肅然地盯著沉寂在黑夜裏的東方天際,盯著將要從那裏起航的巍峨新日。
少年感覺這事和自己比較遙遠,而且也不太懂,但瞧見大師從未有過的鄭重神色後,便好奇問道:“薛大師,您說十四年前,那些傳說中的修道仙人,為何要封禁中原啊?”
老僧木訥轉頭,慈祥地凝視著這個自己從小看著長大的孩子,思緒迴到了十四年前。
想起那一年的天地異象,老僧眼眶灼熱,心中呢喃一聲:“因為你啊。”
【曆史】
塵淵大陸,辛闕元年。
在這個廣袤無垠的天地之間,一條億萬裏之遙的巨大深淵橫亙大陸南北,就像一條靜靜匍匐在大陸深處的巨大黑蟒,仿佛隨時都將醒來,然後吞噬著上空的一切。
在這個新百年的第一日,當清晨的第一縷光線刺破黑暗,塵淵大陸驚現詭異天象。
浩瀚無垠的蒼穹上,有著了火的太陽自西而東升起,天地流光,彩雲無際。
有那萬丈驚雷追趕著詭異的烈日,天地震動。
有一道不明白煉,從橫跨大陸的深淵裏急速唿嘯而出,撞入瘋魔般的烈日之中。
為此,大陸有至高強者用神術卜得天機,昭為滅世,惶惶於天。
為化解此滅世之劫,中原正道聽取神道指引,聯手封禁五州,陣法囚天地,各州互不通行。
十四年後,大陸相安無事,至高強者再次用神術占卜天地,昭為大吉,滅世讖語終被平息。
中原五州終得解禁,萬物覺醒。
(二)
熹微的晨光自東方冉冉升起。
茅草屋外,少年芥塵煎完草藥後,趁著熱喝光,然後又陪著薛大師在門口坐著,聽到清晨第一聲雞鳴,便起身去鎖木門:“薛大師,我先去完成今日的活了,拿到月牙幣後,我要去小鎮梅花巷的裁縫鋪子取棉衣,今晚可能會迴來的晚些,您千萬要幫我瞞住阿爹阿娘,不能讓他們發現我一直在偷偷幫離人跑腿掙錢。”
蒼老僧人盤坐在蒲團上巋然不動,隻是含笑道:“幫你瞞著這不難,可到時候如何解釋那兩件棉衣呢?”
“還是老法子,您行醫救人,別人迴報您的。”少年裹緊自己,一步一步朝山下走去。
晨光下,這道遠去的身影越拉越長,直到消失在老僧的視野盡頭。
茅草屋頂,一位身穿道袍的寒酸道士憑空浮現。
此人並非小山村的常客,事實上,除了這位老僧人,根本無人見過他,神秘異常。
他摘下腰間酒葫蘆,獨自灌了一大口,漫不經心問道:“老薛,你不去送送啊?你我皆知,這一去,孩子便迴不來了。”
老僧沒有轉頭看他,隻是望著小鎮的方向,悵然歎道:“這孩子命真苦。”
臭道士撇了撇嘴,晃動酒葫蘆道:“青州最好的黃酒風雲嘯,天地陣法一解禁,貧道就立即給你取過來了,不來一口?”
老僧搖了搖頭,雙手合十,默念佛號。
下一刻,老僧發現自己突然盤坐在茅草屋頂,寒酸道士猶不死心問道:“今夜你可是要去見血的,真不喝一口?”
老僧悲傷搖頭道:“這般坐看芥塵這孩子命運起伏,看他平白遭此大難,貧僧心中實在難安啊。”
“那還能如何?”寒酸道士獨自飲了一口酒,砸吧砸吧嘴,“你又不是不清楚,他的命運自有定數,貧道能算到一點就已經不容易了,沒人能幹預命數的。”
老僧再次歎了口氣,問道:“呂道長,日出東方,中原已經解禁,能否告知貧僧,芥塵的第一劫在哪?”
寒酸道士道:“丘陽鎮,梅花巷。”
“第二劫呢?”
呂道長掐著手指,慢悠悠算道:“暨州玄門正宗,雲霄閣,不過還早。”
老僧起身道:“那按照事先約定,先去丘陽鎮等候吧。”
“不急不急。”寒酸道士搖頭,“我們還要等一場雪。”
老僧皺眉問道:“如今才初冬,暨州西北荒原可沒這麽快下雪。”
呂道長掐著手指,神色變得嚴肅起來,隻見他望著一個遙遠的方向,凝聲道:“已經在變天了,大雪很快就來,這雪還是來自雲霄閣。”
他神色凝重地望著老僧,繼續道:“這小子百年內,都和雲霄閣脫不了關係,實在是亂啊。”
(三)
在遙遠的極寒之地,在中原的西北之遙,有一片雪山昂揚天地之間。
無數細小的冰雪消融,化作萬千支流,從雪山之麓淌馳而下,如懸掛的瀑流。
這些湍流攜清風而來,形聚成漫天江水,穿越一片山川林海。
林海縱橫百裏,群峰聳立,鬱鬱蔥蔥,有五彩的山穀、沉月的清潭,還有五座仙峰淩雲而立,數千樓閣隱於其間。
此處為暨州玄門正宗,雲霄閣。
雲霄閣身處肆月江源流的廣袤林原,離西北雪山隻有千裏之遙,又因地勢高聳,故氣侯偏向寒冷,周遭鮮有人煙。
要想見到凡人,雲霄閣弟子需順江水自西而下,往東飄行百裏有餘,去往那座近月城。
辛闕十四年中原解禁的第一日,暨州西衡帝國都城歌舞相慶,遠在西北邊境的近月城卻顯得有些平靜。
迎著初冬的暖陽,近月城中的百姓正乘興而出,搖著漁船駛向江中,開始新一日的勞作。
天氣晴和,水波粼粼,遠處的江畔卻有一老者身穿蓑衣、頭戴鬥笠,在喧鬧中垂首獨釣,意境頗秒。
光陰流轉,水波漸移,老者沐浴在冬日的暖陽下,一坐便是一天。
日頭早已過了中天,金光西垂,魚竿細線卻未曾牽動過絲毫
他身旁的竹簍空蕩蕩的,唯承幾縷天光。
老者耷拉著眼皮,不聞江水,不見天地,墮入夢鄉不知幾許。
江水廣闊,波光映日,一片金燦燦的茫茫天地中,漁民們滿載欲歸,偶然遠望江畔那邊,個個哂笑不語,對於老者的行為,似乎早已見怪不怪。
突然,西邊遙遠的天際傳來一陣密集的洪鍾敲擊之聲,如雷撼天,撞破蒼穹。
狡猾的魚兒在水底驚了魂,偷吃的大嘴終於咬住了寒鉤,一陣掙紮。
鍾鳴,竿動,流光溢彩,碎了滿江。
老者猛然睜開昏沉的雙眼,沒有第一時間管顫動的魚竿,而是抬頭望向遠方那片淩雲的群山閣樓,神情凝重。
遙遠的鍾聲,錚錚長鳴,聲波穿雲破霧,在蒼山林壑間幽幽激蕩,百裏江麵層層生波。
蕩漾的水麵之上,漁民們齊齊遙首探向雲霄閣方向,一臉茫然,不知這備受尊崇的仙家宗派究竟發生了何事。
鍾聲漸停,水波漸平,眨眼之間,一切似乎歸於平靜。
不明所以的漁民們搖了搖頭,繼續勞作。
江畔的老者猶豫了幾瞬,扔下魚竿,揭下鬥笠,緊緊盯著雲霄那處看了一眼,還是決定起身,脫了蓑衣就想踏雲趕去。
忽有風起,再次亂了一江冬水。
老者眼神一滯,枯瘦的雙手停了下來,轉頭望向天邊一處微小的光點。
光點迎風飄揚,眨眼間放大無數倍,一隻巨大的瑩白仙鶴乘風而至。
仙鶴背上片片青衣,眾多修道之人持劍肅穆,穿雲而立。
江中漁民趕緊匍匐跪於船中,對這些傳說中的修行仙人虔誠叩拜,以期幸賜下福澤。
老者停下脫衣動作,雙手負於身後,皺眉凝望著仙鶴上的宗門弟子。
巨大的雲鶴仰天輕唳一聲,緩緩停靠在江畔,蕩起一攏煙塵。
二十幾位身穿青衣的年輕弟子匆匆躍下,對著老者躬身行禮道:“弟子拜見袁穀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