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冬十郡良家子,血作陳陶澤中水。


    野曠天清無戰聲,四萬義軍同日死。


    群胡歸來血洗箭,仍唱胡歌飲都市。


    都人迴麵向北啼,日夜更望官軍至。


    ——《悲陳陶》杜甫


    ……


    雙方將士都隻顧著逃命,漫山遍野到處都是丟棄的鎧甲、武器和糧草輜重。


    唐軍遭受了巨大損失,戰馬萬匹,惟存三千,鎧甲武器十萬件,遺棄殆盡。


    六十萬大軍頃刻灰飛煙滅!


    唐軍戰敗的消息傳到洛陽,官吏和百姓驚駭恐慌,扶老攜幼,爭先恐後出逃,躲進附近山區躲避。


    東京留守崔圓、河南尹蘇震等官員逃得更遠,馬不停蹄,一口氣逃到了數百裏外的襄州(今湖北xy市)、鄧州(今河南鄧州市)等地。


    九大節度使中,唯有朔方節度使郭子儀相對冷靜。郭子儀擔心史思明穩住陣腳後,會趁勢南下進攻洛陽,於是率部退守河陽(今河南孟州市),切斷河陽橋,以確保洛陽無虞。


    其他的八個節度使,也隻有李光弼部和王思禮部在撤迴本道的時候,能夠集結部隊,整頓軍紀,保持撤退時秩序井然,既沒有騷擾地方,也沒有出現逃兵,保持實力,安全撤迴。


    剩下的各道兵馬,軍隊整編建製被衝亂,軍紀蕩然無存,如同馬賊盜匪。亂兵所過之處,風卷殘雲,燒殺搶掠,地方官吏既無實力,也無勇氣製止,眼睜睜看著亂兵襲擊州縣,禍亂百姓。沿途州縣經受了十幾天的嚴重騷亂,等到數十萬亂兵過境後,才算消停,終於平定下來。


    朔方節度使郭子儀退守河陽(今河南孟州市),打算守城,可是軍心驚恐,無心堅守,於是再逃到缺門(今河南新安縣西鐵門鎮),各將領陸續到達,士卒集結數萬人。


    見軍心不穩,郭子儀擔心士卒嘩變,計劃放棄洛陽,撤退到蒲州(今山西永濟市)、陝州(今河南smx市)固守。


    都虞候張用濟反對,說:“蒲州、陝州正有饑饉,士卒們沒有東西可吃,反倒更容易嘩變。


    不如堅守河陽!倘若叛軍膽敢進犯,咱們合力抵抗,將其殺退。”


    張用濟言之有理,郭子儀欣然接受,派都遊弈使靈武人韓遊瓌率騎兵五百人,重返河陽。都虞候張用濟率步兵五千人隨後增援。


    不出郭子儀所料,叛軍果然接踵而至。史思明的行軍司馬周摯率輕騎長途奔襲,意圖奪取河陽。


    張用濟及時趕到,固城據守。叛軍周摯輕裝前來,未帶攻城器械,發現河陽守備森嚴,不能攻陷,隻好退走。


    見叛軍離開,張用濟絲毫不敢大意,督促士卒在河陽南北各築一個城堡據守,與河陽成互為犄角,共同防禦。


    李嗣業當年的副將,懷州州長段秀實,護送將領們的家屬以及公私財產,從野戍(今河南孟津縣北黃河渡口)渡黃河南下,在河清(今河南濟源市南)南岸安頓,等候朝廷進一步指示。


    鎮西軍兵馬使荔非元禮隨後趕到,與段秀實迴合,在河清南岸安營紮寨。


    ……


    這場本以為必勝的鄴城之戰,竟以六十萬唐軍的大潰逃黯然收場。


    塵埃落定後,九大節度使紛紛上疏,請求處分。李亨一律不再追究,而隻剝奪趙國公、洛陽留守崔圓官階及爵位,貶河南尹蘇震為濟王府長史,剝奪蘇震銀青光祿大夫官階。


    三月十八日,迴紇公爵骨啜、帝德等十五人從相州逃迴長安,肅宗在大明宮紫宸殿設宴款待,安撫眾將,依照等級,分別賞賜。三月二十四日,骨啜等告辭,返迴行營。


    三月二十五日,李亨任命荔非元禮為懷州太守,暫代鎮西、北庭兩地行營節度使。荔非元禮再命段秀實為節度判官。


    ……


    鄴城大戰,燕軍僅出動了五萬精銳,且大部分是騎兵,輜重較少,損失自然也較小。


    史思明所率軍隊潰敗北奔,逃至沙河(今河北沙河市北沙河城),得知唐軍潰敗南奔消息,乃止住腳步。


    當時,郭子儀和李光弼收攏逃散的軍隊後,曾建議觀軍容使宦官魚朝恩集結唐軍,收兵還營,堅守營壘,繼續圍困鄴城。若此,史思明將不敢南下。


    隻可惜,魚朝恩嚇破了膽,說什麽也不肯重返鄴城。甚至搬出聖旨,詔令諸軍返迴各自駐地。


    郭子儀和李光弼等節度使不敢抗旨,隻能悻悻而去。


    證實唐軍逃走消息後,史思明遂集合軍隊折迴鄴城,在城南紮營。


    史思明既不進城見安慶緒,也不向南追擊唐軍,而是天天在營中大宴將士,犒賞三軍,要看安慶緒作何反應。


    鄴城之圍解除後,安慶緒命人將唐軍潰逃時遺棄的六七萬石糧食搜羅入城,然後緊閉城門,冷落史思明。


    史思明的範陽軍兵強馬壯,實力強大,這次竟一舉‘擊潰’大唐兵馬,鄴城內的大多數偽燕官員已經下定決心,想要改換門庭、另投明主了。


    安慶緒此舉,令鄴城內的偽燕官員相當不滿。高尚、張通儒等人奏請安慶緒:“史王遠道而來,解除鄴城之圍,臣等理應出城迎謝,不該避而不見。”


    事已至此,安慶緒無奈,隻能答應高、張二人的請求。


    史思明見到高尚和張通儒後,饋贈厚禮,略施小計,就將偽燕百官的人心收服。


    過了三天,安慶緒仍沒有動靜,史思明秘密約見了安慶緒的心腹安太清,命他想辦法誘使安慶緒出城。


    安太清迴城後,偽燕滿朝文武百官大造輿論,同聲譴責安慶緒。在百官的軟硬兼施下,安慶緒窘困急迫,隻好向史思明上表,表示願意放棄帝位,向史思明俯首稱臣。


    史思明看出此信有詐,迴書一封安慰安慶緒:“願為兄弟之國,更作藩籬之援。鼎足而立,猶或庶幾;北麵之禮,固不敢受。”表示不敢接受帝位,雙方可結為盟國,鼎足而立。


    安慶緒大為歡喜,請求跟史思明歃血結盟,史思明同意。結盟這天,慶緒僅率三百名親兵,進入了範陽軍大營。


    史思明終於翻臉,露出猙獰的麵目,怒斥道:“棄失兩都,亦何足言!爾為人子,殺父奪其位,天地所不容!吾為太上皇討賊,豈受爾佞媚乎?”


    當天,史思明命將士把安慶緒拉出轅門,連同他的四個弟弟以及高尚、孫孝哲、崔乾祐等人,全部斬首。同時把張通儒、安太清、李庭望等人收入了麾下。


    史思明率領範陽軍開拔,進入鄴城,打開府庫犒賞三軍。緊接著,派親信將領分赴各地,接收偽燕轄下州縣及其人馬。


    史思明派安太清率軍五千人攻克懷州,留其駐防懷州。


    史思明本欲乘勝西征,進攻洛陽,但思慮剛剛奪取大權,根基未穩,乃留其子史朝義鎮守相州(就是鄴城),自己率軍返迴範陽。


    鄴城之戰,雖然唐軍不是敗在叛軍手上,但此次慘敗卻促成了史思明的強勢崛起。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蜀山懸劍傳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大明終始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大明終始並收藏蜀山懸劍傳最新章節