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過得真快,一轉眼,五一到了。全本小說網這其間,李明文經常約環兒出去,不過沒有再繼續談論感情的事,除了談論詩詞歌賦,就是逛街吃飯,生活過得有滋有味。
張曉惠真的鍥而不舍,不時找李明文。李明文很客氣地拒絕了張曉惠的一切要求,氣得張曉惠臉色鐵青,越發以為是楊環兒的原因,暗暗地在心裏生氣。
五一放假七天,李明文早有安排。這天早晨,他借來兩輛自行車,早早在女生公寓樓下等著環兒。他們已經約好,騎車去頤和園遊玩。
按李明文的意思,打車去就可以。可是環兒不同意,理由是自己來北京這麽長時間了,還沒見識過北京大都市的繁華,騎自行車正好可以實現自己這個心願。
環兒來到樓下,身上穿著端木靜怡給自己買的另一套衣服。上身一件粉色短袖衫,下身是黑色長裙,腳上已經蹬上粉紅色皮涼鞋,肩上斜跨著一個長帶皮包。白嫩的臉蛋未施粉黛,神色冰冷;睫毛長長的,明亮清澈的眸子裏流露出一絲淡淡的哀婉和幽怨。
李明文歎為天人,看得出神,忘記了打招唿。環兒有些羞澀,眨了眨眼,嘴角動了動,說:“個兒郎目灼灼似賊!”
李明文愣了一下,明白過來,燦爛動人的笑臉又迴到了臉上。他把其中的一輛自行車給了環兒,笑嘻嘻地說:“錯了,你應該說‘目灼灼賊腔未改’!”兩人相視無語,目光裏都充滿了柔情蜜意。
他們說的是蒲鬆齡《聊齋誌異》中的“嬰寧篇”的句子,本指癡情男子王子服對嬰寧一見傾心、心曠神怡那傻乎乎的樣子的。環兒用在這兒,是笑李明文也有些傻乎乎的,其中流露出的情意,李明文哪兒會不懂?
“你包裏是什麽?出去玩還帶這麽個大包做什麽?”環兒看到李明文車子後座上捆著一個塑料包,好奇地問道。
“山人自有妙計。”李明文賣了關子,笑著騎上了自行車。
“不說拉倒,好像我多想知道似的。”環兒白了李明文一眼,也騎上車子追了上去。
兩個人出了校門,李明文示意著方向,兩人邊走邊聊。李明文不時地向環兒講解著路邊的建築。
他們經圓明園遺址,順著頤和園路,繞過西苑,四十分鍾後來到頤和園北宮門。
兩人把自行車寄存好,李明文搶著買了門票,走進了頤和園。
環兒初次來到頤和園,一切都感到十分新鮮。她剛進公園大門,看到一個導遊正在給遊客講解關於頤和園的知識,就扯了李明文一下。兩人站在那兒靜靜地聽著。
“頤和園,位於山水清幽、景色秀麗的北京西北郊,原名清漪園,始建於公元1750年,時值中國最後一個封建盛世——‘康乾盛世’時期;1860年的第二次鴉片戰爭中,清漪園被英法聯軍燒毀;1886年,清政府挪用海軍軍費等款項重修,並於兩年後改名頤和園,作為慈禧太後晚年的頤養之地。從此,頤和園成為晚清最高統治者在紫禁城之外最重要的政治和外交活動中心,是中國近代曆史的重要見證與諸多重大曆史事件的發生地。1898年,光緒帝曾在頤和園仁壽殿接見維新思想家康有為,詢問變法事宜;變法失敗後,光緒被長期幽禁在園中的玉瀾堂;1900年,八國聯軍侵入北京,頤和園再遭洗劫,1902年清政府又予重修;清朝末年,頤和園成為中國最高統治者的主要居住地,慈禧和光緒在這裏坐朝聽政、頒發諭旨、接見外賓……。”導遊小姐津津有味地說著,引導著遊客緩緩前進。
環兒和李明文悄悄地跟在後麵,環兒饒有興趣地說:“原來頤和園還有這樣的曆史啊!以前還真不知道呢。”
“走吧,你要想知道什麽直接問我就可以了,我知道的不一定比導遊少。”李明文微笑著看著環兒。
“大吹法螺!”環兒上下打量著這個陽光男孩,不相信地搖著頭,“那你就給我講解一下頤和園的景色特點。”
“遵老佛爺懿旨!”李明文滑稽地像電視劇裏的太監那樣打了個千,“小李子這就為老佛爺講解。”
環兒前仰後合,雖然臉上沒有笑容,但是明淨的眸子裏全是笑意。
“頤和園主要景點大致分為三個區域:以莊重威嚴的仁壽殿為代表的政治活動區,是清朝末期慈禧與光緒從事內政、外交政治活動的主要場所。以樂壽堂、玉瀾堂、宜芸館等庭院為代表的生活區,是慈禧、光緒及後妃居住的地方。以長廊沿線、後山、西區組成的廣大區域,是供帝後們澄懷散誌、休閑娛樂的苑園遊覽區。萬壽山南麓的中軸線上,金碧輝煌的佛香閣、排雲殿建築群起自湖岸邊的雲輝玉宇牌樓,經排雲門、二宮門、排雲殿、德輝殿、佛香閣,終至山顛的智慧海,重廊複殿,層疊上升,貫穿青瑣,氣勢磅礴。巍峨高聳的佛香閣八麵三層,踞山麵湖,統領全園。蜿蜒曲折的西堤猶如一條翠綠的飄帶,縈帶南北,橫絕天漢,堤上六橋,婀娜多姿,形態互異。煙波浩淼的昆明湖中,宏大的十七孔橋如長虹偃月倒映水麵,涵虛堂、藻鑒堂、治鏡閣三座島嶼鼎足而立,寓意著神話傳說中的‘海上仙山’。乾隆皇帝曾在此閱看耕織活畫,極具水鄉村野情趣。與前湖一水相通的蘇州街,酒幌臨風,店肆熙攘,仿佛置身於二百多年前的皇家買賣街,諧趣園則曲水複廊,足諧其趣。在昆明湖湖畔岸邊,還有著名的石舫,惟妙惟肖的銅牛,賞春觀景的知春亭等點景建築。……”
“行了行了!”李明文正說得有勁,環兒打斷了他,“別買嘴皮子了,還是去親臨看看吧。嘴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我現在開始懷疑,你是不是選錯專業了,你應該去學導遊!”說完,俏皮地看著李明文。
李明文看著天真的環兒,憐愛之極,不由拉住環兒的手說:“走!我們到處看看。”
從北宮門直走,不遠就是蘇州街。蘇州街原稱買賣街,建於清朝乾隆年間,是頤和園前身清漪園中的一個古代“宮市”,1860年被英法聯軍燒毀。慈禧建頤和園時未予恢複。1986年投資複建,五年竣工,是我國古代“宮市”的唯一孤本。站在蘇州橋上望去,蘇州街上人來人往,熙熙攘攘。許多外地遊客穿著清代服飾,在體味著皇室貴族的感覺。
環兒看了一會,趣味索然,拉著李明文的手說:“這兒沒什麽意思,我們走吧。”
“好的。來頤和園不能不去欣賞文化長廊,那是很遺憾的。”李明文說,“我們去文化長廊看看。”
頤和園長廊東起邀月門,西至石丈亭,全長728米,共273間,中間建有象征春、夏、秋、冬的“留佳”、“寄瀾”、“秋水”、“清遙”四座八角衝簷的亭子。長廊東西兩邊南向各有伸向湖岸的一段短廊,銜接著對鷗舫和魚藻軒兩座臨水建築。西部北麵又有一段短廊,接著一座八麵三層的建築——山色湖光共一樓。長廊沿途穿花透樹,看山賞水,景隨步移,美不勝收。
長廊彩繪屬於“蘇式彩畫”,是中國木結構建築上的裝飾藝術。它的特點是:主要畫麵被括在大半圓的括線內;無固定結構,全憑畫工發揮,同一題材可創作出不盡相同的畫麵。長廊彩畫題材廣泛,山林、花鳥、景物、人物均有入畫。而其中最引人入勝的當數人物故事畫。1990年,長廊以建築形式獨特、繪畫豐富多彩,被評為世界上最長的畫廊。此外,頤和園長廊還享有“步移景換”的美譽,言下之意,在長廊裏每走一步,都有不同的景色和彩畫在變化。
“每一幅畫都是一個故事。”環兒一邊欣賞著長廊上的彩畫,一邊欣喜地說,“這是‘桃園三結義’,這是‘呂布戲貂蟬’……”這時候的環兒真像是一個小姑娘,在人群裏擠來擠去,一邊看,嘴裏一邊自言自語,早把身邊的李明文給忘得一幹二淨。
“長廊之上的人物故事彩畫所繪製的內容包括古典文學名著、曆史人物傳奇、神話傳說、戲曲故事等等。其表現的內容到底是什麽,彩畫之上卻沒有任何文字說明。來往的遊客一般都是根據畫上人物的容貌神情,穿戴打扮,動作造型,場景設置等等來猜測故事的內容。這就給人們提供了有如猜跡般的觀賞樂趣。因為隻有對中國文化了解越深,所能講出的故事也就越多。”李明文好不容易擠到環兒身邊,一把將她拉住,“別擠了,慢慢看,仔細欣賞,這麽豐富多彩的內容你怎麽一下子就能看明白。”
“嘁,好像你多行家似的。”環兒嘴裏說著,步子卻慢了下來,“那你給我講講裏麵所包含的內容。”
於是,兩個來自首都名牌大學裏的帥男美女在頤和園的長廊裏麵對著長廊頂上的蘇式彩畫旁若無人地討論起來,男孩的瀟灑俊逸,女孩的冷豔高潔,引得許多遊客停下腳步,對這對金童玉女評頭論足,竊竊私語。
圍觀的人越來越多,環兒羞澀不已,再也無心欣賞長廊上的畫麵,拖著李明文跑出人群,一口氣來到昆明湖邊。
“那麽多人圍著我們,真是羞死了。”環兒氣喘籲籲地說,“真不知道他們在看什麽?”
“當然是看美女了!你以為他們在看帥哥啊?”李明文戲謔地說,“他們哪兒見過這樣美若天仙的女孩啊?!”
“去你的!沒個正經。”環兒白了李明文一眼,“我怎麽看你怎麽像個古代的公子哥呢?”
李明文認真地說:“我哪兒是什麽公子哥啊!我隻不過是一個平凡的大學生而已。”
“不和你說笑了。”環兒站在昆明湖邊眺望,“真美啊!明文,那就是人們常說的十七孔橋嗎?”
“是的,環兒,我們過去看看。”
“怎麽看?”環兒收迴目光看著李明文。
“當然劃船了。”李明文說著,和環兒一起租了一艘小船。兩人一起用力,用腳蹬著小船。小船飄飄搖搖離開湖岸,向湖中心蕩去。
環兒高興極了,深深地唿吸著水麵上清新的空氣,四處張望,眼睛裏透出興奮的目光。李明文癡癡地看著她,如癡如醉。
最新全本:、、、、、、、、、、
張曉惠真的鍥而不舍,不時找李明文。李明文很客氣地拒絕了張曉惠的一切要求,氣得張曉惠臉色鐵青,越發以為是楊環兒的原因,暗暗地在心裏生氣。
五一放假七天,李明文早有安排。這天早晨,他借來兩輛自行車,早早在女生公寓樓下等著環兒。他們已經約好,騎車去頤和園遊玩。
按李明文的意思,打車去就可以。可是環兒不同意,理由是自己來北京這麽長時間了,還沒見識過北京大都市的繁華,騎自行車正好可以實現自己這個心願。
環兒來到樓下,身上穿著端木靜怡給自己買的另一套衣服。上身一件粉色短袖衫,下身是黑色長裙,腳上已經蹬上粉紅色皮涼鞋,肩上斜跨著一個長帶皮包。白嫩的臉蛋未施粉黛,神色冰冷;睫毛長長的,明亮清澈的眸子裏流露出一絲淡淡的哀婉和幽怨。
李明文歎為天人,看得出神,忘記了打招唿。環兒有些羞澀,眨了眨眼,嘴角動了動,說:“個兒郎目灼灼似賊!”
李明文愣了一下,明白過來,燦爛動人的笑臉又迴到了臉上。他把其中的一輛自行車給了環兒,笑嘻嘻地說:“錯了,你應該說‘目灼灼賊腔未改’!”兩人相視無語,目光裏都充滿了柔情蜜意。
他們說的是蒲鬆齡《聊齋誌異》中的“嬰寧篇”的句子,本指癡情男子王子服對嬰寧一見傾心、心曠神怡那傻乎乎的樣子的。環兒用在這兒,是笑李明文也有些傻乎乎的,其中流露出的情意,李明文哪兒會不懂?
“你包裏是什麽?出去玩還帶這麽個大包做什麽?”環兒看到李明文車子後座上捆著一個塑料包,好奇地問道。
“山人自有妙計。”李明文賣了關子,笑著騎上了自行車。
“不說拉倒,好像我多想知道似的。”環兒白了李明文一眼,也騎上車子追了上去。
兩個人出了校門,李明文示意著方向,兩人邊走邊聊。李明文不時地向環兒講解著路邊的建築。
他們經圓明園遺址,順著頤和園路,繞過西苑,四十分鍾後來到頤和園北宮門。
兩人把自行車寄存好,李明文搶著買了門票,走進了頤和園。
環兒初次來到頤和園,一切都感到十分新鮮。她剛進公園大門,看到一個導遊正在給遊客講解關於頤和園的知識,就扯了李明文一下。兩人站在那兒靜靜地聽著。
“頤和園,位於山水清幽、景色秀麗的北京西北郊,原名清漪園,始建於公元1750年,時值中國最後一個封建盛世——‘康乾盛世’時期;1860年的第二次鴉片戰爭中,清漪園被英法聯軍燒毀;1886年,清政府挪用海軍軍費等款項重修,並於兩年後改名頤和園,作為慈禧太後晚年的頤養之地。從此,頤和園成為晚清最高統治者在紫禁城之外最重要的政治和外交活動中心,是中國近代曆史的重要見證與諸多重大曆史事件的發生地。1898年,光緒帝曾在頤和園仁壽殿接見維新思想家康有為,詢問變法事宜;變法失敗後,光緒被長期幽禁在園中的玉瀾堂;1900年,八國聯軍侵入北京,頤和園再遭洗劫,1902年清政府又予重修;清朝末年,頤和園成為中國最高統治者的主要居住地,慈禧和光緒在這裏坐朝聽政、頒發諭旨、接見外賓……。”導遊小姐津津有味地說著,引導著遊客緩緩前進。
環兒和李明文悄悄地跟在後麵,環兒饒有興趣地說:“原來頤和園還有這樣的曆史啊!以前還真不知道呢。”
“走吧,你要想知道什麽直接問我就可以了,我知道的不一定比導遊少。”李明文微笑著看著環兒。
“大吹法螺!”環兒上下打量著這個陽光男孩,不相信地搖著頭,“那你就給我講解一下頤和園的景色特點。”
“遵老佛爺懿旨!”李明文滑稽地像電視劇裏的太監那樣打了個千,“小李子這就為老佛爺講解。”
環兒前仰後合,雖然臉上沒有笑容,但是明淨的眸子裏全是笑意。
“頤和園主要景點大致分為三個區域:以莊重威嚴的仁壽殿為代表的政治活動區,是清朝末期慈禧與光緒從事內政、外交政治活動的主要場所。以樂壽堂、玉瀾堂、宜芸館等庭院為代表的生活區,是慈禧、光緒及後妃居住的地方。以長廊沿線、後山、西區組成的廣大區域,是供帝後們澄懷散誌、休閑娛樂的苑園遊覽區。萬壽山南麓的中軸線上,金碧輝煌的佛香閣、排雲殿建築群起自湖岸邊的雲輝玉宇牌樓,經排雲門、二宮門、排雲殿、德輝殿、佛香閣,終至山顛的智慧海,重廊複殿,層疊上升,貫穿青瑣,氣勢磅礴。巍峨高聳的佛香閣八麵三層,踞山麵湖,統領全園。蜿蜒曲折的西堤猶如一條翠綠的飄帶,縈帶南北,橫絕天漢,堤上六橋,婀娜多姿,形態互異。煙波浩淼的昆明湖中,宏大的十七孔橋如長虹偃月倒映水麵,涵虛堂、藻鑒堂、治鏡閣三座島嶼鼎足而立,寓意著神話傳說中的‘海上仙山’。乾隆皇帝曾在此閱看耕織活畫,極具水鄉村野情趣。與前湖一水相通的蘇州街,酒幌臨風,店肆熙攘,仿佛置身於二百多年前的皇家買賣街,諧趣園則曲水複廊,足諧其趣。在昆明湖湖畔岸邊,還有著名的石舫,惟妙惟肖的銅牛,賞春觀景的知春亭等點景建築。……”
“行了行了!”李明文正說得有勁,環兒打斷了他,“別買嘴皮子了,還是去親臨看看吧。嘴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我現在開始懷疑,你是不是選錯專業了,你應該去學導遊!”說完,俏皮地看著李明文。
李明文看著天真的環兒,憐愛之極,不由拉住環兒的手說:“走!我們到處看看。”
從北宮門直走,不遠就是蘇州街。蘇州街原稱買賣街,建於清朝乾隆年間,是頤和園前身清漪園中的一個古代“宮市”,1860年被英法聯軍燒毀。慈禧建頤和園時未予恢複。1986年投資複建,五年竣工,是我國古代“宮市”的唯一孤本。站在蘇州橋上望去,蘇州街上人來人往,熙熙攘攘。許多外地遊客穿著清代服飾,在體味著皇室貴族的感覺。
環兒看了一會,趣味索然,拉著李明文的手說:“這兒沒什麽意思,我們走吧。”
“好的。來頤和園不能不去欣賞文化長廊,那是很遺憾的。”李明文說,“我們去文化長廊看看。”
頤和園長廊東起邀月門,西至石丈亭,全長728米,共273間,中間建有象征春、夏、秋、冬的“留佳”、“寄瀾”、“秋水”、“清遙”四座八角衝簷的亭子。長廊東西兩邊南向各有伸向湖岸的一段短廊,銜接著對鷗舫和魚藻軒兩座臨水建築。西部北麵又有一段短廊,接著一座八麵三層的建築——山色湖光共一樓。長廊沿途穿花透樹,看山賞水,景隨步移,美不勝收。
長廊彩繪屬於“蘇式彩畫”,是中國木結構建築上的裝飾藝術。它的特點是:主要畫麵被括在大半圓的括線內;無固定結構,全憑畫工發揮,同一題材可創作出不盡相同的畫麵。長廊彩畫題材廣泛,山林、花鳥、景物、人物均有入畫。而其中最引人入勝的當數人物故事畫。1990年,長廊以建築形式獨特、繪畫豐富多彩,被評為世界上最長的畫廊。此外,頤和園長廊還享有“步移景換”的美譽,言下之意,在長廊裏每走一步,都有不同的景色和彩畫在變化。
“每一幅畫都是一個故事。”環兒一邊欣賞著長廊上的彩畫,一邊欣喜地說,“這是‘桃園三結義’,這是‘呂布戲貂蟬’……”這時候的環兒真像是一個小姑娘,在人群裏擠來擠去,一邊看,嘴裏一邊自言自語,早把身邊的李明文給忘得一幹二淨。
“長廊之上的人物故事彩畫所繪製的內容包括古典文學名著、曆史人物傳奇、神話傳說、戲曲故事等等。其表現的內容到底是什麽,彩畫之上卻沒有任何文字說明。來往的遊客一般都是根據畫上人物的容貌神情,穿戴打扮,動作造型,場景設置等等來猜測故事的內容。這就給人們提供了有如猜跡般的觀賞樂趣。因為隻有對中國文化了解越深,所能講出的故事也就越多。”李明文好不容易擠到環兒身邊,一把將她拉住,“別擠了,慢慢看,仔細欣賞,這麽豐富多彩的內容你怎麽一下子就能看明白。”
“嘁,好像你多行家似的。”環兒嘴裏說著,步子卻慢了下來,“那你給我講講裏麵所包含的內容。”
於是,兩個來自首都名牌大學裏的帥男美女在頤和園的長廊裏麵對著長廊頂上的蘇式彩畫旁若無人地討論起來,男孩的瀟灑俊逸,女孩的冷豔高潔,引得許多遊客停下腳步,對這對金童玉女評頭論足,竊竊私語。
圍觀的人越來越多,環兒羞澀不已,再也無心欣賞長廊上的畫麵,拖著李明文跑出人群,一口氣來到昆明湖邊。
“那麽多人圍著我們,真是羞死了。”環兒氣喘籲籲地說,“真不知道他們在看什麽?”
“當然是看美女了!你以為他們在看帥哥啊?”李明文戲謔地說,“他們哪兒見過這樣美若天仙的女孩啊?!”
“去你的!沒個正經。”環兒白了李明文一眼,“我怎麽看你怎麽像個古代的公子哥呢?”
李明文認真地說:“我哪兒是什麽公子哥啊!我隻不過是一個平凡的大學生而已。”
“不和你說笑了。”環兒站在昆明湖邊眺望,“真美啊!明文,那就是人們常說的十七孔橋嗎?”
“是的,環兒,我們過去看看。”
“怎麽看?”環兒收迴目光看著李明文。
“當然劃船了。”李明文說著,和環兒一起租了一艘小船。兩人一起用力,用腳蹬著小船。小船飄飄搖搖離開湖岸,向湖中心蕩去。
環兒高興極了,深深地唿吸著水麵上清新的空氣,四處張望,眼睛裏透出興奮的目光。李明文癡癡地看著她,如癡如醉。
最新全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