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飲清露,流響出疏桐。
居高聲自遠,非是藉秋風。
——《蟬》虞世南(唐)
……
金吾衛杖斃獒衛一事,也在太子府內引起軒然大波。
嗣岐王李珍發動叛亂,東宮也有人參與。太子右司禦率府率魏兆、試太子洗馬兼知司天台工部主事趙非熊皆是李珍同謀,被梟首問斬。
肅宗臉色鐵青,讓太子李俶反思己過。
太子李俶惴惴不安,閉門謝客,整日擔驚受怕。
諸王奪嫡,李俶本以為入主東宮,能長籲一口氣。沒想到當了儲君以後,成為眾失之的,是非反而更多。
東宮正殿內,李俶踱步思考。他始終想不通,李輔國權勢滔天,連自己也得讓他三分,白複區區一個金吾衛大將軍,為何敢招惹這個不男不女的閹人。
李俶的太傅李峴道:“殿下,獒衛陷害忠良,不得人心,我早就勸您參李輔國一本。可您瞻前顧後,就是不聽老臣之言。否則拿下獒衛的美名就歸東宮了。
白複此舉,既收買百官人心,又震懾閹黨,可謂一箭雙凋啊!現在滿朝文武都在盛讚越王和白複。”
李俶不以為然,道:“太傅,你可別把白複捧太高。他這是玩火,是鋌而走險!
李輔國是那麽好對付的?
李揆出身世家大族,貴為宰相,不也在他麵前執子弟之禮,畢恭畢敬地稱李輔國為‘五父’?
太傅您本為宰輔,位列呂諲、李揆、第五琦等宰相之上,不也是因為得罪李輔國,才被貶為蜀州刺史嗎?
這些都是血淋淋的教訓啊。
白複乃是草莽軍人,行事孟浪,哪懂朝堂的刀光劍影。得罪了李輔國,後患無窮。”
太傅李峴搖搖頭,道:“殿下,此言差矣。依老臣看,白將軍百戰百勝,絕非浪得虛名之人,沒有把握,他不會出手。
得罪一閹宦,得朝臣之忠心、天下之民心。這買賣,很劃算,白將軍算得再清楚不過。”
李俶冷笑一聲,道:“得朝臣之忠心、天下之民心,又能怎樣,他還敢稱帝不成?”
太傅李峴臉色凝重,道:“民心對白將軍或許不重要,但是對他身後之人,就極其重要。”
李俶臉色一變,道:“太傅此言何意?”
太傅李峴緩緩道:“越王本就是天下兵馬大元帥,倘若得朝臣效忠、百姓擁戴,您的儲君之位就及及可危。
殿下,屆時天下之大,還有東宮諸人的容身之處嗎?”
李俶終於色變。
李俶臉現焦慮之色,道:“太傅,既然李係、白複得罪了李輔國,咱們何不跟李輔國聯手,一起對付他們?”
太傅大急,連忙勸道:“殿下,萬萬不可!李輔國狼子野心,與之結盟,乃是引狼入室、後患無窮。
陛下身為一國儲君,當行正道,豈能與這種閹黨同流合汙?
以仁孝立身、以德行治國,才能贏得天下人的擁護。”
李俶氣急敗壞道:“太傅,這也不行,那也不行,你讓本王怎麽辦?坐以待斃嗎?”
太傅李峴道:“殿下,眼前放著最合適的盟友,您為何視而不見呢?
白複此人,謀略過人,殺伐決斷,將來定是一代權臣!萬萬不可小覷。
他跟您的胞妹青鸞公主已有婚約,按這層關係來說,他還是咱東宮的人。相對於其他皇子,咱們更有優勢。
殿下,聽老臣一句勸,務必要將白將軍拉攏到咱們這一邊。有了他的支持,您的東宮之位穩矣。”
太傅李峴離開後,李俶更加煩躁。想到要跟白複示好,李俶如同吃了一隻蒼蠅,惡心難受,百般不情願。
李俶不由自主望向殿內最黑暗處,他的貼身隨扈一直消無聲息護衛在那裏。
李俶開口問道:“太傅的話,先生怎麽看?李輔國和白複,誰更適合做本王的盟友?”
靜默無言的黑影終於開口:“殿下,行大事者應不擇手段,豈能被仁孝德行這種迂腐之言所束縛。
誰能幫助殿下盡快登基,就跟誰結盟!”
李俶眼中光芒乍現,深以為然。
……
安祿山之叛後,長安城外盜匪成群出沒、城內豪強劣紳專橫跋扈。
自從白複就任左金吾衛大將軍以來,長安治安得到明顯的好轉,混亂無序的局麵得到大幅改觀。
尤其是金吾衛杖斃獒衛之後,不但盜賊不敢作奸犯科,就連皇親國戚、豪門大族也紛紛約束家族子弟、家奴仆從,生怕撞在白複的手中,一不小心掉了腦袋。
長安一百零八坊路不拾遺、夜不閉戶,重迴太平盛世的局麵。一時間,外國使節紛紛朝覲,拜服稱頌。
肅宗大為滿意,顏真卿、劉晏、楊綰等朝廷重臣也讚不絕口。
為增加白複的閱曆,肅宗下定決心加快拔擢,任命白複為中書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參與決策軍國大事。
破格晉升大唐宰相。天子恩寵,無以複加!
白複年紀輕輕就出將入相,令文武百官羨慕不已。
聖旨送達金吾衛公廨,白複接旨後,頗為感慨。
出將入相,乃是一名朝臣至高的榮耀。李光弼就曾經對白複道:“為將治一軍,為相治一國,孰重孰輕,不言而喻。”
隻是,白複沒想到這一天,竟然這麽快就到來了。
金吾衛將士歡欣雀躍,諸將心道:“白將軍高升了,咱們升官發財的日子還會遠嗎?”
章仇窮愚一激動,跳上高台,對諸將一抱拳,大聲道:“諸位稍安勿躁,先聽我一言。
諸位有所不知,除李靖、李世勣那幾位開國元勳外,大唐立國以來,白將軍是最年輕的國公爺、節度使,也是最年輕的宰相。
咱家將軍二十來歲就封侯拜相,照這個晉升速度,將來前途不可限量,不到三十,準能封王,位列淩煙閣!”
眾將欣喜若狂,敲鑼打鼓,載歌載舞。一時間,往日肅殺的金吾衛公廨,成了歡樂的海洋。
白複雖然覺得章仇言過其實,隻是一種善意的恭維。但二十出頭就封侯拜相,還是讓白複深感自豪,多少有點飄飄然。
如今叛亂尚未平定,還有再立軍功的機會。隻要自己立下汗馬功勞,異姓封王也不是沒有可能。
這般驕人戰績,足以告慰師父和太傅。
白複浮想聯翩,熱淚盈眶,青玄掌門和徐太傅的音容笑貌仿佛就在眼前,慈愛地看著自己……
白複猛然警醒:“太傅曾經告戒過自己,但凡被人誇讚為最年輕的朝堂高官、封疆大吏,一般都沒有什麽好事。
福兮禍所依,禍兮福所伏。
少年得誌,眾失之的,禍事往往接踵而來。
未來切不可得意忘形,更需謹言慎行,低調沉潛。”
……
居高聲自遠,非是藉秋風。
——《蟬》虞世南(唐)
……
金吾衛杖斃獒衛一事,也在太子府內引起軒然大波。
嗣岐王李珍發動叛亂,東宮也有人參與。太子右司禦率府率魏兆、試太子洗馬兼知司天台工部主事趙非熊皆是李珍同謀,被梟首問斬。
肅宗臉色鐵青,讓太子李俶反思己過。
太子李俶惴惴不安,閉門謝客,整日擔驚受怕。
諸王奪嫡,李俶本以為入主東宮,能長籲一口氣。沒想到當了儲君以後,成為眾失之的,是非反而更多。
東宮正殿內,李俶踱步思考。他始終想不通,李輔國權勢滔天,連自己也得讓他三分,白複區區一個金吾衛大將軍,為何敢招惹這個不男不女的閹人。
李俶的太傅李峴道:“殿下,獒衛陷害忠良,不得人心,我早就勸您參李輔國一本。可您瞻前顧後,就是不聽老臣之言。否則拿下獒衛的美名就歸東宮了。
白複此舉,既收買百官人心,又震懾閹黨,可謂一箭雙凋啊!現在滿朝文武都在盛讚越王和白複。”
李俶不以為然,道:“太傅,你可別把白複捧太高。他這是玩火,是鋌而走險!
李輔國是那麽好對付的?
李揆出身世家大族,貴為宰相,不也在他麵前執子弟之禮,畢恭畢敬地稱李輔國為‘五父’?
太傅您本為宰輔,位列呂諲、李揆、第五琦等宰相之上,不也是因為得罪李輔國,才被貶為蜀州刺史嗎?
這些都是血淋淋的教訓啊。
白複乃是草莽軍人,行事孟浪,哪懂朝堂的刀光劍影。得罪了李輔國,後患無窮。”
太傅李峴搖搖頭,道:“殿下,此言差矣。依老臣看,白將軍百戰百勝,絕非浪得虛名之人,沒有把握,他不會出手。
得罪一閹宦,得朝臣之忠心、天下之民心。這買賣,很劃算,白將軍算得再清楚不過。”
李俶冷笑一聲,道:“得朝臣之忠心、天下之民心,又能怎樣,他還敢稱帝不成?”
太傅李峴臉色凝重,道:“民心對白將軍或許不重要,但是對他身後之人,就極其重要。”
李俶臉色一變,道:“太傅此言何意?”
太傅李峴緩緩道:“越王本就是天下兵馬大元帥,倘若得朝臣效忠、百姓擁戴,您的儲君之位就及及可危。
殿下,屆時天下之大,還有東宮諸人的容身之處嗎?”
李俶終於色變。
李俶臉現焦慮之色,道:“太傅,既然李係、白複得罪了李輔國,咱們何不跟李輔國聯手,一起對付他們?”
太傅大急,連忙勸道:“殿下,萬萬不可!李輔國狼子野心,與之結盟,乃是引狼入室、後患無窮。
陛下身為一國儲君,當行正道,豈能與這種閹黨同流合汙?
以仁孝立身、以德行治國,才能贏得天下人的擁護。”
李俶氣急敗壞道:“太傅,這也不行,那也不行,你讓本王怎麽辦?坐以待斃嗎?”
太傅李峴道:“殿下,眼前放著最合適的盟友,您為何視而不見呢?
白複此人,謀略過人,殺伐決斷,將來定是一代權臣!萬萬不可小覷。
他跟您的胞妹青鸞公主已有婚約,按這層關係來說,他還是咱東宮的人。相對於其他皇子,咱們更有優勢。
殿下,聽老臣一句勸,務必要將白將軍拉攏到咱們這一邊。有了他的支持,您的東宮之位穩矣。”
太傅李峴離開後,李俶更加煩躁。想到要跟白複示好,李俶如同吃了一隻蒼蠅,惡心難受,百般不情願。
李俶不由自主望向殿內最黑暗處,他的貼身隨扈一直消無聲息護衛在那裏。
李俶開口問道:“太傅的話,先生怎麽看?李輔國和白複,誰更適合做本王的盟友?”
靜默無言的黑影終於開口:“殿下,行大事者應不擇手段,豈能被仁孝德行這種迂腐之言所束縛。
誰能幫助殿下盡快登基,就跟誰結盟!”
李俶眼中光芒乍現,深以為然。
……
安祿山之叛後,長安城外盜匪成群出沒、城內豪強劣紳專橫跋扈。
自從白複就任左金吾衛大將軍以來,長安治安得到明顯的好轉,混亂無序的局麵得到大幅改觀。
尤其是金吾衛杖斃獒衛之後,不但盜賊不敢作奸犯科,就連皇親國戚、豪門大族也紛紛約束家族子弟、家奴仆從,生怕撞在白複的手中,一不小心掉了腦袋。
長安一百零八坊路不拾遺、夜不閉戶,重迴太平盛世的局麵。一時間,外國使節紛紛朝覲,拜服稱頌。
肅宗大為滿意,顏真卿、劉晏、楊綰等朝廷重臣也讚不絕口。
為增加白複的閱曆,肅宗下定決心加快拔擢,任命白複為中書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參與決策軍國大事。
破格晉升大唐宰相。天子恩寵,無以複加!
白複年紀輕輕就出將入相,令文武百官羨慕不已。
聖旨送達金吾衛公廨,白複接旨後,頗為感慨。
出將入相,乃是一名朝臣至高的榮耀。李光弼就曾經對白複道:“為將治一軍,為相治一國,孰重孰輕,不言而喻。”
隻是,白複沒想到這一天,竟然這麽快就到來了。
金吾衛將士歡欣雀躍,諸將心道:“白將軍高升了,咱們升官發財的日子還會遠嗎?”
章仇窮愚一激動,跳上高台,對諸將一抱拳,大聲道:“諸位稍安勿躁,先聽我一言。
諸位有所不知,除李靖、李世勣那幾位開國元勳外,大唐立國以來,白將軍是最年輕的國公爺、節度使,也是最年輕的宰相。
咱家將軍二十來歲就封侯拜相,照這個晉升速度,將來前途不可限量,不到三十,準能封王,位列淩煙閣!”
眾將欣喜若狂,敲鑼打鼓,載歌載舞。一時間,往日肅殺的金吾衛公廨,成了歡樂的海洋。
白複雖然覺得章仇言過其實,隻是一種善意的恭維。但二十出頭就封侯拜相,還是讓白複深感自豪,多少有點飄飄然。
如今叛亂尚未平定,還有再立軍功的機會。隻要自己立下汗馬功勞,異姓封王也不是沒有可能。
這般驕人戰績,足以告慰師父和太傅。
白複浮想聯翩,熱淚盈眶,青玄掌門和徐太傅的音容笑貌仿佛就在眼前,慈愛地看著自己……
白複猛然警醒:“太傅曾經告戒過自己,但凡被人誇讚為最年輕的朝堂高官、封疆大吏,一般都沒有什麽好事。
福兮禍所依,禍兮福所伏。
少年得誌,眾失之的,禍事往往接踵而來。
未來切不可得意忘形,更需謹言慎行,低調沉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