燦燦萱草花,羅生北堂下。
南風吹其心,搖搖為誰吐?
慈母倚門情,遊子行路苦。
甘旨日以疏,音問日以阻。
舉頭望雲林,愧聽慧鳥語。
——《墨萱圖·其一》王冕(元)
……
陳玄禮走後,玄宗獨坐在湖畔的涼亭中。
冬末初春,峭寒依然,高力士命宮女點上炭爐,再取過貂裘輕輕披在玄宗的膝腿上。
玄宗抱著手爐,透過剛剛抽條的柳枝縫隙,望向湖麵。
涼亭下方冰麵如鏡,但遠處的湖麵已經開始解凍。在湖水和冰麵的交匯處,水波蕩漾,野鴨成對暢遊,愜意悠然。
肅宗還是太子時,玄宗就看不上李亨,一直認為李亨不是王儲最好的人選。
逆賊安祿山已死多年,但平叛仍未告捷。
如今朝局不穩,四夷狼顧,內憂外患,李唐江山搖搖欲墜,玄宗自然把這一切歸咎於李亨無能。
再進一步說,倘若隻是李亨無能也就罷了,畢竟還是自己的血脈。但張皇後和李輔國幹政,玄宗斷然不能接受。
當年韋後和安樂公主亂政,若不是玄宗和姑母太平公主聯手,發動唐隆政變,大唐可能重現武曌女主臨朝,誅殺李唐皇室的血腥局麵,更不會有後來的開元盛世、萬邦來朝。
從成都迴到長安後,玄宗才知:建寧王李倓被張皇後和李輔國合謀陷害,含冤而死;李俶雖被封為太子,但隨時可能被張皇後的兒子興王李佋取代。
當年,玄宗為立儲犯愁時,高力士一句:“不妨看看第三代”。讓玄宗豁然開朗。
李俶和李倓是玄宗最看中的兩位皇孫,當年玄宗幾次想罷黜李亨,都是看在這兩位皇孫的份上才罷手。
李俶和李倓的遭遇讓玄宗忍無可忍,終於動了殺機。
當然,這裏還有更隱秘的心思,馬嵬坡之變,玄宗為自保,縊殺了楊玉環。雖然當時看來,這無疑是最明智的選擇,可是事後想起,總讓玄宗心中隱隱作痛。
玄宗一生殺伐決斷,殺人無數,唯有這一次,久久不能平息。
玄宗心知肚明,馬嵬坡之變是李亨在背後策劃,目的就是分道揚鑣,趁亂奪位。
說實話,玄宗能理解李亨發動兵變。九五之尊誰不覬覦?更何況,是在儲君位置上等待了數十年的太子。
不過,在玄宗看來,殺掉楊國忠、虢國夫人等人,就足以平息士兵嘩變,也達到了李亨分兵北上的目的。
但是,李亨非要在天平的砝碼上,加上貴妃的人頭!
楊玉環雖然得寵,但從不持寵幹政,反倒不斷勸玄宗,希望不要對楊氏族人恩隆過盛。
陳玄禮逼宮的理由是,三軍將士擔心楊貴妃事後報複,所以才要誅殺貴妃。
混賬話!
三軍將士當時慌不擇路,生死未卜。李家江山能否保住還不一定,誰顧得上皇帝秋後算賬。
李亨借刀殺人,用意很明顯,將一個兩難的選擇交到玄宗手上:不殺貴妃,玄宗死於亂軍之手,李亨順理成章繼位;親手縊殺寵妃,明哲保身,苟且偷生,遺臭萬年。
天下皆知楊玉環三千寵愛於一身,讓玄宗親手縊殺楊玉環,就是告知天下人,一代帝王的本來麵目。
楊玉環不是虞姬,玄宗也不是那不肯過江東的西楚霸王。
霸王別姬,千古傳頌。馬嵬之變,遺臭萬年。
壞了玄宗的一世英名,李亨就算矯詔登基,也能贏得不少民心。
李亨心思之毒辣,做事之決絕,莫過於此。
這一點,也是玄宗耿耿於懷,斷然不肯原諒的!
……
玄宗靜默良久,高力士輕聲咳嗽一聲,道:“聖人,湖邊風大,不可久坐。”
玄宗遠眺孤山,頭也沒迴,問道:“宮內都安排好了嗎?”
高力士一收拂塵,躬身迴道:“大內飛龍軍大都是雜家的舊部,隻要老奴在場,無人敢阻!
除此之外,宮內宦官和宮女雖然換了幾茬,但也有咱們的人,一旦通過玄武門進入大明宮,當值的宦官就會將皇上當晚留宿的寢殿告知我們。”
玄宗點點頭,道:“犒勞眾功臣的賞金都準備好沒?”
高力士道:“重要內應都已經打點好了,目前手邊的賞金不夠大規模開銷,不足以將全部內應都覆蓋。一旦成就大事,再賞賜不遲。”
玄宗搖搖頭,道:“力士,你的格局還是小了。事情發動之前,才要加大賞賜,收買人心。
等到大事已成,天下都是我們的了,賞不賞賜,反倒沒有那麽重要了。
不管那些胡人出什麽價格,你盡快將虢國夫人的府邸買下,將其中藏寶起出,用於拉攏收買。
人心叵測,就算是你曾經最得力的舊部,現在也未必跟你是一條心。要想讓他們賣命,就得開出超乎他們預期的價錢。”
高力士領命,道:“老奴謹遵聖人教誨。”
玄宗道:“獒衛控製在李輔國的手中,不可不防。
從今日起,我們要外鬆內緊。每日讓玉真公主和如仙媛都陪在身旁,聽曲宴請,迷惑李亨耳目。”
……
半個時辰後,玄宗出現在興慶宮毗鄰市井的長慶樓上,俯視樓下熙熙攘攘、川流不息的人群。
玄宗想起太醫給他的囑咐:要想長壽,隱居山清水秀之地不是最好的選擇。要大隱於市,行走於鬧市之中,往來與各色人等,才會煥發勃勃生機。
不知是誰率先發現太上皇的身影,樓下經過的父老鄉親主動停下腳步,匍匐在地,對玄宗三拜九叩,頂禮膜拜。
“聖人安好,萬歲、萬歲、萬萬歲……”
百姓三唿萬歲之聲,不絕於耳。
望著樓下衣衫襤褸的百姓,感受到他們善良真摯的擁戴,李隆基心潮澎湃:“這是朕的子民,這是朕的江山……”
玄宗一揮手,對高力士道:“力士,吩咐宮人,當街設宴,用宮廷酒食招待這些長安父老。
朕以前對不住他們。但這次,朕想明白了。
朕能開創一個開元盛世,朕就能再造一個大唐!
……
7017k
南風吹其心,搖搖為誰吐?
慈母倚門情,遊子行路苦。
甘旨日以疏,音問日以阻。
舉頭望雲林,愧聽慧鳥語。
——《墨萱圖·其一》王冕(元)
……
陳玄禮走後,玄宗獨坐在湖畔的涼亭中。
冬末初春,峭寒依然,高力士命宮女點上炭爐,再取過貂裘輕輕披在玄宗的膝腿上。
玄宗抱著手爐,透過剛剛抽條的柳枝縫隙,望向湖麵。
涼亭下方冰麵如鏡,但遠處的湖麵已經開始解凍。在湖水和冰麵的交匯處,水波蕩漾,野鴨成對暢遊,愜意悠然。
肅宗還是太子時,玄宗就看不上李亨,一直認為李亨不是王儲最好的人選。
逆賊安祿山已死多年,但平叛仍未告捷。
如今朝局不穩,四夷狼顧,內憂外患,李唐江山搖搖欲墜,玄宗自然把這一切歸咎於李亨無能。
再進一步說,倘若隻是李亨無能也就罷了,畢竟還是自己的血脈。但張皇後和李輔國幹政,玄宗斷然不能接受。
當年韋後和安樂公主亂政,若不是玄宗和姑母太平公主聯手,發動唐隆政變,大唐可能重現武曌女主臨朝,誅殺李唐皇室的血腥局麵,更不會有後來的開元盛世、萬邦來朝。
從成都迴到長安後,玄宗才知:建寧王李倓被張皇後和李輔國合謀陷害,含冤而死;李俶雖被封為太子,但隨時可能被張皇後的兒子興王李佋取代。
當年,玄宗為立儲犯愁時,高力士一句:“不妨看看第三代”。讓玄宗豁然開朗。
李俶和李倓是玄宗最看中的兩位皇孫,當年玄宗幾次想罷黜李亨,都是看在這兩位皇孫的份上才罷手。
李俶和李倓的遭遇讓玄宗忍無可忍,終於動了殺機。
當然,這裏還有更隱秘的心思,馬嵬坡之變,玄宗為自保,縊殺了楊玉環。雖然當時看來,這無疑是最明智的選擇,可是事後想起,總讓玄宗心中隱隱作痛。
玄宗一生殺伐決斷,殺人無數,唯有這一次,久久不能平息。
玄宗心知肚明,馬嵬坡之變是李亨在背後策劃,目的就是分道揚鑣,趁亂奪位。
說實話,玄宗能理解李亨發動兵變。九五之尊誰不覬覦?更何況,是在儲君位置上等待了數十年的太子。
不過,在玄宗看來,殺掉楊國忠、虢國夫人等人,就足以平息士兵嘩變,也達到了李亨分兵北上的目的。
但是,李亨非要在天平的砝碼上,加上貴妃的人頭!
楊玉環雖然得寵,但從不持寵幹政,反倒不斷勸玄宗,希望不要對楊氏族人恩隆過盛。
陳玄禮逼宮的理由是,三軍將士擔心楊貴妃事後報複,所以才要誅殺貴妃。
混賬話!
三軍將士當時慌不擇路,生死未卜。李家江山能否保住還不一定,誰顧得上皇帝秋後算賬。
李亨借刀殺人,用意很明顯,將一個兩難的選擇交到玄宗手上:不殺貴妃,玄宗死於亂軍之手,李亨順理成章繼位;親手縊殺寵妃,明哲保身,苟且偷生,遺臭萬年。
天下皆知楊玉環三千寵愛於一身,讓玄宗親手縊殺楊玉環,就是告知天下人,一代帝王的本來麵目。
楊玉環不是虞姬,玄宗也不是那不肯過江東的西楚霸王。
霸王別姬,千古傳頌。馬嵬之變,遺臭萬年。
壞了玄宗的一世英名,李亨就算矯詔登基,也能贏得不少民心。
李亨心思之毒辣,做事之決絕,莫過於此。
這一點,也是玄宗耿耿於懷,斷然不肯原諒的!
……
玄宗靜默良久,高力士輕聲咳嗽一聲,道:“聖人,湖邊風大,不可久坐。”
玄宗遠眺孤山,頭也沒迴,問道:“宮內都安排好了嗎?”
高力士一收拂塵,躬身迴道:“大內飛龍軍大都是雜家的舊部,隻要老奴在場,無人敢阻!
除此之外,宮內宦官和宮女雖然換了幾茬,但也有咱們的人,一旦通過玄武門進入大明宮,當值的宦官就會將皇上當晚留宿的寢殿告知我們。”
玄宗點點頭,道:“犒勞眾功臣的賞金都準備好沒?”
高力士道:“重要內應都已經打點好了,目前手邊的賞金不夠大規模開銷,不足以將全部內應都覆蓋。一旦成就大事,再賞賜不遲。”
玄宗搖搖頭,道:“力士,你的格局還是小了。事情發動之前,才要加大賞賜,收買人心。
等到大事已成,天下都是我們的了,賞不賞賜,反倒沒有那麽重要了。
不管那些胡人出什麽價格,你盡快將虢國夫人的府邸買下,將其中藏寶起出,用於拉攏收買。
人心叵測,就算是你曾經最得力的舊部,現在也未必跟你是一條心。要想讓他們賣命,就得開出超乎他們預期的價錢。”
高力士領命,道:“老奴謹遵聖人教誨。”
玄宗道:“獒衛控製在李輔國的手中,不可不防。
從今日起,我們要外鬆內緊。每日讓玉真公主和如仙媛都陪在身旁,聽曲宴請,迷惑李亨耳目。”
……
半個時辰後,玄宗出現在興慶宮毗鄰市井的長慶樓上,俯視樓下熙熙攘攘、川流不息的人群。
玄宗想起太醫給他的囑咐:要想長壽,隱居山清水秀之地不是最好的選擇。要大隱於市,行走於鬧市之中,往來與各色人等,才會煥發勃勃生機。
不知是誰率先發現太上皇的身影,樓下經過的父老鄉親主動停下腳步,匍匐在地,對玄宗三拜九叩,頂禮膜拜。
“聖人安好,萬歲、萬歲、萬萬歲……”
百姓三唿萬歲之聲,不絕於耳。
望著樓下衣衫襤褸的百姓,感受到他們善良真摯的擁戴,李隆基心潮澎湃:“這是朕的子民,這是朕的江山……”
玄宗一揮手,對高力士道:“力士,吩咐宮人,當街設宴,用宮廷酒食招待這些長安父老。
朕以前對不住他們。但這次,朕想明白了。
朕能開創一個開元盛世,朕就能再造一個大唐!
……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