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皇是菊國君主的稱號,菊國皇室則是世界上現存最古老的皇室。根據菊國史書的記載,天皇的族係一脈相傳,綿延至今,沒有如華夏、韓國、越南等漢字文化圈的其他國家一樣經曆改朝換代,這是由於天皇在曆史上能掌握實權的時間很短,所以反而能避過戰爭戡亂,使皇室更加長壽。
現在,天皇作為菊國的國家象征而存在,也是實際上的國家元首。雖然菊國憲法沒有明定其國家元首的地位,朝鶴天皇發表《人間宣言》後,菊國天皇也已宣布完全放棄曆史上其被賦予的“神性”,但多數菊國人仍認為天皇代表著“國家”。
自公元6世紀大和國征服本州島和九州島的大部分地區後,天皇的權力達到頂峰。但從10世紀開始,菊國經曆了攝關政治、源平相爭、鐮倉幕府、室町幕府、安土桃山時代、江戶幕府,天皇權力被架空了近一千年的時間。
雖然天皇作為菊國實際最高統治者的時間並不長,直至敏池天皇才重新掌權。但正是敏池天皇在位時期,菊國和華夏清政府之間爆發了甲午戰爭,《決戰黃海》這部電影所記錄的就是這一場戰爭。敏池天皇之孫朝鶴天皇在位時期更是悍然發動了侵略華夏和亞太其他國家的亞太戰爭。
戰敗後,在摩國占領軍的主持下菊國建立議會民主製。但為了順應菊國民意,允許天皇作為象征性的國家元首保留下來。摩國迫使朝鶴天皇發表了“人間宣言”,承認天皇也與平民無異,隻是受國民擁戴的國家象征。現在,天皇的主要職責是任命首相、批準法律、政令及條約,召集國會,批準國務大臣的任免,出席禮儀性的外事活動和國家典禮等。
對於天皇在戰爭中應負的責任即便是在菊國進步派中也有著不同的認知,粟屋憲太郎、井上清等人就不讚同家永三郎提出的戰後大審判沒有起訴天皇,所以天皇就不負有戰爭責任的觀點。20世紀80年代的菊國民眾至少有52.4%的人認為天皇“有全麵責任”和“多少有”戰爭責任。
但即便這樣,天皇仍然受到民眾的愛戴,很少有人會指斥天皇對戰爭富有責任,就算是心裏是這麽想的也不會說出來。像井上清和家永三郎之間的爭執就聚焦在“天皇不應該對戰爭負責”這個命題上,井上清雖然不同意家永的觀點,但他卻並不會以天皇應該負責這樣的命題來駁斥對方。
而按照熊澤奈子的說法,她的父親熊澤賀太郎曾經寫過一篇文章其題目就是《亞太戰爭的幕後推手——朝鶴天皇》。這樣指斥天皇應對戰爭負責的論調在菊國學者中那是非常少見的。
“老師出生在摩國,雖然是菊國人,但他的立場相對來說要比那些在菊國出生的學者要更清醒一點。”陸宋元對熊澤賀太郎的評價,讓雷濤相信這話應該不是熊澤奈子編出來糊弄他的。
既然熊澤奈子願意幫忙,雷濤自然也不會反對。他隨後就和陸宋元、熊澤奈子兩人商量了一下具體的操作方法。
熊澤奈子會利用其父的影響力聯係池上映畫作為推介人和引進方,將《決戰黃海》這部影片推薦到京都電影節組委會去。而陸宋元也答應了把這件事向陸老爺子提一提。到時候兩方麵努力一下,打破審片委員會的束縛,讓這部電影能夠順利上映,應該還是有可能的。
目前華夏電影市場的主流還是以進口為主。電影的出口相對來說主要集中在東南亞和港澳等地,即便是出口歐摩,量也很少。所以在電影的出口方麵就有些空子可鑽,隻要得到相關部門的出口準許,然後在海關報關就可以出口。
而通過熊澤奈子的幫助,有了池上映畫的引進合同,很快《決戰黃海》這部電影就得到了京都電影節的邀請。這樣一來辦理相關的出口手續也很順利。
“這也是沒有辦法的辦法了……不過,雷濤你還是要有點心理準備。”鍾宜豐早就得知電影上映遇阻的事情了,而當他聽到雷濤已經決定將電影送去菊國參加電影節,試圖通過先在海外發行的方式來倒逼審片委員會的時候,他還是有些擔憂的。
鍾宜豐雖然是半路出家搞電影的,但他在圈子裏也算是知名的大導演了。可就是他這種級別的導演,也曾經遇到過好多次電影拍完了卻無法上映的遭遇。對於審片委員會那幫老頑固的認識他比雷濤可清醒得多。
“不少片子就算是在海外獲獎了,在國內的上映審核依然沒有通過。這種事情也不是沒有過,而是很多。你想要倒逼審片委員會讓步……那還是很困難的。你還是要做好思想準備啊!”鍾宜豐的話屬於老成持重之言,被審片委員會駁迴之後,也不是沒人動過雷濤這樣的腦筋。可事實卻是非常無奈的,這種“倒逼”往往會引起審片委員會的反感,甚至於連音像製品銷售許可都拿不到。
<ins ss="adsbygoogle" style="disy:block" data-ad-client="ca-pub-4121986937661579" data-ad-slot="1016693305" data-ad-format="auto" data-full-width-responsive="true"></ins>
<script>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現在,天皇作為菊國的國家象征而存在,也是實際上的國家元首。雖然菊國憲法沒有明定其國家元首的地位,朝鶴天皇發表《人間宣言》後,菊國天皇也已宣布完全放棄曆史上其被賦予的“神性”,但多數菊國人仍認為天皇代表著“國家”。
自公元6世紀大和國征服本州島和九州島的大部分地區後,天皇的權力達到頂峰。但從10世紀開始,菊國經曆了攝關政治、源平相爭、鐮倉幕府、室町幕府、安土桃山時代、江戶幕府,天皇權力被架空了近一千年的時間。
雖然天皇作為菊國實際最高統治者的時間並不長,直至敏池天皇才重新掌權。但正是敏池天皇在位時期,菊國和華夏清政府之間爆發了甲午戰爭,《決戰黃海》這部電影所記錄的就是這一場戰爭。敏池天皇之孫朝鶴天皇在位時期更是悍然發動了侵略華夏和亞太其他國家的亞太戰爭。
戰敗後,在摩國占領軍的主持下菊國建立議會民主製。但為了順應菊國民意,允許天皇作為象征性的國家元首保留下來。摩國迫使朝鶴天皇發表了“人間宣言”,承認天皇也與平民無異,隻是受國民擁戴的國家象征。現在,天皇的主要職責是任命首相、批準法律、政令及條約,召集國會,批準國務大臣的任免,出席禮儀性的外事活動和國家典禮等。
對於天皇在戰爭中應負的責任即便是在菊國進步派中也有著不同的認知,粟屋憲太郎、井上清等人就不讚同家永三郎提出的戰後大審判沒有起訴天皇,所以天皇就不負有戰爭責任的觀點。20世紀80年代的菊國民眾至少有52.4%的人認為天皇“有全麵責任”和“多少有”戰爭責任。
但即便這樣,天皇仍然受到民眾的愛戴,很少有人會指斥天皇對戰爭富有責任,就算是心裏是這麽想的也不會說出來。像井上清和家永三郎之間的爭執就聚焦在“天皇不應該對戰爭負責”這個命題上,井上清雖然不同意家永的觀點,但他卻並不會以天皇應該負責這樣的命題來駁斥對方。
而按照熊澤奈子的說法,她的父親熊澤賀太郎曾經寫過一篇文章其題目就是《亞太戰爭的幕後推手——朝鶴天皇》。這樣指斥天皇應對戰爭負責的論調在菊國學者中那是非常少見的。
“老師出生在摩國,雖然是菊國人,但他的立場相對來說要比那些在菊國出生的學者要更清醒一點。”陸宋元對熊澤賀太郎的評價,讓雷濤相信這話應該不是熊澤奈子編出來糊弄他的。
既然熊澤奈子願意幫忙,雷濤自然也不會反對。他隨後就和陸宋元、熊澤奈子兩人商量了一下具體的操作方法。
熊澤奈子會利用其父的影響力聯係池上映畫作為推介人和引進方,將《決戰黃海》這部影片推薦到京都電影節組委會去。而陸宋元也答應了把這件事向陸老爺子提一提。到時候兩方麵努力一下,打破審片委員會的束縛,讓這部電影能夠順利上映,應該還是有可能的。
目前華夏電影市場的主流還是以進口為主。電影的出口相對來說主要集中在東南亞和港澳等地,即便是出口歐摩,量也很少。所以在電影的出口方麵就有些空子可鑽,隻要得到相關部門的出口準許,然後在海關報關就可以出口。
而通過熊澤奈子的幫助,有了池上映畫的引進合同,很快《決戰黃海》這部電影就得到了京都電影節的邀請。這樣一來辦理相關的出口手續也很順利。
“這也是沒有辦法的辦法了……不過,雷濤你還是要有點心理準備。”鍾宜豐早就得知電影上映遇阻的事情了,而當他聽到雷濤已經決定將電影送去菊國參加電影節,試圖通過先在海外發行的方式來倒逼審片委員會的時候,他還是有些擔憂的。
鍾宜豐雖然是半路出家搞電影的,但他在圈子裏也算是知名的大導演了。可就是他這種級別的導演,也曾經遇到過好多次電影拍完了卻無法上映的遭遇。對於審片委員會那幫老頑固的認識他比雷濤可清醒得多。
“不少片子就算是在海外獲獎了,在國內的上映審核依然沒有通過。這種事情也不是沒有過,而是很多。你想要倒逼審片委員會讓步……那還是很困難的。你還是要做好思想準備啊!”鍾宜豐的話屬於老成持重之言,被審片委員會駁迴之後,也不是沒人動過雷濤這樣的腦筋。可事實卻是非常無奈的,這種“倒逼”往往會引起審片委員會的反感,甚至於連音像製品銷售許可都拿不到。
<ins ss="adsbygoogle" style="disy:block" data-ad-client="ca-pub-4121986937661579" data-ad-slot="1016693305" data-ad-format="auto" data-full-width-responsive="true"></ins>
<script>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