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五章布置
“對對對,你說得太對了,李尚書,看來我沒有看錯人,你真是棟梁之才,來喝酒,這以後的事,我們都商量著辦!”何書同打著哈哈,心裏卻樂開了花,又釣上來一條大魚,而且還是一條可以起關鍵作用的大魚。
兩個人又嘻嘻哈哈的說了些有的沒的,看看天色不早,便各自迴府。
李郃進了清河王府,劉慶已等得不耐煩,聽了他的話,吃驚道:“果真如此,好個陰險的竇太後,給他辦,都依著他,這樣我們的手裏就有了把柄,一張字條都成。看來皇上不壓倒太後,便是太後壓倒皇上,他們永遠都是勢同水火,半點做不得假的。”
李郃格格冷笑,說道:“清河王不必著急,我們一定要得到他們起勢的確實證據,才好一舉剿滅,到時候一網打盡,一個不剩,徹底束清,也便一勞永逸了。唯今之計,還是與他們糾纏,套他們的底,隻要實據到了我們的手裏,就什麽也不怕了。”
以後的半個月內,天氣漸暖,這些人活動得越來越頻繁了,李郃是每次必到,漸漸摸清了黨羽內的所有人,列了一個名單,交給了陰綱,告訴他將所有這些的府第都控製起來,一旦有事,全麵抓捕,一個不許放跑。
又開始攛掇著何書同早些起事,說等不得升官發財了,催他快與竇太後聯係。準備兵馬,入宮殺了皇上。這些話在這些人耳中,聽得格外的舒服,他們都是野心勃勃,利欲熏心的人。若說是再等,也真有些不耐煩了。於是由何書同帶頭去見了竇太後。
竇太後深有興致,正細細的賞著院內的幾十盆花,笑若春花,“銀兒這些花越開越美了,天還沒那麽暖,也不知鄭眾這個奴才是怎麽侍候的。”
“太後。奴婢倒是聽說。夜裏得放到暖房裏,聽說是花了不少的心思。”王銀兒采了一朵花放到太後的掌心,又道:“瞧這朵。開得多美,奴婢給太後戴上?”
竇太後瞟了她一眼,輕笑一聲道:“都是老太婆了,還戴朵花臭美?”
王銀兒笑道:“太後。您可還是嬌如春花呢!”確實竇太後本身就十分美麗,再加上又保養得好。此時看上去,也就二十出頭。
“那就戴上吧!”王銀兒將花插到了竇太後頭上,正在這時門口的太監胡春兒低著頭走了進來,在竇太後的耳邊輕聲耳語了幾句。
竇太後的笑意在一瞬間似被霜凍住。眉目間還是笑意,唇邊卻已是冰冷。她的笑原本都是極美的,此時卻成了一副詭異而嬌豔的麵孔。越發讓人心裏起了寒噤。
“你告訴他,容我想想。”竇太後看了一眼王銀兒。對胡春兒道:“春兒,你跟著我多少年了?”
“自太後入宮,已經快二十年了。”胡春兒答道。
“這事交給你辦,你覺得哀家可以信得著你嗎?”竇太後冷冷地說道。
“太後,奴才侍候太後這麽多年,太後盡可以放下心了,奴才比著銀兒姑姑對太後還盡心呢。就是砍了奴才的腦袋,也是為了太後盡了忠。”他說得十分誠墾。
竇太後站了起來,看了看外麵的花朵,又看了看天空中時而飄過的白雲,還是歎了口氣,“你讓他再等等,什麽時候動手,我再傳話給他。”
“喏!”胡春兒退了出去後,王銀兒問道:“太後可是何書同的消息?”
“是啊,不知怎麽哀家總覺得他有些著急了,皇上現在並非是一無所取,他在宮裏還是有布置的,如果一旦不成,哀家就永遠翻身的機會了。”
王銀兒的頭皮都發麻了,隻戰戰兢兢的道:“太後,還是三思!”
“你怕了?”竇太後似無意的問道。
“奴婢和太後風風雨雨這麽多年,很多事情都經曆過了,看似簡單的事,卻危機重重,奴婢的意思,太後這件事一定要慎重,千萬不可以輕做決定啊!”
王銀兒的話正合竇太後的意思,她對於何書同突然的請求,總感覺著有些不自在,這裏麵麵會不會有什麽她不知道的事情?“銀兒,明天你親自出一次宮,問問何書同,這個建議是誰提出來的?”
“喏!”王銀兒問過之後的結果,當然沒有提到李郃的身上,所有的人都比李郃的官大,自然為了邀功都往自己的身上攬。李郃在裏麵攪和夠了,就隻剩下了看熱鬧的份。
竇太後得到迴報後,對王銀兒道:“定在四月初八吧,我也不想等太久了。你拿著哀家的旨意去,裏麵的封賞寫清楚,讓他們盡心效力,全按著封賞來。”
旨意到了何書同手中,他興奮的拿給眾人看,隻見上麵寫道:“太後懿旨,眾官須在四月初八日,來宮剿滅昏君劉肇,各有封賞。宗正錢正生封司徒。行人典客路乾封司空,衛尉沈陽林封陽候,羽林左騎何書同封太尉,護軍都尉劉方封大將軍,勳候。賊曹柳尚封大司農,太常卿蘇有方封執金吾。”
卻沒有寫李郃和一些低等官員的名字,何書同覺得臉上掛不住,便笑道:“你是後加入的,想來太後不知道你的名字,沒關係,等事情成功了,我再奏報太後,封你一個大鴻臚如何?”李郃心中冷笑,臉上卻沒帶出來,隻淡淡地道:“那就多謝何大人了。隻是我要如何得知,大人話是真是假呢?如果我現在不幫忙,怕是事情沒有那麽順利吧!”
正因為有了李郃的加入,事情才可以實行,此刻還不能得罪他,所以何書同笑道:“李尚書你欲何為呢?”
“把你手中的懿旨交給我保管,事成之後,你給我請功,我才還你,否則你們的生日都在我的手中。”李郃依然冷冷的。
沈陽林道:“不能給他,我們另寫一份按了手印給他即可,但是若是把旨意交給他,他是內奸怎麽辦?”
李郃笑道:“我若是內奸,早就到皇上那裏報信了,還會等到現在?你們也不想想,皇上什麽都沒給我,我若幫你們,還是什麽都沒給我,我為什麽要幫你們。”
何書同道:“現在不是說這個的時候,我們還是研究如何入宮,如何調動軍隊。”
“不行,你們不給我一個交待,我便將此事告訴清河王爺,讓你們什麽都做不了。”李郃堅持著。
劉方道:“何書同,我們都拿到了旨意,放到誰那裏保管有什麽區別,他拿著也好,等事成之後,我們一同入宮,都保他為大鴻臚就行了。”他是軍伍出身,極不耐煩這些小事,覺得何書同太後猶豫,不像是他平日作風。
何書同低了頭,想了一會,還是不放心,說道:“我們可以給你立字據!保證事成之後,讓太後封賞於你如何?”
“你們的字據有太後的旨意有用嗎?我隻要旨意,其他都不可以。”李郃仍不讓步。
何書同一咬牙,現在正是用人之時,實在必得要鋌而走險,把旨意交到李郃手中道,“罷了,你保管吧,但是千萬小心,不能讓別人看到。”
李郃將旨意放入懷中,笑道,“這個是自然,事關我的官職升遷,怎麽能不用心心力呢?”
他也不說話,背了手坐在後麵,淡淡地飲著茶,聽著他們幾個部署進宮之事。
隻聽劉方道:“我的護軍都尉掌管軍政,統領諸將。但是無入宮之權,這宮內的接應還得是何大人的事。”
何書同道,“正是,我可以調動的兵馬在三千人左右,其餘者歸羽林右將,那人是周榮,對皇上一心,決不會背叛,所以這件事我要先瞞著他。劉都尉可以派人將周榮的府第圍住,不準他出來,到時候我就可以矯詔調動所有羽林軍,由衛尉沈陽林打開西麵宮門,太後和皇上都住在西宮,你們衝進來後與我會合,直接衝進去,保護太後,殺了皇上,便大功告成了。”
“對,到時候路乾和錢正生,你們就拿著太後懿旨前往皇上的德陽殿宣旨,捉住昏君!”李郃微笑著聽他們說得津津有味,心想你們的計劃果然狠毒,隻可惜,最後的結果卻是同歸於盡。
一說到懿旨,幾個人又把目光看向李郃,何書同問道:“李尚書,你呢,安定好了清河王,千萬不要讓他動一兵一卒,然後迅束來宮中與我們會合,我們需要宣懿旨。否則出師也不名正言順。”
“這是自然,我已經告訴劉慶初八日去城外寺中祈福,當晚我會安排好內外侍衛,放心,事情辦好,我一準去宮內。”李郃十分認真的答道。
“好,那麽事情就這麽定了,哈哈哈,沒想到這麽順利,皇上竟是一無所知。”
李郃迴府後拿了懿旨給劉慶看,劉慶笑道:“這些人還真是陰狠,還想要弑君,有我劉慶在,就不能讓他們動皇弟一根毫毛,李尚書,辛苦你了。剛才也是險象環生吧!”
李郃一笑,“沒有什麽,那幾個人雖狠,我卻有三寸不爛之舌,他們沒奈我何的。王爺,現在找到陰綱,我們三個進宮,找皇上。雖說現在已知內幕,但是你調兵還需要皇上的兵符,此事不能再瞞著皇上。山雨欲來,風已起了,現在隻是需要那把傘了。”(未完待續)
“對對對,你說得太對了,李尚書,看來我沒有看錯人,你真是棟梁之才,來喝酒,這以後的事,我們都商量著辦!”何書同打著哈哈,心裏卻樂開了花,又釣上來一條大魚,而且還是一條可以起關鍵作用的大魚。
兩個人又嘻嘻哈哈的說了些有的沒的,看看天色不早,便各自迴府。
李郃進了清河王府,劉慶已等得不耐煩,聽了他的話,吃驚道:“果真如此,好個陰險的竇太後,給他辦,都依著他,這樣我們的手裏就有了把柄,一張字條都成。看來皇上不壓倒太後,便是太後壓倒皇上,他們永遠都是勢同水火,半點做不得假的。”
李郃格格冷笑,說道:“清河王不必著急,我們一定要得到他們起勢的確實證據,才好一舉剿滅,到時候一網打盡,一個不剩,徹底束清,也便一勞永逸了。唯今之計,還是與他們糾纏,套他們的底,隻要實據到了我們的手裏,就什麽也不怕了。”
以後的半個月內,天氣漸暖,這些人活動得越來越頻繁了,李郃是每次必到,漸漸摸清了黨羽內的所有人,列了一個名單,交給了陰綱,告訴他將所有這些的府第都控製起來,一旦有事,全麵抓捕,一個不許放跑。
又開始攛掇著何書同早些起事,說等不得升官發財了,催他快與竇太後聯係。準備兵馬,入宮殺了皇上。這些話在這些人耳中,聽得格外的舒服,他們都是野心勃勃,利欲熏心的人。若說是再等,也真有些不耐煩了。於是由何書同帶頭去見了竇太後。
竇太後深有興致,正細細的賞著院內的幾十盆花,笑若春花,“銀兒這些花越開越美了,天還沒那麽暖,也不知鄭眾這個奴才是怎麽侍候的。”
“太後。奴婢倒是聽說。夜裏得放到暖房裏,聽說是花了不少的心思。”王銀兒采了一朵花放到太後的掌心,又道:“瞧這朵。開得多美,奴婢給太後戴上?”
竇太後瞟了她一眼,輕笑一聲道:“都是老太婆了,還戴朵花臭美?”
王銀兒笑道:“太後。您可還是嬌如春花呢!”確實竇太後本身就十分美麗,再加上又保養得好。此時看上去,也就二十出頭。
“那就戴上吧!”王銀兒將花插到了竇太後頭上,正在這時門口的太監胡春兒低著頭走了進來,在竇太後的耳邊輕聲耳語了幾句。
竇太後的笑意在一瞬間似被霜凍住。眉目間還是笑意,唇邊卻已是冰冷。她的笑原本都是極美的,此時卻成了一副詭異而嬌豔的麵孔。越發讓人心裏起了寒噤。
“你告訴他,容我想想。”竇太後看了一眼王銀兒。對胡春兒道:“春兒,你跟著我多少年了?”
“自太後入宮,已經快二十年了。”胡春兒答道。
“這事交給你辦,你覺得哀家可以信得著你嗎?”竇太後冷冷地說道。
“太後,奴才侍候太後這麽多年,太後盡可以放下心了,奴才比著銀兒姑姑對太後還盡心呢。就是砍了奴才的腦袋,也是為了太後盡了忠。”他說得十分誠墾。
竇太後站了起來,看了看外麵的花朵,又看了看天空中時而飄過的白雲,還是歎了口氣,“你讓他再等等,什麽時候動手,我再傳話給他。”
“喏!”胡春兒退了出去後,王銀兒問道:“太後可是何書同的消息?”
“是啊,不知怎麽哀家總覺得他有些著急了,皇上現在並非是一無所取,他在宮裏還是有布置的,如果一旦不成,哀家就永遠翻身的機會了。”
王銀兒的頭皮都發麻了,隻戰戰兢兢的道:“太後,還是三思!”
“你怕了?”竇太後似無意的問道。
“奴婢和太後風風雨雨這麽多年,很多事情都經曆過了,看似簡單的事,卻危機重重,奴婢的意思,太後這件事一定要慎重,千萬不可以輕做決定啊!”
王銀兒的話正合竇太後的意思,她對於何書同突然的請求,總感覺著有些不自在,這裏麵麵會不會有什麽她不知道的事情?“銀兒,明天你親自出一次宮,問問何書同,這個建議是誰提出來的?”
“喏!”王銀兒問過之後的結果,當然沒有提到李郃的身上,所有的人都比李郃的官大,自然為了邀功都往自己的身上攬。李郃在裏麵攪和夠了,就隻剩下了看熱鬧的份。
竇太後得到迴報後,對王銀兒道:“定在四月初八吧,我也不想等太久了。你拿著哀家的旨意去,裏麵的封賞寫清楚,讓他們盡心效力,全按著封賞來。”
旨意到了何書同手中,他興奮的拿給眾人看,隻見上麵寫道:“太後懿旨,眾官須在四月初八日,來宮剿滅昏君劉肇,各有封賞。宗正錢正生封司徒。行人典客路乾封司空,衛尉沈陽林封陽候,羽林左騎何書同封太尉,護軍都尉劉方封大將軍,勳候。賊曹柳尚封大司農,太常卿蘇有方封執金吾。”
卻沒有寫李郃和一些低等官員的名字,何書同覺得臉上掛不住,便笑道:“你是後加入的,想來太後不知道你的名字,沒關係,等事情成功了,我再奏報太後,封你一個大鴻臚如何?”李郃心中冷笑,臉上卻沒帶出來,隻淡淡地道:“那就多謝何大人了。隻是我要如何得知,大人話是真是假呢?如果我現在不幫忙,怕是事情沒有那麽順利吧!”
正因為有了李郃的加入,事情才可以實行,此刻還不能得罪他,所以何書同笑道:“李尚書你欲何為呢?”
“把你手中的懿旨交給我保管,事成之後,你給我請功,我才還你,否則你們的生日都在我的手中。”李郃依然冷冷的。
沈陽林道:“不能給他,我們另寫一份按了手印給他即可,但是若是把旨意交給他,他是內奸怎麽辦?”
李郃笑道:“我若是內奸,早就到皇上那裏報信了,還會等到現在?你們也不想想,皇上什麽都沒給我,我若幫你們,還是什麽都沒給我,我為什麽要幫你們。”
何書同道:“現在不是說這個的時候,我們還是研究如何入宮,如何調動軍隊。”
“不行,你們不給我一個交待,我便將此事告訴清河王爺,讓你們什麽都做不了。”李郃堅持著。
劉方道:“何書同,我們都拿到了旨意,放到誰那裏保管有什麽區別,他拿著也好,等事成之後,我們一同入宮,都保他為大鴻臚就行了。”他是軍伍出身,極不耐煩這些小事,覺得何書同太後猶豫,不像是他平日作風。
何書同低了頭,想了一會,還是不放心,說道:“我們可以給你立字據!保證事成之後,讓太後封賞於你如何?”
“你們的字據有太後的旨意有用嗎?我隻要旨意,其他都不可以。”李郃仍不讓步。
何書同一咬牙,現在正是用人之時,實在必得要鋌而走險,把旨意交到李郃手中道,“罷了,你保管吧,但是千萬小心,不能讓別人看到。”
李郃將旨意放入懷中,笑道,“這個是自然,事關我的官職升遷,怎麽能不用心心力呢?”
他也不說話,背了手坐在後麵,淡淡地飲著茶,聽著他們幾個部署進宮之事。
隻聽劉方道:“我的護軍都尉掌管軍政,統領諸將。但是無入宮之權,這宮內的接應還得是何大人的事。”
何書同道,“正是,我可以調動的兵馬在三千人左右,其餘者歸羽林右將,那人是周榮,對皇上一心,決不會背叛,所以這件事我要先瞞著他。劉都尉可以派人將周榮的府第圍住,不準他出來,到時候我就可以矯詔調動所有羽林軍,由衛尉沈陽林打開西麵宮門,太後和皇上都住在西宮,你們衝進來後與我會合,直接衝進去,保護太後,殺了皇上,便大功告成了。”
“對,到時候路乾和錢正生,你們就拿著太後懿旨前往皇上的德陽殿宣旨,捉住昏君!”李郃微笑著聽他們說得津津有味,心想你們的計劃果然狠毒,隻可惜,最後的結果卻是同歸於盡。
一說到懿旨,幾個人又把目光看向李郃,何書同問道:“李尚書,你呢,安定好了清河王,千萬不要讓他動一兵一卒,然後迅束來宮中與我們會合,我們需要宣懿旨。否則出師也不名正言順。”
“這是自然,我已經告訴劉慶初八日去城外寺中祈福,當晚我會安排好內外侍衛,放心,事情辦好,我一準去宮內。”李郃十分認真的答道。
“好,那麽事情就這麽定了,哈哈哈,沒想到這麽順利,皇上竟是一無所知。”
李郃迴府後拿了懿旨給劉慶看,劉慶笑道:“這些人還真是陰狠,還想要弑君,有我劉慶在,就不能讓他們動皇弟一根毫毛,李尚書,辛苦你了。剛才也是險象環生吧!”
李郃一笑,“沒有什麽,那幾個人雖狠,我卻有三寸不爛之舌,他們沒奈我何的。王爺,現在找到陰綱,我們三個進宮,找皇上。雖說現在已知內幕,但是你調兵還需要皇上的兵符,此事不能再瞞著皇上。山雨欲來,風已起了,現在隻是需要那把傘了。”(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