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族的祖先百越族人,傳說是上古炎帝時代的蚩尤部落的一個分支。\\。qΒ5/蚩尤部落因為經常叛亂,被黃帝乃至後來的帝王所兼並、驅散,他們不得不逐漸向南躲避於山嶺。以至於其中有一支百越人,人口大量減少。
於是,有一部分人從大陸兩廣和越南北部一帶乘船登上瓊州,成為瓊州最早的居民之一。這就是黎族的祖先。
南北朝時期,大陸兩廣一帶的俚人即蚩尤部落的另一分支古駱越人,跟隨首領冼夫人,大規模遷移瓊州。到了宋朝,他們才被合稱為黎族。
黎族的祖先登上瓊州後,一路往內陸跋涉,以期能夠找到一處水草豐茂,適合族人生活的地方。經過近一年的流浪生活,在眾人都無法忍受開始相互產生矛盾時,他們終於到達了白鬆嶺腳下。
白鬆嶺的名字也是他們給安上的。
黎族的祖先發現白鬆嶺腳下有一非常遼闊的山穀,那裏四季常春,樹木繁盛,水源充足,土地肥沃,非常適合族人生活。
於是他們決定在此安居下來。
可是才剛剛開始修築房屋,開墾荒地時,卻發生了一些令人恐怖的事情。
有的族人無緣無故地死去,有的身患離奇重病。
有的房屋剛建到一半,第二天又全數被推倒。
甚至剛剛開墾了一半的土地,第二天醒來,卻發現那塊土地又迴複成荒地了。
連續發生了無數次這樣的奇怪事件後,黎族的祖先中的一個巫師說他發現白鬆嶺的峰頂似有神怪在活動。
於是,眾人派那個巫師帶著幾十個人,攀上白鬆嶺峰頂。他們發現裏麵有一個巨大的石洞,洞裏有一巨大的石像。巫師在石像下發現了一個鐵券。巫師迴去後,費盡心血,終得到了神諭。
巫師說他們如今居住地山穀屬於峰頂石洞的天神的領地。那些恐怖的事件都是他的警告。如果黎族祖先想要在此安居樂業的話,就必須奉他為主神,並且以後每一年都要從族中選出一名少女作為侍奉天神的聖女。到了時日,便須將聖女送上峰頂山洞裏的石像前。他將保佑黎族祖先及後人世代平安。
黎族祖先已經不想再漂泊,便遵照天神的神諭,真正安居於此。此後,天神都借那巫師之口,發出一些神諭。黎族祖先自然人人都遵守,不敢稍有逾越。後來也的確沒有再發生那些離奇恐怖的事件了。
從此以後,白鬆嶺被黎族人稱為聖山。峰頂的那個石洞稱為神壇。峰頂到山腰方圓三十裏成了全族人的禁區。派有專人把守,即後來的聖山衛士。那個能夠與天神溝通的巫師也被全族封為大巫師。
溫子君聽王駱把黎族祖先的秘辛娓娓道來。內心噓唏不已。對於鬼神之事,溫子君持中庸之道,他自然沒有親眼見過什麽鬼神狐怪,但世人自古至今都在信奉,或許有其神秘莫測的一麵。
夕陽西下,金色的餘輝映照在聖山峰頂。顯得格外明朗清晰。天空沒有一絲雲,幾隻蒼鷹還在空中翱翔。
溫子君見賽石衝到隊伍地最前麵,轉過一片白鬆林,便到了聖山的禁區邊緣。那裏還有一百名聖山衛士駐守,見到隊長帶著族長前來,紛紛出來迎接。
賽石把山下歐西長老勾結外人篡奪族長之位的情況說與這些衛士聽,去留由他們自己決定。經過短暫的商量,一百名衛士全部決定跟隨族長,跟隨賽石。他們本是賽石的手下,加上一直都對歐西長老有點看法。自然不肯下山。
有少數人對於溫子君三個漢人可否上聖山表示質疑,王駱與賽石據理力爭,加上追兵在即,他們也就沒有再說什麽了。
進入聖山之前,賽石把所有年青力壯的男人都派出去。就近獵殺野獸,女族人則就近摘野果,挖黃芩之類可食物。溫子君見了,心裏對賽石心思的縝密感到佩服。
一進入聖山禁區,目之所及,全是灰白色的岩石。沒有高大的白鬆。沒有低矮的灌木。就連寸草也沒有。在那些岩石地腳下,零零碎碎長著的是一些地衣。地衣有顏色也是近乎灰白。如果不仔細看的話,一定很容易把它們忽略。
蜿蜒的山路,全由碎石鋪成,一直通往山頂。碎石上亦有細細的地衣,說明這條碎石路甚少有人走。事實上,每年除了送聖女上山,基本上是再沒有人要去山頂。除非發生了什麽影響全族的事情,比如旱災、水災、蟲災,或是豐收,新族長繼位等等,才會由大巫師帶著族長及長老等人上聖山祈福求願還神。
碎石路兩旁,不時會有一些石堆,約有一人高,九尺見方,下麵是大塊的石頭,漸上是越來越小的石塊,堆成一座小石山。
石堆的頂端是一塊一尺見方的扁平石板。有的上麵放著一對還連著地牛角或是羊角,兩隻尖角斜指蒼穹;有的上麵是牛或羊的頭骨,空洞地眼槽依然向著悠悠白雲,獵獵蒼鷹。
牛羊的尖角或是頭骨,如果棄之於山野的話,或許會使人生出一種陰森森的感覺。但是在全是岩石的黎族聖山上,它們顯得是那麽突兀,給人一種肅穆,蒼涼的感覺。它們帶給人們的,不是對死亡的恐懼,而是對生命的敬畏。
溫子君發覺,他們幾百人沿著碎石鋪就的道路往上漸行漸進時,先前一路上的惶恐,殺氣,傷心,憤怒,疲憊,甚至是互相之間的微笑,全部都已不見。他們一個個都是一臉的肅穆和寧靜,他們走的不是窮途末路,而是朝聖之路。
後麵的追兵,仿佛都已遠去,再沒有誰在這條碎石路上狂奔。
也不知過了多久,仿佛是過了千年萬年,又好像白駒過隙,隻在眨眼之間,溫子君發覺他們已經到了山頂。
溫子君他們站在一個巨大的廣場上,全部是巨石鋪就。他麵前就是直插蒼穹的峰尖。從巨石廣場往前走,攀過六級石階,便是黎族的祭壇入口。入口四周都用方塊大石重新鑲嵌,顯得氣勢宏偉。
祭壇大門座北朝南,正對來時的碎石路。東西兩麵卻什麽也沒有,溫子君走到東麵,發現下麵乃是懸崖絕壁。往外望去,白雲與蒼鷹都在腳下,更不要去說那些遠方的無數山巒了。
“會當淩絕頂,一覽眾山小。“詩人杜甫曾經想象過登上山之巔所看到地景色。隻可惜未曾身臨其境。而溫子君如今卻真切地感受到了“一覽眾山小”給人的那種震撼。
就在溫子君遍覽群山時,王駱他們卻為漢人能否進祭壇而與其他族人爭吵起來。
龍六與龍七過來向溫子君報告王駱他們爭吵的事情。溫子君聽了,微微一笑,叫龍六去把王駱請過來。
王駱見龍六叫他,他望了溫子君一眼。然後一臉忿忿不平地走到溫子君麵前,嘴裏說道:“全是一些食古不化的老古董。你們漢人有名話叫‘事急從權’,非常時期自然應有非常時期的應對法則。難道說那些黑衣死士也會因為這裏是我們族的禁區就不再追來?難道他們到了這裏就不會殺進祭壇去?也不想想,他們能夠平安到此。是誰的功勞。”
溫子君卻一點也不生氣,他對拍拍王駱的肩膀,說道:“王駱,這也不能怪他們。祭壇對於你們族人來說,是比生命還要高的存在。他們自然不想褻瀆了自己心中的聖地。我們三兄弟能夠理解。我們就呆在外麵也行。”他指著四周繼續說道:“你看,在這可以眺望多麽遼闊壯麗的景色?”
王駱麵有愧色,還想說什麽,卻被溫子君攔住了。
溫子君笑道:“王駱,你不必過意不去,如果你真的感到內疚。那等下你出來陪我們不就得了?你說呢?”
王駱也不是那種古板的人,他聽了溫子君的話,緊皺的眉頭忽然鬆開了,他笑道:“那就如此吧。”
王駱走到族人麵前,說了一陣話。那些族人都望了溫子君三個漢人一眼,便默不作聲地陸續進了祭壇。
孚亮領著追兵到了聖山禁區邊緣,他讓隊伍停了下來。
苗鳳全上前問原因,孚亮說道:“前麵是我們族裏的禁區,未經允許,任何人不得踏足。”
苗鳳全卻道:“王見越他們不是上去了麽?”
孚亮迴道:“他是族長,自然有權。還有就是大巫師有這個權利。我馬上派人下山去請示大巫師。”
苗鳳全又道:“這一來一迴。豈不是要浪費許多時間?”
孚亮卻指著碎石路,笑道:“上山下山隻有這一條路。就算我們一個月不上去,他們還是呆在上麵。隻要我們守著此路,他們便插翅也難飛了。更何況,他們匆匆忙忙逃上聖山,隻怕連食物也難解決。我們如果現在衝上去,隻會讓他們作困獸鬥,對我們反而不利。”
苗鳳全聽了,眼睛一亮,笑道:“不錯不錯。就這麽辦,我去叫他們在此好好休整一番。”
誰知孚亮派下去的人找到歐西長老一說,歐西長老大怒,罵道:“真是個石頭腦袋,也不知道事急從權的道理!”然後又派人去找大巫師侾真。
溫子君還在外麵看風景,望著腳下雲卷雲舒,他又想起了唐朝王維的詩:“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
人生就算是走到了絕境,也大可不必垂頭喪氣,還可以用從容淡定的心去麵對。
就在溫子君想得入神時,卻聽見祭壇裏傳來幾聲驚唿,然後是一陣喧嘩。溫子君迴過神來,快步走到祭壇門口的石階前,向裏麵喊道:“王駱,賽石,發生了何事?”
過了一會,裏麵的喧嘩漸漸平息了,才見王駱與賽石雙雙出來,臉上麵色甚是不好看。
溫子君問道:“到底發生了什麽事?”
王駱與賽石對望一眼,歎道:“我們的鎮族之寶不見了。”
溫子君不解,重複道:“鎮族之寶?”
賽石接道:“就是我們族的祖先在這個石洞裏發現的那塊鐵券。後來成了鎮族之寶,一直被供奉在祭壇的神像腳下。剛才我們進了祭壇,便想先去拜祭一下天神,卻發現鐵券竟然不見了。”
溫子君聽了,問道:“這鐵券除了對你們族有紀念意義,難道還有其他作用?”
王駱應道:“這鐵券對於外族人來說,的確是一文不值。可是對於我們族人來說,它是神聖的象征,是不容褻瀆的。除此之外,它還有一個極為重要的作用,它是我們族的兵符。”
溫子君聽後又是不解,說道:“兵符?難道你們還有軍隊?”
賽石接道:“這個自然,你想想我們黎族在此瓊州生息繁衍了幾百年,人口豈能隻有這麽一點點?這裏的聖山及山下的山穀,乃是全族最早的駐足之地。後來隨著人口不斷擴充,我們不得不把族人搬遷到外麵去。如今除了白沙,還有昌江與瓊中,都有我們的族人。”
王駱接著說道:“隨著瓊州越來越多的人口加入,也使瓊州的治安變得極為混亂。為了保護我們自己,便組建了軍隊。當然,我們的軍隊無法跟你們漢人相比。後來瓊州被漢人管治後,治安也好了許多。於是我們的軍隊分為三塊,分駐在昌江、白沙與瓊中。但是,如果沒有這鐵券,任何人也無法調動他們。”
溫子君又問道:“那麽,有誰可以上得聖山來呢?”
賽石答道:“我們已經問過留守在聖山地衛士,他們均表示沒有見到任何人上過聖山。”
溫子君沉思道:“這就奇怪了,既然沒有上來,那鐵券怎麽會不見了呢?莫不是…”
王駱臉色一變,說道:“你是指天神?這,這不可能!”
溫子君沉聲說道:“除此之外,又沒人上來,難不成是那些飛翔地蒼鷹?”
“啊——”就在這時,祭壇裏麵又傳來了一聲慘叫!
最新全本:、、、、、、、、、、
於是,有一部分人從大陸兩廣和越南北部一帶乘船登上瓊州,成為瓊州最早的居民之一。這就是黎族的祖先。
南北朝時期,大陸兩廣一帶的俚人即蚩尤部落的另一分支古駱越人,跟隨首領冼夫人,大規模遷移瓊州。到了宋朝,他們才被合稱為黎族。
黎族的祖先登上瓊州後,一路往內陸跋涉,以期能夠找到一處水草豐茂,適合族人生活的地方。經過近一年的流浪生活,在眾人都無法忍受開始相互產生矛盾時,他們終於到達了白鬆嶺腳下。
白鬆嶺的名字也是他們給安上的。
黎族的祖先發現白鬆嶺腳下有一非常遼闊的山穀,那裏四季常春,樹木繁盛,水源充足,土地肥沃,非常適合族人生活。
於是他們決定在此安居下來。
可是才剛剛開始修築房屋,開墾荒地時,卻發生了一些令人恐怖的事情。
有的族人無緣無故地死去,有的身患離奇重病。
有的房屋剛建到一半,第二天又全數被推倒。
甚至剛剛開墾了一半的土地,第二天醒來,卻發現那塊土地又迴複成荒地了。
連續發生了無數次這樣的奇怪事件後,黎族的祖先中的一個巫師說他發現白鬆嶺的峰頂似有神怪在活動。
於是,眾人派那個巫師帶著幾十個人,攀上白鬆嶺峰頂。他們發現裏麵有一個巨大的石洞,洞裏有一巨大的石像。巫師在石像下發現了一個鐵券。巫師迴去後,費盡心血,終得到了神諭。
巫師說他們如今居住地山穀屬於峰頂石洞的天神的領地。那些恐怖的事件都是他的警告。如果黎族祖先想要在此安居樂業的話,就必須奉他為主神,並且以後每一年都要從族中選出一名少女作為侍奉天神的聖女。到了時日,便須將聖女送上峰頂山洞裏的石像前。他將保佑黎族祖先及後人世代平安。
黎族祖先已經不想再漂泊,便遵照天神的神諭,真正安居於此。此後,天神都借那巫師之口,發出一些神諭。黎族祖先自然人人都遵守,不敢稍有逾越。後來也的確沒有再發生那些離奇恐怖的事件了。
從此以後,白鬆嶺被黎族人稱為聖山。峰頂的那個石洞稱為神壇。峰頂到山腰方圓三十裏成了全族人的禁區。派有專人把守,即後來的聖山衛士。那個能夠與天神溝通的巫師也被全族封為大巫師。
溫子君聽王駱把黎族祖先的秘辛娓娓道來。內心噓唏不已。對於鬼神之事,溫子君持中庸之道,他自然沒有親眼見過什麽鬼神狐怪,但世人自古至今都在信奉,或許有其神秘莫測的一麵。
夕陽西下,金色的餘輝映照在聖山峰頂。顯得格外明朗清晰。天空沒有一絲雲,幾隻蒼鷹還在空中翱翔。
溫子君見賽石衝到隊伍地最前麵,轉過一片白鬆林,便到了聖山的禁區邊緣。那裏還有一百名聖山衛士駐守,見到隊長帶著族長前來,紛紛出來迎接。
賽石把山下歐西長老勾結外人篡奪族長之位的情況說與這些衛士聽,去留由他們自己決定。經過短暫的商量,一百名衛士全部決定跟隨族長,跟隨賽石。他們本是賽石的手下,加上一直都對歐西長老有點看法。自然不肯下山。
有少數人對於溫子君三個漢人可否上聖山表示質疑,王駱與賽石據理力爭,加上追兵在即,他們也就沒有再說什麽了。
進入聖山之前,賽石把所有年青力壯的男人都派出去。就近獵殺野獸,女族人則就近摘野果,挖黃芩之類可食物。溫子君見了,心裏對賽石心思的縝密感到佩服。
一進入聖山禁區,目之所及,全是灰白色的岩石。沒有高大的白鬆。沒有低矮的灌木。就連寸草也沒有。在那些岩石地腳下,零零碎碎長著的是一些地衣。地衣有顏色也是近乎灰白。如果不仔細看的話,一定很容易把它們忽略。
蜿蜒的山路,全由碎石鋪成,一直通往山頂。碎石上亦有細細的地衣,說明這條碎石路甚少有人走。事實上,每年除了送聖女上山,基本上是再沒有人要去山頂。除非發生了什麽影響全族的事情,比如旱災、水災、蟲災,或是豐收,新族長繼位等等,才會由大巫師帶著族長及長老等人上聖山祈福求願還神。
碎石路兩旁,不時會有一些石堆,約有一人高,九尺見方,下麵是大塊的石頭,漸上是越來越小的石塊,堆成一座小石山。
石堆的頂端是一塊一尺見方的扁平石板。有的上麵放著一對還連著地牛角或是羊角,兩隻尖角斜指蒼穹;有的上麵是牛或羊的頭骨,空洞地眼槽依然向著悠悠白雲,獵獵蒼鷹。
牛羊的尖角或是頭骨,如果棄之於山野的話,或許會使人生出一種陰森森的感覺。但是在全是岩石的黎族聖山上,它們顯得是那麽突兀,給人一種肅穆,蒼涼的感覺。它們帶給人們的,不是對死亡的恐懼,而是對生命的敬畏。
溫子君發覺,他們幾百人沿著碎石鋪就的道路往上漸行漸進時,先前一路上的惶恐,殺氣,傷心,憤怒,疲憊,甚至是互相之間的微笑,全部都已不見。他們一個個都是一臉的肅穆和寧靜,他們走的不是窮途末路,而是朝聖之路。
後麵的追兵,仿佛都已遠去,再沒有誰在這條碎石路上狂奔。
也不知過了多久,仿佛是過了千年萬年,又好像白駒過隙,隻在眨眼之間,溫子君發覺他們已經到了山頂。
溫子君他們站在一個巨大的廣場上,全部是巨石鋪就。他麵前就是直插蒼穹的峰尖。從巨石廣場往前走,攀過六級石階,便是黎族的祭壇入口。入口四周都用方塊大石重新鑲嵌,顯得氣勢宏偉。
祭壇大門座北朝南,正對來時的碎石路。東西兩麵卻什麽也沒有,溫子君走到東麵,發現下麵乃是懸崖絕壁。往外望去,白雲與蒼鷹都在腳下,更不要去說那些遠方的無數山巒了。
“會當淩絕頂,一覽眾山小。“詩人杜甫曾經想象過登上山之巔所看到地景色。隻可惜未曾身臨其境。而溫子君如今卻真切地感受到了“一覽眾山小”給人的那種震撼。
就在溫子君遍覽群山時,王駱他們卻為漢人能否進祭壇而與其他族人爭吵起來。
龍六與龍七過來向溫子君報告王駱他們爭吵的事情。溫子君聽了,微微一笑,叫龍六去把王駱請過來。
王駱見龍六叫他,他望了溫子君一眼。然後一臉忿忿不平地走到溫子君麵前,嘴裏說道:“全是一些食古不化的老古董。你們漢人有名話叫‘事急從權’,非常時期自然應有非常時期的應對法則。難道說那些黑衣死士也會因為這裏是我們族的禁區就不再追來?難道他們到了這裏就不會殺進祭壇去?也不想想,他們能夠平安到此。是誰的功勞。”
溫子君卻一點也不生氣,他對拍拍王駱的肩膀,說道:“王駱,這也不能怪他們。祭壇對於你們族人來說,是比生命還要高的存在。他們自然不想褻瀆了自己心中的聖地。我們三兄弟能夠理解。我們就呆在外麵也行。”他指著四周繼續說道:“你看,在這可以眺望多麽遼闊壯麗的景色?”
王駱麵有愧色,還想說什麽,卻被溫子君攔住了。
溫子君笑道:“王駱,你不必過意不去,如果你真的感到內疚。那等下你出來陪我們不就得了?你說呢?”
王駱也不是那種古板的人,他聽了溫子君的話,緊皺的眉頭忽然鬆開了,他笑道:“那就如此吧。”
王駱走到族人麵前,說了一陣話。那些族人都望了溫子君三個漢人一眼,便默不作聲地陸續進了祭壇。
孚亮領著追兵到了聖山禁區邊緣,他讓隊伍停了下來。
苗鳳全上前問原因,孚亮說道:“前麵是我們族裏的禁區,未經允許,任何人不得踏足。”
苗鳳全卻道:“王見越他們不是上去了麽?”
孚亮迴道:“他是族長,自然有權。還有就是大巫師有這個權利。我馬上派人下山去請示大巫師。”
苗鳳全又道:“這一來一迴。豈不是要浪費許多時間?”
孚亮卻指著碎石路,笑道:“上山下山隻有這一條路。就算我們一個月不上去,他們還是呆在上麵。隻要我們守著此路,他們便插翅也難飛了。更何況,他們匆匆忙忙逃上聖山,隻怕連食物也難解決。我們如果現在衝上去,隻會讓他們作困獸鬥,對我們反而不利。”
苗鳳全聽了,眼睛一亮,笑道:“不錯不錯。就這麽辦,我去叫他們在此好好休整一番。”
誰知孚亮派下去的人找到歐西長老一說,歐西長老大怒,罵道:“真是個石頭腦袋,也不知道事急從權的道理!”然後又派人去找大巫師侾真。
溫子君還在外麵看風景,望著腳下雲卷雲舒,他又想起了唐朝王維的詩:“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
人生就算是走到了絕境,也大可不必垂頭喪氣,還可以用從容淡定的心去麵對。
就在溫子君想得入神時,卻聽見祭壇裏傳來幾聲驚唿,然後是一陣喧嘩。溫子君迴過神來,快步走到祭壇門口的石階前,向裏麵喊道:“王駱,賽石,發生了何事?”
過了一會,裏麵的喧嘩漸漸平息了,才見王駱與賽石雙雙出來,臉上麵色甚是不好看。
溫子君問道:“到底發生了什麽事?”
王駱與賽石對望一眼,歎道:“我們的鎮族之寶不見了。”
溫子君不解,重複道:“鎮族之寶?”
賽石接道:“就是我們族的祖先在這個石洞裏發現的那塊鐵券。後來成了鎮族之寶,一直被供奉在祭壇的神像腳下。剛才我們進了祭壇,便想先去拜祭一下天神,卻發現鐵券竟然不見了。”
溫子君聽了,問道:“這鐵券除了對你們族有紀念意義,難道還有其他作用?”
王駱應道:“這鐵券對於外族人來說,的確是一文不值。可是對於我們族人來說,它是神聖的象征,是不容褻瀆的。除此之外,它還有一個極為重要的作用,它是我們族的兵符。”
溫子君聽後又是不解,說道:“兵符?難道你們還有軍隊?”
賽石接道:“這個自然,你想想我們黎族在此瓊州生息繁衍了幾百年,人口豈能隻有這麽一點點?這裏的聖山及山下的山穀,乃是全族最早的駐足之地。後來隨著人口不斷擴充,我們不得不把族人搬遷到外麵去。如今除了白沙,還有昌江與瓊中,都有我們的族人。”
王駱接著說道:“隨著瓊州越來越多的人口加入,也使瓊州的治安變得極為混亂。為了保護我們自己,便組建了軍隊。當然,我們的軍隊無法跟你們漢人相比。後來瓊州被漢人管治後,治安也好了許多。於是我們的軍隊分為三塊,分駐在昌江、白沙與瓊中。但是,如果沒有這鐵券,任何人也無法調動他們。”
溫子君又問道:“那麽,有誰可以上得聖山來呢?”
賽石答道:“我們已經問過留守在聖山地衛士,他們均表示沒有見到任何人上過聖山。”
溫子君沉思道:“這就奇怪了,既然沒有上來,那鐵券怎麽會不見了呢?莫不是…”
王駱臉色一變,說道:“你是指天神?這,這不可能!”
溫子君沉聲說道:“除此之外,又沒人上來,難不成是那些飛翔地蒼鷹?”
“啊——”就在這時,祭壇裏麵又傳來了一聲慘叫!
最新全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