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藕香殘玉簟秋。輕解羅裳,獨上蘭舟。雲中誰寄錦書來?雁字迴時,月滿西樓。


    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閑愁。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一剪梅·紅藕香殘玉簟秋》李清照


    ……


    白複神色一變,恭請公主入座,命侍從遞上茶水,道:“殿下,先不要急,慢慢說,說詳細點。”


    ……


    原來,在寧國公主即將啟程返迴大唐之時,登裏可汗(藥羅葛移地健)收到了大唐太子李俶的書信,希望迴紇能夠出兵,南下雁門關,以解叛軍和渤海郡國、契丹等聯軍之圍。


    登裏可汗(藥羅葛移地健)召集迴紇特勒(公爵)骨啜、將軍帝德商議此事。


    特勒骨啜對登裏可汗道:“大唐因史思明複叛,深陷內亂的泥潭。


    倘若接受大唐太子李俶的請求,參與雁門關之圍,等於代替唐軍跟渤海郡國、契丹等聯軍交戰。


    在大唐沒有明確給出引援補償前,代價過大,不是上策。


    然而,虎落平川,不趁機撈一筆,也實在可惜。


    不如借護送寧國公主歸唐為由,派遣精銳騎兵南下,屯兵於雲州白登山一帶,坐山觀虎鬥:


    其一、倘若叛軍聯軍攻陷雁門關,我軍可趁虛而入,尾隨叛軍南下。


    此時,戰火燒到中原腹地,大唐危在旦夕。我們可以獅子大張口。


    一旦大唐皇帝滿足我們的要求,願意支付高昂的報酬,我軍鐵騎可與駐守河陽的李光弼聯手,南北夾擊,圍剿叛軍。


    其二、倘若雁門關唐軍剿滅叛軍聯軍,我軍可乘勝追擊聯軍殘部,將契丹、奚族、渤海郡國的草原納入我迴紇的版圖。


    當然,最好就是唐軍和叛軍聯軍,在雁門關兩敗俱傷、實力大損。屆時,我軍可分兵兩路,將迴紇汗國的領地向東、南兩個方向擴張。”


    登裏可汗撫摸胡須,一言不發、頻頻點頭。


    將軍帝德見對登裏可汗仍不表態,眼珠骨碌碌一轉,奸笑道:“長安、洛陽乃是天下最繁華富庶之地。當年收複長安後,葛羅支親王太過仁慈,過長安而不入,實在太可惜了。


    這次護送寧國公主南下,我等可便宜行事,一旦有機可乘,不妨大撈一把。


    要知道大唐女子,個個膚白貌美,琴棋書畫,知情知趣,最是閨房極品……”


    將軍帝德講得眉飛色舞。登裏可汗聞言,色心大動,胡須亂顫。


    他哈哈大笑,重重地拍了一下將軍帝德的肩膀,道:“就按你的意思辦。倘若能為我覓得絕世佳人,我便封你為特勒,賞牛羊萬隻、奴隸千人!”。


    特勒骨啜對二人心生鄙夷,暗道:“對大汗而言,疆土的擴張竟然抵不過一個美人?”


    ……


    再說迴青鸞公主,自從跟太子妃獨孤筱重長談過後,青鸞公主就下定決心,要轟轟烈烈追求自己的幸福。


    此念一出,不可遏製。


    青鸞公主打探到白複被封為安西北庭行營兵馬使,駐紮在陝州。於是暗中策劃,打算背著父皇,偷偷去陝州見白複。


    青鸞公主不動聲色,私下收拾行囊,做好出行準備。


    這日,皇室子弟相約去終南山狩獵。青鸞公主大喜,留書一封給肅宗後,帶著兩名貼身侍女元宵兒、小燈籠,趁機溜出長安,與肅宗不告而別。


    三人化妝成男子,一路東行。


    青鸞公主是頭一迴脫離皇室單獨行動,毫無行走江湖的經驗。一路上吃了不少苦頭。剛到潼關,三人就被人騙光了全部銀兩,衣食無著。


    好在青鸞公主聰慧過人、武藝高強,又有白複贈送的川幫令牌。得到川幫照拂後,三人重獲錢糧補給,在川幫弟子的向導下,順利成行。


    來到陝州後,三人一打聽,才知安西北庭行營奉旨秘密調動,無人知曉白複去向。


    青鸞公主悵然所失,隻能守在陝州打探消息。


    在陝州逗留一段時日後,川幫弟子傳來消息:白複在白狼山全殲渤海十萬鐵騎。青鸞公主才知白複從雁門關出塞,如今駐紮在幽薊州以北。


    舉目無親、兇險漂泊的日子,讓青鸞公主愈發思念白複,一腔熱血吊在胸口,洶湧澎湃。


    青鸞公主心生執念,等不及白複班師凱旋。一咬牙,決定從雁門關出塞,千裏尋親。


    大戰剛過,雁門關盤查甚嚴。三人好不容易騙過守衛,混出雁門關,驚險出塞。


    “敕勒川,陰山下。天似穹廬,籠蓋四野。


    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


    ……


    塞外草原,碧空如洗、廣闊無垠、草長鶯飛。青鸞公主心情格外舒暢,策馬揚鞭、快意馳騁。


    疾馳兩日後,青鸞公主傻了眼。麵對茫茫草原,三人迷失了方向。


    兩名貼身侍女元宵兒、小燈籠急的慟哭。青鸞公主倒還鎮定,策馬登上一處山丘,見遠處炊煙嫋嫋、數十頂白色帳篷在一處大草場紮營,知道此處定有人家,於是帶著兩名侍女,疾馳而去。


    到了營帳外圍,青鸞公主留了個心眼,沒有輕易冒進,而是遠遠打探。小燈籠眼尖,發現營地內竟然有大唐旗幟!


    三人這才放下心來,慢慢靠近營帳。


    到了營地門口,一打聽,才知這是護送大唐寧國公主迴長安的鑾駕。


    青鸞公主大喜,趕快命營門將士入內通報。


    層層通報後,兩位公主終於相見。


    他鄉遇至親。


    金枝玉葉的兩位公主抱頭痛哭,恍如隔世。


    要知道,當年迴紇毗伽闕可汗點名要娶青鸞公主,正是寧國公主於心不忍,冒死代青鸞公主出嫁,才免除一樁禍事。


    見到寧國公主絕世容顏,毀於刀痕,青鸞公主心如刀割,更覺慚愧,萬分對不住皇姐。


    寧國公主讓青鸞在此小住兩日,等到打探清楚白複的具體方位後,派唐軍將士護送青鸞公主出行。


    然而,迴紇密諜一直窺探在旁。青鸞公主的行蹤很快被將軍帝德發現。他率領精銳強行闖入寧國公主的駐地,命人將青鸞公主軟禁起來。同時,將這一喜訊飛鴿傳書給數百裏之外的登裏可汗。


    登裏可汗雖遠在塞北,也久聞青鸞公主盛名。他大喜過望,率大軍揮師南下,試圖通過震懾大唐,強行迎娶青鸞公主。


    得知登裏可汗的卑鄙用心後,寧國公主大急,趕忙用鴿信奏報給肅宗。然而,一連數十封鴿信,朝廷竟無任何迴音。


    束手無措中,寧國公主收到太子妃獨孤筱重的密信。


    獨孤筱重告知,肅宗雖然一心想救青鸞公主,但朝廷內的大部分官員懼怕迴紇,擔心強行向迴紇施壓要人,會招惹登裏可汗。於是眾朝臣都“老誠謀國”,做了縮頭烏龜。甚至還有不少人,希望犧牲青鸞公主,換取與迴紇的長久結盟。


    這其中,就包括玄宗和太子李俶!


    肅宗雖然勃然大怒,但麵對江山和愛女的兩難選擇,身不由己。無可奈何之下,頗有聽之任之的態度。


    ……


    寧國公主持信之手亂顫,氣得渾身發抖,不僅是憤怒,更是心寒。


    朝廷重臣的反應,她能夠預料到。畢竟青鸞公主與他們非親非故,犧牲皇帝的女兒,保住自家的榮華富貴,何樂而不為?


    當年,自己不就是這樣,被迫和親,遠嫁給老邁的迴紇毗伽闕可汗嗎?


    皇爺爺此舉,也能理解,他為了帝位,連口口聲聲最愛的貴妃娘娘楊玉環也能割舍,還有什麽舍不了?


    可是父皇和太子也是這般態度,就讓人心寒了。


    畢竟他們是青鸞公主的親父兄,骨肉親情、血脈相連,怎能做出如此冷血之事?


    寧國公主忍住悲愴,耐住性子,將信看完。


    密信最後幾句話點亮了前方黑暗:“


    放眼天下,唯有白複將軍能救青鸞公主於水火。白將軍此刻正在幽薊,伺機圍攻範陽。


    臣妃不才,願想盡一切辦法調白將軍迴京。白將軍迴京途中,必經雁門關,公主殿下可在此守候。


    見到白將軍,請速速將詳情告知與他,他智計無雙,定有良策救青鸞公主脫險!”


    燒掉密信,寧國公主在帳外空地,仰望星空,長跪不起,默默祈求上蒼保佑。


    “白複啊白複,我家青鸞的性命,可全交給你了。”


    一顆流星劃過天際,熾熱耀眼、灼燒蒼穹……


    7017k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蜀山懸劍傳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大明終始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大明終始並收藏蜀山懸劍傳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