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塞月明千裏,金甲冷,戍樓寒。夢長安。
鄉思望中天闊,漏殘星亦殘。畫角數聲嗚咽,雪漫漫。
——《定西番·紫塞月明千裏》牛嶠〔唐代〕
……
白複坐在馬車裏細細打量,車廂寬大高闊,裝飾豪奢華貴,車內並排兩個寬大的座位,腳下還有隆起的腳凳,無論是伸腿,還是擱腳,都自在舒適。
車廂分內外兩間,內廂有一個小巧的臥榻,臥榻可以伸縮,一人蜷臥綽綽有餘。榻上錦被厚枕,榻下有暗箱,內裝更換衣袍、文房四寶,茶酒糕點。
兩名溫婉乖巧的侍女,拿著絹帕水盆,跪坐在內廂。
為首的侍女輕聲道:“從這裏到宮中,尚有一段距離。公子可小憩片刻,蓄養精神,我們會幫公子收拾妥當。”
白複按侍女囑咐,閉目養神。兩名侍女輕手輕腳服侍白複漱口抹臉、束發箍冠、熏香更衣。
一番收拾過後,白複酒醒大半,神清氣爽。
跟隨著馬車顛簸起伏的節奏,白複思緒萬千,心道:“要論財富,孫大善人等商賈恐怕遠勝李若幽等官宦。可是要論排場和享受,尋常富紳哪裏比得上皇親國戚、豪門望族。
不過,太傅和長孫大人這幾位門閥世家的族長似乎又高出一個境界,吃穿用度樸素淡雅、恬靜簡約。這就是魏晉風度、返璞歸真吧。”
到了宮門,白複下車,神采奕奕,絲毫看不出酒後疲態。
白複躬身一禮,向傳旨宦官施禮道謝。
傳旨宦官也不多話,衝白複笑笑、點點頭,快步帶白複入宮。
……
君命天授,帝王的威儀被宮殿恢弘的格局、華貴的陳設無限放大。等級森嚴的神秘氣氛彌散整個殿宇。
來到麟德殿,肅宗正在批閱奏章,火燭之下,可見肅宗兩鬢斑白,比當年丹鳳門閱兵時衰老不少。
見到白複到來,肅宗神色和煦,放下手中奏折,讓白複近前答話。
白複深施一禮,按內侍宦官指點,跪坐在塌上。
離君王如此之近,又是單獨一人,白複多少還是有幾分惶恐,不由自主挺拔身軀,聆聽聖訓。
肅宗目光如炬,仔細觀察著白複。他很滿意白複拘謹的神情,這才是作為臣子該有的反應——哪怕這名臣子立下蓋世軍功。
看著眼前這位平定渤海、新羅和倭國三夷之亂的主帥,肅宗越看越是欣賞,深感慶王李琮當年對白複的評價不虛:以郭子儀、白複為將,可保大唐國境無恙,再無戰亂之憂;若將白複收為駙馬,李唐一朝,國祚綿長。
肅宗今日接到迴紇國書:因黑水靺鞨等聯軍入侵迴紇王庭,迴紇大軍北返王庭牙帳。北歸之時,登裏可汗親上奏表,對迴紇與大唐之間因青鸞公主造成的誤會,深表歉意。迴紇願與大唐重新締結盟約,互為國之藩籬。
肅宗心道:“白複真乃朕之福將!有其輔佐朕,朕何懼之有?!”
自從兩位公主返迴長安後,寧國公主就不斷向肅宗進言,希望盡快將青鸞公主許配給白複。青鸞公主盼嫁之意更是溢於言表。
肅宗本想今日下詔,賜婚白複。
跟張皇後商量時,張皇後委婉諫言:“陛下,登裏可汗狼子野心,逼迫青鸞和親之事,路人皆知。
登裏可汗吃了啞巴虧,若不是迴紇王庭吃緊、不得不北返,他豈能善罷甘休?
這個當口,把青鸞許配給白複將軍,無疑是公開羞辱登裏可汗。
史思明之亂未平,此時得罪迴紇,恐怕不智。
臣妾以為,青鸞公主年齡尚小,再多等一年半載,也不為過。等到平定叛亂,國事穩固之時,再賜婚白複將軍,也不遲。
臣妾愚魯之言,恐有不妥,還請陛下明察!”
肅宗沉思片刻,深以為然。史思明之亂尚未結束,還不能公然開罪迴紇。
況且,當下還有一件大事需要白複去辦,也算是終極考驗。這件事辦妥之後,昭告天下,將公主隆重賜婚與白複,更是最佳的犒賞。
想到此處,肅宗決定采納張皇後之言,賜婚一事可以再等等。
……
肅宗和顏悅色,對白複道:“你不顧個人安危,單槍匹馬,救援青鸞,朕甚感欣慰。
白複趕忙施禮迴道:“都是托陛下隆恩,臣尺寸之勞,不足掛齒。”
肅宗歎道:“像你這樣不居功自傲的將軍,大唐已經不多啦。”
白複心頭一凜,不敢接話。
肅宗感慨道:“當年元夕花燈,你救下青鸞,你對鸞兒的恩情,朕一直記得。
你因此被太上皇貶出武舉,所受的委屈,朕也記得。”
見到白複神情有細微變化,肅宗話鋒一轉,語氣轉冷,道:“當年,朕雖貴為儲君,但日子也不好過。
太上皇對朕猜忌過重,你救下青鸞的事,差點讓朕落個私養死士,圖謀不軌的大罪。”
李林甫羅織罪名,構陷太子之事,白複後來聽徐太傅說起過。
想想當年如日中天的李林甫、安祿山、楊國忠等權臣悲慘的命運,白複唏噓不已。
肅宗停頓片刻,突然問道:“朕聽鸞兒說,她帶你見過她的娘親?”
“是。”白複點頭迴應。
肅宗歎道:“當年,朕身為儲君,連太子妃都保不住,眼睜睜看著鸞兒的娘親被貶為庶人,落發為尼。”
肅宗道:“朕做了幾十年的太子,每日都在謹小慎微中度過。
登基以來,更不太平。好不容易剿滅逆賊安祿山,沒想到賊子史思明又再度複叛。
自西向東,從南到北,吐蕃、羌、黨項、迴紇、渤海、新羅、倭國等外夷,虎視眈眈,亡我大唐之心不死。
內憂外患,烽煙四起,讓朕沒能睡上一天安穩覺……”
白複深感肅宗不易,挺直脊梁,朗聲道:“末將願為陛下分憂,替聖上征討四方,赴湯蹈火,在所不辭!”
肅宗起身,在殿內踱了幾步,突然停下腳步,望著白複,一字一頓道:“眼下,最兇險之敵,不是外夷,而是內患!
大唐之災,禍在蕭牆之內。就在這長安城中,有人見不得朕好,起了不臣之心,要害朕!
攘外必先安內,內患不除,朕寢食難安。這才是朕用十二道金牌召你迴京的真正原因。”
此話一出,白複終於明白為何肅宗要急著召見他了。
白複噗通一聲跪倒在地,道:“微臣不才,願為陛下剪除逆黨,誅盡叛賊,還我大唐朗朗乾坤!”
肅宗走到白複身旁,把白複托起,笑道:“複兒,因為鸞兒的緣故,朕從沒把你當外人。你也從沒讓朕失望!”
說罷,肅宗一按桌案,從暗格中取出一把鑲滿名貴寶石的短刀。
肅宗把這柄刀賜給白複,鄭重囑咐道:“此刀名為‘千牛刀’,是我的佩刀。
憑此刀,如朕親臨,上可斬皇親國戚、王公貴胄,下可殺貪官汙吏、奸佞劣紳。
朕許你,三品以下,先斬後奏!”
“臣領旨謝恩,定不負陛下隆恩!”白複再次跪地,伏身叩謝。
7017k
鄉思望中天闊,漏殘星亦殘。畫角數聲嗚咽,雪漫漫。
——《定西番·紫塞月明千裏》牛嶠〔唐代〕
……
白複坐在馬車裏細細打量,車廂寬大高闊,裝飾豪奢華貴,車內並排兩個寬大的座位,腳下還有隆起的腳凳,無論是伸腿,還是擱腳,都自在舒適。
車廂分內外兩間,內廂有一個小巧的臥榻,臥榻可以伸縮,一人蜷臥綽綽有餘。榻上錦被厚枕,榻下有暗箱,內裝更換衣袍、文房四寶,茶酒糕點。
兩名溫婉乖巧的侍女,拿著絹帕水盆,跪坐在內廂。
為首的侍女輕聲道:“從這裏到宮中,尚有一段距離。公子可小憩片刻,蓄養精神,我們會幫公子收拾妥當。”
白複按侍女囑咐,閉目養神。兩名侍女輕手輕腳服侍白複漱口抹臉、束發箍冠、熏香更衣。
一番收拾過後,白複酒醒大半,神清氣爽。
跟隨著馬車顛簸起伏的節奏,白複思緒萬千,心道:“要論財富,孫大善人等商賈恐怕遠勝李若幽等官宦。可是要論排場和享受,尋常富紳哪裏比得上皇親國戚、豪門望族。
不過,太傅和長孫大人這幾位門閥世家的族長似乎又高出一個境界,吃穿用度樸素淡雅、恬靜簡約。這就是魏晉風度、返璞歸真吧。”
到了宮門,白複下車,神采奕奕,絲毫看不出酒後疲態。
白複躬身一禮,向傳旨宦官施禮道謝。
傳旨宦官也不多話,衝白複笑笑、點點頭,快步帶白複入宮。
……
君命天授,帝王的威儀被宮殿恢弘的格局、華貴的陳設無限放大。等級森嚴的神秘氣氛彌散整個殿宇。
來到麟德殿,肅宗正在批閱奏章,火燭之下,可見肅宗兩鬢斑白,比當年丹鳳門閱兵時衰老不少。
見到白複到來,肅宗神色和煦,放下手中奏折,讓白複近前答話。
白複深施一禮,按內侍宦官指點,跪坐在塌上。
離君王如此之近,又是單獨一人,白複多少還是有幾分惶恐,不由自主挺拔身軀,聆聽聖訓。
肅宗目光如炬,仔細觀察著白複。他很滿意白複拘謹的神情,這才是作為臣子該有的反應——哪怕這名臣子立下蓋世軍功。
看著眼前這位平定渤海、新羅和倭國三夷之亂的主帥,肅宗越看越是欣賞,深感慶王李琮當年對白複的評價不虛:以郭子儀、白複為將,可保大唐國境無恙,再無戰亂之憂;若將白複收為駙馬,李唐一朝,國祚綿長。
肅宗今日接到迴紇國書:因黑水靺鞨等聯軍入侵迴紇王庭,迴紇大軍北返王庭牙帳。北歸之時,登裏可汗親上奏表,對迴紇與大唐之間因青鸞公主造成的誤會,深表歉意。迴紇願與大唐重新締結盟約,互為國之藩籬。
肅宗心道:“白複真乃朕之福將!有其輔佐朕,朕何懼之有?!”
自從兩位公主返迴長安後,寧國公主就不斷向肅宗進言,希望盡快將青鸞公主許配給白複。青鸞公主盼嫁之意更是溢於言表。
肅宗本想今日下詔,賜婚白複。
跟張皇後商量時,張皇後委婉諫言:“陛下,登裏可汗狼子野心,逼迫青鸞和親之事,路人皆知。
登裏可汗吃了啞巴虧,若不是迴紇王庭吃緊、不得不北返,他豈能善罷甘休?
這個當口,把青鸞許配給白複將軍,無疑是公開羞辱登裏可汗。
史思明之亂未平,此時得罪迴紇,恐怕不智。
臣妾以為,青鸞公主年齡尚小,再多等一年半載,也不為過。等到平定叛亂,國事穩固之時,再賜婚白複將軍,也不遲。
臣妾愚魯之言,恐有不妥,還請陛下明察!”
肅宗沉思片刻,深以為然。史思明之亂尚未結束,還不能公然開罪迴紇。
況且,當下還有一件大事需要白複去辦,也算是終極考驗。這件事辦妥之後,昭告天下,將公主隆重賜婚與白複,更是最佳的犒賞。
想到此處,肅宗決定采納張皇後之言,賜婚一事可以再等等。
……
肅宗和顏悅色,對白複道:“你不顧個人安危,單槍匹馬,救援青鸞,朕甚感欣慰。
白複趕忙施禮迴道:“都是托陛下隆恩,臣尺寸之勞,不足掛齒。”
肅宗歎道:“像你這樣不居功自傲的將軍,大唐已經不多啦。”
白複心頭一凜,不敢接話。
肅宗感慨道:“當年元夕花燈,你救下青鸞,你對鸞兒的恩情,朕一直記得。
你因此被太上皇貶出武舉,所受的委屈,朕也記得。”
見到白複神情有細微變化,肅宗話鋒一轉,語氣轉冷,道:“當年,朕雖貴為儲君,但日子也不好過。
太上皇對朕猜忌過重,你救下青鸞的事,差點讓朕落個私養死士,圖謀不軌的大罪。”
李林甫羅織罪名,構陷太子之事,白複後來聽徐太傅說起過。
想想當年如日中天的李林甫、安祿山、楊國忠等權臣悲慘的命運,白複唏噓不已。
肅宗停頓片刻,突然問道:“朕聽鸞兒說,她帶你見過她的娘親?”
“是。”白複點頭迴應。
肅宗歎道:“當年,朕身為儲君,連太子妃都保不住,眼睜睜看著鸞兒的娘親被貶為庶人,落發為尼。”
肅宗道:“朕做了幾十年的太子,每日都在謹小慎微中度過。
登基以來,更不太平。好不容易剿滅逆賊安祿山,沒想到賊子史思明又再度複叛。
自西向東,從南到北,吐蕃、羌、黨項、迴紇、渤海、新羅、倭國等外夷,虎視眈眈,亡我大唐之心不死。
內憂外患,烽煙四起,讓朕沒能睡上一天安穩覺……”
白複深感肅宗不易,挺直脊梁,朗聲道:“末將願為陛下分憂,替聖上征討四方,赴湯蹈火,在所不辭!”
肅宗起身,在殿內踱了幾步,突然停下腳步,望著白複,一字一頓道:“眼下,最兇險之敵,不是外夷,而是內患!
大唐之災,禍在蕭牆之內。就在這長安城中,有人見不得朕好,起了不臣之心,要害朕!
攘外必先安內,內患不除,朕寢食難安。這才是朕用十二道金牌召你迴京的真正原因。”
此話一出,白複終於明白為何肅宗要急著召見他了。
白複噗通一聲跪倒在地,道:“微臣不才,願為陛下剪除逆黨,誅盡叛賊,還我大唐朗朗乾坤!”
肅宗走到白複身旁,把白複托起,笑道:“複兒,因為鸞兒的緣故,朕從沒把你當外人。你也從沒讓朕失望!”
說罷,肅宗一按桌案,從暗格中取出一把鑲滿名貴寶石的短刀。
肅宗把這柄刀賜給白複,鄭重囑咐道:“此刀名為‘千牛刀’,是我的佩刀。
憑此刀,如朕親臨,上可斬皇親國戚、王公貴胄,下可殺貪官汙吏、奸佞劣紳。
朕許你,三品以下,先斬後奏!”
“臣領旨謝恩,定不負陛下隆恩!”白複再次跪地,伏身叩謝。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