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博爭雄好彩來,金盤一擲萬人開。
丈夫賭命報天子,當斬胡頭衣錦迴。
——《送外甥鄭灌從軍》李白
……
新羅水師撐了不到一個時辰,終於全線崩潰。數萬名新羅水兵脫下甲胄,扔下武器,泅水向岸邊遊去。
白複建議下令,將泅水的新羅水兵全部射殺。
陳鴻鵠趕忙勸阻,道:“賢弟,他們已然落敗了,手無寸鐵,落湯如雞。此時屠殺,愚兄實在不忍啊!還請賢弟看在愚兄麵上,饒過他們吧。”
不管白複如何勸諫,陳鴻鵠堅決不肯下令。
陳鴻鵠才是江淮水師統領,他若不下令,白複也沒有辦法指揮大唐水師。
換成旁人,白複早就擎出肅宗給他的密旨和調兵虎符,奪下陳鴻鵠的兵權了。
但畢竟是自家兄弟,白複雖有不滿,話到嘴邊,還是隱忍了。
幾名大唐水師的高階將領在船頭另一側嘀嘀咕咕,不時偷眼望向白複。
白複耳力過人,聽出他們正在腹誹自己:“大帥還說他是兵家傳人呢?隻知殺戮,不知懷柔,哪有幾分兵家弟子的風骨,更像是索命的無常。
可不,你說的沒錯。要我說,他就是一個人屠!白狼山一戰,十萬條活生生的命啊,他一把火就奪走了。”
……
陳鴻鵠命令大唐水軍活捉泅水的新羅水兵。把這數萬戰俘,牢牢綁縛,嚴加看管。
一個時辰後,戰役結束,偌大的海麵上到處漂浮著新羅水兵的屍體、戰船殘骸和雜物,堪比颶風海難。
此戰之後,蓬萊漁夫都去遠洋捕撈,當地百姓數年不吃近海魚蝦,這是後話。
……
陳鴻鵠憑海臨風,毫無勝利的喜悅。他心情沉重,歎道:“新羅曾經是大唐的盟友,走到如今這個地步,令人不勝唏噓。”
白複坐在船舷上,瞭望大海,仿佛一尊雕塑,沉默無言。
陳鴻鵠知道白複打小就倔強,極有主見,於是挪諭道:“複哥兒,愚兄也是為你積福,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啊。”
白複轉過頭來,眼中迸出一道寒光,冷笑道:“
三哥,我跟你說說大唐和新羅的恩怨吧。
縱觀新羅曆史,曆代新羅王交好大唐,都是為了獲得大唐對其統治的承認與援助。
大唐自太宗皇帝起,對高句麗用兵。這些戰爭很大程度上是由新羅和百濟促成的。兩國都渴望借助大唐強大的軍事實力摧毀對手,從而實現各自統一朝鮮半島的野心。
新羅為了實現這一策略,表麵上承認大唐的宗主國地位,從而與大唐結盟,並說服大唐對新羅的宿敵高句麗和百濟動武。
新羅向大唐抱怨高句麗和百濟領土擴張,強調高句麗的擴張,阻斷了新羅通往中原的道路。
對於新羅來說,大唐的援助是必不可少的。新羅隻有在大唐的幫助下才能在朝鮮半島的爭奪中占據上風。
而新羅的一些官員也需要借助大唐之力為自己的家族報仇雪恨。新羅國相金春秋便是一例,借助大唐之手,報女兒女婿被百濟殺害之仇。
新羅刻意挑撥大唐和高句麗、百濟的關係,終於利用大唐,滅掉高句麗和百濟。
見唐軍消滅了百濟,征服了高句麗,新羅立刻變臉,成為幕後黑手,不斷策劃高句麗和百濟遺民抵抗唐軍,最終逼迫唐軍從朝鮮半島撤軍。
金春秋之子金法敏被高宗皇帝任命為雞林大都督府都督(後來的新羅文武王,661—681在位),
金法敏卻背信棄義,私下與高句麗遺民結盟,聯手對抗大唐在朝鮮半島上的駐軍。
駐防朝鮮半島的唐軍將領薛仁貴為此寫信譴責金法敏:“嗚唿!昔為忠臣,今乃逆臣!”
在這場曆經百年的戰爭中,朝鮮半島上的高句麗和百濟皆為失敗者,但大唐也非贏家。真正的受益者是新羅,它最終完成了統一半島的大業。
此後,渤海國強勢崛起,新羅又利用大唐與渤海郡國的衝突,在大同江流域駐軍,將勢力範圍不斷向北擴張,成為大唐與渤海郡國衝突的最大受益者。
見目的達到,新羅又跟大唐劃疆而治,背信棄義。
……
隋唐以來,數十萬中原將士,為了高句麗、百濟和新羅這三個異域番邦,葬身於“遼澤”一帶的沼澤地,至今屍骨未歸故鄉。
縱觀曆史,隻要跟朝鮮半島上的異域之邦扯上關係,就沒有好事。
如此卑鄙之邦,若不出手嚴懲,割袍斷義,將來它會一而再,再而三地將我大唐拖入萬劫不複之地。
三哥,你今日放過他們,乃是典型的婦人之仁!
我把狠話撂在這兒,終有一天,你會為今日決策而悔恨不已!”
陳鴻鵠讀書不多,對高句麗、百濟和新羅的曆史知之甚少,聞言頓時一驚。
不過,他轉念一想,白複年輕氣盛,此言乃是氣話,保不齊有危言聳聽的成分,當不得真。
陳鴻鵠尷尬笑笑,換個話題,邀請白複參加今晚盛大的慶功宴。
白複一愣,反問道:“戰備期間,軍中豈能飲酒?”
陳鴻鵠哈哈大笑,拍著白複的肩膀道:“賢弟,戰役不是已經結束了嗎?這方圓百裏,連叛軍的一塊小舢板也沒有。
再說了,弟兄們槍林箭雨,鏖戰了一天,需要一場大酒來釋放情緒,鼓舞士氣!
你呀,什麽都好,就是強!帶兵打仗,不能一板一眼,軍規之下,得便宜行事!”
大戰期間,軍中不許飲酒,這是唐軍鐵律!無論是忠嗣師父,還是光弼將軍,隻要他們領兵,違令者斬!
話不投機半句多,白複也不爭辯。找個借口不去,寧願一個人留在甲板上賞月。
陳鴻鵠知道白複心裏不痛快,對自己仍有抱怨。他也不多勸,拍拍白複的肩膀,轉身告辭。
陳鴻鵠心道:“今晚的慶功宴,需要自己主持,慰勞眾將。
大帳外的海灘上升起了篝火,將領們都在篝火旁翹首期盼,渴望一場不醉不歸的狂歡。不能讓他們等得太久。
讓複哥兒靜靜也好,他終究會明白自己的一番好意。”
陳鴻鵠命人給白複送去五大盤美酒佳肴,以供白複獨自享用。
白複手拎一壺清水,腳尖一點,輕身一縱,身如鶴舞,輕盈躍至主桅杆的頂端。這裏無人打擾,最適宜一個人獨處。
主桅高百尺,手可摘星辰。站在這裏,仿佛站在另一個時空。
舉杯邀明月,對影唯一人。白複隻覺深深的孤獨……
此時,海麵複歸於平靜。皓月千裏,月光灑下,波光粼粼、濤聲陣陣,讓這片海域顯得格外靜謐。
誰也想不到,就在數個時辰前,這裏曾經是人間鬼蜮。
------題外話------
參考書目
《多極亞洲中的唐朝》,作者:王貞平,譯者:賈永會,上海文化出版社·後浪,2020年6月出版
7017k
丈夫賭命報天子,當斬胡頭衣錦迴。
——《送外甥鄭灌從軍》李白
……
新羅水師撐了不到一個時辰,終於全線崩潰。數萬名新羅水兵脫下甲胄,扔下武器,泅水向岸邊遊去。
白複建議下令,將泅水的新羅水兵全部射殺。
陳鴻鵠趕忙勸阻,道:“賢弟,他們已然落敗了,手無寸鐵,落湯如雞。此時屠殺,愚兄實在不忍啊!還請賢弟看在愚兄麵上,饒過他們吧。”
不管白複如何勸諫,陳鴻鵠堅決不肯下令。
陳鴻鵠才是江淮水師統領,他若不下令,白複也沒有辦法指揮大唐水師。
換成旁人,白複早就擎出肅宗給他的密旨和調兵虎符,奪下陳鴻鵠的兵權了。
但畢竟是自家兄弟,白複雖有不滿,話到嘴邊,還是隱忍了。
幾名大唐水師的高階將領在船頭另一側嘀嘀咕咕,不時偷眼望向白複。
白複耳力過人,聽出他們正在腹誹自己:“大帥還說他是兵家傳人呢?隻知殺戮,不知懷柔,哪有幾分兵家弟子的風骨,更像是索命的無常。
可不,你說的沒錯。要我說,他就是一個人屠!白狼山一戰,十萬條活生生的命啊,他一把火就奪走了。”
……
陳鴻鵠命令大唐水軍活捉泅水的新羅水兵。把這數萬戰俘,牢牢綁縛,嚴加看管。
一個時辰後,戰役結束,偌大的海麵上到處漂浮著新羅水兵的屍體、戰船殘骸和雜物,堪比颶風海難。
此戰之後,蓬萊漁夫都去遠洋捕撈,當地百姓數年不吃近海魚蝦,這是後話。
……
陳鴻鵠憑海臨風,毫無勝利的喜悅。他心情沉重,歎道:“新羅曾經是大唐的盟友,走到如今這個地步,令人不勝唏噓。”
白複坐在船舷上,瞭望大海,仿佛一尊雕塑,沉默無言。
陳鴻鵠知道白複打小就倔強,極有主見,於是挪諭道:“複哥兒,愚兄也是為你積福,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啊。”
白複轉過頭來,眼中迸出一道寒光,冷笑道:“
三哥,我跟你說說大唐和新羅的恩怨吧。
縱觀新羅曆史,曆代新羅王交好大唐,都是為了獲得大唐對其統治的承認與援助。
大唐自太宗皇帝起,對高句麗用兵。這些戰爭很大程度上是由新羅和百濟促成的。兩國都渴望借助大唐強大的軍事實力摧毀對手,從而實現各自統一朝鮮半島的野心。
新羅為了實現這一策略,表麵上承認大唐的宗主國地位,從而與大唐結盟,並說服大唐對新羅的宿敵高句麗和百濟動武。
新羅向大唐抱怨高句麗和百濟領土擴張,強調高句麗的擴張,阻斷了新羅通往中原的道路。
對於新羅來說,大唐的援助是必不可少的。新羅隻有在大唐的幫助下才能在朝鮮半島的爭奪中占據上風。
而新羅的一些官員也需要借助大唐之力為自己的家族報仇雪恨。新羅國相金春秋便是一例,借助大唐之手,報女兒女婿被百濟殺害之仇。
新羅刻意挑撥大唐和高句麗、百濟的關係,終於利用大唐,滅掉高句麗和百濟。
見唐軍消滅了百濟,征服了高句麗,新羅立刻變臉,成為幕後黑手,不斷策劃高句麗和百濟遺民抵抗唐軍,最終逼迫唐軍從朝鮮半島撤軍。
金春秋之子金法敏被高宗皇帝任命為雞林大都督府都督(後來的新羅文武王,661—681在位),
金法敏卻背信棄義,私下與高句麗遺民結盟,聯手對抗大唐在朝鮮半島上的駐軍。
駐防朝鮮半島的唐軍將領薛仁貴為此寫信譴責金法敏:“嗚唿!昔為忠臣,今乃逆臣!”
在這場曆經百年的戰爭中,朝鮮半島上的高句麗和百濟皆為失敗者,但大唐也非贏家。真正的受益者是新羅,它最終完成了統一半島的大業。
此後,渤海國強勢崛起,新羅又利用大唐與渤海郡國的衝突,在大同江流域駐軍,將勢力範圍不斷向北擴張,成為大唐與渤海郡國衝突的最大受益者。
見目的達到,新羅又跟大唐劃疆而治,背信棄義。
……
隋唐以來,數十萬中原將士,為了高句麗、百濟和新羅這三個異域番邦,葬身於“遼澤”一帶的沼澤地,至今屍骨未歸故鄉。
縱觀曆史,隻要跟朝鮮半島上的異域之邦扯上關係,就沒有好事。
如此卑鄙之邦,若不出手嚴懲,割袍斷義,將來它會一而再,再而三地將我大唐拖入萬劫不複之地。
三哥,你今日放過他們,乃是典型的婦人之仁!
我把狠話撂在這兒,終有一天,你會為今日決策而悔恨不已!”
陳鴻鵠讀書不多,對高句麗、百濟和新羅的曆史知之甚少,聞言頓時一驚。
不過,他轉念一想,白複年輕氣盛,此言乃是氣話,保不齊有危言聳聽的成分,當不得真。
陳鴻鵠尷尬笑笑,換個話題,邀請白複參加今晚盛大的慶功宴。
白複一愣,反問道:“戰備期間,軍中豈能飲酒?”
陳鴻鵠哈哈大笑,拍著白複的肩膀道:“賢弟,戰役不是已經結束了嗎?這方圓百裏,連叛軍的一塊小舢板也沒有。
再說了,弟兄們槍林箭雨,鏖戰了一天,需要一場大酒來釋放情緒,鼓舞士氣!
你呀,什麽都好,就是強!帶兵打仗,不能一板一眼,軍規之下,得便宜行事!”
大戰期間,軍中不許飲酒,這是唐軍鐵律!無論是忠嗣師父,還是光弼將軍,隻要他們領兵,違令者斬!
話不投機半句多,白複也不爭辯。找個借口不去,寧願一個人留在甲板上賞月。
陳鴻鵠知道白複心裏不痛快,對自己仍有抱怨。他也不多勸,拍拍白複的肩膀,轉身告辭。
陳鴻鵠心道:“今晚的慶功宴,需要自己主持,慰勞眾將。
大帳外的海灘上升起了篝火,將領們都在篝火旁翹首期盼,渴望一場不醉不歸的狂歡。不能讓他們等得太久。
讓複哥兒靜靜也好,他終究會明白自己的一番好意。”
陳鴻鵠命人給白複送去五大盤美酒佳肴,以供白複獨自享用。
白複手拎一壺清水,腳尖一點,輕身一縱,身如鶴舞,輕盈躍至主桅杆的頂端。這裏無人打擾,最適宜一個人獨處。
主桅高百尺,手可摘星辰。站在這裏,仿佛站在另一個時空。
舉杯邀明月,對影唯一人。白複隻覺深深的孤獨……
此時,海麵複歸於平靜。皓月千裏,月光灑下,波光粼粼、濤聲陣陣,讓這片海域顯得格外靜謐。
誰也想不到,就在數個時辰前,這裏曾經是人間鬼蜮。
------題外話------
參考書目
《多極亞洲中的唐朝》,作者:王貞平,譯者:賈永會,上海文化出版社·後浪,2020年6月出版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