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欲共高人語。聯翩萬馬來無數。煙雨卻低迴。望來終不來。


    人言頭上發。總向愁中白。拍手笑沙鷗。一身都是愁。


    ——《菩薩蠻·金陵賞心亭為葉丞相賦》辛棄疾


    ……


    昨夜戰果輝煌,對《溪山清遠圖》密碼的破譯,讓三人如釋重負。


    玄宗不愧是政變起家的帝王,在他的全力策劃下,此次政變計劃近乎完美。該計劃主要由五個步驟實施:


    第一步,政變主帥率高力士等人,在左龍武軍大將軍陳玄禮的接應下進入禁苑,以左龍武軍的官舍作為中軍大帳。


    第二步,由左羽林中郎將劉桓率心腹死士突入玄武門的左羽林軍營地,斬殺左羽林大將軍郭英乂等人,奪取禁軍指揮權。


    第三步,政變主帥進入玄武門坐鎮。同時,由陳玄禮和劉桓分別率領左龍武軍和左羽林軍,兵分兩路攻入內宮,在紫宸殿會合。


    之所以從兩個方向進攻,發動鉗形攻勢,一來是相互策應,形成合圍,防止肅宗等人擇路脫逃;二來是萬一遭遇內廷的飛龍軍強烈反擊,兩路大軍可以分頭行動,避免全軍覆沒。


    第四步,等陳玄禮、劉桓發出成功會師的信號,政變主帥再率禁軍進入大明宮,全麵控製宮中局勢,捕殺張皇後、李輔國及其黨羽。


    第五步,關閉各道宮門及京師所有城門,分兵搜捕肅宗親黨,徹底肅清長安城內效忠肅宗的勢力。


    第六步,玄宗重返金鑾殿,昭告天下,再次登上主宰天下、睥睨蒼生的權力巔峰。


    ……


    政變的部署大致如此,但最關鍵一處,三人尚未想通。


    玄宗年事已高,在侍衛的嚴密監視下,不可能輕易離開興慶宮,再次執掌中樞。


    那這次政變,會由誰來擔任政變主帥,坐鎮指揮?高力士、陳玄禮、李俶,李係,還是其他皇室成員?


    作為肅宗的子嗣,三人很快將李俶,李係等肅宗的皇子排除。


    高力士雖然武功蓋世,但不具備統禦禁衛軍的威望。同理,陳玄禮雖然曾經在禁衛軍中頗有威望,但如今掌權的乃是左羽林中郎將劉桓這樣的少壯派將軍。


    鑒於中宗一朝,太子李重俊叛亂失敗的教訓,坐鎮指揮之人必須是皇室中人,而且應該是有爭儲血統的皇族子弟。一旦突發狀況,此人可以登高指揮,安撫將士,說服保護肅宗的禁衛軍放下武器,擁立、效忠新帝。


    按照目前皇族的血統來看,有不少皇族子弟都有繼承帝位的資格。


    三人將所能想到的皇族子弟一一排查,還是無法最終確認。


    白複道:“慶王李琮之子新平郡王李儼、嗣慶王李俅乃是玄宗太子瑛的嫡子,按理說也有繼承皇位的可能。


    我跟他倆稔熟,我先去探探口風,看看幕後之人是不是他倆。如果是,我會苦勸他們放棄,畢竟我不想親手誅殺他兩兄弟。


    如果不是,憑借他們皇室子弟千絲萬縷的聯係,必能發現一些蛛絲馬跡。我會想辦法從他倆口中找出線索。”


    方曙流神情凝重,道:“白老弟,政變發動應該就在這幾日,時間緊迫,你要盡快確定幕後之人。”


    白複點點頭。


    商議完後續安排,三人分別從宅院的三個角門離開,分頭行動。


    時間緊迫,白複顧不上休息,直奔慶王府而去。


    到了慶王府,老管家乃是慶王李琮時期的管家,知道白複乃是王爺的好友,親自將白複領到嗣慶王李俅所在——東市的典當行。


    一見白複,李俅哈哈大笑,給了白複一個大大的熊抱。李俅開玩笑道:“自從大東家迴京,這還是第一次來看旗下的買賣吧。”


    當年白複盤下了古董店、典當行等鋪麵,邀請李儼、李俅兩兄弟合夥做生意。


    白複沒有看走眼,皇室子弟乃是天下最好的掌眼師傅,尤其是嗣慶王李俅,更是傳承了慶王的家學和眼光,精於此道。


    幾年下來,兩兄弟的生意做的風生水起,幾乎壟斷了長安的古董、典當行業。


    兩人登上二樓雅間,李俅命人從地下酒窖取來高昌葡萄酒。


    這些葡萄酒密封在橡木桶中,從高昌運抵長安,分裝後儲藏在酒窖中,恆溫恆濕保存。


    侍女小心翼翼將葡萄酒倒入夜光杯。倒完酒後,侍女將葡萄酒瓶放入冰桶裏冰鎮。


    此時,長安暑氣已濃,冰鎮過的葡萄酒入口清冽,香氣在口中慢慢綻放,更加濃鬱芬芳。


    侍女端上八碟八碗精致點心後,李俅讓侍女們都退下。


    李俅對白複道:“複兄,我先幹為敬,感謝你給我安排了這麽好一個差事。”


    白複端起酒杯,一仰脖,一飲而盡。


    李俅笑道:“複兄,你這是牛嚼牡丹、暴殄天物啊。美酒如同美女,不能唐突,要慢慢品,才有味道。”


    說罷,李俅輕輕晃動夜光杯,殷紅的酒液在夜光杯中搖曳,熠熠生輝,散發出淡淡的花果香。


    李俅眯著眼,把鼻端貼近杯口,輕嗅散發出來的香氣。然後,將葡萄酒慢慢飲入,但不急著喝下,而是用口腔包裹住酒水,用舌尖體會酒液的香氣,再打開喉腔,讓酒水如溪流,流經舌根,再從喉頭緩緩滑落……


    李俅難掩陶醉的神情,道:“不愧是長安有數的美酒,入口醇厚,果香飽滿,迴甘和澀度平衡的剛剛好。多一分則濃,少一分則淡……”


    白複一臉懵圈地望著李俅,不太能體會這份享受。


    李俅親自給白複斟滿酒,看著風塵仆仆的白複,笑道:“複兄,你的赫赫戰功我都聽說了。


    錐之處囊中,其末立見。怪不得父王當年對你另眼相看。


    不過,要我說,操那份閑心幹嘛?


    上有天子,下有百官,你和青鸞妹妹早日完婚,做個東床駙馬不好嗎?你軍功越大,大明宮裏的人越不放心。


    郭令公忠心耿耿、寬厚仁義,也因功高蓋主,被削了兵權,賦閑在家。你還看不明白嗎?”


    白複雖不讚成李俅遯世無悶的態度,但也承認李俅言之有理,對朝堂人心洞若觀火。


    李俅敬了白複第二杯,道:“複兄,我之所以特別感謝你,不僅是你讓我賺的盤滿缽滿,恢複了慶王府昔日的體麵。更因為這些買賣,讓我對自己有了更清醒的認識。”


    “哦,說來聽聽。”白複見李俅打開話匣子,不動聲色地引導著。


    李俅放下酒杯,歎道:“複兄,咱們也算是患難與共,可以交心的朋友。實不相瞞,因為生父太子瑛蒙冤而死的緣故,我們幾兄弟一生耿耿於懷,不能釋懷。


    要論血統,我們比李俶那小子要純正的多。若不是生父蒙難,今天東宮之位……”說到這裏,李俅及時刹住了口,端起酒杯,將杯中酒灌入喉中。


    ------題外話------


    注釋:


    1、《江南逢李龜年》此詩,杜甫作於唐代宗大曆五年(770)。本書為了刻畫岐王家道中落,讓此詩早誕生了數年。


    《江南逢李龜年》


    岐王宅裏尋常見,崔九堂前幾度聞。


    正是江南好風景,落花時節又逢君。


    2、寧王李成器


    李憲,本名李成器,為唐睿宗李旦的長子。少年時才氣過人。成年後,精通音樂,尤其對西域龜茲樂章有獨到的見解。


    景雲元年(710年),李成器被晉封為宋王。同月,李旦再次登基,李成器獲授左衛大將軍之職。當時將要立皇位繼承人,因李成器是嫡長子,而平王李隆基(唐玄宗)又有討平韋氏的大功,故久久不能定。李成器辭讓說:“儲君,是國家的職位,太平時節就以嫡長子為先,國難之時就應歸於有功的。若處理不當,就海內失望,這不是國家吉祥事。臣鬥膽以死請求不要立我為儲君。”李成器成天涕泣堅決辭讓,言語很懇切。當時,諸王和公卿也說李隆基有社稷大功,適合做儲君。李旦很讚賞李成器的心意,就同意了。


    開元二十九年(742年),李憲去世,享年六十三歲。


    李隆基知死訊,號啕痛哭,下詔追諡李憲為讓皇帝。


    李憲出殯時,正下大雨,李隆基派慶王李琮下泥中步送十數裏,給他墓命名為惠陵。


    7017k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蜀山懸劍傳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大明終始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大明終始並收藏蜀山懸劍傳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