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鄭氏突然發出了一陣淒厲的叫聲,撲上去護住了包裹,雙目緊閉,臉黃如蠟,身子不停地打哆嗦。
竇太後雖然稱病不管宮裏的大小事物,都交給了陰孝和,但是她並沒有看上去的那麽放心,或者說,她本來就沒打算放權,暗地裏她還在觀察著宮中妃嬪的一舉一動。
她聽到報告說陰貴人拒寢了幾次之後,心裏便起了疑,查到乳母鄭氏最近出入宮禁頻繁,便叫人在宮門處守著。果然又報告說鄭氏又出宮了,她算計了鄭氏每次出入的時間,趕到宮門前,果然出了問題。
鄭氏臉色迅速黯淡,就好似一侏大樹正因為失去水分而枯萎死亡,“把她拉開!”竇太後命令道,一邊看一眼盡忠職守,高大帥氣的左天奇,頓生好感,“你叫什麽名字,哀家怎麽沒見過你?”
“稟太後,臣叫左天奇,是新任衛尉寺丞,今天是第一天當職。”左天奇再次施禮說道。
“好,不卑不亢,有禮有節,忠於職守,皇上沒有看錯人,你先退下!”竇太後看著被拖到一旁,嚇得全身軟弱無力的鄭氏道:“打開包裹,哀家要看看裏麵是什麽!”
“喏!”幾個侍女已經走去打開了包裹,果然見裏麵隻有幾件衣衫,還有小衣,隻有包裹的底部,有兩個竹筒,便命人打開,裏麵卻是藥材。
“好大的膽子!”竇太後冷笑著道,“你可知私帶藥物入宮是死罪嗎?”
“奴婢知道!”鄭氏如發瘧疾一樣,全身發著抖。
“這藥是陰貴人叫你帶的吧,快說,是不是?”竇太後壓低了聲音。人人都知道,她每次暴發前,都是如此。
一提到陰貴人,鄭氏的全身一顫,咬了咬嘴唇,她知道,決不能說。說出來不僅自己要死。連陰璃也逃不過去。
“不,不是,是奴婢自己帶的。”她覺得事到如今。不如咬死了是自己的,還有一線希望,反倒不怕了,硬挺了起來。
“哦!既如此。帶她到永巷令那裏,嚴加拷問。哀家不信她不說!來人,把證物拿到太醫院,查看一下,是什麽藥?”她又看了看左天奇道:“左大人。你拜一百衛尉將承福宮圍起來,一個人也不許放過。”
她看了看天色,已近黃昏。心情沒來由的好了起來,突然一笑。竟比夏日裏最明亮的陽光還要耀眼,左天奇的腦中莫名地閃過了一個念頭,這個女人,年輕的時候,該是怎樣的明豔照人,似乎比綏兒也不遜色呢!
“到德陽殿,哀家要找皇上談談!”竇太後上了轎輦,一行人向宮中走去,可憐的鄭氏被拖著走了,連腳步都虛軟得厲害。
陰璃正坐在西廂看書,最近吃藥吃得多,覺得嘴苦,便常吃一些時鮮的水果,剛才中宮謁者令帶著十四個中宮謁者來報各宮的用度情況,她聽得心煩,便讓他們呈了表,放置在案頭,等著自己有空了再看。才退下了一批,中宮私府令又來報說各宮中送來的浣洗人物過多,人手不夠用,陰璃便發了火,道:“你問問他們,怎麽有那麽多要洗的衣物,一群侍女,都是幹什麽用的,主子的東西要送去洗,自己的東西也要送去洗,要她們這些人有什麽用。你告訴各宮,以後輪職拜侍女去私府幫忙,要麽就少送東西去。”
“喏!”私府令答應著轉身出去。
陰璃歎了口氣,怎麽宮裏的事情這麽多,不情願的拿起了報案,覺得那些竹簡十分的沉重,又氣惱的放下,站起來在西廂走來走去,心神不寧,想著鄭氏還沒有迴來,更加心煩,喊道:“崔晃!”
崔晃小跑著進來問道:“貴人,什麽吩咐,小的去辦!”
“沒什麽,乳娘出去了好久,還沒有迴來,你去宮門處望望,看看有沒有什麽事?”陰璃煩亂的吩咐著,擺了擺手。
“喏!”崔晃退了出去,沒到一柱香的時候又跑了迴來,“貴人,不好了,宮裏突然出現了一隊兵士,將承福殿給圍住了!”
“什麽?”陰璃如遭雷擊,心中驟然一緊,神色慘然地盯著崔晃,“你說是可是真的,有沒有問,為什麽要包圍承福殿?”
“小的問了,士兵們不說,領頭的是一個叫左天奇的,聽說是新任的衛尉寺丞,拉著個臉,也不肯答我的問題,小的也實在沒轍了。”崔晃苦著個臉,心裏也直打鼓,昨晚上,皇上才從這裏笑眯眯的出去,怎麽著也不會突然就派了兵來,這事可大可小,也不知道貴人做了什麽事,使得皇上生這麽大的氣。他卻不知道這是竇太後下的令。
陰璃皺著眉,不耐煩的揮了揮手,“下去吧,想想辦法,實在不行,就拿銀子試試!”
看著崔晃出去,陰璃怔怔地坐在了榻上,失魂落魄。
她想一定是奶娘出了事,當時她便知道這樣做的後果是什麽,也曾猶豫不決,可是為了將來,她隻得冒險一試,奶娘現在如何了?她心裏一點底都沒有。
劉肇剛睡過了一會,覺得精神十足,批折子也耐心得緊,沒一會,便批得差不多了,伸了個懶腰,剛要接著批,突然聽到門口的黃門官報,“太後駕到!”
劉肇一愣,站起身來到門口迎接。隻見竇太後一臉的嚴肅,進了門也不和他說話,坐在幾榻上問道:“皇上,宮裏出了事你知道嗎?”
劉肇心裏一抖,剛剛平靜的宮闈難道又出了事,真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這次又是誰?他皺著眉頭,問道:“母後,是什麽事?”
竇太後喟然一歎道,“皇上,哀家這段時間不管宮裏的事,可也不是什麽都不知道,也找過起居女官問過你的起居,竟聽說陰貴人幾次拒寢,哀家便讓人查了查,你可知道出了什麽事?”
劉肇一聽事情牽涉到陰孝和,心就打了一個突,也想起陰璃這幾天的異樣,但是他一直覺得陰璃雖有些小性,心地還算善良,不會做害人之事,便也放了心問道:“兒臣不知,請母後示下!”
“皇上,陰貴人有一個乳母鄭氏,你可知道?”
“兒臣知道,怎麽?”
“她幾次出宮,私帶藥物,你可知道後果?”
劉肇心中一動,忽覺身上涼浸浸的,“私帶藥物是死罪,這奴才是不想要腦袋了嗎?不知帶的是什麽藥?“
竇太後聽出他話中有袒護之意,微微冷笑道:“我的兒,母後老了,精神不濟,本不該管這些裏頭外頭的事,隻是此事關係到宮中人的安危。如今這宮苑,比之明帝時又大了何止幾倍,宮人太監也多了三倍不止。外言不入內,內言不外出,宮防警蹕,還有不少宮人帶了外人進來,一不小心,這“穢亂”二字名聲誰擔得起?少不得又要鬧個天翻地覆。藥之一物,任意一味雖無毒,難保相生相克。皇上最近寵幸很廣,難保哪個妃嬪再懷孕,便就與懷孕無關,也難免有害命之嫌。”
“母後說的是!”劉肇一聽內言外言的話,便知道指了陰貴人之父求馮由保宋珺之父兄之事,此事劉慶已原原本本的告知,他當時可憐宋珺在冷宮清苦,便動了惻隱之心,準了清河王的奏議,看來此事也沒有瞞過竇太後。因陪笑道:“母後,兒臣也聽到些閑話,不過陰貴人清清白白一個人,想來與此事無幹吧,也別聽那些個屑小刁鑽之徒形容得不成個樣子。這就是“外言入內”的過。鄭氏一個婦人,若與外人有媣,出宮私會,也不可知。這些事亂七八糟的讓兒臣來處理就好,母後隻管榮養自娛。國家正在熏灼之期,您也不怕使銀子,隻要您高興,要什麽兒臣也要努力孝敬,準教母後樂陶陶逍遙活到一百歲。”
劉肇口齒憐悧,一番甜言蜜語說得竇太後心裏也暖了起來,她本是一個刁鑽之人,決不會無可無不可散漫放人,心機也十分深,但是畢竟這也是皇上的家事,自己一個被幽禁的太後,似乎管的也過多了,便放鬆了語氣道:“罷了,既是皇上這麽說,哀家也就得輕鬆就輕鬆,但是我卻決不能存了饒恕之心,讓這樣的人存活於世上。”
劉肇隻得道:“是是,兒臣一定查清查明,對母後有個交待,讓母後放心。”正說著中官永巷令帶著永巷丞來報,“太後,皇上,臣才拷問過了,鄭氏硬挺的很,隻說是自己帶入宮裏吃的藥,是她老家的偏方,治不生孩子的,是她在外麵的兒子死了,想給夫家再續香火,可惜年歲大了,隻得吃了些補補。陰貴人隻知她迴家看看,其它概不知情!”
太醫院也派了人來報,這藥都是調經散寒之物,適合生育子嗣之用,並非是毒藥。
劉肇此刻的心卻真的放了下來,對竇太後道:“母後,看來此事純屬這婦人之事,與陰貴人無關,隻怪她不加盤問,才生出了此等事端。不如杖殺了這個奴才,以儆效尤!”
竇太後心中時白,這鄭氏便是代陰貴人之過,若如此,陰貴人又為什麽拒寢,要說這裏麵沒有事情,打死她也不信,可是事已至此,也算給那囂張的陰貴人一個教訓,便道:“罷了,既如此,就依了皇上的意思!杖斃!”(未完待續)
竇太後雖然稱病不管宮裏的大小事物,都交給了陰孝和,但是她並沒有看上去的那麽放心,或者說,她本來就沒打算放權,暗地裏她還在觀察著宮中妃嬪的一舉一動。
她聽到報告說陰貴人拒寢了幾次之後,心裏便起了疑,查到乳母鄭氏最近出入宮禁頻繁,便叫人在宮門處守著。果然又報告說鄭氏又出宮了,她算計了鄭氏每次出入的時間,趕到宮門前,果然出了問題。
鄭氏臉色迅速黯淡,就好似一侏大樹正因為失去水分而枯萎死亡,“把她拉開!”竇太後命令道,一邊看一眼盡忠職守,高大帥氣的左天奇,頓生好感,“你叫什麽名字,哀家怎麽沒見過你?”
“稟太後,臣叫左天奇,是新任衛尉寺丞,今天是第一天當職。”左天奇再次施禮說道。
“好,不卑不亢,有禮有節,忠於職守,皇上沒有看錯人,你先退下!”竇太後看著被拖到一旁,嚇得全身軟弱無力的鄭氏道:“打開包裹,哀家要看看裏麵是什麽!”
“喏!”幾個侍女已經走去打開了包裹,果然見裏麵隻有幾件衣衫,還有小衣,隻有包裹的底部,有兩個竹筒,便命人打開,裏麵卻是藥材。
“好大的膽子!”竇太後冷笑著道,“你可知私帶藥物入宮是死罪嗎?”
“奴婢知道!”鄭氏如發瘧疾一樣,全身發著抖。
“這藥是陰貴人叫你帶的吧,快說,是不是?”竇太後壓低了聲音。人人都知道,她每次暴發前,都是如此。
一提到陰貴人,鄭氏的全身一顫,咬了咬嘴唇,她知道,決不能說。說出來不僅自己要死。連陰璃也逃不過去。
“不,不是,是奴婢自己帶的。”她覺得事到如今。不如咬死了是自己的,還有一線希望,反倒不怕了,硬挺了起來。
“哦!既如此。帶她到永巷令那裏,嚴加拷問。哀家不信她不說!來人,把證物拿到太醫院,查看一下,是什麽藥?”她又看了看左天奇道:“左大人。你拜一百衛尉將承福宮圍起來,一個人也不許放過。”
她看了看天色,已近黃昏。心情沒來由的好了起來,突然一笑。竟比夏日裏最明亮的陽光還要耀眼,左天奇的腦中莫名地閃過了一個念頭,這個女人,年輕的時候,該是怎樣的明豔照人,似乎比綏兒也不遜色呢!
“到德陽殿,哀家要找皇上談談!”竇太後上了轎輦,一行人向宮中走去,可憐的鄭氏被拖著走了,連腳步都虛軟得厲害。
陰璃正坐在西廂看書,最近吃藥吃得多,覺得嘴苦,便常吃一些時鮮的水果,剛才中宮謁者令帶著十四個中宮謁者來報各宮的用度情況,她聽得心煩,便讓他們呈了表,放置在案頭,等著自己有空了再看。才退下了一批,中宮私府令又來報說各宮中送來的浣洗人物過多,人手不夠用,陰璃便發了火,道:“你問問他們,怎麽有那麽多要洗的衣物,一群侍女,都是幹什麽用的,主子的東西要送去洗,自己的東西也要送去洗,要她們這些人有什麽用。你告訴各宮,以後輪職拜侍女去私府幫忙,要麽就少送東西去。”
“喏!”私府令答應著轉身出去。
陰璃歎了口氣,怎麽宮裏的事情這麽多,不情願的拿起了報案,覺得那些竹簡十分的沉重,又氣惱的放下,站起來在西廂走來走去,心神不寧,想著鄭氏還沒有迴來,更加心煩,喊道:“崔晃!”
崔晃小跑著進來問道:“貴人,什麽吩咐,小的去辦!”
“沒什麽,乳娘出去了好久,還沒有迴來,你去宮門處望望,看看有沒有什麽事?”陰璃煩亂的吩咐著,擺了擺手。
“喏!”崔晃退了出去,沒到一柱香的時候又跑了迴來,“貴人,不好了,宮裏突然出現了一隊兵士,將承福殿給圍住了!”
“什麽?”陰璃如遭雷擊,心中驟然一緊,神色慘然地盯著崔晃,“你說是可是真的,有沒有問,為什麽要包圍承福殿?”
“小的問了,士兵們不說,領頭的是一個叫左天奇的,聽說是新任的衛尉寺丞,拉著個臉,也不肯答我的問題,小的也實在沒轍了。”崔晃苦著個臉,心裏也直打鼓,昨晚上,皇上才從這裏笑眯眯的出去,怎麽著也不會突然就派了兵來,這事可大可小,也不知道貴人做了什麽事,使得皇上生這麽大的氣。他卻不知道這是竇太後下的令。
陰璃皺著眉,不耐煩的揮了揮手,“下去吧,想想辦法,實在不行,就拿銀子試試!”
看著崔晃出去,陰璃怔怔地坐在了榻上,失魂落魄。
她想一定是奶娘出了事,當時她便知道這樣做的後果是什麽,也曾猶豫不決,可是為了將來,她隻得冒險一試,奶娘現在如何了?她心裏一點底都沒有。
劉肇剛睡過了一會,覺得精神十足,批折子也耐心得緊,沒一會,便批得差不多了,伸了個懶腰,剛要接著批,突然聽到門口的黃門官報,“太後駕到!”
劉肇一愣,站起身來到門口迎接。隻見竇太後一臉的嚴肅,進了門也不和他說話,坐在幾榻上問道:“皇上,宮裏出了事你知道嗎?”
劉肇心裏一抖,剛剛平靜的宮闈難道又出了事,真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這次又是誰?他皺著眉頭,問道:“母後,是什麽事?”
竇太後喟然一歎道,“皇上,哀家這段時間不管宮裏的事,可也不是什麽都不知道,也找過起居女官問過你的起居,竟聽說陰貴人幾次拒寢,哀家便讓人查了查,你可知道出了什麽事?”
劉肇一聽事情牽涉到陰孝和,心就打了一個突,也想起陰璃這幾天的異樣,但是他一直覺得陰璃雖有些小性,心地還算善良,不會做害人之事,便也放了心問道:“兒臣不知,請母後示下!”
“皇上,陰貴人有一個乳母鄭氏,你可知道?”
“兒臣知道,怎麽?”
“她幾次出宮,私帶藥物,你可知道後果?”
劉肇心中一動,忽覺身上涼浸浸的,“私帶藥物是死罪,這奴才是不想要腦袋了嗎?不知帶的是什麽藥?“
竇太後聽出他話中有袒護之意,微微冷笑道:“我的兒,母後老了,精神不濟,本不該管這些裏頭外頭的事,隻是此事關係到宮中人的安危。如今這宮苑,比之明帝時又大了何止幾倍,宮人太監也多了三倍不止。外言不入內,內言不外出,宮防警蹕,還有不少宮人帶了外人進來,一不小心,這“穢亂”二字名聲誰擔得起?少不得又要鬧個天翻地覆。藥之一物,任意一味雖無毒,難保相生相克。皇上最近寵幸很廣,難保哪個妃嬪再懷孕,便就與懷孕無關,也難免有害命之嫌。”
“母後說的是!”劉肇一聽內言外言的話,便知道指了陰貴人之父求馮由保宋珺之父兄之事,此事劉慶已原原本本的告知,他當時可憐宋珺在冷宮清苦,便動了惻隱之心,準了清河王的奏議,看來此事也沒有瞞過竇太後。因陪笑道:“母後,兒臣也聽到些閑話,不過陰貴人清清白白一個人,想來與此事無幹吧,也別聽那些個屑小刁鑽之徒形容得不成個樣子。這就是“外言入內”的過。鄭氏一個婦人,若與外人有媣,出宮私會,也不可知。這些事亂七八糟的讓兒臣來處理就好,母後隻管榮養自娛。國家正在熏灼之期,您也不怕使銀子,隻要您高興,要什麽兒臣也要努力孝敬,準教母後樂陶陶逍遙活到一百歲。”
劉肇口齒憐悧,一番甜言蜜語說得竇太後心裏也暖了起來,她本是一個刁鑽之人,決不會無可無不可散漫放人,心機也十分深,但是畢竟這也是皇上的家事,自己一個被幽禁的太後,似乎管的也過多了,便放鬆了語氣道:“罷了,既是皇上這麽說,哀家也就得輕鬆就輕鬆,但是我卻決不能存了饒恕之心,讓這樣的人存活於世上。”
劉肇隻得道:“是是,兒臣一定查清查明,對母後有個交待,讓母後放心。”正說著中官永巷令帶著永巷丞來報,“太後,皇上,臣才拷問過了,鄭氏硬挺的很,隻說是自己帶入宮裏吃的藥,是她老家的偏方,治不生孩子的,是她在外麵的兒子死了,想給夫家再續香火,可惜年歲大了,隻得吃了些補補。陰貴人隻知她迴家看看,其它概不知情!”
太醫院也派了人來報,這藥都是調經散寒之物,適合生育子嗣之用,並非是毒藥。
劉肇此刻的心卻真的放了下來,對竇太後道:“母後,看來此事純屬這婦人之事,與陰貴人無關,隻怪她不加盤問,才生出了此等事端。不如杖殺了這個奴才,以儆效尤!”
竇太後心中時白,這鄭氏便是代陰貴人之過,若如此,陰貴人又為什麽拒寢,要說這裏麵沒有事情,打死她也不信,可是事已至此,也算給那囂張的陰貴人一個教訓,便道:“罷了,既如此,就依了皇上的意思!杖斃!”(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