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錦然見著清歡麵色含憂,對著她微微一笑。
這是一塊兒半扇形的場地,修築的一層比一層高,放置的皆是紅木靠背椅,第一排坐得皇室中人,托永安王爺的福,秦錦然同清歡坐在最邊。第二排是是書院的山長和教習者,還有邀請來的賢者。
秦錦然迴頭望去,便見著人越來越多,坐滿了位置,還有一些人立在最後,這是二層的小樓,二層也是設著紅木椅子。
場地裏有竊竊私語聲,等到有垂垂老矣的老者上台,頓時便安靜了下來。這群英會場地的設置有些像是天壇,利用聚音的效果,可以讓人聽到正中人的話。
先是一些寒暄之語,最後太子代天子上台,太子風姿卓然,秦錦然可以聽得到女子的小小抽氣聲,顯然是為太子的風姿所傾倒。而此時的月嶸公主雖然不願坐在這裏,見著太子上台有女子的抽氣聲,麵上也露出了淺笑。
太子簡單說過之後,便是山長講學,說得是《大學》,秦錦然聽得並不十分懂,眼繞四周,見著其他人一副若有所得的樣子,便知道這位老者講得十分了得了。
永安王爺也一直在注意秦錦然,見著秦錦然並沒有聽進去台上的說辭,而是張望四周,便知道這位蘇木公子就如同他自個兒說的那般,不學無術,永安王爺又把目光落在了那丫鬟清歡身上,隻見得眼眸之中是異彩漣漣,這神色讓他想到了他所養在宅子裏的那個清歡姑娘。也是才學斐然,他先前是想過,帶著清歡來這裏的,誰知道世事造化,今個兒帶了一位女子,卻是媛兒姑娘。
媛兒姑娘顯然也是聽不懂的,不如秦錦然的自若,神色有些煩躁。挪動了椅子,見著永安王爺看她,就露出一個小小的討好的笑容來。
山長講學之後,便有叫好聲,而後更是今年新科的狀元、榜眼、探花上台。說的分別是《中庸》《孔子》《孟子》。
這場中的大多數人都聽得入神,秦錦然這般完全不懂的人,在這樣的氛圍當中也尚可坐得住,唯有媛兒姑娘已經弄響了椅子好幾次,惹得永安王爺看過去,秦錦然便聽著媛兒姑娘小聲說道:“還要說多久?”
“快了。”永安王爺說道,“這是講《四書》,你不懂這些,自然覺得無趣。”
媛兒癟了癟嘴,“還不如茶樓裏說書人講得有趣。”
永安王爺聽到了媛兒的天真之語,並沒有生氣,反而溫和道,“等會就是鬥琴。你就會喜歡了。”
永安王爺說話的時候,便見著探花郎也講完了。秦錦然心裏想著,永安王爺還當真是捧著媛兒姑娘。永安王爺見著秦錦然的目光,對著她微微一笑。
講完之後便有人搬上了古琴、銀盆和香爐,此時便是如同永安王爺說的那般奏琴了。
秦錦然此時看著清歡,自從搬上了古琴之後,她的目光就一直沒有離開那張琴。清歡注意到了秦錦然的目光,低聲解釋,聲音裏是壓抑不住的激動,“那可是焦尾啊。”
焦尾琴為四大古琴之一,秦錦然是知曉的,“既然是鬥琴,說不定等會你也有機會碰觸那古琴。”
清歡聲音有些落寞,“今日裏能夠聽到人用焦尾奏琴,便十分滿足了。”
“既然來了。”秦錦然說道,“總是要試試的。”此時上去了一位梳著單螺的青衣姑娘,秦錦然便不再說話,而清歡晃神片刻,也是靜氣凝神。
姑娘所奏的曲目是《梅花三弄》。一曲完畢,秦錦然見著清歡姑娘癟癟嘴。
“還沒有你奏得好?”秦錦然壓低了聲音問道。
“這是自然。”清歡說道。
兩人說了一句便噤了聲,因為又上了一位須發皆白的琴師傅,撥弄焦尾琴,言明了那青衣姑娘所奏的曲好在何處,又差在哪裏。那位青衣姑娘在手上的功夫是下了些,於意境上卻渲染的不夠,而這位琴師傅,手中琴弦撥弄,閉眼奏得同樣是一曲《梅花三弄》。如同秦錦然者不懂曲樂,也能夠品味出其中的差距。
清歡姑娘仔細凝聽那位琴師傅的教誨,手中的手指撥弄,像是在奏琴一般。
青衣姑娘奏曲完畢後,又是一位瘦小的青袍男子上台,淨手焚香後,所奏的是《鳳平調》。這一《鳳平調》,秦錦然先前未曾聽過這古曲,卻仿佛看到了盎然生機和太平盛世,單就這一點,便比先前那位青衣姑娘高明得多。
顯然,琴師傅也滿意此子的奏法,隻說了一兩處做得不好的地方。
而後琴師傅揚聲道,若是有願意上台切磋之人,也可以奏琴。話音剛落,便有一位錦衣少年上台。這一曲是《鳳求凰》,醉翁之意不在酒,堂中坐在這位少年身側的女子麵色羞紅,垂頭不語。顯然這一曲是奏給她聽得。
便是如此,琴師傅在一曲奏畢依然是給了指點。
秦錦然此時連忙低聲說道,“你不妨上去試試?”
“我?”清歡一想到自己的身份,便覺得有些退卻,“還是算了。”
“上去罷。”永安王爺聽到來了兩人說話,便說道,“這本就是論道,若是覺得彈得同上麵不相上下,便可以上去,統共隻有三個名額。”而現在已經上了一位錦衣少年了。
清歡那雙秋水剪眸最終落在了秦錦然的身上,見著她點頭,便站起了身來。
見著以為梳著雙丫髻的年輕丫鬟上台,在場眾人微微有些錯愕,一時場中有些竊竊私語。雖然是達者為先,上台奏琴者卻從未有過丫鬟的。而秦錦然看著那位琴師傅,神色淡淡未曾有過變化。
清歡沒有理會旁人,對著琴師傅行禮之後,淨手焚香,跪坐於琴前。纖細手指撫上了琴,整個人的氣質陡然一變。永安王爺的眉頭微皺,這位清歡,當真讓他想到了巷子裏嬌養的清歡,她奏琴時候也是這般,攝人心魂。
先前那書生是生於安樂之中富貴堂皇,與清歡一對比,便立見高下,論繁華,清歡見過更多的花團錦簇,前篇和中章絢麗奪人,而華美的篇章尾調的蒼涼之意又她被藏於餘音之中,顫音留白供人迴味。隻因她在樓中所過的日子是步步驚心,一步一揣摩一笑一踱思。
就連媛兒也是瞪大了眼睛,品到了琴音裏的味道。
一曲奏罷,清歡抿唇一笑,“獻醜了。”便鞠躬下來。
此時任誰也沒有人把清歡當做一個普通的小丫鬟了,目光一半落在清歡的身上,另一半分散在秦錦然的身上,好奇秦錦然是否有如此好的琴技。唯有路上偶遇秦錦然的那一位書生扯了扯嘴角,知道清歡是腹有錦繡,可惜跟著的主子卻是粗鄙。
不等著琴師傅點撥,先前那位書生已經直立起身子,對著清歡方向作揖,“不如姑娘遠矣,先前曾聽人說‘天外有天,人外有人。’雖然入了我的耳,我卻是不信的,得姑娘妙音,羞愧弗如。”
“公子言重。”清歡道。
聽著琴師傅點評,對清歡的奏曲也是褒讚,而場中越發多的人看著清歡,白淨的麵上暈上了團團的嫣紅,眼兒也是泛著瀲灩波,月嶸公主對著永安王爺說道,“三叔,你什麽時候交的這般的友人。”顯然是把秦錦然也當做是不世之材了。
永安王爺輕笑著,“你三叔什麽時候認識有大才之人,這位蘇木老弟同我一般,雖然不學無術,卻又一雙慧眼。”
秦錦然此時也笑道,“正是此禮,有一雙慧眼,當年點了清歡。”
月嶸公主見著秦錦然自貶,本就不喜歡無才之人,嫌惡地看了一眼,轉過了眼。這讓秦錦然覺得有些玩味,女裝的時候她不討這位月嶸公主的喜歡,現在扮作了男子,依然是如此。
想到了這裏,便覺得有些好笑。
有清歡的珠玉在前,琴師傅又等了一盞茶的功夫並無人上前,便結束了鬥琴。此時已經距離一開始過了將近兩個時辰。賞書畫,便不再上台。此時畫作早已分散在書院之中四處,眾人可自行品味,若是有想鬥一鬥書畫的,可在台中留下墨寶。同時這一會兒功夫,若是有想向人請教的學問,也可以同人請教。
清歡雖然懂這些,畢竟不科考,對於四書五經隻是通讀,此時也自然沒什麽好請教的,於是拉著秦錦然,興致勃勃想要品鑒書畫。清歡見著那些書畫,也有些技癢,最終仍是忍下了想要留下字畫的衝動,今個兒能夠在台上奏琴,她已經是十分滿足,再多的風頭也不想出了。
不知道為何,永安王爺也要跟著,媛兒嘟著嘴,說著,“真真是沒趣兒。”之類的話語,平白讓不少書生小姐們掃興,礙於永安王爺的身份,隻是怒目而視。不過也正是因為如此,有永安王爺跟著,也並沒有上前表示要和秦錦然或者是清歡切磋,真真是不幸之中的萬幸了。
若是隻有秦錦然,清歡一定是要拉她看得過癮,若是身側還有一個永安王爺,她就不好多留了,匆匆看過一遍,便到了最喜歡的《雪中人》圖前立了許久,看著其內女子一抹紅蓬,有些癡了。
永安王爺對秦錦然說道,“你這丫鬟果然了得。我府中還有一副山景圖,也是欒安先生的筆墨。我與蘇木兄你投緣,不若飲酒賞畫。”
這是一塊兒半扇形的場地,修築的一層比一層高,放置的皆是紅木靠背椅,第一排坐得皇室中人,托永安王爺的福,秦錦然同清歡坐在最邊。第二排是是書院的山長和教習者,還有邀請來的賢者。
秦錦然迴頭望去,便見著人越來越多,坐滿了位置,還有一些人立在最後,這是二層的小樓,二層也是設著紅木椅子。
場地裏有竊竊私語聲,等到有垂垂老矣的老者上台,頓時便安靜了下來。這群英會場地的設置有些像是天壇,利用聚音的效果,可以讓人聽到正中人的話。
先是一些寒暄之語,最後太子代天子上台,太子風姿卓然,秦錦然可以聽得到女子的小小抽氣聲,顯然是為太子的風姿所傾倒。而此時的月嶸公主雖然不願坐在這裏,見著太子上台有女子的抽氣聲,麵上也露出了淺笑。
太子簡單說過之後,便是山長講學,說得是《大學》,秦錦然聽得並不十分懂,眼繞四周,見著其他人一副若有所得的樣子,便知道這位老者講得十分了得了。
永安王爺也一直在注意秦錦然,見著秦錦然並沒有聽進去台上的說辭,而是張望四周,便知道這位蘇木公子就如同他自個兒說的那般,不學無術,永安王爺又把目光落在了那丫鬟清歡身上,隻見得眼眸之中是異彩漣漣,這神色讓他想到了他所養在宅子裏的那個清歡姑娘。也是才學斐然,他先前是想過,帶著清歡來這裏的,誰知道世事造化,今個兒帶了一位女子,卻是媛兒姑娘。
媛兒姑娘顯然也是聽不懂的,不如秦錦然的自若,神色有些煩躁。挪動了椅子,見著永安王爺看她,就露出一個小小的討好的笑容來。
山長講學之後,便有叫好聲,而後更是今年新科的狀元、榜眼、探花上台。說的分別是《中庸》《孔子》《孟子》。
這場中的大多數人都聽得入神,秦錦然這般完全不懂的人,在這樣的氛圍當中也尚可坐得住,唯有媛兒姑娘已經弄響了椅子好幾次,惹得永安王爺看過去,秦錦然便聽著媛兒姑娘小聲說道:“還要說多久?”
“快了。”永安王爺說道,“這是講《四書》,你不懂這些,自然覺得無趣。”
媛兒癟了癟嘴,“還不如茶樓裏說書人講得有趣。”
永安王爺聽到了媛兒的天真之語,並沒有生氣,反而溫和道,“等會就是鬥琴。你就會喜歡了。”
永安王爺說話的時候,便見著探花郎也講完了。秦錦然心裏想著,永安王爺還當真是捧著媛兒姑娘。永安王爺見著秦錦然的目光,對著她微微一笑。
講完之後便有人搬上了古琴、銀盆和香爐,此時便是如同永安王爺說的那般奏琴了。
秦錦然此時看著清歡,自從搬上了古琴之後,她的目光就一直沒有離開那張琴。清歡注意到了秦錦然的目光,低聲解釋,聲音裏是壓抑不住的激動,“那可是焦尾啊。”
焦尾琴為四大古琴之一,秦錦然是知曉的,“既然是鬥琴,說不定等會你也有機會碰觸那古琴。”
清歡聲音有些落寞,“今日裏能夠聽到人用焦尾奏琴,便十分滿足了。”
“既然來了。”秦錦然說道,“總是要試試的。”此時上去了一位梳著單螺的青衣姑娘,秦錦然便不再說話,而清歡晃神片刻,也是靜氣凝神。
姑娘所奏的曲目是《梅花三弄》。一曲完畢,秦錦然見著清歡姑娘癟癟嘴。
“還沒有你奏得好?”秦錦然壓低了聲音問道。
“這是自然。”清歡說道。
兩人說了一句便噤了聲,因為又上了一位須發皆白的琴師傅,撥弄焦尾琴,言明了那青衣姑娘所奏的曲好在何處,又差在哪裏。那位青衣姑娘在手上的功夫是下了些,於意境上卻渲染的不夠,而這位琴師傅,手中琴弦撥弄,閉眼奏得同樣是一曲《梅花三弄》。如同秦錦然者不懂曲樂,也能夠品味出其中的差距。
清歡姑娘仔細凝聽那位琴師傅的教誨,手中的手指撥弄,像是在奏琴一般。
青衣姑娘奏曲完畢後,又是一位瘦小的青袍男子上台,淨手焚香後,所奏的是《鳳平調》。這一《鳳平調》,秦錦然先前未曾聽過這古曲,卻仿佛看到了盎然生機和太平盛世,單就這一點,便比先前那位青衣姑娘高明得多。
顯然,琴師傅也滿意此子的奏法,隻說了一兩處做得不好的地方。
而後琴師傅揚聲道,若是有願意上台切磋之人,也可以奏琴。話音剛落,便有一位錦衣少年上台。這一曲是《鳳求凰》,醉翁之意不在酒,堂中坐在這位少年身側的女子麵色羞紅,垂頭不語。顯然這一曲是奏給她聽得。
便是如此,琴師傅在一曲奏畢依然是給了指點。
秦錦然此時連忙低聲說道,“你不妨上去試試?”
“我?”清歡一想到自己的身份,便覺得有些退卻,“還是算了。”
“上去罷。”永安王爺聽到來了兩人說話,便說道,“這本就是論道,若是覺得彈得同上麵不相上下,便可以上去,統共隻有三個名額。”而現在已經上了一位錦衣少年了。
清歡那雙秋水剪眸最終落在了秦錦然的身上,見著她點頭,便站起了身來。
見著以為梳著雙丫髻的年輕丫鬟上台,在場眾人微微有些錯愕,一時場中有些竊竊私語。雖然是達者為先,上台奏琴者卻從未有過丫鬟的。而秦錦然看著那位琴師傅,神色淡淡未曾有過變化。
清歡沒有理會旁人,對著琴師傅行禮之後,淨手焚香,跪坐於琴前。纖細手指撫上了琴,整個人的氣質陡然一變。永安王爺的眉頭微皺,這位清歡,當真讓他想到了巷子裏嬌養的清歡,她奏琴時候也是這般,攝人心魂。
先前那書生是生於安樂之中富貴堂皇,與清歡一對比,便立見高下,論繁華,清歡見過更多的花團錦簇,前篇和中章絢麗奪人,而華美的篇章尾調的蒼涼之意又她被藏於餘音之中,顫音留白供人迴味。隻因她在樓中所過的日子是步步驚心,一步一揣摩一笑一踱思。
就連媛兒也是瞪大了眼睛,品到了琴音裏的味道。
一曲奏罷,清歡抿唇一笑,“獻醜了。”便鞠躬下來。
此時任誰也沒有人把清歡當做一個普通的小丫鬟了,目光一半落在清歡的身上,另一半分散在秦錦然的身上,好奇秦錦然是否有如此好的琴技。唯有路上偶遇秦錦然的那一位書生扯了扯嘴角,知道清歡是腹有錦繡,可惜跟著的主子卻是粗鄙。
不等著琴師傅點撥,先前那位書生已經直立起身子,對著清歡方向作揖,“不如姑娘遠矣,先前曾聽人說‘天外有天,人外有人。’雖然入了我的耳,我卻是不信的,得姑娘妙音,羞愧弗如。”
“公子言重。”清歡道。
聽著琴師傅點評,對清歡的奏曲也是褒讚,而場中越發多的人看著清歡,白淨的麵上暈上了團團的嫣紅,眼兒也是泛著瀲灩波,月嶸公主對著永安王爺說道,“三叔,你什麽時候交的這般的友人。”顯然是把秦錦然也當做是不世之材了。
永安王爺輕笑著,“你三叔什麽時候認識有大才之人,這位蘇木老弟同我一般,雖然不學無術,卻又一雙慧眼。”
秦錦然此時也笑道,“正是此禮,有一雙慧眼,當年點了清歡。”
月嶸公主見著秦錦然自貶,本就不喜歡無才之人,嫌惡地看了一眼,轉過了眼。這讓秦錦然覺得有些玩味,女裝的時候她不討這位月嶸公主的喜歡,現在扮作了男子,依然是如此。
想到了這裏,便覺得有些好笑。
有清歡的珠玉在前,琴師傅又等了一盞茶的功夫並無人上前,便結束了鬥琴。此時已經距離一開始過了將近兩個時辰。賞書畫,便不再上台。此時畫作早已分散在書院之中四處,眾人可自行品味,若是有想鬥一鬥書畫的,可在台中留下墨寶。同時這一會兒功夫,若是有想向人請教的學問,也可以同人請教。
清歡雖然懂這些,畢竟不科考,對於四書五經隻是通讀,此時也自然沒什麽好請教的,於是拉著秦錦然,興致勃勃想要品鑒書畫。清歡見著那些書畫,也有些技癢,最終仍是忍下了想要留下字畫的衝動,今個兒能夠在台上奏琴,她已經是十分滿足,再多的風頭也不想出了。
不知道為何,永安王爺也要跟著,媛兒嘟著嘴,說著,“真真是沒趣兒。”之類的話語,平白讓不少書生小姐們掃興,礙於永安王爺的身份,隻是怒目而視。不過也正是因為如此,有永安王爺跟著,也並沒有上前表示要和秦錦然或者是清歡切磋,真真是不幸之中的萬幸了。
若是隻有秦錦然,清歡一定是要拉她看得過癮,若是身側還有一個永安王爺,她就不好多留了,匆匆看過一遍,便到了最喜歡的《雪中人》圖前立了許久,看著其內女子一抹紅蓬,有些癡了。
永安王爺對秦錦然說道,“你這丫鬟果然了得。我府中還有一副山景圖,也是欒安先生的筆墨。我與蘇木兄你投緣,不若飲酒賞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