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收徒報深恩捕魚服人心
老者姓吳,祖籍江西。家道中落,孑然一身。本是一遊方郎中,采路邊草、崖上花、水中蟲,以療百病。這次欲到川中尋一本家親戚,把一身所學找個傳人傳下去,不料進入大山之後,人地生疏,水土不服,加上隨身幹糧殆盡,隻能乞食借宿度日。昨天晚上爬上這座山坡,又累又餓,夜色中想找一片闊葉弄點水喝,不慎跌入草叢,暈死過去。
郝家裕看吳老已年逾花甲,身體瘦弱,遂生同情之心。於是詢問:“吳老若不嫌棄這窮山惡水之地,可在我家養好身體再行不遲。”
吳老本深感救命之恩,既然恩人收留,豈有不領情之理。於是說道:“老朽不才,承恩公全家救命之恩,自當綿盡微薄。待養好身體,再行入川尋親。”
就這樣,郝家臨時又多了這一口外姓長者。
傳濤傳波白天隨父讀書,晚上兄弟相擁而眠,不覺過了月餘。
吳老自從身體有所好轉,白天幫忙種地砍柴,早晚都幫忙擔水,隻要有插得上手的活必定搶著去做。特別是吳老有一手蔑編手藝,閑暇做了不少竹藍、篩藍、撮箕之類的用品用具。時過月餘,彼此親如一家。偶爾打聲招唿後到山邊地角尋些花花草草曬於庭中,或到崖畔河溝弄些蟲子蜈蚣用竹簽串成一串掛在屋簷下。對傳濤傳波兄弟倆更是親近異常。
那天晚上,一家子正準備開飯。吳老卻叫住了郝家裕:“恩公,我有一不情之請,不知當講不當講。”郝家裕愕然,便說:“吳老有事請說,不必見外。”
吳老得到許可,便說:“我觀恩公之長子眉清目秀聰慧過人,且品行端正,勤奮好學,欲傳薄學於他,也略謝恩澤,不知可否?”
郝家裕飽讀詩書,卻未經醫道,山大人稀之地,能行醫治病者的確少見,於是滿口答應:“隻要吳老不嫌犬子愚鈍,能拜吳老為師已屬萬幸。”
餐桌上,郝家裕把傳濤叫到身邊,說道:“你已經隨我讀書多年,略知事理人道,現吳老收你為徒,傳你醫病之術,你如果願意,可敬水酒一杯,就此拜師。”
傳濤對醫術是什麽東西雖然一竅不通,但父親既然允許學習,一定不會錯。便舉起父親麵前倒好的酒杯,單膝對吳老跪下,舉杯於頂:“師傅在上,受徒兒一拜。”
吳老滿臉堆笑,接過酒杯,一飲而盡。“從今以後,傳濤你除了跟你父親讀書之外,還要跟我上山下河,攀崖上樹,采藥製藥。至於醫術,隻用心記住即可。我這治病救人的手藝,本是家傳單方,從不外傳。你是恩公之子,也是我半個恩人,我已行將就木,又無有子嗣,用兩年時間,盡數傳授於你,以報救命之恩。”
“謝謝師傅。”
傳波見哥哥拜了吳老為師,覺得自己也應該拜一個師傅,於是央求道:“吳老也收我為徒,一並學醫可好?”
吳老很尷尬,隻好實話實說:“二公子性情好動,詩畫天賦超群,應另尋明師。跟老夫學這吃苦受累之藝,會浪費了你天縱奇才。再者,我這郎中從來一世單傳,沒有同時收兩徒弟的先例呀?隻好委屈二公子了。”
傳波心裏不怎麽舒爽,但也沒再強求。心裏發狠道:我一定要找一個合適的師傅學會更好的本事來。
從此後,郝傳濤一邊讀父親教的書,一邊背師傅傳的藥方。一有時間就跟師傅滿山找藥識草,扯根拔苗,偶爾見著奇花異草,挖迴家來,植於庭前,美不勝收,日子過得充實有趣。
那天隨吳老在河邊石下翻找藥蟲。
這是一條山溪匯集而成的河流。
高山之水是耐不住寂寞的,從林中沁出,順山勢而下,穿過林間,淌過地頭,匯聚到山腳下,形成了一條橫貫南北的河——漁泉河,綿延百裏,注入滾滾長江。傳說河上有多處地下河出口,偶爾流出一種紅色翅膀的魚來,這種地下河出口被人稱為魚泉,河名由此而來。清清的河水中,不時可以看到遊動的小魚,赤腳過河的人可以看到魚兒從自己腳麵上遊過。
夏日當頭曬。不一會師徒倆都已經汗流浹背,傳濤摸了一把頭上的汗水甩在地上,對師傅說:“可不可以到水裏去玩一會?”吳老本習水性,也不怕這小河裏會出什麽大事,於是點頭同意。傳濤脫光衣褲,赤條條在水中盡情遊玩。看到淺水裏有一些小小的魚苗在水中遊來遊去,童心大發,用手捧住一兩尾魚苗衝師傅叫道:“師傅快來,這裏好多魚呢!”
吳老雖年事已高,看到傳濤的天真舉動,也童心萌發。“是不是想抓幾條魚迴去?”吳老對著光溜溜身子的傳濤問道。
“想啊,可是用手抓不到,隻能抓小魚苗。”
吳老站起身來:“我教你一法子,一會我們迴去提一大串鮮魚,讓你娘煮了給咱們下酒。”
他轉身找了幾塊石頭,往那一半在水裏一半露出水麵的石頭猛砸下去,然後翻開那塊石頭,幾尾指長的小魚浮出了水麵。傳濤一見有魚,高興地一條條抓上來丟到岸上。
“哈哈哈哈,師傅真厲害,真的抓到魚了啊~~”
“我明天再教你一招抓魚的法子,保證你天天有魚吃。”說完吳老繼續撿石頭,扔石頭,翻石頭,傳濤撿魚忙得不亦樂乎,兩師徒玩得開心極了,不一會好多的魚兒擺在了沙灘上。
吳老掰下一根長長的細樹枝,一頭打了一個結,別一頭從每一條小魚的腮裏穿到觜裏,把抓到的魚串成了長長的一串,提在手裏。迴頭對傳濤說:“穿好衣服,咱們今天到此為止,明天再來。”
傳濤穿戴整齊,與師傅一道頂著烈日登上了迴家的路。
晚上,一家子吃到了鮮美的魚火鍋。吳老和郝家裕都多喝了一小杯自釀的苞穀酒,臉上泛著淡淡的紅光。
次日中午,傳濤記起了師傅的承諾,今天再教一招抓魚的方法。於是拉著師傅的手拽了拽。吳老立即會意,向家人打了聲招唿,拿來一個稀奇古怪的籠子狀物件,帶著傳濤向河邊走去。傳濤沒見過師傅手裏的那玩藝兒,邊走邊問:“這個是做什麽用的?”吳老告訴他:“這是今天上午我用竹子做成的魚具,是一個裝魚的籠子,一會我弄給你看。”
河邊,吳老找了個不深的水潭,脫了衣服走進齊腰深的水裏,把那個籠子在兩塊石頭之間平放著,再拿幾塊石頭壓在籠子上,便走上岸來,找了塊樹蔭,叫傳濤過來並排坐在樹蔭下。對傳濤說:“這籠子裏我做了一塊餌料,是用家裏的麵粉、韮菜、肉沫做成的一小團。一會魚就會鑽進去吃餌料,進去後就出不來了。”聽得傳濤一愣一愣的,心想:我一會好好研究一下你做的籠子,看究竟為什麽隻能進去不能出來。
吳老又主動地講起了藥方、識藥、製藥、把脈、認穴、推手等諸多治病方麵的經驗和體會。一晃一個多小時過去了,吳老從水裏取出了籠子,果然裏麵有半籠子魚在活蹦亂跳,比昨天抓到的魚又大又多。
傳濤佩服得五體投地:“我長大也要會編這抓魚的籠子,抓好多魚迴家吃。”
轉眼一年多過去了。傳濤在師傅的言傳身教中,對於藥品的采挖切煮、研磨炮製,探病的望聞問切、針灸推拿,各色技藝盡皆掌握得差不多了。每次師傅給人看病都把傳濤帶在身邊,過後還給傳濤講解醫理和用藥方麵的知識和注意事項,可謂是傾囊相授。
吳老在郝家的日子過得豐足踏實,身板也漸漸硬朗起來。
那天下午,雨過天晴,一道彩虹高掛在對河兩山之間,無比絢麗。吳老對郝家裕抱拳說道:“我教傳濤的事情,已過年許,傳濤資質頗佳,醫術掌握了七七八八,現在缺少的是曆練。我想帶徒兒在江湖中曆練數月,以鞏固所學,增長見識。不知恩公意下如何?”
郝家裕沉吟片刻,說道:“此事尚需與孩子他娘商量一下,明日再議。”
第二天,郝家裕對吳老說:“吳老既然提議帶傳濤去遊曆江湖,我家雖然舍不得傳濤離開,但為了把醫術就好,自然不會阻攔。吳老帶傳濤出去兩月,一應盤纏我來準備,路上注意安全就是了。”
“恩公放心,老朽行走江湖一生,自有些保得平安之法,恩公放心好了,兩年之內一定把傳濤完整地帶迴來交給你,如果方便,也會帶個書信什麽的報個平安的。”
聽吳老如此承諾,郝家裕夫婦心中略寬。
過了兩天,傳濤一身藍布新衣,與父母兄弟,還有師兄師弟一一辭行,跟隨吳老第一次走出了家門。
老者姓吳,祖籍江西。家道中落,孑然一身。本是一遊方郎中,采路邊草、崖上花、水中蟲,以療百病。這次欲到川中尋一本家親戚,把一身所學找個傳人傳下去,不料進入大山之後,人地生疏,水土不服,加上隨身幹糧殆盡,隻能乞食借宿度日。昨天晚上爬上這座山坡,又累又餓,夜色中想找一片闊葉弄點水喝,不慎跌入草叢,暈死過去。
郝家裕看吳老已年逾花甲,身體瘦弱,遂生同情之心。於是詢問:“吳老若不嫌棄這窮山惡水之地,可在我家養好身體再行不遲。”
吳老本深感救命之恩,既然恩人收留,豈有不領情之理。於是說道:“老朽不才,承恩公全家救命之恩,自當綿盡微薄。待養好身體,再行入川尋親。”
就這樣,郝家臨時又多了這一口外姓長者。
傳濤傳波白天隨父讀書,晚上兄弟相擁而眠,不覺過了月餘。
吳老自從身體有所好轉,白天幫忙種地砍柴,早晚都幫忙擔水,隻要有插得上手的活必定搶著去做。特別是吳老有一手蔑編手藝,閑暇做了不少竹藍、篩藍、撮箕之類的用品用具。時過月餘,彼此親如一家。偶爾打聲招唿後到山邊地角尋些花花草草曬於庭中,或到崖畔河溝弄些蟲子蜈蚣用竹簽串成一串掛在屋簷下。對傳濤傳波兄弟倆更是親近異常。
那天晚上,一家子正準備開飯。吳老卻叫住了郝家裕:“恩公,我有一不情之請,不知當講不當講。”郝家裕愕然,便說:“吳老有事請說,不必見外。”
吳老得到許可,便說:“我觀恩公之長子眉清目秀聰慧過人,且品行端正,勤奮好學,欲傳薄學於他,也略謝恩澤,不知可否?”
郝家裕飽讀詩書,卻未經醫道,山大人稀之地,能行醫治病者的確少見,於是滿口答應:“隻要吳老不嫌犬子愚鈍,能拜吳老為師已屬萬幸。”
餐桌上,郝家裕把傳濤叫到身邊,說道:“你已經隨我讀書多年,略知事理人道,現吳老收你為徒,傳你醫病之術,你如果願意,可敬水酒一杯,就此拜師。”
傳濤對醫術是什麽東西雖然一竅不通,但父親既然允許學習,一定不會錯。便舉起父親麵前倒好的酒杯,單膝對吳老跪下,舉杯於頂:“師傅在上,受徒兒一拜。”
吳老滿臉堆笑,接過酒杯,一飲而盡。“從今以後,傳濤你除了跟你父親讀書之外,還要跟我上山下河,攀崖上樹,采藥製藥。至於醫術,隻用心記住即可。我這治病救人的手藝,本是家傳單方,從不外傳。你是恩公之子,也是我半個恩人,我已行將就木,又無有子嗣,用兩年時間,盡數傳授於你,以報救命之恩。”
“謝謝師傅。”
傳波見哥哥拜了吳老為師,覺得自己也應該拜一個師傅,於是央求道:“吳老也收我為徒,一並學醫可好?”
吳老很尷尬,隻好實話實說:“二公子性情好動,詩畫天賦超群,應另尋明師。跟老夫學這吃苦受累之藝,會浪費了你天縱奇才。再者,我這郎中從來一世單傳,沒有同時收兩徒弟的先例呀?隻好委屈二公子了。”
傳波心裏不怎麽舒爽,但也沒再強求。心裏發狠道:我一定要找一個合適的師傅學會更好的本事來。
從此後,郝傳濤一邊讀父親教的書,一邊背師傅傳的藥方。一有時間就跟師傅滿山找藥識草,扯根拔苗,偶爾見著奇花異草,挖迴家來,植於庭前,美不勝收,日子過得充實有趣。
那天隨吳老在河邊石下翻找藥蟲。
這是一條山溪匯集而成的河流。
高山之水是耐不住寂寞的,從林中沁出,順山勢而下,穿過林間,淌過地頭,匯聚到山腳下,形成了一條橫貫南北的河——漁泉河,綿延百裏,注入滾滾長江。傳說河上有多處地下河出口,偶爾流出一種紅色翅膀的魚來,這種地下河出口被人稱為魚泉,河名由此而來。清清的河水中,不時可以看到遊動的小魚,赤腳過河的人可以看到魚兒從自己腳麵上遊過。
夏日當頭曬。不一會師徒倆都已經汗流浹背,傳濤摸了一把頭上的汗水甩在地上,對師傅說:“可不可以到水裏去玩一會?”吳老本習水性,也不怕這小河裏會出什麽大事,於是點頭同意。傳濤脫光衣褲,赤條條在水中盡情遊玩。看到淺水裏有一些小小的魚苗在水中遊來遊去,童心大發,用手捧住一兩尾魚苗衝師傅叫道:“師傅快來,這裏好多魚呢!”
吳老雖年事已高,看到傳濤的天真舉動,也童心萌發。“是不是想抓幾條魚迴去?”吳老對著光溜溜身子的傳濤問道。
“想啊,可是用手抓不到,隻能抓小魚苗。”
吳老站起身來:“我教你一法子,一會我們迴去提一大串鮮魚,讓你娘煮了給咱們下酒。”
他轉身找了幾塊石頭,往那一半在水裏一半露出水麵的石頭猛砸下去,然後翻開那塊石頭,幾尾指長的小魚浮出了水麵。傳濤一見有魚,高興地一條條抓上來丟到岸上。
“哈哈哈哈,師傅真厲害,真的抓到魚了啊~~”
“我明天再教你一招抓魚的法子,保證你天天有魚吃。”說完吳老繼續撿石頭,扔石頭,翻石頭,傳濤撿魚忙得不亦樂乎,兩師徒玩得開心極了,不一會好多的魚兒擺在了沙灘上。
吳老掰下一根長長的細樹枝,一頭打了一個結,別一頭從每一條小魚的腮裏穿到觜裏,把抓到的魚串成了長長的一串,提在手裏。迴頭對傳濤說:“穿好衣服,咱們今天到此為止,明天再來。”
傳濤穿戴整齊,與師傅一道頂著烈日登上了迴家的路。
晚上,一家子吃到了鮮美的魚火鍋。吳老和郝家裕都多喝了一小杯自釀的苞穀酒,臉上泛著淡淡的紅光。
次日中午,傳濤記起了師傅的承諾,今天再教一招抓魚的方法。於是拉著師傅的手拽了拽。吳老立即會意,向家人打了聲招唿,拿來一個稀奇古怪的籠子狀物件,帶著傳濤向河邊走去。傳濤沒見過師傅手裏的那玩藝兒,邊走邊問:“這個是做什麽用的?”吳老告訴他:“這是今天上午我用竹子做成的魚具,是一個裝魚的籠子,一會我弄給你看。”
河邊,吳老找了個不深的水潭,脫了衣服走進齊腰深的水裏,把那個籠子在兩塊石頭之間平放著,再拿幾塊石頭壓在籠子上,便走上岸來,找了塊樹蔭,叫傳濤過來並排坐在樹蔭下。對傳濤說:“這籠子裏我做了一塊餌料,是用家裏的麵粉、韮菜、肉沫做成的一小團。一會魚就會鑽進去吃餌料,進去後就出不來了。”聽得傳濤一愣一愣的,心想:我一會好好研究一下你做的籠子,看究竟為什麽隻能進去不能出來。
吳老又主動地講起了藥方、識藥、製藥、把脈、認穴、推手等諸多治病方麵的經驗和體會。一晃一個多小時過去了,吳老從水裏取出了籠子,果然裏麵有半籠子魚在活蹦亂跳,比昨天抓到的魚又大又多。
傳濤佩服得五體投地:“我長大也要會編這抓魚的籠子,抓好多魚迴家吃。”
轉眼一年多過去了。傳濤在師傅的言傳身教中,對於藥品的采挖切煮、研磨炮製,探病的望聞問切、針灸推拿,各色技藝盡皆掌握得差不多了。每次師傅給人看病都把傳濤帶在身邊,過後還給傳濤講解醫理和用藥方麵的知識和注意事項,可謂是傾囊相授。
吳老在郝家的日子過得豐足踏實,身板也漸漸硬朗起來。
那天下午,雨過天晴,一道彩虹高掛在對河兩山之間,無比絢麗。吳老對郝家裕抱拳說道:“我教傳濤的事情,已過年許,傳濤資質頗佳,醫術掌握了七七八八,現在缺少的是曆練。我想帶徒兒在江湖中曆練數月,以鞏固所學,增長見識。不知恩公意下如何?”
郝家裕沉吟片刻,說道:“此事尚需與孩子他娘商量一下,明日再議。”
第二天,郝家裕對吳老說:“吳老既然提議帶傳濤去遊曆江湖,我家雖然舍不得傳濤離開,但為了把醫術就好,自然不會阻攔。吳老帶傳濤出去兩月,一應盤纏我來準備,路上注意安全就是了。”
“恩公放心,老朽行走江湖一生,自有些保得平安之法,恩公放心好了,兩年之內一定把傳濤完整地帶迴來交給你,如果方便,也會帶個書信什麽的報個平安的。”
聽吳老如此承諾,郝家裕夫婦心中略寬。
過了兩天,傳濤一身藍布新衣,與父母兄弟,還有師兄師弟一一辭行,跟隨吳老第一次走出了家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