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五章 大戰來臨
暗黑世界曆練的林平之 作者:梓楓紫燚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趙廣大驚,連忙勸阻:“三伯,不行呀!諸葛丞相已經來了密信,說孟達已經決定投降,丞相已經應諾了!”。
張飛嘿嘿一笑,“丞相給你說了,沒給我說!孟達這王八蛋害死二哥,哪能那麽容易就讓他投降!我一定要取他首級祭奠二哥!”
趙廣連忙拿出諸葛亮的密函,就要呈給張飛。張飛看也不看,一把抓過在油燈上點了,然後直接出門,帶了一萬兵馬,直奔新城而去。
趙廣無奈,隻得立即寫信,呈報給趙雲和諸葛亮。
孟達獲得諸葛亮應諾後,就積極行動,約了金城太守申儀、上庸太守申耽,不日起事。二人表麵應允,暗地裏卻報知了朝廷。
張飛生怕孟達提前起事,日夜兼程來取新城。孟達見蜀軍前來,以為是諸葛亮派來的接應部隊,沒做任何防備,直接打開城門。
孟達下城迎接,哪想到突然隊伍閃出一個人,身長八尺,豹頭環眼,燕頷虎須,聲若巨雷,勢如奔馬,手持丈八蛇矛,胯下烏騅馬,怒吼一聲:“奸賊,你看看爺爺是誰!”
孟達抬眼一看,此人正是張飛。頓時嚇得慌亂不堪,正要跪地求饒。卻被張飛縱馬衝鋒,直刺胸口,當場殞命。張飛提著孟達的首級,老淚縱橫,“二哥,最後一個仇人我也給你殺了!”。
張飛奪了新城,殺了孟達。金城太守申儀、上庸太守申耽惶恐不安。
兩人商議,申儀道:“這張飛殺性甚大,孟達要投降,都被他殺了。你我二人不如固守待援。”
申耽反駁道:“大哥,我們居於漢水之中,向上是漢中,向下是襄陽。現在襄樊失守,哪裏還有什麽援軍可以過來?而且前日收到朝廷公函,說蜀軍有攻城利器,以樊城之堅固,尚頃刻而下。金城和上庸城小簡陋,怎麽能抵擋蜀軍的進攻呢?不如投降算了。我們與張飛無冤無仇,姿態恭敬些,料他也不會難為你我。”
申耽這段話打動了申儀,兩人決定開城門投降。結果張飛帶了一萬兵馬而來,什麽都沒幹就收服了上庸三城。氣得他吹胡子瞪眼,連夜又把兵馬撤迴了襄陽。
劉備得知張飛不尊號令,擅自行動,殺了準備投降的孟達,氣惱之餘也無可奈何,下了聖旨斥責一番,就此作罷。
上庸三層收複之後,荊州與漢中的路線就此打通,雙方可以及時互相援助。魏國的陣線又被壓縮了一截。
消息傳到魏國洛陽,魏主曹睿無奈,重新啟用司馬懿為大都督,帶領張郃為先鋒,從洛陽出兵,去宛城坐鎮,合並後,宛城共有10萬魏軍。
襄陽城張飛三萬兵馬,樊城趙廣兩萬兵馬,加一起五萬兵馬。司馬懿手下張郃和王雙,十萬兵馬,足足多了一倍。而且魏國隨時還可以派出增援部隊,而整個荊州就隻剩下趙雲三萬兵馬,大部分還都是剛剛轉換的俘虜,根本不敢派往前線。
敵我軍力對比,蜀軍劣勢相當明顯。
趙廣當然深知這一點,所以他隻得開動腦筋,再次使用一些作弊手段了。
宛城外,偌大的空地上,一排排、一列列身穿黑鐵甲胄的士兵,靜靜的站在空地之上,黑壓壓的看上去猶如一片望不到盡頭的烏雲一般,無數的士兵,皆是仰頭,目光崇拜的仰視著上方。
城牆上,司馬懿靜靜地立著,俯瞰著下方如烏雲般黑壓壓的士兵,淡淡的開口道:“蜀國狂妄,犯我大魏江山,當誅!”
“蜀國狂妄,犯我大魏江山,當誅!”
無數士兵,厲聲嘶吼,仿佛撕心裂肺一般,慷慨激昂的喊著這句話,目光中滿是激動之色。
“出發!今日,必殺蜀軍,奪迴襄樊二城!”
司馬懿緩緩開口,右手指著襄陽城所在的方向,頓時滔天巨浪般的齊整腳步聲,便是在整個宛城外響徹而起,黑壓壓的士兵,在各自將軍的統領下,齊齊朝著襄陽城所在處前進。
司馬懿靜靜站在城牆之上,默默地瞧著那漸漸離去的黑壓壓士兵,目光中充斥著一抹寒意。
司馬懿一到宛城,僅僅花了三天時間完成準備,立即率領十萬魏軍出征,傾巢而出,直奔襄陽。
此舉讓張飛和趙廣都大吃一驚。
張飛怒不可遏,大喝道:“直娘賊,竟敢如此小覷吾張翼德,不當人子!”
趙廣倒沒有生氣,沉思良久,開口勸說道:“三伯莫怒,一怒就中敵人驕兵之計!小侄以為,司馬懿如此行事,原因有三。首先施展驕兵之計,司馬懿深知三伯性如烈火,脾氣暴躁,故意表現出來狂妄自大不屑一顧,就是讓三伯怒火攻心,失去冷靜。所以三伯首先不要生氣!”
張飛聽完,心知自己已然中計,怒極反笑:“哈哈,直娘賊,都欺我頭腦簡單,他們哪裏知道,我張翼德其實內秀!賢侄,如你所言,那廝是何居心?細細講來。”
趙廣見張飛已經冷靜下來,微微一笑道:“那司馬懿的打算是這樣。我軍先前使用迴迴炮大破樊城,司馬懿自然也知道呆在城池裏反而是死路一條,所以與其守城不如出擊。最後,司馬懿深知我軍人數劣勢,且夾雜大量降兵,遠不如魏軍精銳,所以急促進攻,不給我軍整頓時間。這二者,皆是陽謀,我們知道也無可奈何!”
現在經趙廣這麽一分析,張飛徹底明白了,他略一思索,道:“這廝如此奸猾,我軍不如堅守不出,諒其也不能把我們怎麽樣!”
本來依照常理,堅守不出是一個好辦法,但趙廣卻搖搖頭:“三伯,依照常理,我軍的確應該依城固守,但是如此一來,正中司馬懿下懷。我軍有大量魏國降軍,一旦處於下風,必然蠢蠢欲動,易生變故,根本做不到全心全意固守城池。而且司馬懿也可以分散部隊繞過襄樊,偷襲江陵。我父那裏幾乎全是魏國降兵,遇到魏軍毫無戰力,極為危險。我軍如果後路被堵,死無葬身之地呀!”
張飛聽趙廣這麽一分析,大驚失色,“司馬奸賊如此陰險狡詐,實在難以對付!如之奈何?”
趙廣安慰道:“三伯莫急,小侄這些日子也有所準備。我們索性列軍出城,正麵迎敵,未必會怕了司馬懿!”
現在倒輪到張飛不自信了,他有些吃驚:“正麵出擊,五萬對十萬,降兵對精銳,如何有勝算?”
趙廣微微一笑,“三伯請隨我一觀便知。”當下帶著張飛,把他這些日子搞出來的倚仗之物一一展示。張飛看後,大喜過望,心中煩惱憂愁頓時煙消雲散。
司馬懿行軍極為嚴密,前鋒後衛中軍後勤都妥妥當當。張飛派人打探,想尋個間隙,襲擊一下糧草,然而始終找不到機會,隻好作罷。心中也不免歎服!
這日,天公作美,清晨還是細雨蒙蒙,但臨近正午時,雨停雲散,卻正好給兩軍交戰,提供了作戰的好天時。張飛趙廣領軍全部出迎,離城十裏列陣,迎擊司馬懿大軍。
城外兩軍陣前,旌旗蔽日,戰鼓擂動,號角齊鳴,雙方相互射下陣腳,各軍列陣排開。
蜀漢這邊傳承漢朝軍製,衣服尚紅,紅色蜀漢大軍,便如秋色中的楓林,火紅火紅。
一陣嘹亮勁急的號角,魏軍也列陣完畢,漫漫黑色如同遍野鬆林,看陣勢仿佛與蜀軍大體相同。
這是兩支實力堪堪抗衡卻是風格類似的大軍,都來源於那個剛剛徹底倒下的大漢王朝。
張飛率領驍騎軍,神武軍列陣中軍,神衛軍列陣左翼,神策軍列陣右翼,形成三角拱衛隊形。令人有些詫異的是,趙廣並沒有與張飛分兵,而是合在一起,共處中軍之中。這讓司馬懿遠遠眺望,不免心中生疑。
身高八尺的張飛,虎背熊腰,蒼髯如戟,手持丈八蛇矛,威風凜凜,猛將風範突顯,胯下烏騅馬,氣勢非凡。
他身旁的趙廣,身穿金色鎖子甲,頭戴金兜鍪,肩上係著繡著金菊的深紅錦袍,坐下騎著通體雪白四蹄烏黑的雪裏戰寶馬,手提冥龍槍,身背鐵膽弓,仿若天邊那道耀眼的彩虹,光彩奪目,攝人心神。
對陣的司馬懿,騎著一匹俊逸的黃驃馬,同樣身穿著黃金戰甲,身披大紅錦袍。
“司馬奸賊,上前答話。”張飛一催烏騅馬,來到陣前,遙聲一喊,聲若震雷,響徹雲霄,三軍為之一震。
司馬懿騎在馬背之上,遠遠望著陣前耀武揚威的張飛,眼中不由閃過一絲厲芒,飛馬而出,嘴角輕揚出一絲冷意,喊道:“張飛,你這粗坯,不知今日有何要說?”。
“聽聞你司馬祖上也是大漢忠臣,得大漢百年恩澤,如今為何出現你這個投靠逆賊為虎作倀的不肖子孫,實乃罪不可赦之賊也。捫心自問,可當人子?”
說到最後一句,張飛話音猛地提高了三成,如陣陣轟雷,在雙方萬人大陣中轟鳴,餘音迴蕩,“可當人子!……可當人子!……”
張飛嘿嘿一笑,“丞相給你說了,沒給我說!孟達這王八蛋害死二哥,哪能那麽容易就讓他投降!我一定要取他首級祭奠二哥!”
趙廣連忙拿出諸葛亮的密函,就要呈給張飛。張飛看也不看,一把抓過在油燈上點了,然後直接出門,帶了一萬兵馬,直奔新城而去。
趙廣無奈,隻得立即寫信,呈報給趙雲和諸葛亮。
孟達獲得諸葛亮應諾後,就積極行動,約了金城太守申儀、上庸太守申耽,不日起事。二人表麵應允,暗地裏卻報知了朝廷。
張飛生怕孟達提前起事,日夜兼程來取新城。孟達見蜀軍前來,以為是諸葛亮派來的接應部隊,沒做任何防備,直接打開城門。
孟達下城迎接,哪想到突然隊伍閃出一個人,身長八尺,豹頭環眼,燕頷虎須,聲若巨雷,勢如奔馬,手持丈八蛇矛,胯下烏騅馬,怒吼一聲:“奸賊,你看看爺爺是誰!”
孟達抬眼一看,此人正是張飛。頓時嚇得慌亂不堪,正要跪地求饒。卻被張飛縱馬衝鋒,直刺胸口,當場殞命。張飛提著孟達的首級,老淚縱橫,“二哥,最後一個仇人我也給你殺了!”。
張飛奪了新城,殺了孟達。金城太守申儀、上庸太守申耽惶恐不安。
兩人商議,申儀道:“這張飛殺性甚大,孟達要投降,都被他殺了。你我二人不如固守待援。”
申耽反駁道:“大哥,我們居於漢水之中,向上是漢中,向下是襄陽。現在襄樊失守,哪裏還有什麽援軍可以過來?而且前日收到朝廷公函,說蜀軍有攻城利器,以樊城之堅固,尚頃刻而下。金城和上庸城小簡陋,怎麽能抵擋蜀軍的進攻呢?不如投降算了。我們與張飛無冤無仇,姿態恭敬些,料他也不會難為你我。”
申耽這段話打動了申儀,兩人決定開城門投降。結果張飛帶了一萬兵馬而來,什麽都沒幹就收服了上庸三城。氣得他吹胡子瞪眼,連夜又把兵馬撤迴了襄陽。
劉備得知張飛不尊號令,擅自行動,殺了準備投降的孟達,氣惱之餘也無可奈何,下了聖旨斥責一番,就此作罷。
上庸三層收複之後,荊州與漢中的路線就此打通,雙方可以及時互相援助。魏國的陣線又被壓縮了一截。
消息傳到魏國洛陽,魏主曹睿無奈,重新啟用司馬懿為大都督,帶領張郃為先鋒,從洛陽出兵,去宛城坐鎮,合並後,宛城共有10萬魏軍。
襄陽城張飛三萬兵馬,樊城趙廣兩萬兵馬,加一起五萬兵馬。司馬懿手下張郃和王雙,十萬兵馬,足足多了一倍。而且魏國隨時還可以派出增援部隊,而整個荊州就隻剩下趙雲三萬兵馬,大部分還都是剛剛轉換的俘虜,根本不敢派往前線。
敵我軍力對比,蜀軍劣勢相當明顯。
趙廣當然深知這一點,所以他隻得開動腦筋,再次使用一些作弊手段了。
宛城外,偌大的空地上,一排排、一列列身穿黑鐵甲胄的士兵,靜靜的站在空地之上,黑壓壓的看上去猶如一片望不到盡頭的烏雲一般,無數的士兵,皆是仰頭,目光崇拜的仰視著上方。
城牆上,司馬懿靜靜地立著,俯瞰著下方如烏雲般黑壓壓的士兵,淡淡的開口道:“蜀國狂妄,犯我大魏江山,當誅!”
“蜀國狂妄,犯我大魏江山,當誅!”
無數士兵,厲聲嘶吼,仿佛撕心裂肺一般,慷慨激昂的喊著這句話,目光中滿是激動之色。
“出發!今日,必殺蜀軍,奪迴襄樊二城!”
司馬懿緩緩開口,右手指著襄陽城所在的方向,頓時滔天巨浪般的齊整腳步聲,便是在整個宛城外響徹而起,黑壓壓的士兵,在各自將軍的統領下,齊齊朝著襄陽城所在處前進。
司馬懿靜靜站在城牆之上,默默地瞧著那漸漸離去的黑壓壓士兵,目光中充斥著一抹寒意。
司馬懿一到宛城,僅僅花了三天時間完成準備,立即率領十萬魏軍出征,傾巢而出,直奔襄陽。
此舉讓張飛和趙廣都大吃一驚。
張飛怒不可遏,大喝道:“直娘賊,竟敢如此小覷吾張翼德,不當人子!”
趙廣倒沒有生氣,沉思良久,開口勸說道:“三伯莫怒,一怒就中敵人驕兵之計!小侄以為,司馬懿如此行事,原因有三。首先施展驕兵之計,司馬懿深知三伯性如烈火,脾氣暴躁,故意表現出來狂妄自大不屑一顧,就是讓三伯怒火攻心,失去冷靜。所以三伯首先不要生氣!”
張飛聽完,心知自己已然中計,怒極反笑:“哈哈,直娘賊,都欺我頭腦簡單,他們哪裏知道,我張翼德其實內秀!賢侄,如你所言,那廝是何居心?細細講來。”
趙廣見張飛已經冷靜下來,微微一笑道:“那司馬懿的打算是這樣。我軍先前使用迴迴炮大破樊城,司馬懿自然也知道呆在城池裏反而是死路一條,所以與其守城不如出擊。最後,司馬懿深知我軍人數劣勢,且夾雜大量降兵,遠不如魏軍精銳,所以急促進攻,不給我軍整頓時間。這二者,皆是陽謀,我們知道也無可奈何!”
現在經趙廣這麽一分析,張飛徹底明白了,他略一思索,道:“這廝如此奸猾,我軍不如堅守不出,諒其也不能把我們怎麽樣!”
本來依照常理,堅守不出是一個好辦法,但趙廣卻搖搖頭:“三伯,依照常理,我軍的確應該依城固守,但是如此一來,正中司馬懿下懷。我軍有大量魏國降軍,一旦處於下風,必然蠢蠢欲動,易生變故,根本做不到全心全意固守城池。而且司馬懿也可以分散部隊繞過襄樊,偷襲江陵。我父那裏幾乎全是魏國降兵,遇到魏軍毫無戰力,極為危險。我軍如果後路被堵,死無葬身之地呀!”
張飛聽趙廣這麽一分析,大驚失色,“司馬奸賊如此陰險狡詐,實在難以對付!如之奈何?”
趙廣安慰道:“三伯莫急,小侄這些日子也有所準備。我們索性列軍出城,正麵迎敵,未必會怕了司馬懿!”
現在倒輪到張飛不自信了,他有些吃驚:“正麵出擊,五萬對十萬,降兵對精銳,如何有勝算?”
趙廣微微一笑,“三伯請隨我一觀便知。”當下帶著張飛,把他這些日子搞出來的倚仗之物一一展示。張飛看後,大喜過望,心中煩惱憂愁頓時煙消雲散。
司馬懿行軍極為嚴密,前鋒後衛中軍後勤都妥妥當當。張飛派人打探,想尋個間隙,襲擊一下糧草,然而始終找不到機會,隻好作罷。心中也不免歎服!
這日,天公作美,清晨還是細雨蒙蒙,但臨近正午時,雨停雲散,卻正好給兩軍交戰,提供了作戰的好天時。張飛趙廣領軍全部出迎,離城十裏列陣,迎擊司馬懿大軍。
城外兩軍陣前,旌旗蔽日,戰鼓擂動,號角齊鳴,雙方相互射下陣腳,各軍列陣排開。
蜀漢這邊傳承漢朝軍製,衣服尚紅,紅色蜀漢大軍,便如秋色中的楓林,火紅火紅。
一陣嘹亮勁急的號角,魏軍也列陣完畢,漫漫黑色如同遍野鬆林,看陣勢仿佛與蜀軍大體相同。
這是兩支實力堪堪抗衡卻是風格類似的大軍,都來源於那個剛剛徹底倒下的大漢王朝。
張飛率領驍騎軍,神武軍列陣中軍,神衛軍列陣左翼,神策軍列陣右翼,形成三角拱衛隊形。令人有些詫異的是,趙廣並沒有與張飛分兵,而是合在一起,共處中軍之中。這讓司馬懿遠遠眺望,不免心中生疑。
身高八尺的張飛,虎背熊腰,蒼髯如戟,手持丈八蛇矛,威風凜凜,猛將風範突顯,胯下烏騅馬,氣勢非凡。
他身旁的趙廣,身穿金色鎖子甲,頭戴金兜鍪,肩上係著繡著金菊的深紅錦袍,坐下騎著通體雪白四蹄烏黑的雪裏戰寶馬,手提冥龍槍,身背鐵膽弓,仿若天邊那道耀眼的彩虹,光彩奪目,攝人心神。
對陣的司馬懿,騎著一匹俊逸的黃驃馬,同樣身穿著黃金戰甲,身披大紅錦袍。
“司馬奸賊,上前答話。”張飛一催烏騅馬,來到陣前,遙聲一喊,聲若震雷,響徹雲霄,三軍為之一震。
司馬懿騎在馬背之上,遠遠望著陣前耀武揚威的張飛,眼中不由閃過一絲厲芒,飛馬而出,嘴角輕揚出一絲冷意,喊道:“張飛,你這粗坯,不知今日有何要說?”。
“聽聞你司馬祖上也是大漢忠臣,得大漢百年恩澤,如今為何出現你這個投靠逆賊為虎作倀的不肖子孫,實乃罪不可赦之賊也。捫心自問,可當人子?”
說到最後一句,張飛話音猛地提高了三成,如陣陣轟雷,在雙方萬人大陣中轟鳴,餘音迴蕩,“可當人子!……可當人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