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問江潮與海水,何似君情與妾心?


    相恨不如潮有信,相思始覺海非深。


    ——《浪淘沙·借問江潮與海水》白居易


    ……


    白複率五百安西鐵騎,護送寧國公主、青鸞公主兩位大唐公主返迴京師。消息傳來,長安百姓扶老攜幼,自發出城十裏,在灞橋長亭夾道歡迎。


    當年,為報答迴紇出兵收複兩京,寧國公主自願遠赴塞北和親,以自己的命運換取大唐百姓的福祉。


    對這位以身許國的大唐公主,長安百姓由衷感謝。聽說皇帝陛下最疼愛的青鸞公主這次也差點做了和親公主,更讓百姓心懷感念,叩謝皇恩浩蕩。


    百姓此番出迎,正是為了表達自己的感恩之心。


    灞橋官道上,男女老少夾道歡迎,歡欣雀躍,鼓樂喧天。盛裝出席的長安少女更是將五顏六色的花瓣拋撒向兩位大唐公主的鑾駕。


    對護送公主歸唐的將軍白複,百姓也是熱烈歡唿。不過,大家對白複的印象,還是停留在馬球賽元夕魁首和收複長安的香積寺之戰上。


    白複率軍平定渤海、新羅、倭國聯手入侵大唐之事,百姓們知之甚少,除白狼山之戰略有耳聞外,剿滅新羅、倭國水師之事,百姓並不知曉。


    正所謂,善戰者無智名,無勇功。


    夾道歡迎的長安百姓根本不知道眼前這位年輕英俊的將軍,為大唐做過什麽。


    百姓不知軍情,尚可理解。相對於百姓,朝廷的態度就耐人尋味了。


    白狼山一役,白複領兵,全殲渤海郡國十萬鐵騎,解了雁門關之圍。消息傳到長安,滿朝文武先是驚喜。待局勢緩和後,朝廷百官又陷入集體恐懼,腹誹之聲不絕於耳:


    安祿山之叛,朝廷對領兵的將領既倚重,又猜忌重重。


    僅以五千兵馬就能全殲渤海郡國主力,這支力量一旦不忠於大唐,起了不臣之心,豈不是比安祿山、史思明更要可怕?


    蓬萊海戰,大唐江淮水師剿滅新羅水師。江淮水師上奏朝廷的請功名單上,悄悄抹去了白複的名字。兵部官員心知肚明,但無人為白複仗義執言。


    對馬島海戰,朝廷的反應更是荒唐。大唐和大食的聯軍大敗倭國水師,捷報傳到朝廷,朝廷百官認為海妖、玄武龜蛇乃是無稽之談,對馬島海戰根本是子虛烏有,要求陛下治白複、長孫晏行一個謊報軍功、妖言惑眾之罪。


    明對百官對白複和長孫晏行的詰難,肅宗倒是氣量恢宏,對白複和長孫晏行不予追究,對此戰的存在與否也不評判。


    肅宗在朝堂上公開和稀泥,笑言:“倘若這場海戰真實存在,參戰的將士也都是長孫晏行等江南門閥世族的私人部曲,不算大唐水師,朝廷可以不予封賞。


    若真贏了這場海戰,繳獲倭國水師的戰利品就當是朝廷的恩賞吧。”


    涉及國運的大戰就這麽一笑了之,實在令參戰將士寒心。


    白複心胸本就不甚恢宏,見朝廷如此怠慢水師將士,更是無法釋然,差點鬧上金鑾殿。


    好在長孫晏行氣量頗大,對朝堂的蠅營狗苟見怪不怪。他密信給白複,安慰道:“對馬島海戰,人證、物證皆在,朝廷公然抵賴,恐怕不是不信此戰,而是擔心你功高蓋主,賞無可賞。


    從這個角度來說,否定蓬萊海戰和對馬島海戰的軍功,未嚐不是一種好事。


    萬般不予政事同。人心晦澀難明、陰暗複雜,明槍易躲暗箭難防,你身在京師,務必小心。”


    白複這才按住心頭不忿,迴信道:“對馬島海戰的戰利品歸咱們也不錯,剛好購置戰船,訓練水師,假以時日,與倭國必有一戰。”


    雖然兩場海戰的軍功被抹殺,但安西北庭行營全殲渤海郡國十萬鐵騎,解除雁門關之圍,也是大功一件。


    白複對自己的名祿並不看重,而是大力舉薦鐵錘、獨狼、鷹眼、唐夔、唿延鐵衣、尉遲敬德、嶽虎竹等追隨自己的將領。


    李光弼對白複曾經說過一句話:“兵以利動。封官分賞是個大學問,要懂得犒賞有功將士。大勝之後,要不遺餘力舉薦、提拔麾下將領。


    厚封重賞,官帽子和錢袋子都到位了,軍心才穩,統領三軍,如臂使指。”


    不一日,朝廷的封賞下來。在白複的舉薦下,唿延鐵衣、尉遲驃騎、斛律衝、侯莫酋、唐夔、唐歡、嶽虎竹、裴破空等一批安西北庭將士得以加官封爵,連升數級。


    尤其是尉遲驃騎,多年征戰沙場,立下戰功無數,卻因脾氣臭倔,不被上鋒賞識,屢次被打壓。這次總算在白複的大力舉薦下,得以躍遷,和唿延鐵衣並肩成為安西北庭行營的左右副兵馬使。


    白複帶迴長安的五百安西鐵騎被編入左英武軍,鐵錘晉封為左英武軍中郎將,獨狼、鷹眼、秀才、猞猁兒、駱駝兒等人各有封賞。


    白複因白狼山一戰,晉升為左千牛衛中郎將,從四品的將軍。相對於白複的赫赫戰功來說,這次封賞並不優厚。


    不過,千牛衛乃是唐軍十六衛中最精銳、地位最高的一衛,也是大唐皇帝的貼身侍衛,深受皇帝信任。


    千牛衛將士隻從家世顯赫的貴族世家中選拔,不僅要武藝高強,姿容還要英俊偉岸。


    因為常伴在帝王身側,更容易增進感情、獲得帝王青睞,飛黃騰達指日可待。所以不少王公重臣願意送族中子弟來做千牛衛。


    成為千牛衛的中郎將,意味著成為皇帝陛下的貼身隨扈和親信,前途不可限量。


    更重要的是,白複營救青鸞公主之事,已經在皇族和門閥世家中悄悄傳開,成為駙馬是早晚的事。


    如今的白複早非吳下阿蒙。


    如果說收複兩京時,白複是一顆冉冉升起的將星。今日之白複,炙手可熱,是繼郭子儀、李光弼之後,帝國第三位聲名顯赫的大將。


    倘若再成為皇帝陛下的乘龍快婿,有了皇室光環,集統軍大將、外戚身份於一身,莫說成為大唐最年輕的節度使,就是出將入相也是指日可待。


    若能在平定史思明之亂中再立戰功,異姓封王也不是沒有可能。


    也正是因為這個緣故,自從白複被封為左千牛衛中郎將後,每日邀請家宴的請柬絡繹不絕,尤其是有子弟在千牛衛擔任侍從的家族,更是宴請邀約不斷。


    這些應酬令白複頭疼不已、苦不堪言。


    7017k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蜀山懸劍傳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大明終始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大明終始並收藏蜀山懸劍傳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