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
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
——節選自《定風波·莫聽穿林打葉聲》蘇軾
……
逃出數裏,喊殺聲漸熄。
三人驚魂未定,靠在樹幹旁,大口大口地喘氣。
三人對望一眼,彼此衣衫襤褸,血染征袍,頭發沾滿枯枝落葉,哪有幾分唐軍將士的風采。
逃出生天的窘迫,惶惶然如喪家之犬,狼狽不堪。三人爆發出一陣大笑。緊張的情緒,至此完全釋放。三人均有再世為人的感覺。
……
此戰跌宕起伏,複盤整個過程,白複受益良多。
按照青城道門心法,內丹築基從煉精化氣開始。精炁相合,河車運轉,煉成丹胎,始有真氣。
青玄師父曾告訴自己,進入化境,就進入內丹修煉的第二階段——煉氣化神。此階段,丹田會出現氣海,會將日常修煉出的真氣儲存在氣海之中。
隨著修為日深,氣海中的真氣會從汩汩泉溪變為泱泱之海。
通過煉炁化神這一關後,便進入丹道修煉的第三階段——煉神還虛。此階段行持無為之法,入大定功夫,內觀定照,乳哺溫養,煉就純陽之神。
其要義為:“集靈為神,合神入道,以還上丹,而後超脫。”此段功夫是在七返九還的基礎上,修煉金液、玉液還丹功夫,使上、中、下三田相交媾,陰與陽往複而還丹,以至於養神以合道。
而這上丹田名為泥丸宮,陽神歸伏之本宮也。
道理一聽就明,但每個人抵達此境時,各有各的異象和體悟:
此戰後,白複覺知到,除了丹田氣海外,在眉心泥丸宮竅穴,竟然也藏有不遜於真氣的力量——靈力。
佛門典籍記載,若要悟得無上心法,必先摒棄七情六欲。
顏真卿大人以書法入道,讓自己不要抑製情感,而要將七情六欲的天性盡情釋放。
剛才生死關頭,白複道心入魔。
分岔路口,如何抉擇?要擱在往日,白複定會想盡一切辦法,排出雜念,冰心玉壺。
一念之間,自己轉圜到另一條道路上。沒想到竟然暗合道門道法自然之理,泥丸竅穴龍騰虎躍,雲行雨施,抑濁揚清,靈力乍現!
凡人的泥丸宮內都有一絲靈性,但大都混沌未開,蒙昧如嬰兒。
白複將七情六欲的天性盡情釋放,在情緒之巔時,人與天地通靈,天地人三才歸位。白複劍心通明,泥丸宮竅穴洞開,靈竅小宇宙溝通天地宇宙,一窺天道。
一股天地造化的靈性從宇宙自然中,過天地橋,進入靈竅。
白複泥丸宮中的這絲靈性才被天地喚醒,轉化成靈力,得以乍現。
這股靈力不屬於白複的先天真氣,與九鼎真氣同源,皆為天地造化。但靈力不是一種力量,更像是一種智慧。
……
與燕將鏖戰之後,白複氣海中的真氣消耗甚多。扶桑鬼刃的強悍攻擊更讓白複無法換氣迴血,氣海真氣入不敷出。
猿飛日月的烈焰刀法,勁氣源於火山熔漿,這是另一種開天辟地的源力。倘若九鼎中的離鼎在此,離火真氣乃天下火焰之源,離火真氣即可將其收服,納入麾下。
但白複的坎鼎真氣源自坎水,水火不容。烈焰勁氣試圖剿滅巽坎真氣時,立刻遭到巽坎真氣的反擊。最終將氣海中僅存的巽坎真氣耗盡。
在白複油盡燈枯之際,靈力從天地萬物間借力,讓白複瞬間迴血,爆發出驚人的力量。
有了靈力的加持,巽坎真氣如虎添翼。就象劉備麾下雖有關羽、張飛、趙雲三位虎將,但在諸侯爭霸中,卻無立足之地。直到有了徐庶、龐統和諸葛孔明三位謀臣後,劉備才真正走上爭霸天下的大業。
決戰時,靈力化為一縷遊絲,由心入劍。
斷劍為針,靈力為線,槎枿絲縷,如織布般,在猿飛日月四周布下層層劍網,經緯天地。
靈力將白複此前憤懣的情緒,轉化為陰暗之力,通過層層劍網滲透到猿飛日月的體內,
猿飛日月道心立刻失守,被情緒所左右,困在迴憶的牢籠之中,勢如瘋虎,敵友不分。這才讓白複三人脫困而出,逃出生天。
……
靈力將憤懣情緒轉化為陰暗之力,同吳道子等人的幻術,有異曲同工之妙,都是攻心為上。
但幻術這類妖法,需要借助法器和場域方能施法。比如吳道子就通過《地獄變》的壁畫,才能將人引入歧途。
幻術要想重創對手,需要對手有不堪迴首的內心創傷,方能奪境。否則,施法人也莫之奈何。當年冰雪曲江,妖道避塵就是趁白複酒醉,心如刀割之際,才趁虛而入。
此外,使用幻術也頗有風險,一旦對手道心正固,或者也是幻術高手,洞悉施法人的幻術,就能反撲,以子之矛攻子之盾,將施法人反噬。
與幻術不同,靈力乃天地造化,道法自然,更為高明。
靈力將情緒轉化為力量時,無論對手內心是否有創傷,靈力都會勾起對手塵封的記憶,調動對手的情緒,讓其失去理智,忘乎所以。
唯一的不足,就在於靈力不同於真氣,不存在於氣海,而遍布在天地自然中。不是想有就有,想用就用,必須在心流交匯,天人交感時,靈竅通過天地橋,溝通宇宙,方能天人合一,倚天借力,替天行事。
……
複盤過後,白複雖然慶幸此戰收獲甚多,但也沒有完全洞悉泥丸開竅,靈力乍現對自己攀登武道至境的意義。
此戰以後,白複逐漸邁入劍心通明的境界,朝著武道的極峰不斷突破挺進。
若能突破劍心通明之關隘,便可進入至情至性的劍性通靈之境,成為開宗立派的一代宗師。
然而,這一步,不僅無比艱難,更是兇險莫名,無法靠師尊言傳身教,隻能靠武者自己在茫茫黑夜中探求摸索。
很多武功比肩宗師級的高手,窮其一生也未能踏入此境界。
……
------題外話------
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
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
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
迴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定風波·莫聽穿林打葉聲》蘇軾
7017k
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
——節選自《定風波·莫聽穿林打葉聲》蘇軾
……
逃出數裏,喊殺聲漸熄。
三人驚魂未定,靠在樹幹旁,大口大口地喘氣。
三人對望一眼,彼此衣衫襤褸,血染征袍,頭發沾滿枯枝落葉,哪有幾分唐軍將士的風采。
逃出生天的窘迫,惶惶然如喪家之犬,狼狽不堪。三人爆發出一陣大笑。緊張的情緒,至此完全釋放。三人均有再世為人的感覺。
……
此戰跌宕起伏,複盤整個過程,白複受益良多。
按照青城道門心法,內丹築基從煉精化氣開始。精炁相合,河車運轉,煉成丹胎,始有真氣。
青玄師父曾告訴自己,進入化境,就進入內丹修煉的第二階段——煉氣化神。此階段,丹田會出現氣海,會將日常修煉出的真氣儲存在氣海之中。
隨著修為日深,氣海中的真氣會從汩汩泉溪變為泱泱之海。
通過煉炁化神這一關後,便進入丹道修煉的第三階段——煉神還虛。此階段行持無為之法,入大定功夫,內觀定照,乳哺溫養,煉就純陽之神。
其要義為:“集靈為神,合神入道,以還上丹,而後超脫。”此段功夫是在七返九還的基礎上,修煉金液、玉液還丹功夫,使上、中、下三田相交媾,陰與陽往複而還丹,以至於養神以合道。
而這上丹田名為泥丸宮,陽神歸伏之本宮也。
道理一聽就明,但每個人抵達此境時,各有各的異象和體悟:
此戰後,白複覺知到,除了丹田氣海外,在眉心泥丸宮竅穴,竟然也藏有不遜於真氣的力量——靈力。
佛門典籍記載,若要悟得無上心法,必先摒棄七情六欲。
顏真卿大人以書法入道,讓自己不要抑製情感,而要將七情六欲的天性盡情釋放。
剛才生死關頭,白複道心入魔。
分岔路口,如何抉擇?要擱在往日,白複定會想盡一切辦法,排出雜念,冰心玉壺。
一念之間,自己轉圜到另一條道路上。沒想到竟然暗合道門道法自然之理,泥丸竅穴龍騰虎躍,雲行雨施,抑濁揚清,靈力乍現!
凡人的泥丸宮內都有一絲靈性,但大都混沌未開,蒙昧如嬰兒。
白複將七情六欲的天性盡情釋放,在情緒之巔時,人與天地通靈,天地人三才歸位。白複劍心通明,泥丸宮竅穴洞開,靈竅小宇宙溝通天地宇宙,一窺天道。
一股天地造化的靈性從宇宙自然中,過天地橋,進入靈竅。
白複泥丸宮中的這絲靈性才被天地喚醒,轉化成靈力,得以乍現。
這股靈力不屬於白複的先天真氣,與九鼎真氣同源,皆為天地造化。但靈力不是一種力量,更像是一種智慧。
……
與燕將鏖戰之後,白複氣海中的真氣消耗甚多。扶桑鬼刃的強悍攻擊更讓白複無法換氣迴血,氣海真氣入不敷出。
猿飛日月的烈焰刀法,勁氣源於火山熔漿,這是另一種開天辟地的源力。倘若九鼎中的離鼎在此,離火真氣乃天下火焰之源,離火真氣即可將其收服,納入麾下。
但白複的坎鼎真氣源自坎水,水火不容。烈焰勁氣試圖剿滅巽坎真氣時,立刻遭到巽坎真氣的反擊。最終將氣海中僅存的巽坎真氣耗盡。
在白複油盡燈枯之際,靈力從天地萬物間借力,讓白複瞬間迴血,爆發出驚人的力量。
有了靈力的加持,巽坎真氣如虎添翼。就象劉備麾下雖有關羽、張飛、趙雲三位虎將,但在諸侯爭霸中,卻無立足之地。直到有了徐庶、龐統和諸葛孔明三位謀臣後,劉備才真正走上爭霸天下的大業。
決戰時,靈力化為一縷遊絲,由心入劍。
斷劍為針,靈力為線,槎枿絲縷,如織布般,在猿飛日月四周布下層層劍網,經緯天地。
靈力將白複此前憤懣的情緒,轉化為陰暗之力,通過層層劍網滲透到猿飛日月的體內,
猿飛日月道心立刻失守,被情緒所左右,困在迴憶的牢籠之中,勢如瘋虎,敵友不分。這才讓白複三人脫困而出,逃出生天。
……
靈力將憤懣情緒轉化為陰暗之力,同吳道子等人的幻術,有異曲同工之妙,都是攻心為上。
但幻術這類妖法,需要借助法器和場域方能施法。比如吳道子就通過《地獄變》的壁畫,才能將人引入歧途。
幻術要想重創對手,需要對手有不堪迴首的內心創傷,方能奪境。否則,施法人也莫之奈何。當年冰雪曲江,妖道避塵就是趁白複酒醉,心如刀割之際,才趁虛而入。
此外,使用幻術也頗有風險,一旦對手道心正固,或者也是幻術高手,洞悉施法人的幻術,就能反撲,以子之矛攻子之盾,將施法人反噬。
與幻術不同,靈力乃天地造化,道法自然,更為高明。
靈力將情緒轉化為力量時,無論對手內心是否有創傷,靈力都會勾起對手塵封的記憶,調動對手的情緒,讓其失去理智,忘乎所以。
唯一的不足,就在於靈力不同於真氣,不存在於氣海,而遍布在天地自然中。不是想有就有,想用就用,必須在心流交匯,天人交感時,靈竅通過天地橋,溝通宇宙,方能天人合一,倚天借力,替天行事。
……
複盤過後,白複雖然慶幸此戰收獲甚多,但也沒有完全洞悉泥丸開竅,靈力乍現對自己攀登武道至境的意義。
此戰以後,白複逐漸邁入劍心通明的境界,朝著武道的極峰不斷突破挺進。
若能突破劍心通明之關隘,便可進入至情至性的劍性通靈之境,成為開宗立派的一代宗師。
然而,這一步,不僅無比艱難,更是兇險莫名,無法靠師尊言傳身教,隻能靠武者自己在茫茫黑夜中探求摸索。
很多武功比肩宗師級的高手,窮其一生也未能踏入此境界。
……
------題外話------
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
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
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
迴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定風波·莫聽穿林打葉聲》蘇軾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