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夷才謝小桃發,蹋青過後寒食前,
四時最好是三月,一去不迴唯少年。
——節選自《三月》韓偓〔唐代〕
……
這日,白複再次收到段秀實派心腹送來的密信。
在密信中,段秀實提到,在平定安祿山的過程中,安西北庭軍強悍的戰力讓朝廷始終心存忌憚。
李嗣業將軍忠勇無雙,朝廷倒是不擔心。
李嗣業去世後,朝廷對段秀實、荔非元禮等安西北庭舊將頗不放心。萬一這幫桀驁不馴的軍頭有了不臣之心,可能會比安祿山更加危險。
朝廷厚葬李嗣業後,即刻將段秀實、荔非元禮等將領和部分安西北庭人馬調離安西北庭行營。
在分拆安西北庭軍主力的同時,也將其他將領和部隊混編至安西北庭行營。
通過給安西北庭行營摻沙子,保證這支軍隊牢牢掌控在朝廷的手中。
現在仍留在行營中的五千精銳將士,乃是安西北庭軍最後的血脈。
……
燒掉段秀實的密信後,白複心情久久不能平息。
指責朝廷的猜忌和荒唐於事無補,白複現在所能做的,就是盡可能把安西北庭軍的火種保留下來。
這五千精銳可不能都拚光了,這不僅是安西北庭都護府的家底,也是唐軍的家底。
白複決定以這五千精銳為班底,打造一支新軍。
他的想法是:安西北庭精銳,乃是百戰之師,人人皆能以一當十;然後以這批精銳為骨幹,再招募十倍乃至二十倍的人,加以嚴格訓練,就能組建出一支勁旅。
屆時不但可以剿滅叛軍,還能再次奪迴被吐蕃侵占的土地,重新控製西域。
白複計劃宏大,想法雖好,但執行起來,卻有不少難處。他在心裏盤算著:
摻沙子的兵雖然分拆了,但明麵上安西北庭行營還是二萬人的滿編。要想招募新兵,就必須擴編。可一旦擴編,便會立即招致朝廷百官的非議。這是其一。
第二,擴編後,糧草軍輜從何而來?
自己擁有太平公主的藏寶,軍餉倒是不擔心,可是戰爭年月,糧草、軍需光靠錢可不一定能完全搞定。尤其是唐軍的武器,即便有錢,也無法從民間采買。
目前人馬雖然吃穿不愁,但若擴編,這些軍輜便捉襟見肘。
朝廷若能同意擴編,已是千難萬難。還要指望朝廷繼續調撥糧草軍輜,希望更是渺茫。
白複躺在床上,被這兩大難題困擾著,思前想後,找不到解決的辦法。睡到了後半夜,仍然不能合眼。
雞叫時分,白複才迷迷糊糊睡去。剛一入夢,便聽見親兵急促的腳步聲。若不是緊急軍情,親兵定不會如此著急。
白複翻身而起,用手猛搓兩下臉頰,將自己喚醒。
聽到白複起床的動靜,親兵校尉推門進來,對白複道:“將軍,光弼大帥的親兵來了,就在大帳前等您。”
白複趕忙通傳來人。此人正是李光弼的心腹親兵,他將李光弼的親筆信交到白複手上。
白複來到書案旁,迫不及待拆信閱讀。
李光弼在信上說道:叛軍勢力大,草原鐵騎能征慣戰,機動靈活,很難對付。為確保唐軍以優勢兵力決戰叛軍,他請白複在陝州多募一萬人馬,練成精兵。
一旦朔方軍因戰鬥減員需要補充,這批軍隊能即刻開赴河陽,交他指揮。
李光弼告訴白複,委托安西北庭行營招募壯士練兵之事,他已經向朝廷奏明,即日朝廷就會降旨陝州。
看見白複閱讀完信函,李光弼的心腹親兵走上前,低聲耳語道:“大帥說了,這批兵練成以後,就放在你這裏,由你全權指揮。”
白複聞言,大喜過望。他暗襯道:“光弼將軍定然是對我分兵的目的了然於胸,為幫我解決兵力不足的問題,才使出這招偷梁換柱之計。”
白複重賞李光弼的心腹親兵,將自己新創的幾式沙場搏殺、衝鋒陷陣的刀法、槍法等功夫,畫在折冊上,贈予光弼將軍。
末了,白複研墨,動筆給光弼將軍迴複了一封長信,讓這名親兵帶迴。
將李光弼的親兵送走,白複心道:“薑是老的辣,光弼將軍人老成精,這種方法,既沒有擴編安西北庭行營,也沒有擴大朔方軍的人馬,言之戳戳,合情合理。
以後,我得多向光弼師兄學著點。”
果不其然,三日後,朝廷聖旨到,命白複招募兵丁一萬餘人,以備河陽朔方軍不時之需。
新兵所需糧草輜重一應俱全。
穀嚩
……
白複密信川幫黃震、唐門唐夔,命其將秘藏在離恨天訓練的數千兵馬調至陝州。
剩餘編製,白複決定從關中、漢中一帶招募精壯農家子弟,堅決不要潰敗唐軍中流落到此的老**。
農家子弟心思純良,易於教誨。這一點是白複真正看重的。
在忠誠麵前,老**的經驗和能力不值一提。
……
萬事俱備,隻欠東風。
何為東風?領兵治軍之法!
兵法雲:“故經之以五事,校之以計,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將,五曰法。凡此五者,將莫不聞,知之者勝,不知者不勝。”
離恨天傳兵法時,忠嗣師父對白複道:“‘道、天、地、將、法’五事,‘法’在末位,一般將領都不太重視,隻是簡單把它理解為軍法。
事實上,‘法’才是治軍的根本,為將者應將大部分的精力花在這裏。隻要‘法’的功夫到了,交戰倒就那一下子。
‘法者,曲製、官道、主用也’。
曹操曾道:‘曲製者,部曲、幡幟、金鼓之製也;官者,百官之分也;道者,糧路也;主者,主軍費用也。’”
……
王忠嗣在天牢數年,閑來無事,將兵家先賢治軍之法和自己的領兵法門融會貫通,創出一套統兵之道,命名為“忠嗣八法”。
這套統兵之道使治大軍若烹小鮮,使指揮係統更加有序,軍隊整體架構更加扁平。高層將領可以及時、準確地獲取基層軍隊情況,極大提升了運籌帷幄的水準和各軍決戰的能力。
白複按照忠嗣師父親傳,將這統兵之道,逐一展開。
其一、道統引領之法。讓士兵讀書識字,明曉家國大義,恪守軍規軍紀。
其二、兵種混編之法。按照各軍種的種類,將大軍設為七軍,即中軍、左虞侯軍、右虞侯軍、左廂前軍、左廂後軍、右廂前軍、右廂後軍。軍下分營,七軍一共十九營。
其三、戰略謀劃之法。設立行軍司馬營,參謀軍機。設軍師祭酒一職,統領各行軍司馬,全麵謀劃戰局。
行軍司馬營根據戰略謀劃,分解戰略,將軍事任務落實到每一軍每一營,層層分解,最終落實到每名將士個人身上。從而使各級將領對自己的任務有清晰和長遠的認識。
其四、練兵之法。每日練兵,各營要演練陣型變化。進攻防守,要在幡幟金鼓指揮下,統一有序,如臂使指。
士兵要鍛煉體能體魄,培養意誌毅力,練習戰陣搏殺之技,嫻熟使用各類兵器,膠著決戰時,要能以一當十。
其五、戰報分析之法。在戰略謀劃的基礎上,每一軍按要求編製戰報,並進行戰報分析。
平日,戰報每月一次,包括每一軍戰力評估、訓練質量、將士能力提升、糧草損耗、軍輜損耗等個性化指標。
戰時,戰報每戰一報,包括殺敵人數、俘虜人數、繳獲糧草數、繳獲武器數、繳獲馬匹軍輜數等關鍵數值。
行軍司馬營對戰報進行分析,監測各軍執行情況。
其六、核查之法。戰略的執行、練兵的完成度、戰報的真實性以及軍規軍紀的遵循情況,都需要通過核查進行複核。
此舉是戰略謀劃的監督環節,軍隊高層將領通過核查體係來強化戰略執行和戰役謀劃的推行,提高治軍的水準,從而支持高層將領決策的有效性。
其七、評價之法。戰略執行和戰役謀劃完成情況需要進行評價,戰略謀劃由此就被轉化成了戰績、傷亡、指揮和訓練等幾個角度的關鍵指標。
各軍的評價結果是檢討戰略和實施獎懲的主要依據,通過戰績評價促進戰略執行與戰役謀劃任務的實現。
其八、考核之法。
戰略執行和戰役責任具體落實到各軍各營,考核也要落實到各級將領。各級將領考核體係主要是在戰績評價的基礎上再加將領個人能力的考核。
其中將領個人能力包括智謀、忠信、仁義、勇猛、嚴格、廉潔、明辨、團隊、決斷、溝通、激情、武功、經曆等十數個方麵。
根據考核結果,決定將領的晉升和獎懲。
……
在朔方軍時,白複曾經與光弼將軍秉燭夜談,徹夜研討“忠嗣八法”。
李光弼歎道:“師父學問博大精深。這套‘忠嗣八法’乃是師父平生所學之精華,可謂前無古人。”
白複赴任之前,李光弼反複強調,讓白複以“忠嗣八法”治軍。
直到這一刻,白複的心願才得以實現。
這天夜裏,圓月皎潔明亮,白複心有所感,沐浴更衣,焚香祭拜忠嗣師父。
白複跪在地上,連磕數個響頭,肅然道:“師父,您在天有靈,請保佑我練出一支橫掃天下的鐵血之軍!”
四時最好是三月,一去不迴唯少年。
——節選自《三月》韓偓〔唐代〕
……
這日,白複再次收到段秀實派心腹送來的密信。
在密信中,段秀實提到,在平定安祿山的過程中,安西北庭軍強悍的戰力讓朝廷始終心存忌憚。
李嗣業將軍忠勇無雙,朝廷倒是不擔心。
李嗣業去世後,朝廷對段秀實、荔非元禮等安西北庭舊將頗不放心。萬一這幫桀驁不馴的軍頭有了不臣之心,可能會比安祿山更加危險。
朝廷厚葬李嗣業後,即刻將段秀實、荔非元禮等將領和部分安西北庭人馬調離安西北庭行營。
在分拆安西北庭軍主力的同時,也將其他將領和部隊混編至安西北庭行營。
通過給安西北庭行營摻沙子,保證這支軍隊牢牢掌控在朝廷的手中。
現在仍留在行營中的五千精銳將士,乃是安西北庭軍最後的血脈。
……
燒掉段秀實的密信後,白複心情久久不能平息。
指責朝廷的猜忌和荒唐於事無補,白複現在所能做的,就是盡可能把安西北庭軍的火種保留下來。
這五千精銳可不能都拚光了,這不僅是安西北庭都護府的家底,也是唐軍的家底。
白複決定以這五千精銳為班底,打造一支新軍。
他的想法是:安西北庭精銳,乃是百戰之師,人人皆能以一當十;然後以這批精銳為骨幹,再招募十倍乃至二十倍的人,加以嚴格訓練,就能組建出一支勁旅。
屆時不但可以剿滅叛軍,還能再次奪迴被吐蕃侵占的土地,重新控製西域。
白複計劃宏大,想法雖好,但執行起來,卻有不少難處。他在心裏盤算著:
摻沙子的兵雖然分拆了,但明麵上安西北庭行營還是二萬人的滿編。要想招募新兵,就必須擴編。可一旦擴編,便會立即招致朝廷百官的非議。這是其一。
第二,擴編後,糧草軍輜從何而來?
自己擁有太平公主的藏寶,軍餉倒是不擔心,可是戰爭年月,糧草、軍需光靠錢可不一定能完全搞定。尤其是唐軍的武器,即便有錢,也無法從民間采買。
目前人馬雖然吃穿不愁,但若擴編,這些軍輜便捉襟見肘。
朝廷若能同意擴編,已是千難萬難。還要指望朝廷繼續調撥糧草軍輜,希望更是渺茫。
白複躺在床上,被這兩大難題困擾著,思前想後,找不到解決的辦法。睡到了後半夜,仍然不能合眼。
雞叫時分,白複才迷迷糊糊睡去。剛一入夢,便聽見親兵急促的腳步聲。若不是緊急軍情,親兵定不會如此著急。
白複翻身而起,用手猛搓兩下臉頰,將自己喚醒。
聽到白複起床的動靜,親兵校尉推門進來,對白複道:“將軍,光弼大帥的親兵來了,就在大帳前等您。”
白複趕忙通傳來人。此人正是李光弼的心腹親兵,他將李光弼的親筆信交到白複手上。
白複來到書案旁,迫不及待拆信閱讀。
李光弼在信上說道:叛軍勢力大,草原鐵騎能征慣戰,機動靈活,很難對付。為確保唐軍以優勢兵力決戰叛軍,他請白複在陝州多募一萬人馬,練成精兵。
一旦朔方軍因戰鬥減員需要補充,這批軍隊能即刻開赴河陽,交他指揮。
李光弼告訴白複,委托安西北庭行營招募壯士練兵之事,他已經向朝廷奏明,即日朝廷就會降旨陝州。
看見白複閱讀完信函,李光弼的心腹親兵走上前,低聲耳語道:“大帥說了,這批兵練成以後,就放在你這裏,由你全權指揮。”
白複聞言,大喜過望。他暗襯道:“光弼將軍定然是對我分兵的目的了然於胸,為幫我解決兵力不足的問題,才使出這招偷梁換柱之計。”
白複重賞李光弼的心腹親兵,將自己新創的幾式沙場搏殺、衝鋒陷陣的刀法、槍法等功夫,畫在折冊上,贈予光弼將軍。
末了,白複研墨,動筆給光弼將軍迴複了一封長信,讓這名親兵帶迴。
將李光弼的親兵送走,白複心道:“薑是老的辣,光弼將軍人老成精,這種方法,既沒有擴編安西北庭行營,也沒有擴大朔方軍的人馬,言之戳戳,合情合理。
以後,我得多向光弼師兄學著點。”
果不其然,三日後,朝廷聖旨到,命白複招募兵丁一萬餘人,以備河陽朔方軍不時之需。
新兵所需糧草輜重一應俱全。
穀嚩
……
白複密信川幫黃震、唐門唐夔,命其將秘藏在離恨天訓練的數千兵馬調至陝州。
剩餘編製,白複決定從關中、漢中一帶招募精壯農家子弟,堅決不要潰敗唐軍中流落到此的老**。
農家子弟心思純良,易於教誨。這一點是白複真正看重的。
在忠誠麵前,老**的經驗和能力不值一提。
……
萬事俱備,隻欠東風。
何為東風?領兵治軍之法!
兵法雲:“故經之以五事,校之以計,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將,五曰法。凡此五者,將莫不聞,知之者勝,不知者不勝。”
離恨天傳兵法時,忠嗣師父對白複道:“‘道、天、地、將、法’五事,‘法’在末位,一般將領都不太重視,隻是簡單把它理解為軍法。
事實上,‘法’才是治軍的根本,為將者應將大部分的精力花在這裏。隻要‘法’的功夫到了,交戰倒就那一下子。
‘法者,曲製、官道、主用也’。
曹操曾道:‘曲製者,部曲、幡幟、金鼓之製也;官者,百官之分也;道者,糧路也;主者,主軍費用也。’”
……
王忠嗣在天牢數年,閑來無事,將兵家先賢治軍之法和自己的領兵法門融會貫通,創出一套統兵之道,命名為“忠嗣八法”。
這套統兵之道使治大軍若烹小鮮,使指揮係統更加有序,軍隊整體架構更加扁平。高層將領可以及時、準確地獲取基層軍隊情況,極大提升了運籌帷幄的水準和各軍決戰的能力。
白複按照忠嗣師父親傳,將這統兵之道,逐一展開。
其一、道統引領之法。讓士兵讀書識字,明曉家國大義,恪守軍規軍紀。
其二、兵種混編之法。按照各軍種的種類,將大軍設為七軍,即中軍、左虞侯軍、右虞侯軍、左廂前軍、左廂後軍、右廂前軍、右廂後軍。軍下分營,七軍一共十九營。
其三、戰略謀劃之法。設立行軍司馬營,參謀軍機。設軍師祭酒一職,統領各行軍司馬,全麵謀劃戰局。
行軍司馬營根據戰略謀劃,分解戰略,將軍事任務落實到每一軍每一營,層層分解,最終落實到每名將士個人身上。從而使各級將領對自己的任務有清晰和長遠的認識。
其四、練兵之法。每日練兵,各營要演練陣型變化。進攻防守,要在幡幟金鼓指揮下,統一有序,如臂使指。
士兵要鍛煉體能體魄,培養意誌毅力,練習戰陣搏殺之技,嫻熟使用各類兵器,膠著決戰時,要能以一當十。
其五、戰報分析之法。在戰略謀劃的基礎上,每一軍按要求編製戰報,並進行戰報分析。
平日,戰報每月一次,包括每一軍戰力評估、訓練質量、將士能力提升、糧草損耗、軍輜損耗等個性化指標。
戰時,戰報每戰一報,包括殺敵人數、俘虜人數、繳獲糧草數、繳獲武器數、繳獲馬匹軍輜數等關鍵數值。
行軍司馬營對戰報進行分析,監測各軍執行情況。
其六、核查之法。戰略的執行、練兵的完成度、戰報的真實性以及軍規軍紀的遵循情況,都需要通過核查進行複核。
此舉是戰略謀劃的監督環節,軍隊高層將領通過核查體係來強化戰略執行和戰役謀劃的推行,提高治軍的水準,從而支持高層將領決策的有效性。
其七、評價之法。戰略執行和戰役謀劃完成情況需要進行評價,戰略謀劃由此就被轉化成了戰績、傷亡、指揮和訓練等幾個角度的關鍵指標。
各軍的評價結果是檢討戰略和實施獎懲的主要依據,通過戰績評價促進戰略執行與戰役謀劃任務的實現。
其八、考核之法。
戰略執行和戰役責任具體落實到各軍各營,考核也要落實到各級將領。各級將領考核體係主要是在戰績評價的基礎上再加將領個人能力的考核。
其中將領個人能力包括智謀、忠信、仁義、勇猛、嚴格、廉潔、明辨、團隊、決斷、溝通、激情、武功、經曆等十數個方麵。
根據考核結果,決定將領的晉升和獎懲。
……
在朔方軍時,白複曾經與光弼將軍秉燭夜談,徹夜研討“忠嗣八法”。
李光弼歎道:“師父學問博大精深。這套‘忠嗣八法’乃是師父平生所學之精華,可謂前無古人。”
白複赴任之前,李光弼反複強調,讓白複以“忠嗣八法”治軍。
直到這一刻,白複的心願才得以實現。
這天夜裏,圓月皎潔明亮,白複心有所感,沐浴更衣,焚香祭拜忠嗣師父。
白複跪在地上,連磕數個響頭,肅然道:“師父,您在天有靈,請保佑我練出一支橫掃天下的鐵血之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