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文村正常作息也是早睡早起,但村裏外人多了,村民也都漸漸推遲睡覺的時間,和這些遊客有一句沒一句地聊。幾十人裹著厚厚的大衣坐在村口七嘴八舌聊天,邢教授仗著淵博的學識配合伶牙俐齒,很快成為眾人的中心,不管是村民還是其他遊客都很恭敬地向他請教問題,而那些邢建華的學生則悻悻地捧著小本子,把人們說的全部記錄下來,迴去後嚴格篩選,看是否有重要的線索。
接下來的幾天對於吳閔等人來說還是比較輕鬆的,每天跟隨邢建華到處跑,有時去高地采風,有時偷偷溜去玉米地實地參觀。吳閔沒見過其他地區的麥田怪圈,但聽說麥田能形成幾何圖形是因為麥田被壓平,雨文村能出現如此凹凸有致的畫麵,還不知玉米倒了多少呢,可真的去玉米地轉了一圈,眾人更震驚了——居然沒有一根玉米倒了!
“往年也是這樣嗎?所有的玉米都站得直直的?”邢教授抓著韓五的手,恨不能把人給搖碎了。韓五呲牙咧嘴地甩開他,揉揉被掐紅的手腕告訴他們,村裏的玉米都是垂直向上的,哪怕風雨再大也沒有傾斜倒地的,收割起來很省事。
邢建華聞言二話不說騎著自行車就往東邊高地跑,吳閔幾個怕他出事急忙跟上去。天快黑了,高地上已經沒幾個人了,看到他們浩浩蕩蕩趕過來,熱情地打過招唿後就先一步迴村子吃飯休息了。邢建華心不在焉地衝那群人擺擺手,坐在高地邊上對著下麵的巨幅畫卷發呆。研三的師兄苦笑著對其他人聳肩,邢教授就是這樣,遇到他想不明白的事,他能不眠不休地研究,看來他們今晚不知道啥時候才能迴去了。
隨著夕陽西沉,高度處的風越刮越大,吳閔死死裹著衣服還是凍得直跺腳,平時在村口坐著沒覺得這麽冷,聽村長說,最近要降溫了,氣溫大跳水後就到了收割玉米的季節,然後就有長達半年的時間看不到如此恢宏的畫卷了。但隻要玉米種子種下去,長出半米多高的幼苗,就又能隱約看到圖形,非常神奇。
“你們說,這個圖案會不會是由於玉米杆的高度不同造成的?”邢建華揪著頭發考慮了近仨鍾頭,突然冒出這麽一句,眾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不知該應和還是該否決,玉米本身也不是全都一樣高,就算測出高矮不同,也說明不了什麽。
學生們圍在邢建華身邊亂哄哄討論著,沈修始終沉默地立在旁邊,任由夜風把他的衣角吹得獵獵作響。夜裏看畫卷,感覺和白天截然不同,沒有了明媚陽光的照射,整片玉米地上空籠罩著一層淡淡的水霧,如同環繞在畫卷中仙女與神祇身側的雲霧,卻也暗藏著風起雲湧的危機。
那股很淡的怨氣隨著水汽上揚,在半空中來迴湧動,活像靈動的蛇,在等待即將邁進它的陷阱的獵物。雖然沒有看到明確的危險,但多次遊走在險境的直覺告訴他,這裏隱藏了致命的危機。
看了眼還在執著做研究的眾人,沈修無聲地歎了口氣,無意識般打了幾個響指,始終留了點注意力在他身上的吳閔看過來,就發現沈修正盯著下麵的某處,順著他的視線看下去,吳閔敏銳地發現左上角的仙女呈現扭曲的擺動,應該是有什麽龐然大物在下麵鑽來鑽去。
難不成熊三又跟來了?可看沈修的表情又不太像,吳閔心裏有點沒底,總覺得有隻看不見的手在緩緩向他們靠近。
……
氣溫驟降,玩命的邢建華終於熬不住,率領著學生們迴到韓五家,韓五老婆給他們煮了大鍋薑湯,怕他們喝不慣,特意和土雞燉在一起,聞著特別香。喝湯的時候韓五告訴他們,今晚大麵積降溫,明天應該就要開始農忙收割了。
來雨文村的人大多都是衝著看神跡來的,如今神跡要被割掉,他們自然也沒有再留下來的必要,第二天一早,陸陸續續有人離開,而原本熱情招待他們的村民也都帶上鐮刀下地幹活,沒什麽時間和他們告別。邢建華和這群學生此行還有一項“體驗農忙”,所以在韓五一家早起準備幹活的時候,也都換了不怕髒的衣服,韓五特意去鄰居家借了幾把鐮刀,沒指望這些學生真會幹活,也就沒做到人手一把,大夥輪換著體驗下就得了。
除了他們,還有十幾個人沒走,這些人都是時間充裕,錢財充足的主兒,來雨文村除了想長長見識,也抱著來度假的念頭,雨文村山好水好空氣好,他們樂得在外來人少的時候多住些日子。
看到沈括和駱談文掄著鐮刀嘻嘻哈哈地割玉米,吳閔的嘴角就忍不住抽筋,他又想起臨河村,想起那群每天以收割罪惡靈魂為己任的“農民”,雖然這幾把鐮刀無法和臨河村那些地府特製款相提並論,但造型都差不多,割起來的感覺……也差不多吧?
如此想著,吳閔再也無法直視唰唰唰幾下就割下大片玉米的村民了,總感覺鐮刀是從他脖子上刮過去的。
好兇殘!
沈修對這類農活也沒啥興趣,他要是真想幹,隨時都能迴臨河村幫忙,何必在這跟一群學生搶呢。
漸漸地,體力不支的學生們被村民甩得老遠,看人家還在辛苦勞作,他們這些體能嚴重不達標的娃隻能坐在推成小堆的玉米杆上喘粗氣,慶幸自己生在城市,生在富裕的家庭,農活真是太辛苦了!
別看構成圖畫的玉米地麵積很廣,但架不住全村幾百人一起出動,為了讓畫卷統一,這些玉米地相當於所有人均攤,每家每戶都有份,產下的玉米也是按人頭平均分配。每個人都幹勁兒十足,才用了兩天就割完大半玉米地。
走在壟溝間,吳閔看著地上齊刷刷的玉米根莖,有點毛骨悚然。玉米的根像觸須,有的分成兩層甚至三層牢牢抓著幹燥的地麵,有些泛著紫紅色,上麵連著僅剩七八公分的玉米杆,由於鐮刀是斜向上切割的,所有留在地裏的玉米杆全都成了傾斜向上的尖刀,殺傷力十足。
村民說這些根莖會在來年翻地的時候翻進地下,成為來年種植的部分養料,所以一整個冬天,這些玉米根都會立在這裏。
前麵的駱談文和沈括還在打鬧,兩個多動兒一不小心踩在玉米根上,把玉米根踩裂了。失水後的植物,其實特別脆弱。吳閔長出口氣,暗笑自己疑心生暗鬼,那麽多人種玉米不都是這麽過來的嘛,隻有他這個少見多怪的才會胡亂擔心。
因為韓五和他老婆以及他女兒都去幹活了,每天迴來後還要忙活他們這幫人的夥食,挺麻煩的,所以邢建華決定每天比韓五早迴來一個鍾頭,晚飯就由他們來做,好吃是不能強求了,隻要別食物中毒就行。
眾人正擠在小小的廚房裏忙活得熱火朝天,就聽院外有人在喧嘩,聽不清在說什麽,但語氣挺急躁的。邢建華第一個衝了出去,手裏還拎著滴血的菜刀——他剛剁了隻韓五早上殺好的雞。
這種血腥的活,沒有學生願意幹。
閑閑地靠在牆邊看這群生活白癡做飯的沈修眯著眼向外望了望,也跟了出去。
門口的是兩個身材較胖的中年人,邢建華認識他們,是請了年假專門來雨文村旅遊的上班族,和他們一塊來的有十幾個人,其他人想趁假期去別地方轉轉,就先走了,他倆懶得折騰,就在雨文村住下來,等假期到頭了直接迴家。
此時這倆人滿頭大汗,驚慌失措,看到邢建華出來立刻圍上來,看清他手裏的刀後又嚇得退了兩步。邢建華看看刀,不好意思地背在身後,問他們怎麽了。
“邢教授,您迴來了,”兩人擠了個非常難看的笑臉,“是這樣的,前幾天我那幾個朋友不是走了嗎,他們的原計劃是去鎮上住一宿,然後再轉到市裏坐飛機迴家,可當天晚上就有個人不見了,朋友們都以為他有急事,出去辦事了,也就沒多想,誰知道直到第二天下午他們要出發的時候也沒見人迴來,打電話也沒人接,他們越想越不對勁就給我們打電話,問他是不是迴村兒了,可我們也沒見著人啊!”兩人抹抹額頭的汗,說話都帶哭腔了:“聽說這片以前也有人無故失蹤,邢教授,您說我那朋友不會這麽倒黴吧?他都到鎮上了,怎麽會失蹤呢!”
來之前,沒人把失蹤的傳聞放在心上,在他們看來,想看神跡就必須有冒險精神,至於失蹤,誰知道那些人是真失蹤了還是自己偷偷走了,都是來這邊玩的,誰都不認識誰,偷摸走了也沒人曉得。
可當這倆人的朋友失蹤了,他們這群人全都慌了,自然就想起當地流傳的失蹤傳聞,想找村長問問情況,卻發現村子裏隻剩些耳朵幾乎聽不見的老人和一些剛會走路的小不點,其他人全部去幹活了。玉米地那麽大,他們都不知該去哪找人。
邢建華安撫了他們幾句,立刻迴去叫學生們集合,也不做飯了,全部出去找人,邢建華則帶著他倆往玉米地趕,這時候差不多收工了,運氣好能碰個對頭。
接下來的幾天對於吳閔等人來說還是比較輕鬆的,每天跟隨邢建華到處跑,有時去高地采風,有時偷偷溜去玉米地實地參觀。吳閔沒見過其他地區的麥田怪圈,但聽說麥田能形成幾何圖形是因為麥田被壓平,雨文村能出現如此凹凸有致的畫麵,還不知玉米倒了多少呢,可真的去玉米地轉了一圈,眾人更震驚了——居然沒有一根玉米倒了!
“往年也是這樣嗎?所有的玉米都站得直直的?”邢教授抓著韓五的手,恨不能把人給搖碎了。韓五呲牙咧嘴地甩開他,揉揉被掐紅的手腕告訴他們,村裏的玉米都是垂直向上的,哪怕風雨再大也沒有傾斜倒地的,收割起來很省事。
邢建華聞言二話不說騎著自行車就往東邊高地跑,吳閔幾個怕他出事急忙跟上去。天快黑了,高地上已經沒幾個人了,看到他們浩浩蕩蕩趕過來,熱情地打過招唿後就先一步迴村子吃飯休息了。邢建華心不在焉地衝那群人擺擺手,坐在高地邊上對著下麵的巨幅畫卷發呆。研三的師兄苦笑著對其他人聳肩,邢教授就是這樣,遇到他想不明白的事,他能不眠不休地研究,看來他們今晚不知道啥時候才能迴去了。
隨著夕陽西沉,高度處的風越刮越大,吳閔死死裹著衣服還是凍得直跺腳,平時在村口坐著沒覺得這麽冷,聽村長說,最近要降溫了,氣溫大跳水後就到了收割玉米的季節,然後就有長達半年的時間看不到如此恢宏的畫卷了。但隻要玉米種子種下去,長出半米多高的幼苗,就又能隱約看到圖形,非常神奇。
“你們說,這個圖案會不會是由於玉米杆的高度不同造成的?”邢建華揪著頭發考慮了近仨鍾頭,突然冒出這麽一句,眾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不知該應和還是該否決,玉米本身也不是全都一樣高,就算測出高矮不同,也說明不了什麽。
學生們圍在邢建華身邊亂哄哄討論著,沈修始終沉默地立在旁邊,任由夜風把他的衣角吹得獵獵作響。夜裏看畫卷,感覺和白天截然不同,沒有了明媚陽光的照射,整片玉米地上空籠罩著一層淡淡的水霧,如同環繞在畫卷中仙女與神祇身側的雲霧,卻也暗藏著風起雲湧的危機。
那股很淡的怨氣隨著水汽上揚,在半空中來迴湧動,活像靈動的蛇,在等待即將邁進它的陷阱的獵物。雖然沒有看到明確的危險,但多次遊走在險境的直覺告訴他,這裏隱藏了致命的危機。
看了眼還在執著做研究的眾人,沈修無聲地歎了口氣,無意識般打了幾個響指,始終留了點注意力在他身上的吳閔看過來,就發現沈修正盯著下麵的某處,順著他的視線看下去,吳閔敏銳地發現左上角的仙女呈現扭曲的擺動,應該是有什麽龐然大物在下麵鑽來鑽去。
難不成熊三又跟來了?可看沈修的表情又不太像,吳閔心裏有點沒底,總覺得有隻看不見的手在緩緩向他們靠近。
……
氣溫驟降,玩命的邢建華終於熬不住,率領著學生們迴到韓五家,韓五老婆給他們煮了大鍋薑湯,怕他們喝不慣,特意和土雞燉在一起,聞著特別香。喝湯的時候韓五告訴他們,今晚大麵積降溫,明天應該就要開始農忙收割了。
來雨文村的人大多都是衝著看神跡來的,如今神跡要被割掉,他們自然也沒有再留下來的必要,第二天一早,陸陸續續有人離開,而原本熱情招待他們的村民也都帶上鐮刀下地幹活,沒什麽時間和他們告別。邢建華和這群學生此行還有一項“體驗農忙”,所以在韓五一家早起準備幹活的時候,也都換了不怕髒的衣服,韓五特意去鄰居家借了幾把鐮刀,沒指望這些學生真會幹活,也就沒做到人手一把,大夥輪換著體驗下就得了。
除了他們,還有十幾個人沒走,這些人都是時間充裕,錢財充足的主兒,來雨文村除了想長長見識,也抱著來度假的念頭,雨文村山好水好空氣好,他們樂得在外來人少的時候多住些日子。
看到沈括和駱談文掄著鐮刀嘻嘻哈哈地割玉米,吳閔的嘴角就忍不住抽筋,他又想起臨河村,想起那群每天以收割罪惡靈魂為己任的“農民”,雖然這幾把鐮刀無法和臨河村那些地府特製款相提並論,但造型都差不多,割起來的感覺……也差不多吧?
如此想著,吳閔再也無法直視唰唰唰幾下就割下大片玉米的村民了,總感覺鐮刀是從他脖子上刮過去的。
好兇殘!
沈修對這類農活也沒啥興趣,他要是真想幹,隨時都能迴臨河村幫忙,何必在這跟一群學生搶呢。
漸漸地,體力不支的學生們被村民甩得老遠,看人家還在辛苦勞作,他們這些體能嚴重不達標的娃隻能坐在推成小堆的玉米杆上喘粗氣,慶幸自己生在城市,生在富裕的家庭,農活真是太辛苦了!
別看構成圖畫的玉米地麵積很廣,但架不住全村幾百人一起出動,為了讓畫卷統一,這些玉米地相當於所有人均攤,每家每戶都有份,產下的玉米也是按人頭平均分配。每個人都幹勁兒十足,才用了兩天就割完大半玉米地。
走在壟溝間,吳閔看著地上齊刷刷的玉米根莖,有點毛骨悚然。玉米的根像觸須,有的分成兩層甚至三層牢牢抓著幹燥的地麵,有些泛著紫紅色,上麵連著僅剩七八公分的玉米杆,由於鐮刀是斜向上切割的,所有留在地裏的玉米杆全都成了傾斜向上的尖刀,殺傷力十足。
村民說這些根莖會在來年翻地的時候翻進地下,成為來年種植的部分養料,所以一整個冬天,這些玉米根都會立在這裏。
前麵的駱談文和沈括還在打鬧,兩個多動兒一不小心踩在玉米根上,把玉米根踩裂了。失水後的植物,其實特別脆弱。吳閔長出口氣,暗笑自己疑心生暗鬼,那麽多人種玉米不都是這麽過來的嘛,隻有他這個少見多怪的才會胡亂擔心。
因為韓五和他老婆以及他女兒都去幹活了,每天迴來後還要忙活他們這幫人的夥食,挺麻煩的,所以邢建華決定每天比韓五早迴來一個鍾頭,晚飯就由他們來做,好吃是不能強求了,隻要別食物中毒就行。
眾人正擠在小小的廚房裏忙活得熱火朝天,就聽院外有人在喧嘩,聽不清在說什麽,但語氣挺急躁的。邢建華第一個衝了出去,手裏還拎著滴血的菜刀——他剛剁了隻韓五早上殺好的雞。
這種血腥的活,沒有學生願意幹。
閑閑地靠在牆邊看這群生活白癡做飯的沈修眯著眼向外望了望,也跟了出去。
門口的是兩個身材較胖的中年人,邢建華認識他們,是請了年假專門來雨文村旅遊的上班族,和他們一塊來的有十幾個人,其他人想趁假期去別地方轉轉,就先走了,他倆懶得折騰,就在雨文村住下來,等假期到頭了直接迴家。
此時這倆人滿頭大汗,驚慌失措,看到邢建華出來立刻圍上來,看清他手裏的刀後又嚇得退了兩步。邢建華看看刀,不好意思地背在身後,問他們怎麽了。
“邢教授,您迴來了,”兩人擠了個非常難看的笑臉,“是這樣的,前幾天我那幾個朋友不是走了嗎,他們的原計劃是去鎮上住一宿,然後再轉到市裏坐飛機迴家,可當天晚上就有個人不見了,朋友們都以為他有急事,出去辦事了,也就沒多想,誰知道直到第二天下午他們要出發的時候也沒見人迴來,打電話也沒人接,他們越想越不對勁就給我們打電話,問他是不是迴村兒了,可我們也沒見著人啊!”兩人抹抹額頭的汗,說話都帶哭腔了:“聽說這片以前也有人無故失蹤,邢教授,您說我那朋友不會這麽倒黴吧?他都到鎮上了,怎麽會失蹤呢!”
來之前,沒人把失蹤的傳聞放在心上,在他們看來,想看神跡就必須有冒險精神,至於失蹤,誰知道那些人是真失蹤了還是自己偷偷走了,都是來這邊玩的,誰都不認識誰,偷摸走了也沒人曉得。
可當這倆人的朋友失蹤了,他們這群人全都慌了,自然就想起當地流傳的失蹤傳聞,想找村長問問情況,卻發現村子裏隻剩些耳朵幾乎聽不見的老人和一些剛會走路的小不點,其他人全部去幹活了。玉米地那麽大,他們都不知該去哪找人。
邢建華安撫了他們幾句,立刻迴去叫學生們集合,也不做飯了,全部出去找人,邢建華則帶著他倆往玉米地趕,這時候差不多收工了,運氣好能碰個對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