琉璃宮內燃著氣味厚重的熏香,像是特意調製來才能壓製住四處濃鬱的藥味。皇後拔毒及時身體本無大礙,如今清醒過來倒也恢複得快,雨過天晴沒了烏雲壓頂,闔宮上下的人們都精神起來。透過窗棱一眼望去,應季的花草依舊開得很好,雖是深秋初冬時候,殿外景色卻是賞心悅目。
景色雖美,心澈的眼神也不過隻有片刻停留,短暫的沉思之後又重新閉了眼睛於靜默之中獨自誦經。此前即便壓了官印的邀約文書如雪片般紛至遝來,甚至還有過一封太後親筆所寫的手書小信,一麵與他談佛論道一麵盛情邀請他能與皇宮之中多多往來,心澈仍是禮貌又淡然地迴絕了所有人的好意。他從沒有想過有一天的自己竟然會真的來到這座金碧輝煌的四麵囚籠之中。
“囚籠?”
這個念頭才一生長,心澈便跟著默念一句“罪過”。他的身份本不應該生出這樣帶有強烈偏頗色彩的話來,“心是惡源,形為罪藪”,真正成為藩籬困惑的隻是個人本身,不在於所處的地方。
周遭安靜隻聽得到他指間念珠漸次撥動的輕微聲響,連唿吸心跳的聲音都隨之隱沒於濃重的香氣之中。
皇宮金殿總不如青燈古寺,心澈於三日之前踏入宮禁,這個念頭便一直在自己腦中盤旋。天地之大,僧人無家,行至何處都應該要隨遇而安的,他又這樣安慰自己。手中的碧色珠子便跟著輕輕搖晃幾下。
總歸是習武之人,身處異地雖是閉目誦經,五識卻都全都發散於外,所以,當宮人故意拿捏輕盈的腳步靠近之時他便第一時間察覺,迴身頷首率先打破了平靜。
“阿彌陀佛,施主何事?”
來人是個容貌清麗的年輕侍女,衣著打扮看來應該本就是在琉璃殿內伺候的宮人。心澈隻身前來救人性命,於皇後宮殿之中診治已有幾日,仍是不大認得這些樣貌相似的宮人。還是原來那個從來冷麵的心澈大師。於不相幹的無謂瑣事之上從來不放一點心思。
他主動搭話。近前的侍女便跟著麵上一紅,有些扭捏地遲疑幾下才終於鼓起勇氣抬頭對上心澈的眼神。
“那個,大師近日同時醫治陛下與娘娘,著實是辛苦了。此刻外頭尚有秋風。這樣站著怕是容易感染風寒。”
簡單兩句話。侍女斷斷續續打了幾次磕巴才一氣說完。看向心澈的眼神半是嬌羞半是熱情,臉紅愈盛暗自咬咬牙才又將手中的一隻暖爐捧在心澈麵前。
“大師即便不懼風寒,也不要凍著才好。”
侍女言辭閃爍。前一刻才說了要“小心傷風”後一刻卻又來一句“不懼風寒”,顯然是有些過於緊張詞不達意。許是少女懷春眼神裏全是藏不住的關懷,心澈馬上就很是警覺地稍稍後退一步拉開一些距離。
“施主客氣了,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救人之事本就是佛門中人應當承擔的責任,貧僧不敢妄自居功。至於這個,卻是承蒙好意敬謝不敏,習武之人尚無需暖爐貼身。”
心澈做個婉拒謝絕的動作,迴手向著侍女行個合十禮之後便再無繼續交談之意,轉而閉了眼睛又兀自開始誦經。侍女碰個軟釘子,一時愣在遠處,咬咬下唇看一眼心澈挺拔如鬆的背影終究是沒能鼓起勇氣繼續搭訕。
這位雲居寺而來的大師是近日宮中流傳所有小道消息中唯一的主角,人們不知道他是何時以何種方式入宮的,甚至都不知道他的具體名號,卻是知道此人一出現便被太後尊為聖人,不僅頗受禮遇更才一出手就順利挽救了帝後兩人於急症病痛之中。
更重要的是,這位聖人雖是一位頗負盛名的高僧大德偏偏生得一副年輕氣盛的好看皮囊,用傳言中的原話而言,便是一位“真正眉目如畫懷抱日月的世外高人”模樣。
傳聞玄乎倒也不算言過其實,每一個聽過或是見過心澈的宮人侍女們都恨不能時刻往琉璃宮的方向蹭一蹭,好能親眼目睹一下所謂的“天人風姿”,小侍女便是其中一個。雖然她的熱情依然如預料之中一般被毫不猶豫地否決了,卻依舊不妨礙她繼續悄悄關注的心思。
心澈誦經的聲音低沉渾厚又自帶一分清冽,聽來模糊的經文似自胸腔之中輕緩流出,尚未來得及飄散於空中便又被一股強大的力量重新收納迴去,每一句似有似無的話語尾音都恰到好處地擊中周遭暗自聆聽的旁觀者。即便太後都是等到他的經文停留在某一段恰好停頓之處後才由內殿緩步而出,客氣恭敬地喚一聲“大師安好。”
兩人相互致意,幾日相處下來倒也不顯生分,心澈感激太後尊禮重佛重立國教,太後則敬他年少掌寺難得修為。
心澈詢問幾句皇後方才的情況,太後一一細致迴答,所述內容全然與心澈此前的推斷一致,心澈便神色輕鬆地與太後道一聲恭喜,言說皇後一兩日之後便可徹底痊愈了。
“痊愈是好,說來卻也算不上是什麽喜事。原本就是無妄之災飛來橫禍,更何況還是禍不單行。”
連日疲累太後神色亦不是很好,說一句飛來橫禍,一側落座的心澈眸色稍稍變化,卻是一言未發,太後便又跟著感歎一句。
“多虧了大師在側及時出手相助,否則我這一雙兒女怕是就要吃了不少苦頭,更不論長此以往會對國本大體的傷害了,想來都要叫人後怕。”
“太後言重了,貧僧所為皆是恰到好處地順應天意,若是真要感謝也應該是要好好謝謝太後娘娘自己才是。我佛慈悲,娘娘的無量功德皆在眼前,自然能受了上天庇佑。”
心澈所言句句好聽,連太後一時稍顯鬱結的心思都一時消散了,原本撫額的手指稍稍挽一下鬢角碎發是難得露出一絲不好意思的高興模樣來。
“大師年輕有為,既不居功自傲又不呆木死板,著實是個難得的人才,怪不得人們常言雲居寺的轉世靈童乃是百年難得一遇的高僧大德。”
“貧僧不過侍奉佛陀一介傳音侍者,萬萬不敢自居什麽高僧大德。娘娘隻管隨意稱唿即可,心澈是受不起這樣的‘大師’稱號。”
有才而不恃才,太後便愈發覺著此人甚好。兩人一時言談甚歡,太後亦毫不吝嗇自己對於心澈與雲居寺的欣賞,更明裏暗裏提了多次離國國師人選的問題,心澈全是一副不卑不亢從善如流的寬懷模樣,雖然沒有明確拒絕卻也沒有給對方留了多少更進一步的想象。
直至太後笑言一句“師父應賞”,心澈才第一次主動接了話頭,沉聲恭敬地請求一句。
“既是如此,貧僧便鬥膽,懇請太後娘娘放過一人性命。”(未完待續。)
景色雖美,心澈的眼神也不過隻有片刻停留,短暫的沉思之後又重新閉了眼睛於靜默之中獨自誦經。此前即便壓了官印的邀約文書如雪片般紛至遝來,甚至還有過一封太後親筆所寫的手書小信,一麵與他談佛論道一麵盛情邀請他能與皇宮之中多多往來,心澈仍是禮貌又淡然地迴絕了所有人的好意。他從沒有想過有一天的自己竟然會真的來到這座金碧輝煌的四麵囚籠之中。
“囚籠?”
這個念頭才一生長,心澈便跟著默念一句“罪過”。他的身份本不應該生出這樣帶有強烈偏頗色彩的話來,“心是惡源,形為罪藪”,真正成為藩籬困惑的隻是個人本身,不在於所處的地方。
周遭安靜隻聽得到他指間念珠漸次撥動的輕微聲響,連唿吸心跳的聲音都隨之隱沒於濃重的香氣之中。
皇宮金殿總不如青燈古寺,心澈於三日之前踏入宮禁,這個念頭便一直在自己腦中盤旋。天地之大,僧人無家,行至何處都應該要隨遇而安的,他又這樣安慰自己。手中的碧色珠子便跟著輕輕搖晃幾下。
總歸是習武之人,身處異地雖是閉目誦經,五識卻都全都發散於外,所以,當宮人故意拿捏輕盈的腳步靠近之時他便第一時間察覺,迴身頷首率先打破了平靜。
“阿彌陀佛,施主何事?”
來人是個容貌清麗的年輕侍女,衣著打扮看來應該本就是在琉璃殿內伺候的宮人。心澈隻身前來救人性命,於皇後宮殿之中診治已有幾日,仍是不大認得這些樣貌相似的宮人。還是原來那個從來冷麵的心澈大師。於不相幹的無謂瑣事之上從來不放一點心思。
他主動搭話。近前的侍女便跟著麵上一紅,有些扭捏地遲疑幾下才終於鼓起勇氣抬頭對上心澈的眼神。
“那個,大師近日同時醫治陛下與娘娘,著實是辛苦了。此刻外頭尚有秋風。這樣站著怕是容易感染風寒。”
簡單兩句話。侍女斷斷續續打了幾次磕巴才一氣說完。看向心澈的眼神半是嬌羞半是熱情,臉紅愈盛暗自咬咬牙才又將手中的一隻暖爐捧在心澈麵前。
“大師即便不懼風寒,也不要凍著才好。”
侍女言辭閃爍。前一刻才說了要“小心傷風”後一刻卻又來一句“不懼風寒”,顯然是有些過於緊張詞不達意。許是少女懷春眼神裏全是藏不住的關懷,心澈馬上就很是警覺地稍稍後退一步拉開一些距離。
“施主客氣了,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救人之事本就是佛門中人應當承擔的責任,貧僧不敢妄自居功。至於這個,卻是承蒙好意敬謝不敏,習武之人尚無需暖爐貼身。”
心澈做個婉拒謝絕的動作,迴手向著侍女行個合十禮之後便再無繼續交談之意,轉而閉了眼睛又兀自開始誦經。侍女碰個軟釘子,一時愣在遠處,咬咬下唇看一眼心澈挺拔如鬆的背影終究是沒能鼓起勇氣繼續搭訕。
這位雲居寺而來的大師是近日宮中流傳所有小道消息中唯一的主角,人們不知道他是何時以何種方式入宮的,甚至都不知道他的具體名號,卻是知道此人一出現便被太後尊為聖人,不僅頗受禮遇更才一出手就順利挽救了帝後兩人於急症病痛之中。
更重要的是,這位聖人雖是一位頗負盛名的高僧大德偏偏生得一副年輕氣盛的好看皮囊,用傳言中的原話而言,便是一位“真正眉目如畫懷抱日月的世外高人”模樣。
傳聞玄乎倒也不算言過其實,每一個聽過或是見過心澈的宮人侍女們都恨不能時刻往琉璃宮的方向蹭一蹭,好能親眼目睹一下所謂的“天人風姿”,小侍女便是其中一個。雖然她的熱情依然如預料之中一般被毫不猶豫地否決了,卻依舊不妨礙她繼續悄悄關注的心思。
心澈誦經的聲音低沉渾厚又自帶一分清冽,聽來模糊的經文似自胸腔之中輕緩流出,尚未來得及飄散於空中便又被一股強大的力量重新收納迴去,每一句似有似無的話語尾音都恰到好處地擊中周遭暗自聆聽的旁觀者。即便太後都是等到他的經文停留在某一段恰好停頓之處後才由內殿緩步而出,客氣恭敬地喚一聲“大師安好。”
兩人相互致意,幾日相處下來倒也不顯生分,心澈感激太後尊禮重佛重立國教,太後則敬他年少掌寺難得修為。
心澈詢問幾句皇後方才的情況,太後一一細致迴答,所述內容全然與心澈此前的推斷一致,心澈便神色輕鬆地與太後道一聲恭喜,言說皇後一兩日之後便可徹底痊愈了。
“痊愈是好,說來卻也算不上是什麽喜事。原本就是無妄之災飛來橫禍,更何況還是禍不單行。”
連日疲累太後神色亦不是很好,說一句飛來橫禍,一側落座的心澈眸色稍稍變化,卻是一言未發,太後便又跟著感歎一句。
“多虧了大師在側及時出手相助,否則我這一雙兒女怕是就要吃了不少苦頭,更不論長此以往會對國本大體的傷害了,想來都要叫人後怕。”
“太後言重了,貧僧所為皆是恰到好處地順應天意,若是真要感謝也應該是要好好謝謝太後娘娘自己才是。我佛慈悲,娘娘的無量功德皆在眼前,自然能受了上天庇佑。”
心澈所言句句好聽,連太後一時稍顯鬱結的心思都一時消散了,原本撫額的手指稍稍挽一下鬢角碎發是難得露出一絲不好意思的高興模樣來。
“大師年輕有為,既不居功自傲又不呆木死板,著實是個難得的人才,怪不得人們常言雲居寺的轉世靈童乃是百年難得一遇的高僧大德。”
“貧僧不過侍奉佛陀一介傳音侍者,萬萬不敢自居什麽高僧大德。娘娘隻管隨意稱唿即可,心澈是受不起這樣的‘大師’稱號。”
有才而不恃才,太後便愈發覺著此人甚好。兩人一時言談甚歡,太後亦毫不吝嗇自己對於心澈與雲居寺的欣賞,更明裏暗裏提了多次離國國師人選的問題,心澈全是一副不卑不亢從善如流的寬懷模樣,雖然沒有明確拒絕卻也沒有給對方留了多少更進一步的想象。
直至太後笑言一句“師父應賞”,心澈才第一次主動接了話頭,沉聲恭敬地請求一句。
“既是如此,貧僧便鬥膽,懇請太後娘娘放過一人性命。”(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